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发文想遇到客户“情人”,可为啥路过的都是同行?
这是 增长律公众号 的第 241 篇原创文章
作者:陶明瀚 编辑:侃山
在经过若干次烧脑且费头发的打磨后,K主任的文章满意的发了。
不到半天,公众号后台的关注量就明显增加。
于是,K主任给我发来了这段感慨:
以往我们律师写文章,很容易获得来自同行出于学习交流的关注,但客户关注了了。
大家拿不到预期中的反馈,就像想过情人节,却没有遇上有情人,很容易“越写越焦虑”,直至对于公众号写作“从入门到放弃”。
如何打通面向客户写作的任督二脉呢?
在上周二发出关于《狂飙》的选题建议后(推荐阅读《看律师追《狂飙》选题的三种姿势,我还看到了三个“卡点”》)。
有多位律师朋友,参考选题建议,开始了自己的尝试。文末也会贴出几篇佳作,供大家参考。
在帮助大家打磨稿件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有5大高频踩坑点,干扰着大家产出一篇客户喜闻乐见的文章。
踩坑点1:缺乏对象感
就像上图K主任振聋发聩的发问:“我们的文章到底是写给谁看的?”
这个问题太重要的,是我们动笔前需要首先考虑清楚的问题。
但我们大多数律师朋友都容易陷入“既要,又要,还要”的陷阱。
“既要同行觉得我专业,又要客户可以看懂,还要有传播……”
虽然大家是成年人,但真的不能“全都要”。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既要同行觉得我专业,又要客户可以看懂,还要有传播……”
这很可能是一个“不可能三角”。即我们最多能够抓住其中两者,做不到面面俱到。
虽然我们都很会通过努力而“让自己感动”,但结果大概率不会陪我们演戏。
如果非要三个都要,很可能,我们一个都要不到。
所以,需要我们取舍,动笔前,想清楚是写给同行,还是写给客户,有舍才有得。
不同的对象,自然需要不同的“画风”。
写给同行,那大家有着近似的职业经历和相同的法律知识背景,那尽可以在专业领域“信马由缰”,不用去考虑读者是否有“认知鸿沟”。
相反,客户是很难从专业角度理解律师的,甚至大多数时候,客户只能从自己的体验出发,结合他个人有限的认知去评判他所看到的文章或者体验的“法律服务”。
也许这是一个二元悖论,卖方(律师)输出的核心价值——“专业”,和买方(客户)对所获价值——“服务体验”的衡量,存在巨大的偏差或者是预期偏离。
直接说,可能绝大多数客户看不懂,也不愿意看我们写的文章。
因为写文章的律师,花费大量精力输出的专业内容,往往是沉在水下的“冰山”主体,其“冰山”通常由律师多年的法学修为,实务经验构成。
而没有陪律师走过这段路的客户,只能看到(理解)“冰山”之上的部分。
甚至还可能因为“目力(认知能力)”有限,连冰山水面上的部分都看不完整,只能看到冰山的一角。
人类都活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内。
律师希望客户以平齐的视角,快速弥补上面这个认知鸿沟,很难。
客户只相信他相信的,他预期的,他认为的……
正是因为这个认知鸿沟的存在,所以我们需要“有对象感的写文章”。
以客户为对象的文章,就应该以客户的理解能力和阅读体验为首要标准。
踩坑点2:法言法语,不会聊天
即便我们决定了,要以客户为对象写文章,可我们仍旧容易对法言法语“路径依赖”。
似乎离开了我们熟悉的法条式的专业陈述,我们就不会说话了。
这种生硬的感觉,读者一眼便知,二眼就跑。
写文章其实就是和读者聊天,用文字和读者对话。
让读者情不自禁的沉浸到你的字里行间。
如何让行文有这种聊天感呢?
首先,保持真诚。
真诚是通往一切的路径。我手写我心,不矫揉造作,不藏着掖着。
其次,不要端着。
我们律师很容易因为职业训练的缘故,容易端着,写文章时,很容易拿出自己在法庭上的气场和架子。
但客户是来希望通过读文章,解决某个问题,并不是来听我们上课的。
想一想,平时我们在和铁哥们好闺蜜,喝茶聊天时,会端起架子给他们“上课”吗?
最后,关注感受。
这是最难的一点,因为要理解读者的感受,必须要能够换位思考,和客户心意相通。
但只有关注读者的感受,我们才能和读者展开有效沟通。
否则,容易鸡同鸭讲。
踩坑点3:没有收口,忽视运营
回到我们最开始对文章的定位——写给客户。
那我们大概率希望客户看完文章,能够给我们产生连接,可能是对我们提出的某个法律服务产品感兴趣,也可能是对我们的个人品牌留下好印象。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在文章里设置运营收口,俗称“植入广告”。
作为多年的广告观众,为什么有的广告我们喜欢看,有的我们看到就想换台?
这背后的为什么,大家思考过吗?
喜欢看的广告,大多数都给我们至少提供了“情绪价值”,看这个广告,“让我很开心,很舒服”。
同样,我们在“植入广告”时,要让客户舒服和开心,客户才愿意“看广告”。
当然,这是很难的一点,不然不会有这么多“烂广告”。
要做到,拆开也就两个字:“发心”。
我们留下运营收口动作的发心,一定是为了客户好,一定在为客户创造价值。
俗称,没有套路,都是感情。
相反,有很多人,这个动作的发心是“割韭菜”。
永远不要把客户当傻子,世界上也没有那么多傻子。
只有发心是创造客户价值,客户才会真正相信我们的服务是有价值的。
踩坑点4:太直接,缺乏氛围铺垫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钢铁直男,往往容易单身。
太直接,目的过于明显,容易吓跑女生。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因为我们律师容易陷入专业视角,所以常常忽略用户视角,容易简单粗暴的给出结论。
不去想,这个结论用户是否能够理解,客户都无法看懂,那更不要说理解和认同。
如果我们总是活在自己的语境里,不去铺垫一条通往读者的路径,那文章就失去沟通的意义。
踩坑点5:排版太密
不知道是不是律师经过长期的阅卷训练,我们普遍对于大段大段的文字,已经“脱敏”。
甚至阅读起来毫不费力。
但对于阅读习惯深受自媒体影响的读者而言,这样密集的文字,可能在点开后的第一屏就会把人劝退。
站在用户视角,我们能不能三排就提一行?
小结一下
1,缺乏对象感;
2,法言法语,不会聊天;
3,没有收口,忽视运营;
4,太直接,缺乏氛围铺垫;
5,排版太密。
好了,5个大坑已经给大家找到,接下来就看大家如何填坑了。
就聊到这里吧,陪领导过节去了。
以下三篇佳作,供大家参考,重点推荐第一篇:
《泰和泰研析 | 从高启强的不归路看创业者的合规思维和企业合规建设的必要性》
《作为企业家的你,如何在“强哥”被抓之后保护自己的合法财产?》
有想聊的朋友,欢迎加我微信,我会不定时在朋友圈推荐选题和运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