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找初心👉 道炁开脉轮 2023-08-24

定初心 守初心

生命·命运·健康<共同体 

识空有可互生,

虑心田消昔因。

行善护共同体,

道净炁禅心明。



 开脉轮 调百病 

 乐明空 慧心净 




禅修的目的,就是转识成智、转染成净


文:惟觉长老


现代人物质生活非常进步,但心灵依然空虚烦恼,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不定、心不知足。物质的享受是一种刺激,使人暂时得到满足;刺激过了,身心疲惫,又想追求新的刺激,心始终不定、始终是空虚的。


静虑正观 定慧等持


现在世界上乱象丛生,想要世界安定,必须从每个人的心开始。心不净,世界就不净;心不定,社会就不会安定。所以,“定”与“慧”是很重要的。一般人说“处变不惊”,这就是定;“庄敬自强”,这就是慧。




西汉刘安《淮南子》云:“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凡事退一步看,就是海阔天空。“澹泊”,则身宁心静,这就是定;心能够静、能够定,就能“明心”、就能“致远”。儒家说“定、静、安、虑、得”,佛法也说:“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心定了,就能产生高度的智慧。


佛法所说的智慧,与一般的知识不同。人一生当中所学习的科学、文学、医学……,都是一种知识;能知道这些知识与经验的这念心,是平静、安详、无我的,这就是智慧,这就是禅心。


“禅”,就是定与慧的总持。六祖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无论是学校、家庭,或是在社会上,都需要定慧。将定慧运用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乃至於行住坐卧、吃饭做事,皆能适得其中,处处都是禅。

水清见月 日用现成


悟到“禅”,事理就能圆融、自在,如禅宗祖师所说:“挑柴运水,无非神通妙用。”无论挑柴运水、迎宾送客,无不是道。日常生活当中,做了种种计画、种种安排,这是有为法;做了以后,把能思、能想的心放下,思而无思、念而无念,归於无为法,这就是禅。外面的境界虽然千变万化,这念心始终一如,了了常知,这就是中道、就是实相。中道,就是指这念心达到禅的境界,虽然不可说,但一说出来就恰到好处;虽然不可思,却是无思而得,信手拈来无不是道,这就是禅的妙用。




假使悟到这些道理,人生就很自在;相反地,心量打不开,看什么都不顺眼,走到哪里都是烦恼。纵使住的是高楼大厦、吃的是山珍海味,但是心安不下来,每天斤斤计较、疑神疑鬼,到最后精神恍惚、失眠,久而久之变成精神问题,这时,即使再富有,人生也毫无意义。


了解这个道理,就知道人生最重要的是心要能作主。古人说:“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心能够安定下来,即使住在茅蓬里,也胜过七宝宫殿;虽然吃的是粗茶淡饭,却津津有味。陶渊明也有一首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就是禅。“山气”,代表我们的心境;“飞鸟”,是指这念心的自在。“此中有真意”,“真意”就是佛法所说的真心。“欲辩已忘言”,说出来就不是了,但也不妨碍言说。

我们这个心平常都是相对的,患得患失,心猿意马,始终没有停过。一天下来,感觉身心都很疲倦,这个时候把眼睛闭上个几分钟,养养神,一睁眼,马上精神百倍,这就是充电。所以,要经常保持心的宁静、经常检讨反省,有了烦恼马上化掉,如儒家所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使这念心像镜子一样光明,不染一点尘垢;像一潭止水一样,文风不动;心量如虚空般广大,冤亲平等。


禅修的目的,就是转识成智、转染成净,把相对的心变成绝对的心,把染污的心变成清净的心,从烦恼的心变成菩提心,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烦恼化掉了,心就安定下来,智慧自然就显现出来,身体也会健康。照着这个道理去用功,就是道、就是禅。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佛法值得每个人去追寻,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主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大富大贵。这么一想,心马上就落实下来,人生更加充实、更有意义!



参禅


文:耕云


有很多人问我:“参禅最契机、最稳妥的方法是什么?”我告诉各位:“是观心。”


有些人根本是门外汉,他说:“观心是古老的禅,达摩祖师那几代才观心。到了唐朝中叶以后,一花五叶,只见棒喝交驰,击石火、闪电光,举拂、擎拳、瞪目、竖指……那些才真够奇特、奥妙,也才是禅的独特风格。至于观心一法,实在是卑之无甚高论,太古板、太简单,那不是禅。”像这种知见的人,永劫不会开悟。




不必说各位开悟、见性了,如果你真正看懂了那些禅籍,就该知道达摩大师当初传法给二祖后,想印证二祖的境地,二祖运用了种种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尽在说心、说性,说了一大堆,达摩大师都不置可否,说:“你这些玩意等于没讲。”因为他要的是你见性,不是要你的分别心和知解,要的是你摩诃般若的现量,而对于表层意识的闲知解,并不认可。


直到二祖说:“我现在已息诸缘。”达摩祖师问:“是不是断灭呢?(意思说是不是无记、没有知觉,跟死人一样?)”二祖说:“没有无记,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不是死人,只是无念,不是不觉。”然后初祖才印可说:“如是、如是,只此是诸佛所传心印,善自护持。”

我请教各位:“如果二祖当初不观心,怎么知道已息诸缘?他若不察知自己的心态,又怎么知道并不断灭?”我们再看看《六祖坛经》,惠明为了夺取衣钵追赶六祖,因为他是武将出身,当然跑步要比一般和尚高明,别人远落在后面,他第一个先追到。六祖对他说:“衣钵表信,只是法统的征信,可以力争吗?”惠明用手提也提不动,然后见风转舵地说:“我不是为衣钵,我是为求法来的。”六祖说:“你既然为法来,现在坐在那里,善恶都莫思量,好的、坏的你都别想。”调心调了半天,六祖在旁边观察,发现他的心态到达有心无念的时候,说道:“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




惠明一听,恍然大悟,感动得痛哭流涕。他说:“我在黄梅几年,不知道本来面目,现在行者(没有出家受戒,他只是一个烧火的工人,寺里的工人就叫行者)就是我的师父啊!”六祖说:“不必客气啦!我们都是五祖的弟子,你不能这样啊!”不过惠明还是认他为师,把名字改成道明。试想,离开心态,什么是禅?


再说六祖从五祖开悟后,五祖以《金刚经》为六祖印证心态,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遂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若不观心,怎么知道本自清净?怎么知道本自具足?


五祖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试问:“不观心如何‘识心达本源’?难道是向外觅佛法吗?”《证道歌》说:“但得本,莫愁末”——只要你认识本心,那些枝枝节节、神通妙用都会次第发露出来的。


点 击 调病扬升寻妙缘

              

道炁开脉轮 福慧安身心


道炁开脉轮简说


快速治病 / 奇异秘法





天 地 根

心 性 命

存心养性·执中贯一

明心见性·万法归一

修心炼性·抱元守一


道可非名永恒,
炁化同体命生。
知灵灵知了了,
识来十八五蕴。

觉湛圆澄世界,悟开明德亲民。智行命运与共,慧止舍得安心。    


道 炁 禅 苑

 我们的 

 家 

🙏

道 者

理   也    乎

炁 者

能  可  乎

道,可。

道,非。

常,道!

夫道也者,位天地、育万物,揭日月、生五行,细入刹尘,大包天地,从无入有,作佛成仙……也者,果何谓也?一言以定之,曰也。


大学之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常明断句

宇宙即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佛,觉悟

即是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相由心生,万法唯心!

心本无生因境有。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观自在…照见五蕴皆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本自清净,本不生灭,

本不动摇,能生万法。



性  能


道   法  术

玄者

可  也

恒常无住

其妙莫名也


以儒修身入世间,

以道养骨身心天,

止定静安虑可得,

以佛养心随万缘。


双 运

只修炁,不修道,

炁足更把诸恶造。

只论道,不修炁,

空谈浪得生和死。

道驭炁,炁助道,

理事圆融顺安妙。

八正道,一正炁,

学思践悟共同体!



无论你是要开悟成佛,

还是要得道成仙,

都必须中脉通畅。

  ——南怀瑾

天地人

精气神

贪嗔痴

欲爱情

命心性

空乐明


回家诀:如如密因,妙觉圆澄。觉明空昧,识觉显能。能所生风,虚碍成金。风金旋火,地火水蒸。能积量变,妄想生身。七情六欲,界我为身。生死无常,失本寂净。世界相续,廿五有本。颠倒倒颠,开启脉轮。天地七魄,正炁精神。正道十善,道心灵魂。身心无二,圆妙于能。万法归一,一无不能。能觉止恶,共同生命。觉己觉他,自利利人。舍无所舍,融通命运。妙有真空,空有互生。非有非无,无所无能。不生不灭,净心实证。〇  。


死心踏地,打坐定时。

身口意定,真言恒持。

事上制心,观照绵密。

正道守戒,誓证菩提。

最近新文点下看:

回头见性,离尘智慧

九喻如来藏

次第捷径、法华七喻

床上八段锦(密)

善待病情

三千大千世界 大画

佛教的世界观

感召真仙沐浴法

两个人来度你

走出剧本

体香奇光静坐法

从身体到精神的桥梁

人格、觉察、正念(藏)



感恩作者大爱美文胜过天籁

禅苑动态一览生命允许重来

声明:公众号旨在弘道净炁传播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内容转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公众号中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若想亲身实践,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道炁禅苑 请您关注

天天传新文,弘道利共生

明心见性特别链接: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当背诵)

元音老人:略说明心见性

元音老人:打坐修行六要点

南怀瑾:什么是明心见性?

释万行:明心见性前前后后

万行大和尚:明心见性

万行法师:如是明心见性

万行和尚:修行入道精气神

南怀瑾:烦恼菩提 · 中脉法

明心见性修炼法

明心见性诀窍17-21(珍贵无比)

明心见性***密码*牧牛

明心见性法-检验

明心见性后怎么修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