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喜欢你的人会催你早睡,原因竟然是……
每个为生活努力奔忙的人,都会思考一个问题:
“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在哪里?
对很多人来说,可能不在“带薪拉屎”、也不在一日三餐,而是上床后、入睡前的这段“黄金时间”!
但是,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一到晚上就突然emo,在床上“烙饼”,辗转反侧?
打游戏到下半夜,关上手机,突然怅然若失?
刚刚还被短视频逗笑,闭上眼却开始难过?
(来源:soogif)
是的,悲伤、愤怒、恐惧、抑郁、焦虑……各种负面情绪,往往让你难以入睡,甚至睁眼到天亮。
现在有研究显示,这种“深夜emo”,很可能是一种恶性循环!
权威医学期刊《JAMA Psychiatry》发布的一项涉及几十万人的大样本研究发现:晚睡与抑郁有关[1]。
研究人员认为,总体上看,人有两种“生物钟”——一种是早睡早起的“百灵鸟”型,一种是晚睡晚起的“夜猫子”型。
前者的生物节律(作息时间)更接近大自然日常光照的节律,而后者会与自然节律出现数小时的偏差。
结果显示,前者(早睡早起)发生抑郁、焦虑的风险更低;发生疾病后,病情严重性也更低。
而后者(夜猫子)发生精神分裂症和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的风险更高。
(来源:soogif)
当然,长期熬夜、不规律作息的其他坏处,典哥早就说了无数遍——它不光是一种致癌因素[2],还会抑制免疫力,让人更容易发生感染[3-4]。
无独有偶,另一个知名期刊《Nature》旗下的《Molecular Psychiatry》发表的一篇论文,也得出了上面的结论[5]。
其实,大自然的光照节律会影响代谢与健康,是很好理解的:
——长期的阴雨天,让人压抑、焦虑;艳阳高照,却让人开朗愉悦; ——晚上开着灯,不容易睡着,说明光线会影响睡眠; ——每天早晨会自然醒来,说明阳光调节着你的生物钟; ——跨国旅行时,需要“倒时差”,“倒”的就是自身生物钟和外部光线昼夜交替的吻合度。 |
而长期晚睡者往往也会因睡眠不足、作息时间不确定、节律紊乱,而更容易出现认知功能(警觉性、注意力、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和反应能力等)下降的情况。
emo得睡不着,睡不着又更加emo——可不就是恶性循环嘛!
在前面提到的研究中,参与者的平均睡眠时间段为“夜间11点到次日早晨6点”,平均“睡眠中位点”(即睡眠时间的中点)为凌晨3点。
这基本上可以代表绝大部分人的作息时间。
结果发现,这个睡眠中位点每提早1小时,人群发生抑郁障碍的风险较平均水平下降23%[1]。
而这个结论也同样适用于以情绪或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程度更重的“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MDD)。
一句话:早睡的人,抑郁的风险更低。
不过可能有的人会说,道理我都懂,但早睡——就是做不到啊!
确实,不论是游戏、刷剧、短视频、聚餐、蹦迪,还是加班、学习、备考、鸡娃……晚上的时间,就那么一点;但要做的事儿,可太多了。
不知不觉,就12点了!
(来源:soogif)
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接近40%,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6]。
与此同时,我国存在精神疾病者的终生患病率为16.6%,患者人数达到了2亿3千多万[7]!
这都在提醒我们——该!好!好!睡!觉!了!
那么,如何睡个好觉呢?
1► 保证睡眠时间
比如,成年人每日所需睡眠时间为7至9小时,婴幼儿一般需要更长的睡眠时间。
2► 保证顺利入睡
避免在睡前和下午摄入咖啡因和尼古丁,或者睡前吃得太饱、太兴奋。
3► 尽量早点睡
保证充足睡眠。如果已有疲劳感,请缩短工作时间并休息一下。
4► 科学补觉
熬夜后或者到了周末,其实不建议长时间补觉——这会让生物钟更加紊乱。可以保持正常作息时间,增加20至30分钟的午睡。
你是早睡早起的“百灵鸟”,
还是晚睡晚起的“夜猫子”?
今天晚上,请你早点睡哦!
审稿专家:乔颖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Daghlas I, Lane JM, Saxena R, Vetter C.Genetically Proxied Diurnal Preference, Sleep Timing, and Risk of MajorDepressive Disorder. JAMA Psychiatry.May 26, 2021.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21.0959
2.Kurt Straif, Robert Baan, Yann Grosse, Béatrice Secretan, Fatiha El Ghissassi, Véronique.Carcinogenicity of shift-work, painting, and fire-fighting Lancet Oncol. 2007 Dec;8(12):1065-6.
3.Everson CA. Sustained sleep deprivation impairs host defense. Am J Physiol 1993; 265: R1148–54.
4.Nelson RJ. Seasonal immune function and sickness responses. Trends Immunol 2004; 25: 187–92.
5.O’Loughlin, J., Casanova, F., Jones, S.E. et al. Using Mendelian Randomisation methods to understand whether diurnal preference is causally related to mental health. Mol Psychiatry 26, 6305–6316 (2021).doi.org/10.1038/s41380-021-01157-3
6.《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中国睡眠研究会.2022年.
7.Huang Y , Wang Y , Wang H , et al. Prevalence of mental disorder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epidemiological study[J]. The Lancet Psychiatry, 2019.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