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血压值”出炉?血压控制在这个数,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大大降低!
高血压,在很多人印象中,是中老年人的“标配”。
事实上,高血压早就悄悄“盯上”了年轻人......
很多人平时什么感觉都没有,偶尔一次体检竟然发现自己的血压那么高。
(来源:soogif)
然而,有些人不把它当回事,觉得高血压就是个慢性病,不痛不痒的,又不会致命,所以即使体检发现,也不采取下一步行动。
那么,高血压真的“不痛不痒”吗?到底要不要控制血压呢?
确实,很多人即使血压高,也没啥症状。
但是,血压过高,却可能增加其他的疾病的发病风险[1],让“五脏六腑”都处于危险之中,是妥妥的“沉默杀手”!
首先,高血压会让你的血管变窄。
持续的高血压,让血液大力冲击着我们的血管壁。这时候,血管为了保护自己,会使自己逐渐变得更“厚实”,才能更抗压。
长此以往,血管壁越来越厚,血管就变窄了。血液流进血管,会将营养和氧气运输给全身各个器官,而血管变窄,会使器官维持功能所需的营养和氧气长期供给不足,从而发生各种病变。
接着,血管就会堵塞。
随着血管变窄,血压越高,血管壁就会受损。血液中的胆固醇就会从破损处“乘虚而入”,依附在血管壁上,随着时间推移,就形成了传说中的动脉粥样硬化。
而动脉粥样硬化会使血管进一步狭窄,斑块破裂,从而导致血栓的形成!
而血栓如果发生在这些部位[2]:
1.血栓“漂流”到狭窄的冠状动脉时,可能会堵死,引起急性心梗,严重情况下会猝死。
2.堵在脑动脉,可能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说话不清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脑卒中。
3.血栓发生在下肢,会使下肢麻木、发凉、疼痛,出现肌肉痉挛,抽筋等症状。
当你脆弱的血管,再也经不住高血压的冲击时,你的血管可能由此“爆裂”,血液从爆裂的血管处不停往外冒。而如果爆裂的地方在大脑,那么就会发生危险的脑溢血。
不仅如此,高血压还会对各个器官功能造成损害,比如心脏、肾脏等等。血压越高,心脏就需要更加用力向外泵血,长此以往心脏功能会慢慢衰竭。而当肾动脉变得狭窄,肾细胞得不到营养与氧气,慢慢“饿死”,导致高血压肾病,最终可能发展成肾衰竭。
那么,到底要将血压降到多少,才能使这些“骇人”的疾病发病风险,降到最低呢?
我们先来了解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3]:
当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就属于高血压,非同日3次检测血压都在这个范围,则可诊断为高血压。
而收缩压在12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 则为正常高值,也就是血压值尽管正常,但仍然偏高,需要引起重视。
一般来说,将收缩压(高压)降至<140 mmHg是标准的降压治疗,不过单纯地把血压降低并不是降压治疗的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要降低血压高引起的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风险。
那么,更加积极地降血压,会不会让高血压患者获益更多呢?
近期,我国科学家公布了一项大型随机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结果显示[4]:
在高血压人群中,与降压目标为收缩压<140 mmHg的标准降压相比,降压目标为收缩压<120 mmHg的强化降压,或许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及死亡风险。
研究共招募了11255名病例,这些人的年龄在50岁以上,收缩压在130~180 mmHg之间,合并心血管疾病或者存在2个及以上的心血管风险。
他们被分为2组,一组为标准降压组,也就是降压目标为收缩压<140 mmHg,另一组为强化降压组,他们的降压目标是要进一步将收缩压降至<120 mmHg。
在跟踪随访3年后发现,与标准降压组相比,强化降压组主要不良心血管病事件降低了12%,死于心血管病的概率降低39%,而全因死亡率则降低21%!
(来源:soogif)
简单来说,这项研究认为,高血压人群如果想进一步降低自己得心血管病以及死亡的风险,可以尝试强化自己的降压目标,将收缩压降到140 mmHg以后,可以进一步降到120 mmHg以下。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让高血压患者“强化降压”至<120 mmHg的益处和安全性尚未得到证实。
过往也曾有大型试验发现强化降压能降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但是这些试验均存在设计上的缺陷,比如提前终止试验,导致试验的效益可能被高估;通过停药或减量来升高部分标准治疗组患者血压,而这会夸大了强化治疗组的获益程度[5]。
所以,我们也要谨慎对待强化降压,不要忽视它潜在的危害,比如强化降压可能导致部分人发生严重低血压。
尽管现在还不能确定高血压患者强化降压一定是最优的选择,但可以肯定的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值,一般指在140/90 mmHg 以下,能降低发生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风险[3]。
不仅如此,我国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建议,对于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除了80岁以上的高龄高血压患者),当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之后,如果可以耐受,可以进一步降至理想目标130/80 mmHg。
(来源:soogif)
所以,一句话总结:
得了高血压,一定要积极控制血压,这样才可以降低与高血压相关的“大病”风险与死亡风险。先降到140/90 mmHg以下,然后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遵医嘱进一步控制血压。
除了要遵医嘱及时开始药物治疗并规范用药,还有一件事尤其重要!
那就是生活方式干预。目前,所有指南均认为,生活方式干预,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高血压患者包括“正常高值”的人群,都是合理、有效的干预方式。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尽量做到以下8件事[3]:
1. 少吃盐,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5克(相当于一啤酒瓶盖),增加膳食中钾摄入(多吃香蕉、深绿色蔬菜等含钾高的食物);
2. 合理膳食,平衡膳食(DASH饮食,详见下文);
3. 控制体重,使BMI [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24;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
4. 不吸烟,彻底戒烟,包括戒掉传统香烟和电子烟,避免被动吸烟;
5. 不饮或限制饮酒;
6. 增加运动,中等强度(例如快走和慢跑);每周5~7次;每次持续30~60 分钟;
7.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8. 保证充足且良好的睡眠,避免熬夜,及时发现并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饮食方面,采用类似DASH(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终止高血压膳食疗法)饮食的膳食:
● 以水果、蔬菜、低脂(或脱脂) 乳制品、禽肉、鱼、大豆、坚果、富含食用纤维的全谷物、植物来源的蛋白质为主
● 减少糖、含糖饮料、红肉、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能够降低血压,有效减少冠心病和脑卒中风险。
总之,我们一定要重视高血压这个沉默杀手,尤其是年轻人,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才能让你在漫漫人生中,健康为伴!
审核专家:张宇清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20.
2.龚伟, 刘婷婷, 郑杨. 静脉血栓形成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J]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 (5): 407-410.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更新版
4.https://newsroom.heart.org/news/reducing-systolic-blood-pressure-to-less-than-120-mm-hg-reduced-cardiovascular-event-risk
5.施仲伟. "从学术角度看高血压诊断界值不应下调至 130/80 mmHg."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2.04 (2023): 348.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
相关阅读
哪里长肉最可怕?医生:这7个部位长肉,要警惕癌症!为什么睡觉会流口水?原来身体在暗示 3 大问题,切勿忽视!
憋尿会让膀胱爆炸?7个憋尿的危害,看完我真的吓尿了!
最近身体出现这5个高危迹象,说明你真的累过头了!
把窜出来的鼻毛拔掉,竟有这么多危害!看完再也不敢拔了
半夜总是醒,再也睡不着?医生:可能是这5个身体部位在报警!
家人得了带状疱疹,其他人要做什么?
想第一时间了解更多健康内容,记得把腾讯医典设为星标🌟哦,我们每天都等待着与你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