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演了什么角色?

关注开班动态 道炁开脉轮 2023-08-24

请关注 公众号的

开班动态  开脉轮班



1

境由心造

你必须克服的内外在环境


哈佛大学脑神经学博士鲁道夫·坦奇说:“如果你想要的是无所不能,就要让大脑相信你真的无所不能,因为大脑很强,你的心智能力更强。”


我们经常跟外在世界的有各种刺激、互动,从而会活化各种不同的大脑回路。这种类似自动操作的结果,会让我们开始用习惯的方式思考和反应。因为外在环境引导我们这么思考,而脑中熟悉的神经细胞网络将会启动相对应的过往经验。


你的心对你的人生具有真实可度量的影响。这一点,量子物理学已经给我们提供了足够的证据。不过,对于怀疑的人,我希望你们先考虑接受一个可能性:思考方式会直接影响人生。




2

不断重温想法和感受

可以一再创造出实相


如果你已经接受“境由心造”的可能性,那么你也不得不承认以下的可能性:为了在你的个人世界中创造一些不同于惯常的东西,你必须改变你习以为常的思考和感受方式。


否则,当你一再重复用同样的方式去思考和感受,你将继续在生活中创造出相同的情境,导致你经历相同的情绪,并影响你用“等同于”那些情绪的方式去思考。


当你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不断想着你的问题,你只会为自己创造出更多同类型的困境。也许你会花这么多时间来思考你的问题,就是因为你的想法先创造出了这些问题。也或许你的烦恼感觉起来如此真实,就是因为你不断在重温那些最初创造这些问题的熟悉感觉。如果你坚持在生活中持续用跟目前处境相同的方式去思考和感受,你就会再次重温那些情境和现实。




3

为了改变

你要超越环境、身体与时间


大多数人所注重的, 不外人生三大事:环境、身体和时间。他们不是只专注于这三个要素,他们更套用这些因素来思考。但要打破旧自我的习惯,你的思考必须凌驾你的生活环境,必须超越已经记忆在身体里的感受,并以一个新的时间线来生活。


如果你想要改变,就必须在心里预想一个理想化的自我,一个你可以仿效的良好模范,不同于存在于你目前所处的环境、身体和时间里的那个“你”。历史上的每个伟人都知道如何做到这一点,而一旦你掌握接下来的概念和技术后,你也能在自己的人生中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4

在内心预演

看想法如何成真


换句话说,其实并没有改变环境中的任何东西。透过内心预演(mental rehearsal),在脑海中创造或重建经历,大脑回路就可自行重组,以反映我们的目标。我们可以让思想变得如此真实,来改变头脑,仿佛该事件已经成为物理现实。我们可以在任何实际经验发生之前,就进行改变。


在《进化你的脑》书中提到了一个研究:一组受试者每天在心中演练单手弹钢琴两个小时,一共持续五天(实际上他们曾未碰到任何琴键),他们的大脑变化,跟在同时间内实际在钢琴键盘上弹琴的另外一组人几乎相同。脑功能扫描显示,所有的受试者都活化且扩张了大脑中相同部位的一群神经元。基本上,在内心演练音阶的受试组,跟实际弹钢琴的另一组受试者,几乎产生了相同数量的大脑回路。

这项研究指出两个重点:其一,我们可以单靠不同的思考方式来改变大脑;其二,当你专心一致时,其实大脑无法分辨你的内心活动与外在环境真正遭遇到的经验有何不同。也就是说,我们的想法可以成为经验。


这个概念,是你在努力用新习惯(发展新的神经网络)来取代旧习惯(删除旧的神经连结)时,成功与否的关键。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相同的学习成果是如何发生在这些仅靠内心练习、但不曾真正弹过任何音符的人身上的。


无论是实际或只在内心学习技能,我们都会用到四个要素来改变大脑:学习新知识、接受实作教学、专注以及重复。学习会促使神经突触连结;教学会让身体参与其中,以获得新的体验,从而进一步充实大脑。然后加上专注及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新技能,我们的大脑就会发生改变。


实际弹琴的受试组产生新的大脑回路,是因为他们遵循了上面这个学习公式。而只在内心演练的受试者,同样也遵循这个公式,只是他们没有让身体实际参与而已。在心里面,他们很轻易地就能想象自己在弹钢琴。


这些受试者在心里反复练习后,他们的大脑跟实际弹钢琴的受试者呈现出相同的神经变化。

新的神经元网络形成了,显示他们不必透过实际体验,就已经有了弹钢琴的成效。我们可以说,在真正弹钢琴的物理事件发生之前,他们的大脑就已经“先一步存在于未来了”。

这就是内心预演、打破惯性的一个重要工具。如果我们摒除其他杂念,反复思考某一件事,我们就会遇见当思想变成经验的美妙时刻。一旦这种情况发生,神经硬体就会重新布线,以便反映如同经验一般真实的想法。这就是思想改变头脑,从而改变心灵的那一刻。


明白神经变化可以在没有实际动作的情况下发生,是我们要成功打破惯性的关键。想想看,倘若我们能将内心预演的方法,运用到任何我们想要做的事情上,不就可以在任何具体经验发生之前就提前改变我们的大脑了吗?


如果你能影响大脑,使它在遇到你期望的未来事件之前就发生变化,你将会创造出适当的神经回路,使你的行为在愿望成真之前就符合你的意念。透过内心预演的方式来思考、行动或者存在,你将能把生理上准备要面对新事件所需要的神经硬体安装好。




5

刻意想象

创造你想要的未来版本


事实上,你会做得更多。大脑的硬体,我指的是大脑的物理机构和组织,一直到最小的神经元。如果你持续安装、加强并改善神经系统大的硬体,不断重复的结果,最终会产生出一组新的神经网络——就像一个新的软体程式,当然也会像你操作电脑软体一样,一打开电脑,这个程式(包括你的行为、态度或情绪状态)就会自动运转。


现在你已经把大脑准备好以便迎接新的经验,坦白说,你的心灵也已经到位了,这样的你就可以开始处理挑战。当你的心改变了,你的大脑也会跟着改变;同样的,当你改变大脑,你的心也会跟着改变。


于是,当你想要的愿景跟你当下的环境条件不符时,你已经能够坚定不移、毫不犹豫地去思考与行动。事实上,你对自己在未来事件中所显现的样貌越是清晰,就越容易执行新的存在方式。



一旦你能深信一个感官还无法看到或体验到、但在心灵中已经用了足够时间去思考的未来经验,并使得大脑回路切实发生改变,仿佛该经验已经提早于外在环境发生了,此时你的大脑就不再只是过去的记录了,而是已经成为未来的地图了。      



摘自:《未来预演》





扮演的角色




其实我们也没说啥,我就看着她每天挺忙地给各类人群解答心理问题,得空了就和我叨叨几句。可能是因为说的都是关于命运的话题,所以觉得聊得挺深,快到生死了。



有天早上,她叹了一口气跟我说,有些人,真的应该离婚。
我最喜欢听男女之间的话题了,我就让她敞开心扉地说,别有顾虑。于是她先吃了一个煎饼果子,夹熏肉的那种。
老Z接了一个咨询,是个女的。这位女士说,她老公真是把人气死了。随便举了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比如她出车祸了,打电话给老公,老公说稍等,把饭吃完了再过来。又比如女儿夜里发高烧40度,老公醒了说,先睡觉,这么晚了别折腾了。再比如家务活老公都不干,挣钱也少,还特别横,脾气贼大。。。。。。
女士问老Z,这个关系怎么解决,怎么才能包容这样的老公,做到安稳度日,心平气和。


老Z嘴上啥也没说,心里想,这种人你还想和他安稳度日,心平气和?离婚吧,赶紧的。

但是作为心理咨询师,老Z不能随口说。于是她听完后先去冲了个澡,让自己冷静了一下。然后就想,遇到这样的老公,是这个女人的被动的宿命,还是她主动的选择?

答案当然是,其实这是她主动的选择。

为什么,因为她扮演的角色就是忍受。

如果她不忍受,也许一开始就不会和这样的男人结婚。结婚后,也不会允许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人是有很多面的,这个男人,在其他人面前一定不会像在她面前一样。是她的忍受,不断地激发着男人不好的那面,然后渐渐地,这个男人就变成了现在她最讨厌的样子。


老Z问我,如果我老公是这样的男人怎么办。我说不存在的,我压根儿就不会和这样的人结婚。如果结了,也早离了。
老Z看着我,满怀深意地笑。我愣住了——老Z说得对,确实是那个女人自己创造了这样的一个老公。
我的生命中就绝不会出现这样的男人,因为我的角色不是忍受。

这个女人,在她自己的剧本里,扮演的就是一个受害者。所以她老公在她这样的剧本安排下,一定是会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冷漠。她越是忍受,对方就越是入戏深入,直到有一天,她在忍受中疲惫、习惯、消沉,直至消亡。

听起来很恐怖对不对?事实就是这样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女人总是能碰到渣男,因为她体验的角色就是付出后被抛弃。有些人总是能碰到骗子,因为他体验的角色就是贪婪后失去更多。有些人总是创业失败,因为他体验的角色就是辛苦后并不一定会有收获。


很多人的模式,甚至一生都无法改变,总是在同样的角色中不断地重复,好像一个游戏,永远打不完。
老Z说,所有的模式和角色都没有对错
人生原本就是体验,经历的事情本身都是中性的,没有好坏之分。只不过人们根据自身的感受,给这些中性的事情贴上了标签,比如有钱就好,穷就不好,漂亮就好,丑就不好。。。。。。
因此角色是忍受也好,是不能忍也好,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就看你自己在这个模式中的感受。如果有一天你感觉这样的角色已经演腻了,这个游戏已经厌倦了,那么你自然会选择放弃和改变。
但首先,你得发现这个模式,认清自己的角色。才能改变。

就像一个被关在笼子里的困兽,你得先发现你被关起来了,你外面有笼子,你才可能努力地寻找出口。否则,你连自己被关起来都没发现,你怎么能看见笼子而寻求逃脱呢?

再说回到这个咨询婚姻问题的女士。她得先看到自己的忍受就是困住自己的笼子,她要是想改善婚姻现状,就必须打破自己的模式,变成不再忍。不再忍的后果可能有两种,一是老公自己发生了改变,二是离婚。

结果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自己要重新选择角色,否则她就算是和这个老公离了,下一个男人,也还是会变成和这个老公一样的人。

这就和一个总是上当受骗的人,他得先看到受骗的原因不是轻信而是贪婪,他如果不想再被骗,就得断了自己的贪念。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改变。
老Z说,其实她见过的最多的模式,是对子女控制欲很强的父母。他们一生扮演的角色就是操心。不管是孩子小时候的学习成长,还是长大后的工作婚姻,父母都希望他们能按照自己想象的样子生活。
这种操心的角色,扮演起来并不容易,甚至很辛苦。想想也是啊,你得隔空操控别人的生活,当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很多父母的一生都是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但是说到底,不过是被自己的模式困住了而已。说的不好听,自找的。
在这种模式下,孩子多半不会太好,因为他必须用不好来配合你操心的角色啊,否则你这个角色怎么演呢,演不下去了啊。


我问老Z,既然人生来带着剧本,那改变就是改命了?如果命不能改,那改变也是徒劳啊。
老Z笑,虽然命运是个剧本,但是谁也不知道后面的剧情啊。也许你的剧情,就是认识并打破了旧有模式,然后开始了新生活呢。
所以这篇文章,你写了,那些命中注定要在这个节点改变的人,就会立刻醍醐灌顶,对自己的人生有不一样的认识,并付诸行动。而那些剧本里一个角色演到死的人,压根儿就没耐心听你讲完,别说改变了。
这世上所有的话,都是说给想听的人听的,不想听的人,你说死了也枉然。
老Z问我,如果这些心理学的观点转换成中医角度,该怎么解读?我想了想说,大概就是以前是别人让你吃药,以后就改自己主动吃药吧(好冷的幽默)。




您的一次小小转发分享,

足以点燃许多人的内在之光!

点击:


直接开脉轮,即可调百病

道炁琉璃光(免费教授)

饶益结愿秘密陀罗尼修法

弥陀定印修法

元音老人:大莲花印修法仪轨




力量有大小,

信念是大道。

空无自我时,

无所不可疗。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速于本平台联系,马上删除!


点击寻妙缘:最近新文顺下看


"原生家庭"的负能量清理

“我”是一切的中心!

清华副校长:人类就是一堆原子

南怀瑾:畅通中脉,聚足能量,可以升天


无所不能的“意念”

想 整容,先 整心

病由心生  当由心灭

宗门看神通

远程疗愈

修炼收藏

你看到什么,说明你内心就有什么

财富vs健康vs人际vs房间

灵魂升级的反应

修身悟道,能量为本

能量、意识、结构-宇宙人生奥秘的金钥匙!

潜意识操控人生-漫画

八段锦-真人教学

古代名医的特异功能(神通)!

【原始点疗愈】全部理论图片

五眼六神通

法术不可轻学,更不可乱用



请你关注公众号的 开班动态开脉轮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