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播】Cell Press Live:可持续氮化学

蔻享学术 2023-07-2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CellPress细胞科学 Author Cell Press


活动名称:

Cell Press Live:可持续氮化学

活动时间

2023年3月31日(周五)19:00

主办单位:

Chem, Chem Catalysis, iScience


直播通道

蔻享学术直播间

识别二维码,即可观看直播。



物质科学

Physical Science

氮化学在20世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氮化学发展至今,开展活化N2以及活性氮化合物转化的大型商业化进程已然建立并付诸实践。尽管如此,随着新世纪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提升,这些工艺由于高能耗和/或环境问题而不可避免地面临更严格的审查。此外,氮化学领域最新兴起的一些应用场景,如突破传统的氮肥和化学原料外,将NH3用作氢载体,进一步扩大了氮化学领域可探索的研究范畴。基于上述原因,我们看到为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全世界对氮化学领域产生了明显的兴趣。


3月31日晚19:00点,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hem,Chem CatalyisisiScience将联合举办2023年首场《Cell Press Live系列讲座:可持续氮化学》我们将邀请海内外知名的三位专家学者,与我们分享前沿创新研究。同时,我们的期刊编辑和三位嘉宾也会在线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欢迎大家免费报名参加。


演讲嘉宾及主题


颜宁 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

▌个人简介

颜宁目前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工系院长讲习副教授。他于2009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其后获得“玛丽·居里研究奖学金”,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做博士后工作。2012年加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工系,建立绿色催化实验室,2018年晋升终身教职。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生物质催化转化,低碳能源、绿色化学和化工,以及催化剂的开发。获得包括美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等的多项国际奖励,并于2022年荣获新加坡国家科学基金委研究者基金(NRF Investigatorship)资助。

演讲主题:

可再生含氮化合物的制备

内容摘要:

本讲座探讨制备可再生含氮化学品的三种路径。第一种路径基于木质纤维素、二氧化碳作为含碳底物,以氨气等为氮源,开发碳-氮偶联化学实现含氮功能化开发,近期进展包括氨基酸制备,木质素氨化降解等等。第二种路径从可再生含氮高分子出发,直接制备含氮化合物,目前的研究集中在采用甲壳素为原料开发多种小分子产物合成路径。第三种路径则采用N作为氮源,将N活化与N-C键的偶联结合起来,目前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第一种路径为含氮化合物的碳来源提供了可再生的来源,而后两种路径则避免了传统的高能耗合成氨过程。



石枫 教授

江苏师范大学/

常州大学

▌个人简介

石枫,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常州大学特聘教授。先后荣获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2016)、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21)等人才项目。主要从事手性吲哚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设计和开发了新型吲哚类平台分子及其参与的催化不对称新反应,为手性吲哚类化合物提供了精准高效、高选择性的合成方法。以通讯作者在Acc. Chem. Re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Fund. Res.、Chem Catalysis、Sci. China Chem.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8项,入选Elsevier 2020和2021高被引学者。先后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Asian Core Program Lectureship Award、新和成-中国化学创新奖等奖项。担任《有机化学》和Chem. Synth.编委、Eur. J. Org. Chem.编委会主席团成员、Org. Chem. Front.、J. Org. Chem.、Synthesis国际编委。

演讲主题:

手性含氮杂环之吲哚化学

内容摘要:

手性含氮杂环化合物存在于众多的天然产物、手性药物、手性功能材料分子中。其中,手性吲哚类化合物属于一类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在手性药物、手性催化剂、手性功能材料的研发等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但是,手性吲哚化学的发展却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属于一个亟待发展的重要领域。现代合成化学正朝着精准高效和高选择性这一方向发展,所以手性吲哚类化合物的高效、高选择性合成已经成为手性吲哚化学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我们课题组围绕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工作,针对吲哚不对称转化的传统方式中存在的挑战性问题,提出了构建手性吲哚杂环骨架的新策略:设计和开发新型吲哚类平台分子及其参与的催化不对称新反应。在此策略指引之下,实现了新型手性吲哚类化合物的高效、高选择性合成;发现了吲哚类平台分子的独特反应性和选择性,阐明了反应规律和理论根源,探索了协同催化模式并阐明其机制,促进了手性吲哚化学的发展。本报告将汇报我们课题组在手性吲哚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孙旭平 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

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个人简介

孙旭平,博士,电子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化学系并留校任教,2005年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获博士学位,师从汪尔康院士。2006-2009年期间先后在德国、加拿大及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1月加入长春应化所,2015年11月到四川大学工作,2018年4月加入电子科技大学。获中科院院长优秀奖(2004)、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7)、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8);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2016)、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18)、英国皇家化学会高被引作者(2017-2020)、化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2018-2019)、材料科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2020-2021)、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8-2020)、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2020-2022)、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20),担任Nano Research Energy副主编。


长期致力于纳米功能材料设计、结构调控及催化和传感应用研究,主要学术贡献包括:1) 建立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原理的均相核酸检测新体系;2) 提出杂原子掺杂荧光碳点水热合成新方法及金属离子荧光检测新技术;3) 率先提出保形磷化策略制备过渡金属磷化物纳米结构及三维纳米阵列,解决了无表面活性剂金属磷化物可控制备的世界难题;4) 发展过渡金属磷化物高效电解水催化新体系;5) 开创无定形纳米阵列电化学保形制备及电催化应用新方向;6) 建立高效电化学合成氨催化新体系。已在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Nano Lett., Nucleic Acids Res., Anal. Chem.等刊物发表研究论文600余篇,论文总引6.3万次, H 指数130。


演讲主题:

电化学合成氨催化剂的设计、调控及性能研究

内容摘要:

氨是农业和工业的必需化学品。迄今为止,氨的供应主要来自碳密集型、高耗能的Haber-Bosch工艺。为了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实现氨生产,研究者致力于开发常温常压条件下绿色、可持续的合成氨路线。电催化N/NO/NOx-还原反应是多步骤过程,涉及多个电子/质子转移和复杂的中间体演化,实现高效/高选择性的电催化氨合成仍然是一个极具挑战的课题,而电催化剂尤为关键。近年来,我们聚焦于合成氨电催化剂的设计、调控与性能研究,借助缺陷工程、掺杂效应、组分效应、形貌控制、表面功能化、界面工程等策略,发展了一系列高效电化学合成氨催化新体系,包括:仿酶中心金属基纳米材料、钛基纳米材料、钴基纳米材料及非金属基纳米材料等。





推荐阅读

Cell Press Live: 不对称催化>>

Cell Press Live:洁净空气与健康>>Cell Press Live: 机器学习在能源领域的应用>>Cell Press Live:气候变化挑战下的植物科学研究>>两次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不对称催化和点击化学奠基人>>

EurJOC-常州大学2023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

【颗粒学报】巴斯夫过程和化学工程总裁Detlef Kratz博士:气候中和之路—化学工业的机遇与挑战 >>

【GreenChE周年庆系列活动】绿色化学工程青年论坛 第二期 >>

【GreenChE周年庆系列活动】绿色化学工程青年论坛 >>

MDPI Molecules 新能源化工研讨会 >>

中国化学会 · 能源化学云论坛 | 第四期 >>

编辑:黄琦

蔻享学术 平台


蔻享学术平台,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科学资源共享平台,依托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的科研力量,聚焦前沿科学,以优化科研创新环境、传播和服务科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宗旨,打造优质学术资源的共享数据平台。

识别二维码,

下载 蔻享APP  查看最新资源数据。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报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