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德国大学的求学之路和人才培养
以下文章来源于对话德国 ,作者对话德国
直播二维码
活动信息简介
19 世纪初德国教育的改革,造就了德国大学的百年辉煌,20 世纪初,德国科学家曾囊括全世界近 40% 的诺贝尔奖。今日德国高校正经历新的变革,尤其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国际化方面,德国华人教授学会的成员亲历其中深有体会。
我们邀请了六位在德国大学任教的华人教授,为大家介绍德国高校系统及其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重点分享本科及研究生阶段德国大学在招生、专业及综合能力培养、国际化方面的独到之处。希望对计划留学德国或已经在德国高校学习的学生朋友们及其家人有所裨益,也为关心留意德国高等教育和人才交流培养的科教界人士提供一个共同讨论的平台。
如果你期待来到没有围墙的德国大学开启新的人生,或者尚在规划未来,希望了解留学德国的程序、德国的文化和校园生活,欢迎届时加入论坛,参与提问互动,现场的所有嘉宾,其中也包括来自北京 APS审核部(德国驻华使馆文化处留德人员审核部)的负责人以及本硕博阶段的留学生,将为大家提供所需信息,分享在德国学习的经验,答疑解惑。
活动流程预告
01
09:00 - 09:15 15 min
曾安平:开幕致辞和介绍
Begrüßung & Einführung
02
09:15 - 10:45 90 min
主题讲座
(1-4每个主题15分钟左右,第5主题30分钟)
Ablauf
(Topic 1-4: 15 Minuten für jedes Thema, Topic 5: 30 Minuten)
03
10:45 - 12:00 75 min
回答问题和讨论环节
Fragerunde
活动主办方
德国华人教授学会 (GDPCH)
活动承办方
对话德国协会 (DialogDE e.V.)
与会嘉宾
(按嘉宾出场顺序排序)
开场
09:00(德国)
开幕致辞介绍 曾安平
Prof. Dr. Anping Zeng: Begrüßung & Einführung
曾安平 教授
汉堡工业大学
曾安平,1986 年赴德,1990 年获布朗瑞克工业大学博士学位,2000 年获该校教授资格,2005 年获三所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方向正教授聘任,2006 年起任汉堡工业大学生物化工终身教授,生物过程与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生化工程专业负责人。
研究方向:工业生物技术,系统和合成生物学。历任德国国家生物技术中心(现赫姆霍茨感染研究中心)研究员,德国研究协会重点专项、联邦教育及科研部、欧盟研究群体等大型科研项目负责人,德国化学工程和生物技术协会专业委员会 “生物过程工程” 及 “系统与合成生物学” 专家组成员,“新一代生物制造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Wiley 杂志 "Engineering in Life Sciences" 主编。德国国家工程院 (acatech) 院士,德国华人教授学会主席。
主题讲座
09:15(德国)
德国高校教育体制的简介与特色 丁永健
Prof. Dr. Yongjian Ding: Kurze Einführung und Besonderheiten des Bildungssystems deutscher Hochschulen
丁永健 教授
马格德堡应用科学大学
丁永健,同济大学教育部留德预备部第一期留德本科生,1980 年入学德国慕尼黑工大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毕业后,入职 Garching 的联邦反应堆安全研究所并于 1998 年获得慕尼黑工大工程博士学位。先后就职于 Garching 的安全技术研究所,Erlangen 的西门子核电部(后珐玛通核电有限公司),Hannover 的意昂核电有限公司,历任安全仪控工程师、高级经理。2002 年回到高校任教,获得马格德堡应用科学大学工业自动化教席, 历任电气工程所所长、工程与工业设计系副主任、主管教学和国际合作的副校长。
德国高校本科和硕士生入学与培养 傅晓明&袁春蓉
Prof. Dr. Xiaoming Fu, Frau Prof. Dr. Chunrong Yuan: Zulassung, Einschreibung, Studium und Betreuung von Bachelor- und Masterstudierenden an deutschen Hochschulen
傅晓明 教授
哥廷根大学
傅晓明,2000 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2000 年后在柏林工业大学、哥廷根大学工作、任教,2007 年初担任哥廷根大学终身教授,成为该校建校 270 年历史上的第一位华人教授。曾任 IEEE 计算机通信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副主席,IEEE 互联网技术委员会主席,IEEE INFOCOM、ICNP、ACM SIGCOMM、MobiCom 等国际会议委员会成员/主席,目前兼任 IEEE Journal of Social Computing 主编,是欧洲科学院院士、IET 会士。
袁春蓉 教授
科隆应用科学大学
袁春蓉,1992 年上海交通大学硕士毕业,1997 年赴德,2004 年获埃尔兰根大学工程博士学位,2012 年受聘科隆应用科学大学终身教席。历任上海交大图像与模式识别研究所研究员,埃尔兰根大学模式识别研究所研究员,Fraunhofer 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机器视觉领域负责人,图宾根大学认知与神经科学实验室机器人团队负责人,德国联邦教育与科研部、联邦经济与能源部以及欧盟框架下大型科研项目负责人。目前担任科隆应用科学大学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主任,兼任科隆协作机器人实验室联合负责人,信息与通讯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与自主机器人,计算机视觉,无人驾驶与飞行,人机自然交互与协作。
中德合作办学的多种模式 侯正猛
Prof. Dr. Michael Zhengmeng Hou: Kooperationsmodelle zur Einrichtung chinesisch-deutscher Studiengänge
侯正猛 教授
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
侯正猛,1986 年硕士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1991 年同济大学留德预备部学习德语,1992 年初留学德国,1997 年获得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2002 年获得教授资格 (Habilitation),2003 年获聘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教授。现任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地下能源系统研究所和能源储存技术研究中心教授、中国事务专员和中国能力中心主任;兼任中德清洁能源创新平台德方负责人,中德能源研究中心德方首席,欧中氢能和燃料电池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德国)研发创新联盟碳中和与能源转型专业委员会主任。
如何通过APS审核和办理德国签证 APS 北京
APS Beijing: APS- und Visum-Verfahren (angefragt)
APS 北京
德国驻华使馆文化处留德人员审核部
德国驻华使馆文化处留德人员审核部
(德语:Akademische Prüfstelle des Kulturreferates der Deutschen Botschaft Peking,英语:Academic Evaluation Centre)。
德国驻华使馆文化处留德人员审核部,简称留德审核部(德语:APS),成立于 2001 年 7 月,是德国驻华大使馆和德国学术交流中心成立的一个服务性机构, 主要负责中国留德学生的材料审核。审核部是中国学生前往德国留学的大门,留德学生出国前须将材料递交由APS审核,不合格者将无法获得留学资格。
略谈大学、科学和修养 张卫奇
Universität zwischen Wissenschaft und Bildung
张卫奇 教授
明斯特大学
张卫奇,1986 年毕业于德国波恩大学医学系并获得医生资格,1988 年获得德国波恩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88 年至 1996 年期间,先后在瑞士伯尔尼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卡罗林斯卡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或担任客座研究员。1997 年至 2008 年,先后担任德国哥廷根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理研究所副教授、教授,并于 2008 年起担任德国明斯特大学医学系终身教授。2017 年起,任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
他的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遗传以及表观遗传对大脑,神经环路构成和突触可塑性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精神疾病的机制和治疗模型,促进分子精神病学以及个性医学的临床转换。
德国华人教授学会简介
德国华人教授学会 GDPCH 于 2006 年在柏林创立,会员人数从最初的 12 人发展到目前 70 多人。学会汇聚了活跃在德国学术界(包括大学、应用科技大学、私立高校、研究机构)并有正式大学聘任的华人教授。
学会的宗旨是凝聚德国华人教授的集体智慧,维护成员在研究和教学活动中学术自由,平等的相关权益,作为独立智囊团体,发挥跨文化桥梁作用,促进德中两国之间在高等教育和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学会鼓励和扶持年轻华人学者在德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发展。
学会发起中德教授论坛年度会议,作为独一无二跨学科交流的论坛,服务于活跃在科技和高等教育以及跨文化交流项目的中德教授们及相关机构,轮流在中国和德国举行。
欢迎关注德国华人教授学会网站获取更多信息:
http://www.gdpch.de/
与德国对话,分享中德精英的行业见解与人生经验。旨在促进中德深度合作,并通过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人共同成长。这里有行业专家、企业高管、高校教授、创业领袖。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砥砺前行。
网站:www.dialogde.cn
微博:@对话德国
知乎:对话德国
编辑:黄琦
欢迎大家提供各类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信息,以便广大科研人员参与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