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宇宙的尽头是带货”——行为艺术之母阿布拉莫维奇也不例外?

YIAO OFFART
2024-08-30


1月1日,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结束了她在伦敦皇家艺术研究院(Royal Academy of Arts,RA)举办的大型同名个展。这是RA成立255年来首次在主展厅举办女性艺术家个展,回顾了阿布拉莫维奇长达半个世纪的职业生涯中经典的行为艺术作品。

 


展览结束不到一周,阿布拉莫维奇便发布了一个新项目,涉足令人意外的领域——保健品与护肤品



名为“阿布拉莫维奇长寿法(Abramovic Longevity Method)”的项目首发推出了四款产品,包含Energy(能量)、Immune(免疫)、Anti-allergy(抗过敏)三款可食用保健滴剂(各售价99英镑),以及一款面部乳液(售价199英镑)。


Abramovic Longevity Method


产品相关的描述及宣传视频如下:

保健滴剂使用了新鲜大蒜球茎、葡萄籽粉和Liquiritiae根粉,滋养乳液用白面包白葡萄酒配制。

由替代医学的倡导者诺娜·布伦纳 (Nonna Brenner) 博士协助开发,每款产品限量发售8,000件。包装由阿布拉莫维奇设计,并印有她和布伦纳的指纹。

布伦纳在奥地利经营了一家长寿中心,该中心并不针对身体特定部位出现的疼痛进行短期治疗,而是帮助身体释放更深层次的再生能力二十年来阿布拉莫维奇在布伦纳博士帮助下保持最佳健康状态,并在该中心通过水蛭疗法治愈了莱姆病。现在她们合作,把从藏医中汲取灵感的护肤配方推向市场。

阿布拉莫维奇在产品官网写道: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大脑无法与强大的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竞争或遵循它们......我们在新技术的可能性中迷失了自己......这一切的结果就是我们失去了精神中心。我开发“阿布拉莫维奇长寿法”来帮助我和其他人重新审视自己,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活在当下,健康长寿。我对长寿概念的想法是,重新发现过去被遗忘的仪式和知识

© Abramovic Longevity Method
© Abramovic Longevity Method


估计大部分人看下来都难免会眉头一皱,不由发出质疑。首先这些产品的价格不低,其次从描述的成分疗效到方式理念,都言辞含糊,有故弄玄虚之嫌。


毕竟保健品及护肤品最爱吹得天花乱坠,实际用起来却常是无功无过。护肤品尚且不提,保健品这个品类更是建立在了人们“薛定谔的信任”上。艺术家搞这种跨界,即便是找来医学博士背书,以及“阿布拉莫维奇”之名的光环加持,也难以让大众信服。


一种评价认为,这就是一个合伙赚钱的“骗局”。毒舌的评价也随之而出:“阿布拉莫维奇也开始卖货带货了?!”、“这个价格也就骗骗有钱人”,甚至还有“行为艺术之母的失败在于她活得太久了”等等言论。


另一种评价则是基于行为艺术的特点,猜测这是艺术家设的一个“局中局”,是她将消费者与消费行为考虑在内的行为艺术的一部分,以此达到揭露人性、反讽的目的。


行为艺术是概念先行的艺术,行为艺术家推出的产品必定会包含一些与她的作品相承的概念。也就是说:概念是产品的出发点,也是取信于产品受众的卖点。


无论是为她“惋惜”或是替她“挽尊”,显然人们的关注点都不在产品本身,而在于阿布拉莫维奇做长寿产品这件事情上,因为这似乎与人们熟知的她有相悖之处



经典作品与关键词


“我不断探索自身的极限,以获得蜕变”——被誉为“行为艺术之母”的阿布拉莫维奇,最早的作品可追溯至1970年代。对内,她挑战身心的极限;对外,她注重公众的参与。


回顾阿布拉莫维奇的经典作品,可以提炼出大量的关键词:极限、危险、忍耐、伤痛、自我、他者、时间、在场、共情、失控、顺服、身体、自残、能量、仪式、冥想、自然、净化、死亡......


《节奏0》

 

Rhythm 0,1974

阿布拉莫维奇在桌子上摆放了72件物品(包括一些致命的):玫瑰、葡萄、蜂蜜、羽毛、手术刀、鞭子、枪和子弹等等。她签署了一份文件,将自己身体及其状态的所有责任全部归咎于自己。表演的六个小时内,她指定自己成为被动的角色,成为观众随意操纵的实验对象。后因观众将手枪上膛对准艺术家的脖子而引起恐慌,真实地展现了人能够在短时间内忘记道德、人性和文明的真实本性


那天晚上我回到酒店,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看到了一大块白头发。


《夜海穿越》

 

Nightsea Crossing,1981-87

阿布拉莫维奇与伴侣乌雷于1981年至1987年间进行了22场表演,共耗时90天。演出在几大洲的19个不同地点进行,演出地点通常是博物馆,或是露天环境。他们使用同一张红木桌子和两把椅子,坐在桌子的两端,脸朝着对方,不说话、不进食。作品探讨注意力和对身体的控制,艺术家突破身体的局限与疼痛的障碍,穿越线性的时间序列与空间的规范,一同随静默进入新一层的意识状态。

 

NightseaCrossing Conjunction,1983

1983年4月在阿姆斯特丹Fodor博物馆的表演是个例外,阿布拉莫维奇和乌雷打破二元对立,邀请了一位来自西藏的喇嘛和一位来自澳大利亚中部沙漠的原住民进行两两相对的表演。桌子换成了圆形的,铺满了24K金箔,4把椅子朝向东西南北。他们身着红橙色服装,依次在日出、正午、日落和午夜冥想4个小时,以达到与更大的宇宙结构相融合的程度,特邀嘉宾所提供的精神智慧则进一步增强了这一效果。


在这种文化中,人们始终相信“此时此地”的理念,这正是表演的意义所在。他们的整个生活就是仪式。


《巴尔干巴洛克》

 

Balkan Baroque,1997

1997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阿布拉莫维奇身着白色连衣裙,蹲坐在堆积如山的牛骨上。连续四天、每天六个小时的表演里,她哭泣地唱着故乡的民歌,手上不停地擦洗骨头上的血污。该作是艺术家对巴尔干半岛战争的浓烈哀悼,这种伤痛既是个人的也是国家的。观者置身封闭空间中直面血与泪的震撼。艺术家凭借此作获得了第47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


我希望它能超越战争的感受,作品留下的图像可以被用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有人在杀戮。


《海景房》

 

The House with the Ocean View,2002

阿布拉莫维奇在特别建造的三个相通的开放式空间(浴室、客厅、卧室)中连续居住12天,仅靠水维生。通往空间的梯子是用刀子做成的,意味着无法逃离。她像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向观众展示自己的一举一动,包括睡觉、洗澡和排泄。首次表演呈现于9·11事件一年后,引发了一场集体的守夜活动。公众作为旁观者,与艺术家建立沉默对话,感受超越时间与空间层面创造出的能量场


这种严谨的生活方式和净化方式可以改变环境,改变来找我的人的态度。如果他们愿意来,愿意留下来,忘记时间。


《有骷髅的裸体》

Nude with Skeleton,2002/2005

阿布拉莫维奇按照自己的尺寸搭建骷髅骨架,并将其摆放在自己赤裸的身体上。骨架随着缓慢的呼吸而上下浮动,变得生动起来。作品灵感源自西藏僧侣的一种传统修行方式,他们与处于不同腐烂状态的死者同眠,从而获得对死亡过程的理解


关于面对自己的死亡,我总是喜欢直面恐惧。所以,靠近骷髅,清洗它,带着它,呼吸,看着它,面对它,这就是应对恐惧的方式。


《艺术家在场》

 

The Artist is Present,2010

2010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艺术家在场」展览中,阿布拉莫维奇在展览现场特别设置的椅子上,每天静坐长达8小时,没有食物、没有水、没有休息,持续了75天。期间共有1545名公众坐在她对面,观看以及参与她的表演,她直面前来的陌生人,以眼神进行一对一的无声交流。一言不发,却胜千言万语。


因为来自观众的能量,我必须既是发射者,又是接收者;这些能量会穿过我的身体。我还要为下一位、下一位、下一位观众做好准备。


直达灵性


回顾阿布拉莫维奇的经典作品,除了利用时间、意志力和公众的参与以实现对身体和精神的极限探索之外,也显露出她对宗教信仰自然能量的着迷。


她多次借鉴学习藏传佛教巴西萨满教澳大利亚原住民的信仰,来探索通往更高层次意识的途径,而这些途径往往是通过克服恐惧来实现的。



她试图将作品当做连接某种能量场的仪式,达到超越个体生命极限、进入永恒意义的觉醒。似乎极端的行为能够催生出某种“灵性”。而阿布拉莫维奇对这种“灵性”的关注,逐渐取代了早期对自我与他者之间紧张关系的兴趣,实现了一种意识形态的升华


这种意识形态一旦发生在艺术之外,可不就是“神神叨叨”的,会在当代信奉科学理性的背景下成为普罗大众嘲讽的对象。



阿布拉莫维奇法


阿布拉莫维奇还从事了多年的教学工作,她自创“阿布拉莫维奇法(Marina Abramović Method)”、成立阿布拉莫维奇行为艺术研究所,招募新一代的行为艺术家接受她的方法,培训他们重新演绎她的经典作品。


2022年,她推出了一套“重启生活”指导卡,向公众介绍他的“阿布拉莫维奇法”,教会人们通过一些行为锻炼来召唤内在力量,应对生活的挑战。

 

谈及让她职业生涯更上一个台阶的作品《艺术家在场》时,她曾表示:“现在这个年纪,我已经不能再进行那种长时间的表演了......我在思考如何能够以不同的手段表达那些想法。”


从“阿布拉莫维奇法”到“阿布拉莫维奇长寿法”,从生活指导到健康护理。大范围看,都是一种健康产业,其沿袭与发展有合理的逻辑。阿布拉莫维奇显然动真格地,为自己增加了健康生活指导者的新定位。由此看来,这些不会是她出于反讽目的而持续的行为作品


关于卖货赚钱的质疑,艺术家在推出卡片后曾有过回应:“我是商业灾难,没法回答关于商业和艺术的问题”、“我有这么多观众,这么多年轻观众,但我的价格仍大大低于从事绘画的处于职业生涯中期的艺术家”、我的创作成本和受欢迎程度是不成比例的”、“我的作品不像绘画或者雕塑,藏家不知道他们应该买的是什么,他们想要的只是我”......确实她也不缺赚这点钱。



长寿的愿望


阿布拉莫维奇在接受《Vogue》采访中说道:“路易丝·布尔乔亚、乔治亚·欧姬芙...”,她列举了当代艺术中伟大的女性艺术家,“...她们都没有活到100岁。女性艺术家只有在百岁之后才会真正受到重视,所以如果我做到了,也许他们最终会认真对待我。



现年77岁的阿布拉莫维奇,已经迈入生命的末端。在超50年的职业生涯中不吝地对自己的身心进行折磨之后,她竟是抱有长寿的愿望、并为此付诸努力。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长寿,何不就是对生命耐力的最大挑战?或许这才是在她野心最大的、当下进行中的、持续时间最长的行为艺术作品——忠实地贯彻着一直以来的艺术概念。






 - 往期内容回顾 -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OFFART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