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耳朵里面经常痒痒的,却什么也掏不出?或许是这4个原因在作祟

邓邦鱼 腾讯医典 2020-09-07



最近,小王总感觉自己耳朵发痒,总忍不住去挠。用挖耳勺掏过一次,却又什么都掏不出。


耳朵发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不舒服的症状,虽然不致命,但却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交。


有的病人甚至这样形容:“恨不得把耳朵揪掉”,“把耳道抠出来”,更有一些人在公共场合,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拿出耳勺掏耳,但未免有些不雅。


那么,耳朵痒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耳朵的结构。


外耳道长什么样?


我们外耳道的形状,就像一个长长的“S” 形弯曲管道,长度约2.5~3.5 cm,管道靠外的1/3是主要是软骨,靠里面的2/3主要有“硬骨”组成。

(耳朵的内部结构)


软骨部皮肤有一种腺体叫做耵聍腺,它的排泄物排到外耳道内,就形成我们的耳垢(也就是耳屎,学名是“耵聍”)。再往里走看到的亮晶晶的东西,就是我们的鼓膜。


耳道有丰富的神经分布,比如下颌神经、迷走神经、面神经等等,这也构成了我们耳道敏感、容易发痒的结构基础。


耳道发痒的原因


引起耳朵发痒的原因“千奇百怪”,有人说“吹口气都会引起耳朵发痒”,这有点过度夸张之意,但也说明了耳痒的常见程度。


而耳道里很痒不单纯是耳屎等因素所致,还有其他复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细菌感染


外耳道被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慢性感染,导致局部皮肤发红、发痒,疼痛,甚至有脓性分泌物等出现。


2.真菌感染


外耳道的管道“迂回曲折”,一旦局部潮湿、时间久了,就会继发真菌感染,也会出现耳朵发痒。这种痒的感觉非常强烈,可以说是“奇痒无比”,而且经常反反复复好不了。


(耳真菌感染)


3.耳屎或外耳道异物


耳屎是外耳道耵聍腺的分泌物,正常的耳垢是片状、松软的,如果继发感染或聚集成了硬块,容易刺激外耳道皮肤出现继发性炎症,造成耳道发痒。外耳道异物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4.过敏反应


主要是耳朵局部皮肤的湿疹,在常吃母乳的婴幼儿身上多见,是由于皮肤接触母乳后受到刺激所致。有过敏性鼻炎的人也常常在鼻痒、上腭发痒的同时,还有耳道发痒。


此外,螨虫过敏引起的过敏性鼻炎也可能出现耳朵痒,这是过敏性鼻炎影响到耳部的症状,但并不是“耳道里寄生有螨虫”。


所以,耳朵痒不一定是“耳屎”作祟,要先找到引起耳朵痒的原因,才能进行正确的处理。


为什么不能频繁掏耳朵?


耳垢(耳屎)是我们每个人外耳道正常的分泌物,有抗菌功能和保持外耳道本身自净的作用。


正常的耳屎能随着我们的身体运动、牙齿咀嚼等自行排出体外,不需要特意掏耳朵或清理。


如果频繁掏耳朵,有什么危害呢?


1.不仅会破坏外耳道的自净屏障功能,而且会刺激外耳道的耵聍腺,让它分泌得更旺盛、耳屎产生得更快,造成“恶性循环”;


2.频繁掏耳后分泌的耳屎较稀薄、潮湿,容易继发感染;


3.同时也会损伤外耳道的皮肤、毛囊等结构,导致局部炎症,出现痒、痛,严重的甚至发生组织增生、外耳道狭窄等。


另外,我们在街边小店、地摊上经常会见到一些“采耳”的宣传和服务。但“采耳”基本上全靠手感,既不能完全观察到耳道的内部结构,也不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最让人担忧的是,他们的操作器械并不能做到完全消毒无菌,很难保证不会造成耳道损伤,因此并不推荐大家去进行“采耳”。


(传统采耳服务)


怎样正确清理耳屎?


正常情况下,耳屎是不需要清理的。


需要清理的是不能排出体外的耳屎。它们在外耳道局部堆积,水份蒸发后变成了棕褐色的硬块堵塞外耳道。这是一种病,叫做“耵聍栓塞”。


而要想清除它,也需要在医院耳鼻喉科,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清除的方法有以下3种途径:


1.钩取


用一个特殊的器械“耵聍钩”,伸入栓塞的耵聍与外耳道壁的间隙内插入耵聍,钩取出来。这种方法可能容易损伤外耳道导致出血,而且有时会造成很明显的疼痛,所以相对而言使用得比较少。


2.冲洗


用大的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沿着外耳道壁冲洗,把耳屎“洗出来”。冲洗之前,一般要事先用药物软化耵聍。


3.吸出


先用碳酸氢钠滴耳液或苯酚甘油滴耳液滴耳,软化耵聍后,再用耳鼻喉科诊疗台上的吸引管伸入耳道把耵聍吸出,简便易行。现在大多数医院用的都是这种方法。


(吸出耵聍栓塞)


*本文配图除腾讯医典医学插画外,皆来自站酷海洛。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朋友圈。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