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播】【科创大讲堂】唐本忠院士:从分子论向聚集体论的研究范式转换

KouShare 蔻享学术 2022-07-03





直播信息

报告题目

从分子论向聚集体论的研究范式转换

报告人

唐本忠 院士(香港中文大学 (深圳) 理工学院院长、校长学勤讲座教授)

报告时间

2022年4月15日(周五)14:00

主办方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

直播二维码


报告人介绍

唐本忠,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校长学勤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1982年和1988年分别于华南理工大学和日本京都大学取得学士和博士学位,于1989-1994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并于Neos公司任高级研究员。1994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学从事学术研究工作,2008年晋升为讲席教授,2021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是聚集诱导发光原创性科学概念的提出者和该领域研究的引领者。目前已发表科学论文二千余篇,总引用数十五万八千余次,H指数178。自2014年至今,连续入选化学和材料科学双领域高被引用科学家。Research.com发布最新的全球顶尖科学家排名中,唐本忠院士被评被为中国第一(世界第十)的化学家和中国第五(世界第二十四)的材料科学家。曾获得多项荣誉及奖励,如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017)和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7)。现任Wiley出版社发行的Aggregate杂志的主编。


报告摘要

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为了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并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根据不同的研究层次建立了不同的研究模型。如在材料研究领域,宏观科学和微观科学的研究对象分别是材料本体和分子,人们用一种还原论将两者紧密联系起来。人们认为无论多么复杂的宏观体系,最终都可简化并归结为分子的性质。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科学家们基于这一分子论的研究模式,促使了分子科学的建立和蓬勃发展。然而分子科学的研究忽略了从分子形成材料过程中,形成的聚集体的特殊性质。与单分子相比,聚集体存在拮抗作用、协同作用、涌现性、多样性等特点。这表明,分子与聚集体的性质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而这一差异正是决定材料宏观性能的重要因素。聚集体学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它将有助于更加全面并准确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从分子论到聚集体论的研究范式转变,也必将迎来一次全新的科技创新高潮。


扩展阅读

 

1.【科创未来系列活动】打开基因编辑走向商业化的未来之门--基因编辑植物育种创新图谱深度解读

2.【南国清华科创领航大讲堂】清华大学冯娟教授:大数据与商业决策

3. Aggregate线上研讨会——杭州站科学家期待与您相聚!

4. 诺奖得主Wilczek科普专栏

5. 天文王善钦专栏

编辑:黄琦

蔻享学术平台,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科学资源共享平台,依托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的科研力量,聚焦前沿科学,以优化科研创新环境、传播和服务科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宗旨,打造优质学术资源的共享数据平台。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原创文章首发于蔻享学术,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蔻享学术立场。

转载请在『蔻享学术』公众号后台留言。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惊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