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村上隆受他启发、权志龙将他作品纹在身上,他到底凭什么?

H OFFART 2023-03-22

相信屏幕前的你我都有目共睹,昔日饱受诟病的街头艺术,如今却走向主流并对社会的变革性影响。

但抛开资深的街头文化拥躉来说,更为大众的群体似乎还是对村上隆、KAWS 等艺术家更为熟知,其与 UNIQLO 的联名系列更是突破百万件的销量,在证明潮流衍生品的价值的同时,亦让他们从束之高阁的领域走向平民化,在国内外掀起一股热潮。

「符号的形成是以最少的线条来呈现一个物件。而符号在任何时候,对于任何语言、任何人都是通用的。」 — Keith Haring

而在他们的眼中,却对另一位艺术家 Keith Haring 有着高度评价。

村上隆更是直言,「Keith Haring 启发了我对平面艺术的看法,指引我接触艺术并影响我到现在」。


看到这个英文字眼即便你没有太多了解,但是对于他的抽象作品,诸如「闪耀婴儿」与「咆哮的犬」,你一定或多或少有着相应的记忆,因为它们频繁的出现在各品牌的联名之中。

Keith Haring 的作品以线条简洁、色彩鲜艳、活泼奔放的特点,创造出极高的辨识度。无论是喜是悲,各种情绪都透过那些手舞足蹈的小人,传递出生生不息的活力。
最新的一次联名便是上个月 BOY LONDON x Keith Haring 的限量联名系列,通过服装这一载体再现 Keith Haring 生前生动谐谑的作品。

除此之外,从服饰到球鞋,从手表到玩偶,都曾有过 Keith Haring 的联名印记。

Keith Haring x Études 


Herschel Supply Co. x Keith Haring


UNO x Keith Haring


adidas x Keith Haring


NOAH x Keith Haring


Keith Haring x G-SHOCK 


Keith Haring x Medicom Toy BE@RBRICK 


在 Artprice 公布的《2017 当代艺术市场报告》中,Keith Haring 登上了全球最受欢迎的 10 位艺术家中。

与其共同入榜的还有 Shepard Fairey、Banksy 和 KAWS,这足以见得 Keith Haring 在流行文化中的地位。


其作品影响力更是不用多说,就连权志龙也曾在右手臂上纹上了Keith Haring 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奔跑的爱心」。

Keith Haring 的一生短暂却如此传奇,或许我们可以从他的经历、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中究其原因。




非常规的艺术道路



1958 年 Haring 出生并成长于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小市镇库茨敦(Kutztown)。尽管  Haring 从小就对艺术着迷,但他进入艺术世界的方式绝对不是传统。他花了两个学期在常春藤专业艺术学院学习商业艺术,但是当他意识到图形艺术不适合他时,便退学了,真正的艺术和渴望将他召唤到纽约。

后来,他在匹兹堡艺术和手工艺中心工作,担任维修工。在那里,他能够听取如 Christo 这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演讲,这亦使他开始思考公共艺术。


Haring 继续独自学习艺术,并最终进入纽约市视觉艺术学院。在这里,他将开始在艺术领域中发展深厚的纽带,并与 Futura 2000、Kenny Scharf 和 Jean-Michel Basquiat 等涂鸦作家建立友谊。





用作品提高人们

对社会事业的认识



Keith Haring 是不折不扣街头起家的孩子。八十年代初,地下涂鸦和街头艺术风起云涌,Haring 将纽约市的地铁和行人道作为自己的涂鸦实验室。

他在空白的黑色广告空间背景上用粉笔绘制人物、狗和其他程式化图像的轮廓,以流畅、大胆、粗体轮廓为主,慢慢发展出一套独特的涂鸦美学。



然而,在地铁里工作并非没有风险。Haring 经常因这种故意破坏行为而被警察开罚单,实际上已被逮捕多次。但是,由于图纸是粉笔,并几乎没有造成损坏,因此他常常容易被放过。

1983年,他在电视台专访的现场开始地铁涂鸦创作,结果被警察当即逮捕。但画面经过电视台的播送,让 Haring 一夜闻名。后来警察在抓住他回到警局后,会有很多警察特地过来找他签名。
 

除了地铁的墙面,街头巷内、旧舞厅、俱乐部等的墙面都是凯斯哈林的涂鸦平台。

那些看似简单随意的街头涂鸦,略有些童趣和诙谐,但却饱含着爱与和平的讯息,攸关着社会正义。

在当时,大多数美国政客对一些社会议题都保持沉默,但 Haring 却用自己的作品发声,因此你会发现,他早期的作品多围绕着政治独裁、种族主义、同性恋恐惧症、滥用药物、爱滋病、资本主义等社会议题,他希望透过其政治导向的作品,激发社会行动。

譬如纽约市的 The Crack is Wack 壁画不仅仅是传奇的 Haring 最为知名的作品之一,更是一件艺术品,它定义了1980年代和纽约涂鸦文化的产生。

反毒品议题:纽约壁画「Crack is Wack」(吸毒等于发疯)

从一开始,Haring 就用他的艺术来讨论具有社会和政治重要性的主题。

对于 Haring 本人来说,他生来就是一个艺术家,有责任为此而活,他向往孩子纯净的内心,也希望的他的创作也依然是纯净且带给社会正面能量。

当他在 1988 年被确诊为艾滋病后,他开始创作大量的警示作品,至离世前他都积极透过作品来宣扬安全性行为的讯息。


1989 年,Haring 将他的艺术献给慈善事业,他成立了基金会 Keith Haring Foundation,作为向艾滋病组织和儿童项目提供资金的一种方式,积极提供图像及资金协助与爱滋病相关的机构及儿童节目。

1990 年,Haring 因出现并发症不幸逝世。




开创了一种
艺术特定概念


Haring 始终坚信艺术是属于社区的,于是他开设了街头气息浓郁的艺术品商店,出售诸如 T 恤、卫衣、棒球帽、滑板等,以人们负担得起的价格售卖物品。


在当时,艺术品给外界的既定印象是以昂贵的姿态陈列于画廊、艺术馆中。而 Haring 这样的做法,无疑会让艺术变得廉价。

但 Haring 认为这本身就是一种公共艺术,他希望能够从某些方面延续我的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交流。

就像早些年在地铁站里一样,吸引不同的人群,POP-UP 存在的意义不只是收藏家能够走进来,而是一种让所有人都能欣赏他的作品的方式,这完全符合他不被当代艺术界吞噬的渴望。


在一定程度上,Haring 为此后艺术家们以低成本零售模式售卖周边产品开创了先河。

尽管 Pop Shop 最终于 2005 年关门(东京的第二家Pop Shop于 1988 年关闭),但 Keith Haring Foundation 通过在线 Pop Shop 出售商品,使艺术家的意识形态得以延续。

他曾说过:「艺术应该解放你的灵魂,触发你的想像并激励人们向前走」。

Haring 以艺术促进社会反思,他的风格在持续影响着当代艺术创作者。在街头艺术日益主流化的大环境下,能够让普罗大众透过他的艺术作品,再一次对社会议题展开深刻思考与讨论,这便是 Haring 存在的传奇意义。







往期内容回顾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