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洋河2022半年报分析(一):天之蓝换代成功
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中高端酒(单瓶出厂价≥100元)营收162亿,同比增长29%,营业成本却增长了47%,毛利率下降2.5%;普通酒(单瓶出厂价≤100元)营收23亿,同比下降11%,营业成本下降了9.1%,毛利率下降1.1%。占营收88%的中高档酒成本大幅上升,毛利率下滑,洋河出了什么问题?经过仔细分析,我的结论是:洋河不但没有问题,而且形势一片大好。更直接点的结论是:洋河继2021年梦之蓝升级成功后,天之蓝也升级换代成功,出现大幅增长。下面把我的分析逻辑展开说下:1、 洋河普通酒是单瓶出厂价≤100元,主要为洋河大曲、双沟大曲等;中高档酒是单瓶出厂价≥100元,主要为海、天、梦系列,苏酒、珍宝坊(帝坊、圣坊)。而洋河总裁钟雨几年前分享过不同产品基酒需存储时间:海之蓝3年,天之蓝5年,梦三10年,梦六15年,梦六以上20年左右。也就是说,即使是中高档酒中的价位较低的海之蓝的基酒,也至少是3年前生产的基酒,并非当年的;而低端的洋河大曲等,属于取酒过程中酒质较差的批次,存储价值增长不大,没有存储的意义,公司目标是,一般当年酿造的低品质的基酒最好当年都销售完,省得占存酒空间。这也是浓香型白酒普遍面临的“问题”:生产出一定比例高品质基酒的同时,必然有相当数量的低品质基酒产生,酒窖年头越久,高品质基酒出酒率越高。而当年生产、销售的普通酒,营业成本(-9.1%)与营业收入(-10.9%)变化幅度基本一致,因此,我的第一个判断是,洋河的成本没有出现异常上升的情况。2、 从营业成本的构成来说,材料、人工、燃料、制造费用,2022年上半年在营业成本中的占比与2021年同期基本一致,如果其中任何一项有明显增长(能够影响营业成本同比增幅达到47%),必然导致其在营业成本中的占比发生变化。然而,实际并没有发生这个情况。见下图:
二、经销商数量,2021年底8142家(2021年减少了909家),2022年6月份7769家,比年初又减少了373家。在对洋河2021年年报分析里,我分析过,结合过去的经验,经销商控制在7000-8000家对洋河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状态。目前看,洋河还在经销商队伍的优化还在进行中,目前7769家经销商,是洋河一个正常且比较舒服的规模区间。有的朋友也提到,洋河经销商进、出数量较大,2022年上半年新近1015家,脱网1388家,如果是通过不断更换经销商来压货实现营收增长,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这点担心确实很有必要,如果洋河真这么干了,将会万劫不复。但我对此的看法是:洋河不会干这种蠢事,毕竟2018年开始洋河已经在“大量增加经销商、压货,造成终端价格混乱、串货”上栽了大跟头,这几年一直在调整、重建销售体系,错过了前几年中高端白酒高速增长期。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21年已经通过梦之蓝升级看到了希望和前景,这个时候再干饮鸩止渴、杀鸡取卵的事情,不符合常识和逻辑。如果再通过“不断更换经销商、压货来实现销售增长”,会让洋河彻底丢了未来。毕竟未来的时间不会一直在洋河这边,泸州老窖、汾酒这几年一直在快速增长,这点洋河管理层这些白酒行业的专家比我们看得更清楚。现任董事长张联东今年54岁,带着国资和蓝色联盟的使命从政府来到洋河,未来6年是他创造辉煌的时间,不会干这么短视的事情。为何这么肯定?对一件事情的判断,我的思维框架是:看清楚局限条件,判断他这么干的收益是什么,即“收入-成本”,就能判断相关动机的可能性。对张联东董事长来说,千万股权激励在手(2年15%增长按正常经营并非难事)、收入可观(任期年均收入最高可达330万)、洋河恢复增长势头良好,在这样的局面下,如果通过“不断更换经销商、压货来实现销售增长”,这么干对他的好处是什么?短期1、2年增长快点,但很快又会造成销售体系崩溃。无论怎么看,张联东董事长及管理层,都没有这个动机。再者,以过去10几年洋河的企业文化和体现出来的诚信,让我有很大信心相信洋河不会这么干。这点,就像跟人合伙做生意一样。跟自己合作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认为洋河是一个让我能够晚上安然入睡的合伙人,过去10来年的“听其言,观其行”,让我不会担心它会做违规、违法事情,不会做假账。这也是我们投资一个企业,要关注企业文化的价值,有些东西,虽然不能量化,但可以观察到、感觉到。最后,我认为,即使洋河内有人想这么干,在洋河已经经历了2018年的低谷期后,以洋河的三方互相能够制衡的股权结构,尤其是国资和蓝色同盟对企业日常关注和管控,也无法通过。以上是对洋河2022年半年报几个疑点的分析,如果分析逻辑上有漏洞,请朋友们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