中国煤科2021年度大事(8):矿区生态治理再添典型案例
2021年即将与我们挥手作别。这一年,中国煤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国资委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落实“1245”总体发展思路,各项工作稳中向好,发展质量明显提升,以实际行动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以可喜成绩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现把中国煤科2021年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简要梳理,分期在官微推送。
2021年,中国煤科继续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开展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大力推进示范工程和产业化,做强做优做大生态修复产业,打造世界一流的矿山生态治理技术工程板块,提升中国煤科沉陷区治理的核心竞争力,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1年济宁任城采空区治理项目完成共青团路-济岱路地块345亩土地的治理工作。治理过程中探索了多项矿区生态修复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与工艺难题。采用保护煤柱与墩台式相结合的控制充填技术,有效解决了地表沉陷问题。采用定向钻进技术,有效破解了城市治理场地局限性限制。采用全地层全生命周期定向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有效提高了地层深部变形监测可靠性和稳定性。首次开创固废利用新模式,研发了一套集筛选、破碎、搅拌于一体的制充一体化生产线,把城市棚户区改造遗留的建筑固料再生加工为注浆充填料,用于采煤沉陷区充填治理工程,环保生态效益显著。
项目成功入选2020年煤炭科技十大新闻、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以及《中央企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百项特色项目汇编》。
济宁任城项目落地实施,开创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与土地开发一体化的 “任城模式”,开启了央企与地方政府合作治理采煤沉陷区的先河。探索出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与发展新产业结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城市规划建设结合、政府支持与社会资本结合的典型案例,真正做到了以科技创新实现“变废为宝”,对全国大量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态治理和城市发展有很强的示范和借鉴意义,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2020年8月13日,受青海省自然资源厅邀请,中国煤科派出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为首的13人专家团队,开展江仓一、二号井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2021年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以及因地制宜、安全稳定、经济高效的治理理念,实施开展了土石方剥离和植被复绿工作,累计复绿面积1901.37亩,出草情况良好,植被盖度达到89%。2021年9月15日,通过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组织的江仓一号井种草复绿项目验收。每平方米平均出苗株数、平均株高和平均植被盖度均远高于作业设计要求,得到了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
木里项目的成功实施,有效填补了国内高原高寒矿区边坡稳定控制、地形重塑、土壤改良、植被复绿及治理效果全过程监测的技术空白,为高原高寒矿区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为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高海拔、高寒地区矿区生态修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济南市章丘区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采空区治理项目
2021年7月,科工生态通过公开招标中标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采空区治理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
针对项目存在特点和难点,综合采用地质测绘、物探、钻探等方法,对下伏深埋多层高压富水复杂采空区进行精细勘查,科学设计施工方案,加强全过程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创新性地把定向钻探技术应用于采空区治理工程中,采用了自主研发的采空区治理智能化钻探系统、自动化注浆系统,构建了基于多手段的空-天-地-深监测系统,通过多种方式保障施工质量和安全。
山东大学项目的实施是“任城模式”的又一次实践,证明了采煤沉陷区在经过治理后,完全可以满足高密度高强度建筑群建设用地要求。为全国采煤沉陷区治理和综合利用提供了具有成功案例的解决方案,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可以在全国采煤沉陷区治过程做中进行推广和运用。
面向未来,中国煤科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整合集团优势资源,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加快探索生态治理新模式,拓展壮大生态治理产业规模,为保障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煤科力量。
供稿:科工生态
编辑:于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