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辞 | 张文轩:“汉语史与西北地区语言接触问题”研究论坛致辞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语言学”,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编者按:2023年7月15日,“汉语史与西北地区语言接触问题”研究论坛(2023)在兰州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历史语言学研究二室和兰州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开幕式上,兰州大学文学院张文轩教授致辞,因张老师身体欠安,由兰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连亚敏教授代为宣读, 现将致辞全文分享如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朋友:
由兰州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汉语史与西北地区语言接触问题”研究论坛今天顺利开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多位语言学家云集一堂,将交流学术研究成果,气氛热烈,本人作为语言文字研究战线上的一位老兵不免心情激动,感慨丛生。谨此谈几点杂乱的感想。
一、时临酷暑,热浪蒸腾。各位与会学者经一个学期的辛勤工作,体累身疲,值此假日,理当携儿带女,徜徉花香鸟语的青山绿水之间,得到体力、精神上的舒缓与休整。但是大家背乡离井,手提电脑,怀揣论著,挤火车、赶飞机,来到了干旱燥热的大西北咽喉兰州,谈学论道。这是出自什么心态呢?答案很简单,是出自对学术研究的执着与热爱。学术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探究客观事物的结构特征与发展演变的规则,是人类高层次的智力活动,是崇高而纯洁的事业。王力先生认为作学术研究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好的头脑,二是要有充裕的时间。当然,不言而喻的是还需要浓厚的研究兴趣。这三者加起来,必然会乐于清心寡欲,无视世态炎凉,摆脱名缰利索,孜孜不倦、上下求索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正是大家乐与此会的原因,也正是我们大家特有的人生福气,值得庆幸,值得骄傲。
二、语言学一般分为描写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三种。语言接触研究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应该简称为“接触语言学”。人类的语言有分化,也有融合。一种语言因其人群的迁徙受山川阻隔会形成不同的语言和方言。这就产生了寻本辨枝、画出谱系树的比较语言学。相反,说不同语言或方言的人群因为互相接触而影响了他们的语言或方言,这就必然产生了研究其互相影响的形式与结果的接触语言学。语言的接触实质上是人群接触的最直接最常见的形式。因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文化形式与文化载体,人的任何行为都离不开语言的活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要接触,首先接触的是语言,因此语言接触的研究不但对不同语言、不同方言的形成和演变提供动因和规则,还可以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们的交往合作的历史提供证据,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当前社会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人类的互相接触空前频繁和密切,面对自然灾害和人类自身造成的不安定因素,建立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和努力方向。因此语言接触的研究将会为此而发挥巨大的文化支撑。我们大家任重道远,需加倍努力,推出新成果,做出新贡献。
三、我在2015年11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甘肃是方言宝藏的富矿区》,不但阐明了甘肃地区众多方言形成的自然地理原因和历史文化缘由,而且指出,甘肃自古是多民族杂居共处的良田沃野。除主干汉族以外,古代有戎、羌、匈奴、土谷浑、吐蕃、党项等少数民族在此繁衍生息,今天有回、藏、蒙、土、满、撒拉、哈萨克、东乡、裕固、保安(后三个是甘肃特有民族)等兄弟民族和谐共处,其中除回、满两族外,都有自己的语言。这里既有汉藏语系的语种,也有阿尔泰语系的分支。这些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语言不但和一脉相承的汉语互相接触,而且彼此之间也不断渗透。因此,东西疆土四千里,上下文明八千年的甘肃不光是汉语方言宝藏的富矿区,也是众多少数民族语言争奇斗艳的大花园。还应该看到,甘肃漫长的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一带一路已成为造福世界的发展带和惠及人类的幸福路。在这里做好做大语言接触研究文章将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增加文化动力和精神支撑,意义极其重大。在这里从事语言接触研究不愁没有效益和资源,但愁社会重视程度不够,投入匮乏,人才不足。我们热忱希望与会诸君不但要在这里在学术研究方面大显身手,而且要呼吁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带领和吸引更多的学人到此开矿採宝,冶炼出新时代接触语言学的黄钟大吕。
四、兰州大学文学院有着语言研究的良好传统与深厚积淀。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既看到了甘肃这块语言富矿区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兰州大学文学院语言研究的优势与特色。他们将“甘肃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列入了国家创新项目计划,把兰大文学院作为完成该项目的主要依托点。曹广顺、杨永龙、李蓝等教授积极为该点培养人才,传授知识,显著提高了以敏春芳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兰大文学院语言文字研究所学术团队的业务水平和工作积极性。我研究所的在职老师和出炉服务他校的研究生在语言接触方面已经作出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例如:
莫超教授对甘肃陇南地区白马人的风俗习惯及其语言作了开创性的深入调查研究,推出了《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语言卷)》《白马语动词的人称范畴》等专著与论文。首次揭示了在陇南地区和汉族杂居共处的白马人的语言特色。莫超、张建军两教授对临夏地区的保安族语进行了抢救性、保护性、专门性、系统性记录与整理,推出了《保安语常用词汉英词典》。这部填补空白的成果得到了学界的热议和好评,为国内外学者考察保安族历史、语言及该语言与汉语的接触印记提供了有力帮助。张建军教授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语接触现域下的河州方言语音研究》,阐明了临复方言声调不稳定现象的成因,总结出了甘南藏语与周边汉语方言的接触类型,从轻重音现象挖掘出了河州方言受阿尔泰语影响的事实,内容丰富,结论可信。其论文《西北方言部分曾梗摄韵母特殊读音的地城分布和历史层次》从微观角度透视了山西方言和西此方言内部接触中形成的音变路线,既有语言学价值,也有历史学价值。
贺群教授除精通维吾尔语,还熟悉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等少数民族语言。她发表的《新疆突厥语族语言接触的定位与演变规律》《从一例亲属语言接触现象的定位审视语音流变的特点》等论文开拓了西北地区少数民族语言接触研究的新空间,丰富了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其专著《社会语言学纲要》突出列示了西北众多少数民族语言在社会语言学中的生动实例,充实、刷新了该学科的内容,提高了中国本土语言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具体贡献。
现执教攀枝花学院的青年学者曹利华教授近年倾心研究唐代西北地区的语言接触,完成了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项目,出版专著《吐鲁蕃地区民族交往与语言按触》,发表了《吐鲁蕃出土文书所见中古新兴虚词》《丝路背景下汉语的栗特语介词与民族交往》等多篇论文,为中国古代汉语与西域少数民族语言接触的研究和民族融合勾勒出了丰富多彩的画图。
毋庸讳言,在这方面我兰大文学院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敏春芳教授身先士卒,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她是一位少见的回族女性学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西北多民族地区语言接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十年来带领学术团队,主持完成了或正在完成许多语言接触研究项目。如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西北民族地区回族话与回族经堂语、小儿经语言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北地区汉语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接触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甘肃河湟地区接触语言调察研究”等,多已结题,被评定为优秀或良好成果。敏春芳教授及其团队近五年来先后在《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方言》等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语言接触视角下甘肃临夏话“们”的复杂用法》《语言接触语视角下甘肃临夏话和东乡述补结构研究》《语言接触视角下甘肃河湟方言的前呼后应与重叠并置现象》等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东乡语与东乡汉语研究》。这些研究成果资料丰富,例证鲜活,新意叠出,发前人所未发,为接触语言学提供了中国北方汉语与阿尔泰语言接触的众多生动个案,对完善、修正现有的语言接触理论、推动接触语言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话长纸短,如上举例,挂一漏万。但管中窥豹,可见我兰大文学院语言文字研究所的师生们在语言接触研究方面扬鞭催马,努力奋进画面之一斑。
《诗经》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捡柴火焰高”。我们诚恳希望与会诸君不吝赐教,传经送宝,支持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加强与我们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为新时代的语言接触研究工作迈出新步伐,作出新成绩。祝这次会议圆满成功,祝与会的各位领导、老师、朋友心情愉快、贵体康和!谢谢!
文史优质公众号推荐: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发布人文社科讲座信息和学术热点话题。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推荐阅读
颁奖丨第二届暨南大学詹伯慧语言学奖颁奖大会召开 附:获奖名单
简讯 | 国家“十四五”重大学术和文化工程《汉语大字典》修订高端论坛暨赵振铎教授、向熹教授95华诞学术思想研讨会成功举办
“简读西北”工作坊丨第54期 伏俊琏:清华简《保训篇》“中”字蠡测
重点讲座丨10场:朱庆之:“床”在中古汉语中兼表坐具与卧具的原因;战国竹简文字新释二题;《左传》人物的姓氏名字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语言学)。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语言学】立场。
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语言学”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语言学”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菜单」→ 选择「设为星标」
编辑:蒋明玉
审核:陈晓梅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