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过去一个多月,新冠相关死亡数近6万,防重症,记住4个“早”

腾讯医典 腾讯医典 2023-01-25

2023年1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12月以来的新冠感染重症及死亡情况。


(来源:健康中国)



截至目前,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数量为1.64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或者发热诊数量为4.31万个[1]


发布会上说,从去年12月至今,全国发热门诊单日最高就诊量近300万,发生于2022年12月23日;全国急诊单日最高就诊量超过150万,发生于2023年1月2日[1]


不过最近,各医院门诊量正在逐步恢复正常诊疗态势。


2023年1月12日,全国普通门诊诊疗总人次913.5万人次,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当日门诊就诊患者中,新冠感染者阳性占比为0.9%[1]


无论城乡,均观察到上述趋势,基于数据趋势分析,这一波新冠感染的高峰已经逐渐过去[1]



据报道,新冠感染的单日重症住院患者数量最高超过12万人,发生于2023年1月5日。目前虽然重症病例人数在逐渐下降,但仍然处于高位[1]



从数据分析来看,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有以下几个特点[1]


  • 以老年人为主

    平均年龄75.5岁;最大年龄者为105岁;60岁及以上的占比是89.6%。


  • 普遍合并多种基础疾病

    具有一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占比40.7%,2种基础疾病的占比24.6%,3种及以上基础疾病占比34.8%。基础性疾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脑梗死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和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炎等)



从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全国与新冠相关的住院死亡人数为59938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80.3岁,65岁及以上约占90.1%,其中80岁及以上约占56.5%[1]


总体来说,年龄越大,病情越严重,死亡风险也就越高。


死亡病例中,超过90%合并有基础病,包括心血管疾病、晚期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肾功能不全等。


由于冬季本身是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和心脑血管疾病加重的季节,加之近期与新冠病毒感染相叠加,老年人的病亡人数也会比较多[1]


我国的死亡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其他主要国家的判定标准基本一致。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的归因分析分为两类:

  • 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

  • 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



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是需要重点防护的对象。



想要预防重症和死亡,最好的途径是——降低感染风险。


此外,最优先的防护方式为接种疫苗。没有完成疫苗接种的老人一定要尽快地去完成疫苗接种,包括加强针的接种。


即便是感染过的老人,从现有研究证实,单纯的新冠病毒感染产生的免疫力弱于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产生的混合免疫力。


按照目前的规定,感染过新冠病毒并已痊愈的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老年人,可在感染间隔6个月之后接种疫苗。


对于已经感染新冠病毒的老年人,在社区,做到早发现、早识别、早处置、早转诊,在三级医院设置分片包干责任制,畅通重症转诊绿色通道,中西医结合救治患者,进一步降低重症率和病亡率。



围绕社区如何“早发现、早识别、早处置、早转诊”,国家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举措:


  • 组织二三级医院下派,互助支援等方式稳定和扩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队伍。同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基层诊疗和服务指南(第一版)》,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重点提高早识别和早转诊的能力;


  • 加强药品准备,通过建立监测和调度机制,动态掌握乡镇卫生院的药品储备和使用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和提醒,督促加强药品配备;


  •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氧气袋、氧气瓶、制氧机、指脉氧这些仪器设备的配备和使用。


  • 县域内建立重症患者转运专班,确保就诊急救电话24小时拨得通、有车派、出车快,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要配备一辆救护车,接受120统一指挥调度,推动乡镇落实属地责任,组建非急救转运车队,保障普通患者转运需求。


上一波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已经逐渐过去,我们要平衡心态,做好防护,战胜恐惧,也终究会在和新冠的斗争中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

[1]https://mp.weixin.qq.com/s/4RCWA8lz8k9fi8pQoKsCUg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


相关阅读:

“德尔塔克戎”变异株出现、新冠其实是“小艾滋”……近期关于新冠的6个传言,哪个是真的?新冠疫情下的第4个春节,该不该回家过年?公卫专家说出8个重点“二十三,糖瓜粘”,过年不妨吃这种“糖”,含糖量不高还很好吃!黑木耳清血管、乌鸡大补?这些黑色食物,得这么吃吃货怎么准备健康美味的年货?快看这份清单!种植牙费用有望降低约50%,这项治疗为什么那么贵?疲劳、注意力障碍……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新冠后遗症”?孩子“阳康”后该如何注意?10个疑惑问题一次说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