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说文解字》前置课程:《说文解字叙》

三个小布丁 语言学 2024-02-1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语言学”,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最近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文章不再按时间轴排列了。不想错过最新推送的你,就把“语言学”设为星标吧~ 


     第一步:点击顶部蓝字“语言学”进入公众号主页


     第二步:点击右上角“...”


     第三步:点击“设为星标”













读《说文解字叙》
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已经到了740课,但仍然有很多基础问题在后台被频频问到,于是我们打算在常规课程之外,再增加有关《说文》周边知识的补充。
这一篇,先说最最基础的《说文解字叙》。这个《叙》在学习过程中被屡次提及,也就是中华书局版《说文解字》第十五上半部分的重要内容,如图:

(《说文解字叙上》)为了节省篇幅,原文我们不再照录,此文所列,系全文的白话讲解,大家可以对照原文进行学习:往古的时候,伏羲(《说文》所言“庖犧氏”,就是伏羲,庖牺氏养牺牲以庖厨,所以被称为庖牺)氏治理天下,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近的取法自己身体,远的取于其他事物,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向人们展示吉凶说明事理。

(创制八卦的伏羲)到了神农氏的时代,人们开始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治理社会、管理和记录事务。社会上的行业和杂事日益繁多,掩饰作伪的事情也就开始发生了。

(结绳记事)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因而开始创造文字。各行各业都有了固定的符号,各类事物都得以观察和标明。(造字的本意,)大概取义于《易·夬》(“夬”字读guài,六十四卦之一),《夬卦》说(下面两句,出自《周易·夬》):臣子应当辅佐君王,使王政畅行。也就是说仓颉创造文字的目的,是为了宣扬教令、倡导风范,它有助于君王的施政。君王运用文字,便于向臣民施予恩泽,而积德不施必被憎恶和忌恨。

(造字的仓颉,传说他有两双眼睛)仓颉初造文字,是按照物类画出形体,所以叫做“文”,随后又造出合体的会意字、形声字,以扩充文字的数量,这些文字就叫做“字”。称它为“字”,是说它来自“文”的孳(读zī,滋生,繁殖)生,使文字的数量增多。(这一段说是“文”与“字”的来历,以及“字”读音的来历。)把文字写在竹简、丝帛上,叫做“书”。“书”意味着写事像其事(这是说“书”的来历)。(“文”和“字”)经历了“五帝”、“三王”的漫长岁月,有的改动了笔画,有的创造了异体,所以在泰山封禅祭天的七十二代君主,他们留下的石刻,字体各不相同。《周礼》规定八岁的士族子弟进入初等学馆学习,学官(保氏)教育他们,先教“六书”(六种汉字造字方法)。

(三家“六书”)(“六书”的名称,)第一叫“指事”,指事的含义是:字形、结构看起来认得,但须经过考察才能知道它所体现的字义,“上下”二字即属此例(此处的举例,全以小篆字形进行说解);第二叫“象形”,象形的含义是:用画画的办法画出那个物体,笔画的走势弯曲与自然事物的态势相一致,“日月”二字即属此例;第三叫“形声”,形声的含义是:按照事物的性质和叫法,挑选可相比对的声符和义符组成文字,“江河”二字即属此例;第四叫“会意”,会意的含义是:比联起事理有关的构字部件,构成文字,掺合构字部件的意义,可以得知新字的字义或意义指向,“武信”二字即属此例(关于六书举例的说明,许慎所举字例并不完全合理,详见我们另外的文章);第五叫“转注”,转注的含义是:立一字为头、为根,创造与之相关的类属字,类属字对“根字”的形、音、义有所承袭,与“根字”意义相通,“考老”二字即属此例;第六叫假借,假借的含义是:没有为某事某物造字,而按照某事某物的叫法,找一个同音字代表它,“令长”二字即属此例(比如“县令”也称“县长”)。

(史籀画像)到了周宣王时,太史籀整理出“大篆”十五篇(这里的“大篆”是相对于小篆而来的概念,关于“大篆”这个称呼的用法,我们更倾向同意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给出的结论,如下图),籀文同古文有了差异。一直到孔子写《六经》,左丘明著《左传》,都还在使用古文,(所以)古文的形体、意义到这时仍为学者们所通晓。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中关于大篆的结论)再往后(到了战国时期),诸侯们依靠暴力施政,不服从周天子,他们憎恶礼乐这些事物(也包括记载这些礼乐的文字)妨害了自己的利益,于是都抛弃了典籍。天下分为七国,(七个国家)田亩的丈量方法不同,车子的规格尺码不同,法令制度也各有一套,衣服帽子各有标准,说起话来地方语音分歧,写起字来也互不相同。

(战国时期的割据局面)秦始皇初灭六国,丞相李斯就奏请统一(文字和制度),废除那些不与秦国文字相合的字。李斯写了《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写了《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写了《博学篇》,都取用史籀大篆的字体,有些字还作了一些简化和改动,这种字体就是人们所说的“小篆”。

(秦始皇与统一度量衡及文字的诏版)这个时候,秦始皇焚烧《经书》(指儒家经典),除灭古籍,征发吏卒,大兴戍卫、徭役,官府衙狱事务繁多,于是产生了隶书,以使书写趋向简易,古文字体便从此止绝了。

(“隶变”的发生)
从这个时候起,秦代的书法有八种体态(即所谓的“秦八体”,但实际上,秦八体中,只有三种字体,即大篆、小篆、隶书,其它几类,只是文字的不同用途),第一叫大篆,第二叫小篆,第三叫刻符,第四叫虫书,第五叫摹印,第六叫署书,第七叫殳书,第八叫隶书。汉朝建国以后有了草书,汉朝的法令规定,学僮十七岁以后开始应考,能够背诵、读写九千个汉字的人,才能做书记小吏,进一步是用书法“八体”考试他们。通过郡试之后,上移给中央太史令再行考试,成绩最优的人,被用为“尚书史”。官吏的公文、奏章,文字写得不正确,“尚书史”要检举、弹劾他们(汉代有奏章文字写错而获罪的记录)。到了现在(即东汉许慎时期),这些条令虽在,考核却停止了,文字工夫不讲习,士人不通汉字之学很久了。

(许慎像)汉宣帝(“孝宣”是汉宣帝谥号)时,征召到一位能够读识古文字《仓颉篇》的人,宣帝派张敞跟着那人学习。凉州的地方官杜业,沛地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也能读识古文字。汉平帝时(“孝平”是汉平帝的谥号),征召爰礼等一百多人,要他们在未央宫讲说文字,尊奉爰礼做“小学元士”。黄门侍郎杨雄(即扬雄)采集大家的解说著了《训纂篇》。(《训纂篇》)总括了《仓颉篇》以来的十四部字书,计五千三百四十字,典籍所用的字,大都收入这部书了。到了王莽执政、摄行王事的时候,他要大司空甄丰等人检校书籍,以标榜自己尽力于制礼作乐之事,这期间对古文字很大改动。

(王莽画像)(王莽)时有六种字体(即“新莽六体”):第一叫古文,这种文字出自孔子住宅墙壁中收藏的一批古籍;第二叫奇字,它也是古文,不过字体又同古文有别:第三叫篆书,也就是小篆:第四叫左书,即秦朝的隶书,是秦始皇使下杜人程邈创制的(隶书为程邈所创即记录在此,《说文》叙有徐锴小字注);第五叫缪篆,是用在玺符印鉴上的文字;第六叫鸟虫书,是写在旗幡等物上的。鲁恭王拆毁孔子住宅,得到了《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等古文典籍。(此外,古文典籍)还有北平侯张仓所献的《左传》。一些郡县、诸侯国也往往从地下发掘出前代的鼎、彝器物,它们的铭文就是前代的古文。(这些古文字)彼此大多相似,虽说不能再现远古文字的全貌,但是先秦古文字的情况却能知道个大概了。世人上那些无知的人,极力否定、诋毁古文,认为古文是好奇的人故意改变现行文字的写法,假托出自孔子住宅墙壁,伪造出来的不能知晓的文字(许慎是古文学派),是诡变正字,搅乱常规,(认为拥护古文的人)是想借它炫耀于世。很多儒生争着抢着解说文字和《经》的含义。他们把秦朝才有的隶书(当然,隶书也不是突然诞生的,有个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当做仓颉时代的文字,说什么“文字是父子相传的,哪里会改变呢”?他们竟然瞎说:“马头人为‘长’(实际上,“长”是象形字,初文像人长发而拄杖之形,那些马的鬃毛一样的符号其实是人的长发,如下图);

(长的字源)‘人’持‘十’为‘斗’(实际上,“斗”也是象形字,初文像有柄的量器,如下图);

(斗的字源)‘虫’是屈写‘中’字的一竖”(实际上,“虫”也是象形字,初文像“蛇”(它)的象形(西周金文甚至还画出了蛇的眼睛),如下图中字形7即汉代屈写‘中’的一竖的字例)。

(虫的字源)掌刑官廷尉解说法令,竟至于凭着拆解字形来臆断刑律。比如“苛人受钱”(原义是诃责、恐吓人犯,索取贿赂,“苛”是“诃”的假借字,可是)有人说,“苛”字(上为“止”,下为“句”),意思是“止句”。类似上文的例子多得不胜枚举……这些都与孔壁中出土的古文字形不合,同史籀大篆的字体相违。粗俗浅薄的人,欣赏自己经常见到的东西,对于少见的事物则视而不见。(他们)没见过通达的学问,不知道汉字的规律和法则,把古文典籍看成异端,把无稽之谈当做真理,把自己知道的东西看得神妙至极。(他们稍微了解)圣人著述的意旨,又因为看到《仓颉篇》中有“幼子承诏”一句,便说《仓颉篇》是黄帝时代写的,说那句话寓有黄帝仙去,让幼子承嗣的仙术。他们如此迷误不通,能不悖乱吗?《尚书》记载,舜帝说;“我想看看古人绘制的图像。”这话表明舜帝制订制度(要参照旧时图像),必按旧典行事,而不穿凿附会。

(黄牧甫印作: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孔子说:“我还能看到史书阙疑的地方,难道这些阙疑现在不存在了吗?”(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那些作者不是自己不懂就暂时存疑,而是凭着自己的猜想去附会和解释古史、古事,弄得是非没有了标准。(这些)巧言、邪说将会使后世学习、研究者产生疑问和困惑。文字是经史艺业的根本,是推行王道的首要条件,前人用它记述自己的经验传示给后人,后人依靠它认识古代的历史。之所以说“本立而道生”,是因为(确立了根本)才能使人懂得世上最深奥、幽微的道理,而不会再产生迷失和错乱。现在我叙列篆文,参照古文、籀文,博采学识渊博又通达事理人的学说,做到出言无论(问题)大小都确凿有证,在考稽的基础上撰写出自己的说解。我想用这部书总编万物,剖解谬误,使学习的人领悟(文字的本源),通达文字的妙意。

(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封面)(我采用)分立部首、以部首系联字头的办法编排文字,使它们不相错杂、夹杂。万事万物都能从本书里见到,没有哪一样不涉及、不记载的。遇到读者不易明了的事物,我就引用可以说明的东西比喻它。书中提到《易》是孟喜的《易经》,《尚书》是孔安国的《尚书》,《诗经》是毛亨的《诗经》,此外《周礼》(《周礼》和《周官》有说一本书的,也有说是两本书的,我们更支持是《周礼》一书)《左传》《论语》《孝经》等,都指古文版本。遇到我不知道的事物,就告缺失,暂且不论。(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文史优质公众号推荐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发布人文社科讲座信息和学术热点话题。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推荐阅读

荐读 | 李守奎等:“娶”与“妻”透露的原始娶妻方式


论文精选 | 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看先秦汉语的形容词


新书速递丨尉侯凯:《上博简〈论语〉类文献研究》


惊天发现,秦简《乘法口诀表》领先西方600年,改写数学发展史!


委屈!研究生申博还未被录取,先被中意的博导白嫖一篇文章

温馨提示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语言学)。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语言学】立场。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语言学”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语言学”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菜单」→ 选择「设为星标」


END


编辑:徐舒琦

审核:唐   诗

来源:“三个小布丁”公众号



语言之妙 妙不可言

既可意会 也要言传



点分享点收藏点在看点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说文解字》前置课程:《说文解字叙》

三个小布丁 语言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