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2020年第1辑(创刊号)目录及内容摘要

历史研究杂志社 历史中国 2020-08-24
来源:《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2020年第1辑(创刊号)


主编 / 高翔

副主编 / 李国强  路育松(常务)

执行副主编 / 周群

出版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历史学分社

版次 / 2020年1月第1版2020年1月第1次印刷




编者的话


冬日载阳,雨雪其霁。将见君子,庶几说怿。


经过近一年紧张筹备,在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周年之际,《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如约来到了大家面前。
创办《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贺信精神,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举措。
本刊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贯彻“双百”方针,突出原创性、厚重性、系统性和思想性,重点刊发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等各领域优秀学术成果,特别欢迎具有深厚学术积累、不乏思想创见的专题研究成果。
这是我们在“约稿函”上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我们始终坚守的方向。犹记得史学学者初见“约稿函”时的欢欣和对我们的鼓励,也记得学界同仁看到稿件字数“可到10万”时发出的惊叹和赞许!如今,当这本30余万字的创刊号呈现给学术界时,我们不敢向诸位发出“画眉深浅入时无”的征询,只能说在实现办刊目标的路上迈出了踏踏实实的第一步。
是为记。

投稿邮箱:

LSYJYJK@126.COM


编辑部电话:010-87421865


 

    目录    



战国楚简中的“”与“”及相关诸字
白于蓝(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教授)
耿昕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博士研究生)
 
《宋史·周必大传》疏证
王瑞来(四川大学讲座教授、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清代“西藏佛教世界”范围问题再探——以满人与藏传佛教的关系为中心
钟焓(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家国之间:晚清皇室财政的逾界与管控
刘增合(暨南大学历史系近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
 
文化与文明之争:启蒙运动以来德国思想界对西方现代性的反思
金寿福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斯派克曼地缘政治思想与美国大战略
戴超武(云南大学特聘教授)


   内容摘要   



战国楚简中的“ ”与“”及相关诸字

白于蓝       耿   昕

摘要:战国楚简中“”、“”二字字形差异明显,无论是单独成字或用作偏旁,皆罕见混淆。清华简《系年》中的地名“于”当读作“郭墟”;《越公其事》中“刃”、“齐兵刃”之“”当读作“同”,“(同)齐”为同义复词。上博简《曹沫之陈》之“”亦当读为“同”,训为聚合。清华简《越公其事》中“鎗”之“”当释为“勇”,读作“用”;“泃”之“”当释为“庸”,训为水沟,“”当读作“皋泽”。清华简《八气五味五祀五行之属》之“”当读为“佯”,训为弱。战国楚简中常见之“”字,右侧“”旁实即“流”之会意本字,“”当释为“”,训为周垣。
关键词:战国楚简    清华简    上博简    转注



《宋史·周必大传》疏证

王瑞来

摘要:知人论世,传统正史自是权威,然或囿于编纂之际文献难征,或出自编纂之人识见之偏,列传难以传真完备,而后世刊刻流传,又不免鲁鱼之讹。鉴此,纠谬补缺正为不可或缺之基础研究。今以南宋中期重要政治人物周必大之《宋史》本传为个案,利用传世文献及出土资料溯源辨流,求实补正,由此或可详细窥见正史之生成过程以及缺失之隐幽,亦可揭示各种表象背后之复杂因素。今仿传统之经史注疏,为此作业,既冀略助宋代历史研究之深入,亦为正史补注之稍作尝试。
关键词:周必大    《宋史》    碑志行状    纠谬补缺    史注

 


清代“西藏佛教世界”范围问题再探

——以满人与藏传佛教的关系为中心

钟   焓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某些国外学者提出了“西藏佛教世界”所覆盖的人群不仅包括藏、蒙族群,还包括清朝满洲上层在内的广大满人的观点,并逐渐在海外学界取得主流地位。这一论点值得反思和批评。一是清朝君权的形成基础与“西藏佛教世界”所流行的君权理论及其实践并无密切关系,国外学者的相关解读多系对历史证据的曲解和误释,故有必要在明辨史实的基础上详尽剖析其得失。二是从整体而言,历史上满人群体接受黄教信仰的程度远不能与蒙藏群体相比,藏传佛教并未发展为其全民性信仰。三是所谓的“西藏佛教世界”在立论过程中刻意放大历史上汉人与非汉族群之间的宗教文化差异,所以无法客观反映清代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基本趋势。事实上,基于统治需要,清朝统治者并没有在本族群中推广藏传佛教。 
关键词:满人    藏传佛教    政教关系    宗教信仰

 

 

家国之间:晚清皇室财政的逾界与管控

刘增合

摘要:清代内务府与户部是否遵守各自的财政界限是觇测“家国关系”的重要窗口。咸丰时期宫内储银因镇压太平天国逐渐空虚。咸同两朝遍地烽烟,战事所及之地财源多半应付辖地军需;粤省因连年战火多次截留粤海关税款,导致解济宫廷实银额数一落千丈。在严惩解款违纪官员的压力下,粤省屡请更改解款制度,未得支持。此后内务府频频借拨部库实银,部府矛盾开始上升。同治中叶以降,因巨额部款被挪借至宫内,极大牵制着对西北战事的军费支持,最终导致部府交讧。光绪朝部府矛盾虽有缓和,但间有不谐。光宣之交,因应立宪改革,皇室财政须与国家财政分离,然而皇室经费的清查遭到太后、内务府大臣的敷衍阻挠。皇室经费预算空前膨胀,可见皇家与国家关系的扭曲。皇室财政逾界管控的跌宕波折,凸显了晚清财政制度运作中的特殊面相,各方博弈过程中,理、势、情三者关系如何权衡,柄国理政怎样顺应时势,确为考验统治者治乱处常的关键。
关键词:皇室财政    内务府    户部    战时财政    粤海关

 


文化与文明之争:启蒙运动以来德国思想界对西方现代性的反思

金寿福

摘要:“文化”与“文明”两个概念从法语被引入德语,之后便在内涵和外延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原因既有科学技术发展引发社会巨变的现实原因,也包含德国哲人对文化逐渐被文明同化和淡化的担忧。这些哲人主张文化的独特性并强调文化与族群之间存在内在的关联性;他们并不认为技术的发展与人类在道德层面上的完善成正比。他们指出理性化之后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认为保持文化的原创力关系到相关民族的生存大计。这其中当然含有一定的民族主义色彩;不过,我们不应忽视德国人长期以来看待文明进程的不同视角以及对文明演变的深刻反思。当代德国学者忽略了其先哲有关片面追求技术文明对文化产生负面甚至毁灭性影响的观点,这不仅有失公允,而且不利于在全球化过程中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关键词:文化多样性     西方文明     现代性     德国     康德

 


斯派克曼地缘政治思想与美国大战略

戴超武

摘要:斯派克曼有关地缘政治的研究,探讨地理、边缘地带、均势、实力、总体战等影响和决定国家大战略的若干关键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同国家战略和国际秩序之间的关系。斯派克曼的理论体系构建了“最理想的美国大战略”的路径和目标,其中,以地理和地缘政治视角认识均势和边缘地带的意义、以建立与维持均势和联盟体系介入欧亚地区事务、承认实力作为国际安全和国际关系的主导力量、获取海空军基地以保障海上航线和航海自由以及打总体战的决心和准备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大战略若干规划和实践的主要内容。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大战略的规划和实践,充分考虑了地缘政治现实主义的思想观点,推崇实力和强权政治,把确立国际体系中的领导地位作为大战略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斯派克曼    地缘政治    边缘地带    现实主义    大战略

编辑:尹 尹

校审:小 张


中国历史研究院官方订阅号

历史中国微信订阅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