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光明日报丨汉字:中华文明的守护者

语言学 2024-02-19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语言学”,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最近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文章不再按时间轴排列了。不想错过最新推送的你,就把“语言学”设为星标吧~ 


第一步:点击顶部蓝字“语言学”进入公众号主页

第二步:点击右上角“...”

第三步:点击“设为星标”





《光明日报》( 2023年10月15日 05版)

河南安阳陈家井小学学生陈佳欣正在书写甲骨文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笔谈】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高度概括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它们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和重要载体,汉字既集中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又参与塑造了这五个突出特性。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这与汉字作为持久稳定、绵延不绝的文字符号系统密不可分。

  汉字是世界三大自源文字体系之一,也是唯一持续使用至今的文字体系。文字学家黄德宽指出:“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持续稳定且历久弥新的自源文字符号系统,这一特点从根本上保证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的完整保存和持续传承。”汉字体系的悠久性、持续性和稳定性,使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得到完整记录、保存和传承,形成了世界上保存数量最多的古典文献。

  汉字记录了中国波澜壮阔的辉煌历史、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观念、璀璨的文学艺术、灿烂的发明创造、生产生活的智慧等,使中华文明代代相传,历久弥新。汉字贯通古今,通过汉字典籍可以神交古人,理解和掌握中华文明的内核和精髓。

  汉字本身也承载和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准确揭示和科学阐释其中蕴藏的内涵,可以直接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展示中华文化传承有序的历史。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标志,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无论历史长河经历多少曲折,汉字体系一直保持基本稳定,犹如定海神针,维系了中华文化的根脉,推进了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和传播。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汉字不仅鲜明体现了这一特性,而且推动了中华文明的有机更新。

  汉字是中华文化自主孕育的智慧结晶,彰显了中华民族锐意创新的精神。汉字体系之所以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绝,就在于其能够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完善文字构造方式,丰富字词表达。汉字形体由不规则的块状逐渐演变成正方形的进程,映照着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历程。

  汉字由产生之初的象形文字为主,发展出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再到形声字为主,突破以形表意,体现出中华民族由形象思维到复杂抽象思维的发展演变。待到秦汉之际的“隶变”和后来发展出的行书、楷书等,汉字更加线条化、笔画化、符号化、简洁化,书写更加便捷,也被更多民众使用。

  汉字不是封闭的语言符号系统,而是不断接纳新事物,守正又创新。近代以来,科技领域出现大量术语,对此,我们以形声造字法创制了化学元素字等新字词。中华民族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新鲜事物,并内化为中华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出中华文明的有机更新。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离不开汉字所发挥的强大维系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阳殷墟考察时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在民族众多、疆域广袤的中华大地,汉字在统一思想文化观念、传承发扬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汉字形成和发展的时代,正是中华文明形成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

  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华文化进入文明阶段。汉字记录夏商周的历史文化,传承先秦经典和诸子百家学说,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主色调。秦汉大一统,“车同轨、书同文”巩固了中央集权;汉代以后形成的经学阐释传统,使得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在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广泛传播,进而塑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的价值体系,形成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

  作为一种视觉符号系统,汉字能够适应汉语多方言区交际的需要,形成了跨方言区的汉语书面语系统——雅言。从雅言到官话再到民族共同语,汉字推动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巨大向心力和中华文明的持久影响力。当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这与汉字蕴含的巨大文化张力和文化魅力息息相关。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离不开汉字的传承传播。在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过程中,汉字发挥了文化纽带作用。汉字承载的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汉字的这种包容性既体现在汉字适应社会需求不断丰富,能够以开放姿态兼收并蓄外来文明,为我所用;也体现在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系统在我国这个多民族大家庭内广泛传承传播,充分展现了汉字文化的包容开放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美美与共。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汉字文化圈的形成是这一特性的生动写照。

  中国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这深受积淀深厚的农耕文化影响,也在汉字对外传播形成的和平互鉴的汉字文化圈中得以彰显。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不仅在中国范围内被普遍使用,而且在周边地域传播,对朝鲜、韩国、日本和越南等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形成了汉字文化圈。语言文字是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是展现国家形象的符号,是促进文明互鉴、增进民心相通的纽带。汉字搭建起了文化经贸沟通的桥梁,成为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纽带,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字和万邦。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是解开中华文明的一把钥匙。只有全面深入挖掘汉字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作者:霍志刚,系郑州大学汉字文明中心、文学院副研究员)



文史优质公众号推荐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发布人文社科相关资讯及学术生活相关内容。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讲座与学术”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推荐阅读 


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2013版)(全.多图)


《说文解字》前置课程:《说文解字叙》


“简读西北”工作坊丨第65期:《悬泉汉简(叁)》研读(四)


《出土文献》丨刘云:说金文中的“飧”


当古诗词落在理科生手里,事情变得有趣了起来


温馨提示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语言学)。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语言学】立场。


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语言学”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语言学”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菜单」→ 选择「设为星标」


END

编辑:李夏薇

审核:邓宇凌

来源:公众号“古文字工程”、光明日报

扫码关注我们三连一下,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光明日报丨汉字:中华文明的守护者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