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年2月第1天,继续聊信息获取能力

白一喵 增长潘多拉 2020-01-07

1. 开始找书、买课、找学习素材、找大V学习前,最好先分辨清楚,自己希望用哪种模式获取信息 —— 筛选,还是搜索?

2. 选择「筛选」模式获取信息,要先建立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不求完美,有胜于无

3. 选择「搜索」模式获取信息,要先定义清楚问题,再选择合适的信息源


相关阅读:2019年第1天,聊聊信息获取能力




假期来临,大家好不容易可以放下手边的工作,返家好好休息一周。也有一部分上进的小伙伴,想借机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考、学学新的知识和技能。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两天向我「求书单推荐」「求学习资源推荐」的朋友也多了起来。


学习是个耗神、耗钱、又耗时间的事儿,我不敢贸然的为我不了解的朋友,提供臆想的解决方案。这里只讲一下我获取信息的思路,权作参考。


1. 确认你想用什么模式获取信息


受互联网技术的影响,现代人获取信息的模式大致分两种:

  • 筛选(订阅)模式

  • 寻找(搜索)模式


筛选(订阅)模式,是「让信息来找人」的模式。人只需等待信息,当下筛选出自己需要的,分配更多的关注度即可。比如:

  • 先加微信好友,才能看TA的朋友圈,再决定要多看看TA的自拍、还是分享的文章

  • 先关注公众号,才能看到相应的内容推送,再根据文章标题、头图决定要看哪篇文章


对比之下,寻找(搜索)模式,是「让人去找信息」的模式。人需要明确自己的问题,通过简短的描述、关键字等去搜索答案。比如:

  • 我想买一本名为《时间简史》的书,会在京东上去搜索书名

  • 我想知道如何批量去掉excel中所有文本里的空格,会在google上搜索「excel 批量去除空格」


明确了自己获取信息的需求类型,接下来会有不同的操作方式。


2 如果目的是「筛」


筛,顾名思义就是需要一个像「筛子」一样的工具,就是我们的专业知识体系。脑子中有一个知识体系,我们才知道哪些信息重要,应该保留下来,哪些是细枝末节,可以舍弃。


比如,我最近在梳理关于「内容营销」的知识主题,建立了一个脑图(下图是其中一部分)。有了这个「筛子」,我选择书籍阅读的时候,可以快速通过封面推荐语、前言、目录,快速定位我需要的内容,忽略其他不相关的部分。



有了这个「筛子」,我可以更快从不同的信息中快速定位我需要的信息。比如,「内容营销-写作」这个分支,我从3本书中抽取出了我需要的内容,这三本书我也可以归入到「内容营销-挖掘内容库-常用内容库」之下。整个过程不会超过30分钟。



如果还没有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我建议现在就用脑图做起来。这个知识体系不需要做到「完美」(事实上,也做不到,只能不断优化)—— 总之,有比没有,要好得多。


3 如果目的是「找」


每次有朋友询问我「如何做增长」「怎么做内容」,我都只能无奈的回答「你这问题我没法答」。问题不明确,或者不够聚焦,如同在google搜索框里不知道填什么,怎么能找到满意的答案呢?


一个最简单的方式,是借鉴一下GROW模型,分析清楚自己眼下最关键的目标、最大的障碍,再去想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和关键字。


另外,这一类问题可能有很强的时效性、个人性,未必能快速在书籍中找到好的答案。在问题明确的情况下,付费请教领域专家、向专业社群求助,永远是更好用的办法。

关于向别人提问,可以参考:怎么提出一个好问题,让人乐意回答?


祝大家学得开心,干得更棒,赚得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