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是如何堕落的?
国民党曾经也是革命的进步力量,为了救亡图存而百折不挠。从1895到1911,中山先生真的是像刘备一样,屡败屡战,又不断成长,变得越来越务实。然而,天不假年,但他在一系列的摸索中,终于看清楚这个社会的底色之后,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接下来就是内部为抢话事人地位而滋生出一系列的纷争。这些纷争的外溢,不仅成为了中原大地上的军阀混战。也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社会组织体系拆得稀碎!苏联人不仅帮助国民党建立起黄埔军校培训军事干部,更重要的是帮国民党建立起了一套复制苏联的高度组织化体系——党代表制度。因为中山先生去世之后形成的竞争局面,处于下风的人必须打破规则才能脱颖而出。在所有的竞争者中,老蒋的竞争力最弱,所以他必须打破旧规则创造新规则,才能最终胜出!
他确实是这么做的!按照旧的规则,党代表有最后决定权,而部队和基层组织的党代表,只对上一级组织负责。在这种体系下,老蒋虽然是北伐军的最高指挥官,也必须要服从中枢党部。而且党代表所领导的基层组织,不仅负责民政,也负责军队的后勤。军队的供养和作战都需要总部的钱粮支援。廖仲恺之所以首先被刺杀就是因为廖仲恺既是总部的党代表,还是掌握钱袋子的人,同时负责与投资方对接——当时广州革命势力及北伐军的资金和援助大部分来自苏联。苏联是投资方,廖仲恺是创业团队中与投资人关系最近的人。因此,他会成为所有竞争者共同的目标。
老蒋刚开始不敢跟投资人翻脸,直到北伐军打下武昌之后,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革命军也扩充了一倍。此时此刻急需融资。因为地盘大了,军队多了,日常开支成倍增加,没钱就供养不起,更维持不了体系的运转。苏联愿意拿出更多的钱吗?不愿意!为什么不愿意?首先,苏联陷入了经济困境,列宁去世之后,苏联高层之间也为争夺话事人产生了纷争。拿点小钱玩个四两拨千斤的游戏还行,要让它花大价钱就不行了,而且也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除此之外,苏联不是个好的投资人,钱给的少,要求很多,而且特别喜欢干涉创业团队的具体事物!
正因为如此,不仅仅是老蒋,整个广东革命势力都急需找到新的融资方式,让创业能够继续下去。此时此刻,只有盘踞在上海的江浙财团和他们背后的英美犹太资本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他们也曾经投资过北洋势力,然而,包括袁世凯在内的所有北洋时期军阀实在是太拉胯了。打下武昌的广东革命势力确实让他们耳目一新。于是他们试探性的给了点钱,并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并且许诺,只要能答应,就把对北洋势力的投资,全部撤掉转投南方。面对这样的好事,别说老蒋,任何处于这种处境中的人都难以拒绝!
俗话说得好,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拿谁的钱为谁办事——即便是今天各行各业的创业者们也一样。许多创业项目是在深圳南山区孵化的,但那些创业者都跑到上海徐汇区去拿钱。平时在办公室或许他们一身休闲惯了,但去上海融资的时候,依然会按照资本的喜好打扮一番。说一些对方喜欢听的:对方如果比较洋派,就让团队中有留学经历的合伙人出面。对方崇拜硅谷,就带上有极客风格的技术合伙人。总之,主打一个讨喜并恰到好处的迎合。
老蒋本来是个纯土鳖,但是他迎娶了宋美龄,还信上了耶稣,甚至主张国民的现代化改造和新生活运动。当然了,更重要的事就是让自己的手沾上血,向新的投资人纳一份投名状!此举并不是因为有什么深仇大恨,毕竟举起屠刀之前,彼此还在同一口行军锅中抡马勺,在同一个大通铺上睡觉,在同一个战壕中并肩战斗,同一间会议室里开会商讨…并不是因为彼此之间的仇恨导致了这样血腥的结果,而是因为他需要纳一个投名状!
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千百年来都是这种模式:有钱有势的人提供钱粮,有能没背景的人充当施工队长。当年袁术通过家族势力提供兵马钱粮,孙坚父子充当袁氏扩张地盘的打手。当孙坚展现出自立门户的意图之时,袁术就断了他的粮草钱财的供应,导致孙坚在前线一败涂地,然后袁术乘机暗中派人联络刘表干掉了他!
今天的创业者在融资的时候,也只能拿某个资本系的钱,而不能跨资本系融资。虽然是潜规则,但是内部人都清楚这种规矩。门阀是怎么形成的?就是这样形成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深度捆绑的利益共同体。天真的人是幸福的,可以一直活在一种简单的美好之中。清醒的人是痛苦的,看清真实世界的鸿沟之后,会为那种无可奈何而感到悲愤、压抑和痛苦。
有时候你选定了一条路。不管你如何的折腾和挣扎,它的轨迹都不会改变——从一开始就决定了结局!既然已经纳了投名状,那就不得不把原来的那套苏式的组织体系全部拆掉:老蒋手上只有军队,军队的维持需要兵马钱粮的供应。这些东西原来是有一套独立体系负责。老蒋手上的军队只是整个组织体系中的一个业务部门。老蒋是如何改变这个格局的呢?他没有直接废除党代表制度,而是在打下一块地方之后,让军队指挥官兼任当地的行政官员和党代表。这个操作有点像模仿凯撒——罗马的权力归元老院,凯撒遵循元老院制定的规则。但是凯撒打下来的新地盘,他自己任命官员管理。随着打下的地盘越来越多,凯撒的兵力、势力和管辖区域的物资人力都超过了元老院管辖的区域。于是他反过来逼宫,让元老院授予他独裁权!
老蒋确实是这样做的。所以,许多地方小军阀被他收编,摇身一变就成为地方大员兼一路武装的指挥官。然后,老蒋把这些人及其部曲都拉进国民党,国民党原来的苏式党代表体系就名存实亡了!
你从中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没有?如果你家里面有人在体制内当过官。你就会很轻易的发现那个核心问题:组织度下降了!国民党从此由一杆子插到底的高效组织变成了一群基于利益相互博弈的松散群体——而且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人,加入的初衷是为了谋利。所以任何政策只要让自己无利可图——甚至都不必到伤害自身利益的那个地步,这个人就会阳奉阴违站到对立面。上行下效,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参与这种博弈——任何事情的推进都变得极度拖沓和高度不确定!
当年日军进攻山东,山东军阀韩复渠一枪不放就跑了!开始他是在抵抗,后来日军增兵,他向老蒋求援。老蒋不但没有发兵支援,而且把他的重炮旅调走了!当时我们没有反坦克武器,与日军的武器和火力落差很大。老蒋此举无异于釜底抽薪。这一招借刀杀人,老蒋曾经在张学良身上玩过:1928年东北易帜,东北财税困难,张学良打起了收回中东铁路和北满铁路的主意。从大义上来说,这是捍卫国家利益。东北已经易帜,它就是南京政府的一部分。老蒋知道东北易帜就是换了一面旗帜,整个东北还是老张家说了算,所以他要削弱张学良的势力。它极力怂恿张学良与苏联开战,收回铁路管辖权。并像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一样给张学良画饼——南京将举全国之力与苏联对抗支持张学良驳回铁路。当张学良真的跟苏联打起来之后,不仅没派一兵一卒,没给一文钱一粒米,甚至在外交上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了张学良。搞得小张里外不是人,让本来糟糕的处境变得更加糟糕了!其他军阀都看在眼里。韩复榘很清楚老蒋要干什么。所以他跑了,他没有投降当汉奸,说明他还明辨是非有点骨气。他没有不顾一切的去抵抗,说明他的骨气和血性抵不过他自己的私利——他逃跑的时候对部下说:只要手中有实力,到哪都是爷,一旦拼光了,就算守住了也会变成孙子。这就是旧式军阀的局限性——有民族大义的是非观,但是没有国家利益高于私人利益的敞亮。
1947年莱芜战役的时候,国民党空军的一个地勤人员没有票去听戏,被维持治安的警察赶出去了。随后驻扎在当地的国民党空军纠集一群人去找当地警察的麻烦,而警察局又托关系找当地的陆军帮忙。就这点破事,你猜最后变成什么样子?在莱芜战役打的焦灼的时候,国民党的陆军请求空军支援,国民党军空军故意不出动——最后由南京的高层柱面和稀里泥,也只能不了了之。如果说韩复榘是旧军阀的心态作祟。国名党空军飞行员可都是非富即贵的二代公子。这些人也没有现代观念吗?宁可把城市丢了也要出一口恶气见死不救,而且还是自己违法在先。
为什么国民党内部山头林立?因为任何一个加入者都不是作为个体加入,而是作为一股独立的势力抱团加入,这种加入更像基于利益形成的临时性联盟。任何个体的行为必须与自己抱团的那个势力一致。所以就会呈现出:“水浅王八多遍地是大哥”的一盘散沙状态。在电视剧潜伏中,军统天津站长吴敬忠对余则成说: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钱才是真的!这就是那个组织中各成员普遍的心态——即便是一腔热血,也改变不了。任何个体的努力都会被整体的无序消耗掉。于是,绝望的个体们都慢慢变得非常自私。
有部梁朝伟主演的谍战电影,他在剧中的角色是一个潜伏在汪伪76号的特工,他说过一段这样的话:真正的国民党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死了,你现在看到的是尸体腐烂的过程。你看有任何一个人在做事吗?没有!他们都在想方设法的捞钱。这可不是导演故意编排当时的状况,根据真实的史料记载:在解放战争中,有一个国民党的运输队是由我方潜伏人员组成。他们把领取的80%的物资运到了我方区域,只把20%的物资运到了国军前线。结果战后他们受到了国军的嘉奖!因为其他真正的国军的运输队,领到物资就把它倒卖了,连5%都没有送到前线。这个车队把20%送去了,就显得特别优秀,故而被通令嘉奖!
当一个组织内部的冲突总是无法通过自身的组织机制进行调节的时候,就会不约而同的把冲突中各方可能的利益损失转移到外部。从而会挑起整个组织与外部的冲突,并通过从外部攫取的方式,来缓解内部的冲突。如果外部受不了揭竿而起,这个组织的实力逐渐退化压不住外部,最终会怎么样?答案是现成的。今天主管意识形态的王老大在80年代写过一本书叫《美国反对美国》,书中精准的预测到了今天美国社会的状况和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行为。总的来说就是基于上面的这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