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回放】“国土空间规划新技术:传承·融合·创新 ”研讨会
会议名称:
“国土空间规划新技术:传承·融合·创新 ”研讨会
主办单位: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协办单位:
江苏省智慧城市设计仿真与可视化技术工程实验室、教育部计算机科学技术与软件工程国家实验教学中心、自然资源部碳中和与国土空间优化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数字城市规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智慧城市研究基地回放通道
蔻享学术 |
1
开幕式
10月15日上午的开幕式由本次论坛的主席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甄峰教授主持,甄峰教授阐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的重大意义,并向与会嘉宾表示了热烈的欢迎。接着,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吉国华教授致欢迎辞,吉院长表明本次研讨会旨在为多学科融合与创新提供交流平台,通过不同专业背景专家学者的交流分享,为促进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技术体系的融合构建与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2
主会场特邀主旨报告
主会场特邀主旨报告由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尹海伟教授主持,七位专家学者对国土空间规划新技术从多维度展开分享,精彩纷呈。
3
分会场报告
分会场1:数字城市规划技术与方法
在本次会议下半场,来自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朱玮副教授将目光聚焦住区尺度,他以上海为例,对大型住区家庭生活空间开展质量评价。接下来是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房地产系的王锡泽助理教授,他基于多年的新加坡研究与项目经验,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电子政务的新加坡城市规划与管理。最后一位嘉宾是来自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戴靓副教授,她介绍了基于VERGM的长三角城际知识合作内外生机制研究。最后,线上嘉宾展开了一系列有深度的学术探讨,分会场在讨论环节后此次学术盛宴圆满结束。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
学院李雪草教授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马磊副教授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郎嵬副教授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居阳博士后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朱玮副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房地产系
王锡泽助理教授
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戴靓副教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分会场2:大数据与智慧国土空间规划
分会场2由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甄峰教授和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姗琪助理教授主持,共有8位专家学者围绕“大数据与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展开学术分享与交流。
在上半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副教授龙瀛老师,分享了《中国未来高精度人口空间分布预测——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探索》,介绍了他带领的团队如何利用自机器学习构建精细化、场景化的人口预测模型,预测基准、集聚、分散等不同场景下未来中国人口分布;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曹敏老师,分享了《SDG多指标交互作用与土地利用情景模拟》,为大家展现了其团队如何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解析SDG多指标交互作用关系,模拟土地利用变化,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教授杨浩然老师,分享了《地铁站点周边建成环境与不同人群客流的非线性关系与阈值效应研究》,他利用地铁刷卡数据,对比了地铁站周边的建成环境与不同类型人群的非线性影响和阈值效应,为TOD等发展提供了科学建议;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教授张姗琪老师,分享了《城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监测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与技术框架》,在梳理空间规划监测相关工作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监测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技术框架和拟突破的关键问题。
下半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姚尧老师,分享了《CarbonVCA: 精细模拟城镇空间变化及其自然资源影响助力碳中和》,展示了他与团队研发的精细尺度用地布局模拟的方法和工具,并介绍了基于地块尺度的碳排放计算,模拟不同用地布局情景下的碳排放变化,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席总裁张鸿辉博士,分享了《基于“ABC”技术体系的国土空间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实践探索》,展现了他与团队以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提升理论,持续迭代国土空间规划技术体系,并建议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国土空间规划全链条服务水平;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助理教授汤俊卿老师,分享了《大数据赋能的韧性城市系统规划》,回顾了韧性城市的理论内涵与发展历程,展示了他及团队利用以大数据在城市轨道交通韧性、道路交通韧性和交通监测等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讲师李哲睿老师,分享了《基于人口流动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市为例》,从通勤流和休闲流两个维度,深入解析了南京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与机制。各半场分享结束后,报告人与线上会议室的观众们互动,充分讨论,气氛热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副教授
龙瀛老师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曹敏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
学院杨浩然副教授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助理教授张姗琪老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
信息工程学院姚尧教授
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联席总裁张鸿辉先生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
与设计学院助理教授汤俊卿老师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讲师
李哲睿老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分会场3:性能化城市设计技术与方法
分会场3由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童滋雨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冷红教授和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郜志副教授主持,共有7位专家学者围绕“性能化城市设计与方法”展开学术分享与交流。在上半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杨俊宴教授分享了片区尺度下人工智能城市设计的技术与方法,展示了先进的智能生成城市设计方案的技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徐小东教授分享了算法驱动的气候适应性开放空间设计与优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为开放空间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大连理工大学郭飞教授分享了其团队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适应性研究的成果,为滨海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上半场分享结束后,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童滋雨教授对3场汇报分别进行总结,并讨论交流了城市设计生成、城市设计与气候适应性的问题。
下半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冷红教授在规划视角下分析了城市形态与建筑节能的问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石邢教授分享了双碳背景下高密度城市能耗计算的难点与创新,提出了城市建筑能耗中的三个难点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陈宏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对街区空间形态差异与居民的交通污染物暴露风险的关联性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成果为街区尺度建筑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袁磊教授分享了高密度城市空间形态与空气污染物相关性的实测与模型构建问题,提出了多种模型构建的方法。汇报结束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冷红教授和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郜志副教授对4场汇报分别进行总结。最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冷红教授组织了学术交流和问答环节,多名老师和同学针对多参数的城市设计生成和城市能耗问题进行提问和交流。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童滋雨教授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郜志副教授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杨俊宴教授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徐小东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
郭飞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冷红教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石邢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
学院陈宏教授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袁磊教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分会场4:交通空间规划技术
分会场4由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石飞副教授主持,共有8位专家学者围绕“交通空间规划技术”展开学术分享与交流。在上半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卓健教授从交通规划与土地规划的密切互动关系着手,以厦门为例剖析了交通发展战略规划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关键环节,包括空间结构、站点强化、岛湾一体等。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郭亮教授分析了武汉短距离通勤的空间分类和出行特征,基于环境要素指标和出行时耗的相关性分析解释空间运行特征,提出空间结构优化建议。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朱彦东副教授通过对芜湖、合肥、连云港等地综合交通规划实际案例的分析,反思国空背景下交通空间管控范围、编制深度精度、TOD总量规模控制的变化,总结综合交通规划编制体系将更趋复杂。上半场分享结束后,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李泽新教授对3场汇报分别进行总结,进一步强调交通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下半场,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综合交通规划分院张天然副院长借鉴了伦敦交通可达性的判别方法,在上海开展交通可达性研究及进一步的空间结构识别、用地布局和强度优化、开发平台监测应用等实践。中规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伍速锋院长助理对比了2018版和1995版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标准在理念、思路、手段上的进步,提出新版标准对强化国空规划体系传导和统筹协调的重要性,利用大小数据强化城市交通体检和评估的反馈迭代是重要的应用前景。中咨城建设计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凌小静总经理分析了国内外在铁路发展时序、快线规划、客流上的差异和存在问题,从都市圈通勤圈层界定,都市圈空间与轨道体系的角度作了进一步阐释,并对南京都市圈发展作出谋划。汇报结束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朱彦东副教授、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交通院研究员级王树盛高级工程师从市域铁路客流对都市圈互联影响、交通用地一体化、强化综合交通体系可实践性等角度,对全程汇报进行了点评和总结。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石飞副教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卓健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
学院郭亮教授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朱彦东副教授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李泽新教授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综合交通规划分院张天然副院长
中规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
伍速锋院长助理
中咨城建设计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凌小静总经理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交通院
研究员级王树盛高级工程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分会场5:都市圈资源配置与国土空间规划
分会场5由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席广亮副教授和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秦萧副研究员主持,共有7位专家学者围绕“都市圈资源配置与国土空间规划”展开学术分享与交流。在上半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涂建军教授分享了都市圈空间特征、都市圈范围识别方法以及重庆都市圈划定的实践案例;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技术中心徐海贤总规划师基于建设空间连绵度、可达性等分析,解析出了长三角多层次区域空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协同创新引导策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孙伟研究员以南京都市圈为例,提出了都市圈空间功能导向、空间边界管制、跨界地区协调三种都市圈毗邻地区空间协调思路。上半场分享结束后,中国土地学会资源分会副秘书长、高级工程师赵雲泰对3场汇报分别进行总结。
下半场,中国土地学会资源分会副秘书长、高级工程师赵雲泰就国土空间规划的省域实践,提出了五个协调与六个创新;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沈丽珍副教授基于江苏省资源配置能力评价,提出了提升配置能力的治理机制与策略;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王伟副教授从治理视角,从规划的实施、决策的逻辑、工作的深化三个方面提出了对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以及都市圈规划的认识;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席广亮副教授以南京都市圈为案例,介绍了都市圈多源数据融合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人口流动性空间格局、通勤流空间结构特征等研究成果。汇报结束后,涂建军教授对4场汇报分别进行点评,并对都市圈的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涂建军教授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技术中心
徐海贤总规划师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
研究所孙伟研究员
中国土地学会资源分会
副秘书长、高级工程师赵雲泰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沈丽珍副教授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王伟副教授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席广亮副教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分会场5合影
分会场6:国土空间规划新技术教学体系
分会场6上半场由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尹海伟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于涛教授分享了《发挥规划技术在南大城乡规划教学体系中的作用》报告;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周素红教授做了报告《数字化教育与规划教育发展和挑战》;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牛强教授分享了报告《面对国土空间规划的规划信息技术教学体系研究》;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甄峰教授做了《智慧规划教学体系与设计课程创新》报告。
下半场在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胡宏副教授的主持下,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胡明星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袁满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申悦副教授分别做了题为《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东南大学GIS课程教学模式初探》、《智趣驱动,创新引领:华科大规划新技术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卓越育人导向的华东师大人文地理专业GIS系列课程设计与建设实践》的报告。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徐建刚教授与祁毅讲师、胡宏副教授共同做了《科学规划导向下的数字规划技术方向本科课程体系的适应性重构》报告。
分享结束后,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徐建刚教授主持圆桌论坛,和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了国土空间规划新技术教学体系,同济大学钮心毅教授、苏州科技大学王宝强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张红副教授、深圳大学乐阳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于涛教授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周素红教授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牛强教授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甄峰教授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胡明星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
学院袁满副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
学院申悦副教授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祁毅讲师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胡宏副教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分会场6合影
4
结语
推荐阅读
编辑:王亚琨
蔻享学术 平台介绍
蔻享学术平台,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科学资源共享平台,依托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的科研力量,聚焦前沿科学,以优化科研创新环境、传播和服务科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宗旨,打造优质学术资源的共享数据平台。
识别二维码,
下载 蔻享APP 查看最新资源数据。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