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酒能壮胆”、“酒后乱性”是真的吗?这篇文章说清楚了!

腾讯医典 腾讯医典 2024-01-15

大多数成年人都或多或少喝过酒,在很多场合,酒是成年人之间的社交货币。


古往今来,酒的名讳数不胜数:琼浆、绿蚁、杜康、欢伯……


除此之外,其实酒还有一个行走江湖的隐秘身份——“背锅侠”。


(图片来源:soogif)


说到背锅,酒称第二,应该没谁敢说自己第一了。从现实生活到新闻报道再到影视剧桥段,酒的中枪率实在是高……


(图片来源:《甄嬛传》果郡王被孟静娴灌醉后 “酒后乱性”)


比如,现实生活中,男生向心仪的女孩表白,也常常在表白前声明,“酒壮怂人胆”,仿佛酒可以降低一些尴尬成本。


(图片来源:soogif)


酒真的能“壮胆”和“乱性”吗?想了解这个问题的真相,就需要先从酒在人体的代谢谈起。



无论何种酒,主要成分都是酒精,酒精又叫乙醇。


含有不同乙醇浓度的酒精进入体内后,经消化道吸收后进入肝脏。



肝脏是乙醇的主要代谢场所,大约90%的酒精在肝脏中被分解,除肝脏外,少部分没有被氧化分解的直接经肾脏从尿中排出,或经肺从呼吸道排出,或经皮肤汗腺随蒸发排出体外。


(图片来源:soogif)


这个过程若顺利完成,酒精在人体内就会大部分被代谢,很快排出体外。


若不能顺利完成(例如: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不给力——活性和数量影响乙醇代谢),乙醛代谢竞争性地抑制了脑内正常神经递质的形成,加之肾脏、肺组织等处的乙醇浓度逐渐积累提升,综合作用下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



喝酒后,酒精对人体的药理作用可分为朦胧期、兴奋期、麻醉期和呼吸麻醉期。



当血液中酒精量轻微升高时,进入朦胧期和兴奋期,后天养成的正常理智思维及社交警觉克制消减,凸显了人们畅爽、剽悍、粗犷、野性的原始躁狂样体验;


随着摄入量的增加,进入麻醉期,中枢神经系统进一步受到抑制,出现类似谵妄、昏迷、衰竭的样子;



如果此时继续摄入,则进入呼吸麻醉期,引起脑干血流中枢和呼吸中枢麻痹,甚至皮质下中枢问题,出现生命危险。



适量地饮酒,能减轻疲劳,消除焦虑和内疚感,心理上感到放松、轻快,以致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从而给人以胆量的辅助作用,会使人一定程度摆脱思想上的一些束缚,能更多展现人不常表现出来的一面。


(图片来源:soogif)


其实,从科学角度讲,酒精麻痹了我们的大脑网状激活系统,致使大脑皮质的机能亢进,对于周围的人、事、物等信息的判别产生误差。


一些人平日太“怂”,压抑自己,通过酒精的麻痹突破了自我的约束,变得雷厉风行,义薄云天,做出平日敢想不敢做的事情,达到了“酒壮怂人胆”的效果。


对酒痴迷的人往往就是为了追寻这种“洒脱”的感觉,感觉只有这时的自己最自由、轻松、无拘无束。



在摄入一定剂量的酒精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酒精使人对身体和心理的控制能力明显减弱,而此时表现出更多的是人的本能。


所谓的“责任”“道德”等被抛诸脑后,而人最基本的本能——性欲和勃起,却还保存着,所以就容易造成“酒后乱性”的状态。


对于男性来讲,只要中枢神经抑制不充分,在有性接触等刺激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完成勃起并射精(勃起部分受控于脊髓,昏迷病人也会勃起)



心理学家也试图从“酒精近视理论”和“酒精期望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


1.酒精限制了个体信息加工能力,这好比得了近视,饮酒者仅能注意到人物、环境中最凸显的、最眼前的部分,这种现象被称为“酒精近视”。



由于酒精近视,饮酒后个体很容易受到外在突出线索的影响,仅对一部分线索信息进行判断和加工,最终导致其认知过程发生改变。这种理论是基于酒精对认知能力的干扰。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心理学系索尼娅·达·辛(Sonya Dal Cin)等人,在2006年做过研究,通过试验验证了酒精近视为“酒后乱性”的理论依据。



研究邀请了被试者观看关于不安全性行为会增加艾滋病毒(HIV)感染风险的录像片,一组提供避孕套使用线索,一组不提供。


结果发现,同样的酒精摄入量,避孕套使用线索帮助降低了不安全性行为的意向。


2.“酒精期望理论”是指饮酒者认为饮酒导致了其社会行为发生变化。


饮酒者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酒精本身的作用,酒精是其“酒后乱性”的“借口”。这种理论提出,由于记忆中存在对酒精结果的期望,即使没有真正饮酒,个体社会行为也会发生改变。


(图片来源:soogif)


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Laurent Bègue等研究人员,研究证实了有酒精期望的人,无论是否实际饮酒,均有可能出现“酒后乱性”的不安全性行为。


无论是生理角度,还是心理角度,酒后容易“乱性”是存在的。



一旦饮酒过多,血液中的酒精浓度明显增加,处于醉酒状态,就会严重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包括抑制性感受和性反射。



此时,喝得不省人事,失去意识,也很难勃起,更没有性致办“那事儿”的。



所以那些“乱性”后,说喝得酩酊大醉、喝迷糊了、忘记发生什么为借口推脱责任的,都是耍流氓。


反过来,如果没有醉,却“酒后乱性”,那么,就要把“乱性”考虑为“乱了品性”了。


走过青春的人应该都有过自作多情的经历,看到对方对自己笑就以为对自己有意思,但很少有人会因此立刻向对方调情。因为他知道冒然举动会碰壁、会丢人,很多时候会用理性和观望,判断后再行动。


(图片来源:soogif)


而借酒之名,放纵冲动,把责任、理智、道德等抛诸脑后,不去考虑行为造成的后果和影响,只关注和一味满足自己的性本能,做出短视的决定。


这种“乱性”要么可能计划已久,是违法、违德的,要么就是临时兴起,丧失品行、遭人唾弃的。


最后提醒大家,酒能少喝就少喝,无论男生女生如果在外面喝酒都要记得保护好自己!



审核专家:

程芮 | 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王传航 | 中日友好医院男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

胡强 |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博士生、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胥遥山,李永娟.酒精影响个体社会行为的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 2011, 19(04): 565-572.

[2]甘秀国,安瑞华,钟德斌.酒精对男性性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6(02):175-177.

[3]Reinout W Wiers, Alan W Stacy. Are Alcohol Expectancies Associations? Comment on Moss and Albery[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10, 136(1): 12-16.

[4]Quinn PD, Stappenbeck CA, Fromme K. Collegiate heavy drinking prospectively predicts change in sensation seeking and impulsivity. J Abnorm Psychol. 2011, 120(3): 543-556.

[5]Sonya Dal Cin,Tara K MacDonald, Tara E Elton-Marshall. Remembering the message: the use of a reminder cue to increase condom use following a safer sex intervention. Health Psychol. 2006. 25(3):438-443.

[6]Laurent Bègue, Baptiste Subra. Alcohol and Aggression: Perspectives on Controlled and Uncontrolled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2008. 2(1):511-538.

[7]韩桂玲,杨海英.酒精的代谢与饮酒对人体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 2012, 41(11): 1150-1151.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


相关阅读

一顿面食竟毒死8人?这种致命菌你家可能也有,中毒死亡率超4成!杭州41岁男子洗鱼扎伤,4天后病危入院!真凶就藏在每个人身上!最近身体出现这5个高危迹象,说明你真的累过头了!黑芝麻糊不养生!最坑人的 7 种“伪健康食物”,千万别买了去公厕最好少碰这4样东西!比马桶还脏,而你却经常用温度不高,也能烫伤?这些“取暖神器”,用不对很危险!这个小东西可能你家也有,但用不好会导致肺炎!



想第一时间了解更多健康内容,记得把腾讯医典设为星标🌟哦,我们每天都等待着与你的相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酒能壮胆”、“酒后乱性”是真的吗?这篇文章说清楚了!

腾讯医典 腾讯医典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