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缅北的乱局!!

觉悟者 结构学概论
2024-10-17

在《不能被拖下水!》中已经阐述过介入的最大深度和边界所在。这是一锅粥,彼此都没有退路,作为局外者必须清楚自己要什么。别人的乱局是给你增加达成目标所需的筹码,因此,只有在创造筹码的时候才能使劲,反之就要收手。不能被任何一方当枪使,从而是自己陷入其中乱了方寸。

谈判肯定是谈不拢的,因为彼此都在争夺经济生命线。任何一方都不能放弃,否则就无法立足。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很破碎。所有这一切归根结底一句话:区域整合失败的后遗症!

任何一个圈子都必须要有一个老大,这位老大必须比其它人要优秀得多,这样的圈子才能长久,才能稳定,才能井然有序,才能作为一个整体与外界进行生存博弈或者讨价还价。否则,内部的纷争就会变成外部的抓手,内部的各自矛盾一旦因为外部利益的介入就会乱成一锅粥。民国时期为什么天下兵戈不止,民众颠沛流离,赤地千里?就是因为内部秩序始终建立不起来。内部的各种势力都处于你死我活的危险状态,为了自保往往就会不管不顾想弄死对方。

一个最显著的案例就是当年的东北。东北夹在苏日两大势力中间,如果能休养生息,凭借黑土地的资源和人力,足以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建国后的现实证明了这一点。但在当时,南京的老将不断给东北的小张下套消耗东北的实力。一会儿做局怂恿小张去夺回中东铁路与老毛子开战,并且承若不惜代价增援。结果小张真的跟对方干起来之后,他却釜底抽薪,不仅调拨的钱粮和人马没影,而且把所有责任推卸的干干净净,落井下石。然后又乘小张没钱的时候,以500万让小张率领主力入关帮他打中原大战。造成东北空虚,让小日子有机可乘。自1912年到1938年的22年间都是各方彼此算计,相互消耗,让小日子能利用这种乱局以小博大,趁虚而入。卫国战争的14年间,伪军和汉奸的数量比鬼子的总数还要多处一大截!

总而言之,内部的混乱既无法建立稳定的秩序来发展,也无法休养生息让社会消停,只会漏屋又逢连阴雨,螺旋下降持续恶化。解放前山上的树木都被砍伐光了,除了毁于战乱,就是普通人被迫砍了当柴烧。尤其是北方,否则熬不过严寒的冬季。如果长期处于动乱之中,不仅无法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不会有任何长远考虑——因为明天的事谁都说不准!越是如此,处境就只会越糟糕,人也变得更加绝望和麻木。

我们同样是多民族的国家,但我们整合的挺好。稳定的秩序和建立起来的工业基础以及在这种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产业,能够惠及边疆地区。不管是云贵的崇山峻岭,还是新疆甘肃的荒漠,不仅是国家在持续做转移支付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富裕兄弟省份的对口援助也一直在加大力度,人员、技术、资金、产业以及国家的政策倾斜,在不断改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面貌和生存环境。除了别有用心的极少数坏人会睁眼说瞎话否定这种事实之外,普通人都能从中感受到这种生活的变化,并从中受益。人心的归属取决于生活本身,安居乐业就是最大的社会治理基础。如果活都活不下去,什么主义都不好使,什么自由都是屁话。1947年南北两边都提出了自己的口号,南边的口号是全面实施宪政,北边的口号是耕者有其田!结果,人心都跟北边跑了。为什么呢?因为耕者有其田不仅听得懂而且更有烟火气,实惠!

与我们的主体民族占据90%并拥有上下五千年不间断的灿烂文明不同。缅甸的主体民族只占40%,而且从来就没有辉煌过——不仅祖上没阔过,现在也过得苦哈哈的——这就更加缺乏吸引力了。如果能做到兼容并蓄也还能相安无事,然而,一个没有本事的人又强迫别人无条件顺从自己,这种捆绑的窒息谁都受不了。于是,内部不仅无法整合,矛盾反而更尖锐了!

英国人是历史上的搅屎棍,历史上的缅甸统治区域不包括现在的缅北山区,只包括它们的平原地区和临海地区。英国人的殖民统治不断把北部山区的土司纳入其中,但又不整合,保持各自的独立性。这样做对英国殖民统治者有好处,因为殖民地如果是铁板一块就很容易形成一个共同体来反对自己。如果殖民地各方势力矛盾重重,自己就成了那个最高仲裁者。所以,殖民者特别热衷于帮助殖民地开疆扩土,从而埋下无数的隐患。英国殖民者不仅把缅北山区很多族群纳入统治,还蚕食了清朝的西南边疆地区——不仅在缅甸殖民统治的时候如此,在印度殖民统治的时候也是如此。今天遗留的那些边界纠纷都是英国这个搅屎棍有意为之。历史上这些国家根本就没有能力将统治区域扩张到我们的边疆——看看南海十一段线的位置就会明白天朝与周边势力在历史上正常的样子。

嘴里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缅北各方争夺的其实只有一件事:从云南通往海边港口的经济通道中自己能占比多少!不管是木姐、兴威,还是腊戍都在一条叫中缅公路的关键节点上。

最可怕的趋势!!

背刺鹰酱?!

醒狮!!

不能被拖下水!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结构学概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