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才善教的赵九章 | 科学出版社

蔻享学术 2022-10-03

以下文章来源于科学出版社 ,作者赵九章传编写组


赵九章(1907—1968)


他是一位科学家,

又是一位教育家。


教书育人,循循善诱。


他重视大学教育,

也重视研究生教育。


有教无类,

不拘一格培养和选拔人才。

 



 教书育人 

 

赵九章一生非常重视教育。上大学时名师们的教诲培养和高风亮节深深地影响着他的一生,使他明白教书育人要循循善诱。1938 年自德国回来的他继承了老师们的好传统,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时,他不仅热爱教学,也善于教学。他的知识渊博,思维清晰,讲课深入浅出,他的教学深受学生们的欢迎。直到调他到气象研究所任职,他仍然在国立中央大学当兼职教授,讲授动力气象学。他一生培养的学生众多,而且大多成了学者、专家,真可谓桃李芬芳。

 

▲1947年,赵九章(前排左二)与中央大学气象系

毕业生合影

 

1950 年后,他因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亲自给学生讲课就少了,但仍然牵挂着教育的进展。尤其作为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所长,他时刻想着要培养高水平的地球物理学方向的人才。1953 年,他请傅承义到北京地质学院筹建地球物理探矿教研室,傅承义、秦馨菱不仅给学生上课,还要负责培训教师。

 

1956 年,赵九章又建议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实现地球物理专门化,由傅承义兼任教研室主任,由北京大学王子昌任副主任。他们帮助北京大学建立地球物理实验室,开设地球物理学、地震学、重力和物理探矿等课程,

 

由傅承义、曾融生等8名专家讲课。1958年,该专门化毕业生徐荣栏等6人被分配到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当然,人少了不行,赵九章要培养和吸引更多的人才。到1965年,北京大学这个专业累计有137名学生毕业。1958 年中国科学院计划利用自身优势,创办一所培养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科技人才的新型大学,依托各研究所的师资和实验设备,所系结合办学,培养各研究所的后备人才,改变我国教育的传统模式,将教育和科研密切结合。中国科学院申请试办的这所新型的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1958年6月得到党中央的批准,随后成立由郭沫若为主任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筹备委员会,共设有12个系。赵九章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建立非常支持,并建议设立第十三系—地球物理系,这一建议得到中国科学院领导的批准,并任命赵九章为系主任。根据赵九章的意见,设4个教研室,即高空大气物理教研室(主任由赵九章兼任),气象教研室(主任为顾震潮),地震教研室(主任为傅承义),遥测遥控教研室(主任为秦馨菱)。所内不少科技骨干先后去讲课并帮助建立实验室。

 

对基础课,赵九章强调要打好基础。1959—1961年,由于受到“反右倾”运动的影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对一些基础课进行了教改,实行“打通”教学,致使一些课不能达到原有的深度。赵九章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下决心进行“返工”。1962年时,他让59级学生和低一届物理系的学生一起重听严济慈讲授的电动力学课,请数学教研室为第十三系重开数学物理方程课。1963 年,还为空间物理专业(该专业比较偏理科)的学生开设无线电技术的实验课,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电子学仪器,如收音机、宽带放大器等。由于这些安排,该系同学的数理基础比较好,并有一定动手能力。几十年过去了,大家更体会到赵九章的这些安排为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真是终身受益。

 

对学生的专业课,赵九章亲自组织编写《高空大气物理学》讲义,亲自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课。讲义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1961年12月第一次出版,1962年重新修改再版,后来正式编成《高空大气物理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共二十四章,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于1965年5月出版,由于“文化大革命”,下册没有出版。在上册中除第一章为绪论外,主要内容可分为五个部分。赵九章亲自编写绪论、高空大气结构、日地物理部分章节和空间探测技术等部分,并对全文文字进行了修改。在绪论中,赵九章阐述了大气物理的研究对象、发展历史和研究方法。因此该书不仅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阅读,也是研究工作者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 1964年,赵九章(后排右四)、王淦昌(后排右三)

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在一起 

 

1962年2月,赵九章参加广州会议,因此只能将原来准备由他亲自讲授的有关磁暴理论和空间等离子体的基础理论课交给徐荣栏。徐荣栏怕教书耽误了科研工作,赵九章很形象地对他说:“研究所的人的知识往往是像鸡爪子,如果你在几个领域有很深的知识,但在这几个领域之间往往是很难连贯起来的。通过讲课可以使你的领域连贯起来,使鸡爪子变成鸭掌子。”接着又说:“我的学问也是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合大学教书期间得到系统化的。”当徐荣栏完成了教学任务后,才深深体会到赵九章这段话的含义。

 



 研究生培养 

 

赵九章十分重视对研究生的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的研究生制度,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受到“左”的思潮冲击,几近夭折。对此他很担忧,但还是顶住压力,把研究所已有的几名研究生培养工作坚持下来,使他们正式毕业,如刘振兴等。


1960年10月,《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介绍了赵九章、叶笃正两位导师培养研究生的经验。1960 年年底,赵九章给周总理写信,建议恢复招收研究生工作。

 

现摘录赵九章的两封信,了解他对培养研究生的思路和方法,以及他为之倾注的心血。

 

1962年10月12日赵九章给张劲夫副院长、郁文副秘书长的信:


苏联科学院在1929年开办了研究生院,对研究生的培养考核有一定的办法,我院又办有科技大学,将来亦必要逐渐加重研究生的培养。在我院开办研究生院之前,是否可以参考苏联的一些办法,考虑我院及科大的具体情况,做好准备。


我现在提出以下建议。

 

(1)考研究生的命题,除专业课程应由导师负责外,其余外文、高等数学、基础理论物理(如四大力学),可否请科技大学有关专业负担。因为一般课程的命题应适合大学学习情况。各所的高级研究人员一般不十分了解大学课程开展的情况,自己出题有时会出之过严过窄,有时又出之过宽。今年我所招收研究生有两种不同的高等数学题目,宽严相差不小。如调查全院有关各所这类的数学或物理命题,这种差别恐怕还更大。

 

(2)研究生到院以后,有关研究专题的基础知识的补充,自应由各所负责,但并非本所专长的课程,如我所有些研究生须补习空气动力学、等离子体、泛函分析、湍流理论等,除向北大有关系旁听外,是否可请科技大学考虑此事。研究科大各系专业课程,并与有关所联系,开放各所自己开设的研究专题讨论班(如力学所举办的超音速空气动力学),逐渐在科大组织协调之下,开办研究生课程。

 

(3)研究生毕业考试及论文答辩各所组织考试委员会时,应请科技大学有关系及学校业务领导参加。

 

(4)这几年过渡时间,请院党组转请科技大学总结各所培养研究生经验,为科大开办研究生院做准备。


 

张劲夫在收到赵九章信的第二天就批示,请有关领导考虑这一建议。

 

1963年5月31日赵九章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汝扬副校长的信:


去年为科大研究生班事,曾提出了初步的建议,想领导们已有考虑。科技大学已开办了五年,教学基础亦逐渐建立,但我校的特点有二:一是较多的科学家从事科研第一线工作;二是各所都有国家的重点研究单位,有较好的大型实验设备。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这两个特点,一方面在今后高年级教学中予以体现。另外应参考美国一些著名大学(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的情况,逐渐把重点放在研究生院,成为我国培养研究人员的一个中心。

 

实现我国今后十年科学规划的关键在于培养出大量优秀研究骨干。最近看到美国的十年(1962—1971 年)气象及空间物理规划。他们对于十年内如何培养高级科学研究人员,提出了详细的规划。除提出总的数目外(气象方面为900个博士,高空物理方面为100个博士),还分配到各大学及研究单位逐年完成,为了更好地实现党中央出人才、出成果,我院自应发挥我们的潜力,多快好省地培养出一批科学骨干……

 

目前导师带研究生的负担,主要在于外语,以及必要的专业及基础学科,如能由科大统一解决,既有利于研究生的正规的学习,也可以节省出导师的大量时间,更好地发挥导师的力量,增加研究生的名额。

 

但考虑到成立研究生院事关重大,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因此我们建议在地球物理系内先试办研究生班,请学校代为解决外语及有关基础课程的开设和旁听等问题,地球物理所解决某些专业的课程和专题报告。本所现在有研究生9人,今年暑期后新招6人,共15人,可组成研究生班,由所系共同负责试办,取得经验。如果所系合办,那么研究生还可比现在增加一倍。


 

1998 年,时任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王秀文曾就研究生培养一事,访问过1963年招收的6位研究生中的4位。王秀文著文说道:



他们说没有赵先生的倡导和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实践,就没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建立。据丁一汇回忆:当年9月份入学后,赵九章所长即召集我们在其办公室开了一次会,参加会议的还有人事处的同志。赵先生说:为发挥研究所和学校的共同优势,你们要成立研究生班,并且不放在研究所内,要放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有利于你们全面的培养与成长。为了尽快提高你们的英语水平,包括听力,我们特别委托地球物理研究所翻译曾令森同志任你们的英语老师,专门给你们上课;另外所里要统一开设一些近代地球物理分支的基础课程。此外,你们住在科学技术大学一分部,中关村84楼,可以在该校选课,也可以在北大选课。学完基础课和外语后再回所里写论文。我们听了赵先生的讲话和安排后都十分高兴,深受鼓舞,以后为了提高我们的英语口语水平,赵先生又专批了一台短波收音机给我们。

 

1964 年元旦前夕,赵先生让我们到他家里汇报几个月的学习情况。气氛十分随和,大家普遍感到学习收获很大。赵先生说:我将建议以后科学院招的研究生都采用这种方式培养,你们就算是试点,即第一班,以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形成一个研究生学院的组织。

 

1964 年夏,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楼中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我们成了该院第一届学生,这就是后来研究生院的前身。应该说,研究生院的成立是赵九章先生具有远见思想之体现。


 


本文摘编自《赵九章传》(《赵九章传》编写组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10)一书“第七章 重才善教”,有大幅删减,标题为编者所加。

 

赵九章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奠基人之一,是把数学、物理学引入气象学的第一人,是我国开展海浪研究的第一人,是我国开展现代空间物理学研究的第一人,是我国空间科学事业的开创者,是我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本书立足于社会历史大背景,按照赵九章院士人生的不同阶段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翔实地记录了他在不同领域的学术思想、学术活动和科技成就,同时串联起他与师长、学生、亲友和家人的交往,深刻地阐释了赵九章院士学术发展的核心脉络,立体地展现了他所遵循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刚健精神、领军科学家之风范、伟岸之人格和矢志不渝之科学救国情怀。


本书适合有志于空间科学的青年学生、科技工作者及对科学家的成长有兴趣的读者阅读,尤其适合从事地球物理、空间物理、大气物理研究的青年科研人员阅读,可作为各高校地球物理、地震学、空间物理、海洋研究相关专业师生的科学普及读物。本书还可作为中国当代地球物理、大气物理等学科发展史研究的借鉴性读本。 


———往期回顾———




为满足更多科研工作者的需求,蔻享平台开通了各科研领域的微信交流群。进群请添加微信18019902656(备注您的科研方向)小编拉您入群哟!
蔻享网站www.koushare.com已开通自主上传功能,期待您的分享!

欢迎大家提供各类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信息,以便广大科研人员参与交流学习。

联系人:李盼 18005575053(微信同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