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很多城市决定不再“摊大饼”了

创新区研究组 TOP创新区研究院 2023-07-02

图片 | 城市印象 ,图源网络

原创整理 | TOP创新区研究院

素材来源 | 周其仁、李铁、WRI、《规模》、不鱼说房等平台等。

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不做任何商业用途,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
预计2025-2030年之间,我国城市人口将达到10亿左右——约占全国人口数量的70%、全球人口总量的1/8。
我国的城市将如何扩增?

是“卫星城模式”?还是摊大饼模式?还是向高紧凑高密度进发?

长期以来,城市规划专家一直提倡发展卫星城和组团的模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大多并不成功。

比如2000年上海市政府推出“一城九镇”计划,现在看来并不成功:新镇缺少产业和就业机会,而疏导市中心区人流到郊区的目标并没有实现;年轻人仍然热衷于市中心,如今居住在新镇里的多是退休老人。

其实,卫星城最大的痛点在于找不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基础设施、城市服务都是高成本高投入,如果无有竞争力的产业提供持续税收作为支撑,仅仅靠短期的房地产卖地,那就只能昙花一现。


如果按照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城市沿着中心城区边缘向外扩张,是绝大多数大城市发展的规律。

WRI进行了一项“全球扫描”,分析了人口超过 100万的499 个城市过去十年的城市的增长情况,发现当前全球城市增长的主导形态是向“郊区而非摩天楼”的方向发展。(点击下图,阅读往期文章)


城市要发展,自然要“摊大饼”。
但各有各的摊法。

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是典型的美式大饼——
人均能源消耗是巴塞罗那的10倍,每个人都住在单独的大house里,靠着公路彼此连接,没有车就等于没有脚。



北京围绕中心辐射的城市发展模式可能代表的是中国特色大饼——

在岳云鹏“五环”的欢声笑语里,北京从全程32.7公里的“二环”到940公里的“七环”只用了不到30年。
目前,超过一半人居住在北京五环外,很多人成为在都市与郊区之间迁徙的候鸟,北京的年度平均通勤时耗达到47.6分钟,全国第一。

最外一圈被戏称为八环

然而,很多城市决定不再摊大饼了。比如成都:
以前成都快速扩张,然而现在,城市建设和开发,无论是客观形势,还是主观意愿,都必须回归市区了。

早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当前城市发展正在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而在上个月,七月中旬,更是明确提出
“改变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

图片来源:公众号不鱼说房

这意味着,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与人口环境下,城市发展模式已经在转向了。

不吹不黑,摊大饼的确是城市发展的自然模式。
如果在自然的市场规律作用下,城市发展的过程一般是先在城市中进行高度聚集,在综合收益小于综合成本后,逐渐从中心沿着城市边缘向外扩张。

这样先中心后边缘的扩张是最经济的城市增长方式,投入成本低,规模效益高。根据《规模》一书的研究成果,城市大了,基础设施延伸的投入不用大幅增加,基础设施与人口的0.85次方成正比。也就是说,城市具有规模效益。

法国、德国、荷兰和西班牙这四个国家的人口数量

和它们各自加油站的个数之间0.85的“次线性”关系↑


而且,依托着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与聚集的高密度,城市还有一个1.15的“超线性”关系。意思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人口的增长,人均社会经济量,如工资、GDP、产生的专利数量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的数量将更多!


但,很多事情不总是湾区按照“市场规律”去运作的。

我们作为后发国家,在吸取发展经验后,采取的方式“先建设,后培育”的思路。

过去30年是高速城市化的30年,总体的趋势是大量农村人口进城。于是城市摊大饼急速扩张,地产开发商业是加最大的杠杆,建最快的房。不少城市扩张方多且散,并没有形成合力,基础设施与公共配套也严重滞后,难尽人意。

不过,大家对未来的预期很积极,于是几乎是是怎么修都有人来,怎么建都有回报。

曾经被外媒挖苦作为反面案例的“空城”鄂尔多斯,经过几年的时候后人气并不差

但是现在,城市化的速度将放缓,少子化老龄化的灰犀牛随时冲撞过来,大家的预期变了——很多地方修了,但闲置在哪里,人气旺不上来。

下一步怎么办?

目前大经济下行,过去认为不可持续的地方,现在看来真的是不可持续。
而城市不摊大饼之后,将怎么发展?

五根手指散开没有力气,握住一个拳头才能发挥力量。

第一点,是在城市市区增加密度。
不少城市的未来计划里所规划的重点开发区域都显示出了“回归主城”的态势。

当然,增加密度不是单纯地建高楼,而是让我们的生活工作更方便,从而在城市中容纳更多的人口。

不少先进城市采用“15分钟生活圈”理念,指的是在15分钟步行范围能满足至少90%的生活需要,解决吃饭、购物、娱乐、学习、医疗、工作。这些由15分钟区域圈出来的圆圈就像一个个细胞,在城市中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状网络,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减少了不必要的交通旅行,也可以大大提高人口密度,为圈内居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 (点击下图,阅读往期文章)



第二,从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规律来看,在城市在成熟之后,就无法继续“平摊”。例如东京就很好地利用TOD与卫星城打造了独特的大东京都市圈形态——城市圈沿着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向外呈树枝状扩张,扩张模式是点状和线状结合。

红色的是城市,蓝色的是主要交通线——这个是另外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之后再讲

沿着轨道交通车站和高速公路出口等交通站点,东京都在主城之外逐渐发展出新的卫星城。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卫星城并不是主观设计出来的所谓新城,而是基于原来的小城市和小镇发展起来的,本身就具备一定的人口规模、产业资源与基础配套、公共设施,这种发展扩张模式在整体成本上是最经济的。

国与国的竞争就是顶级城市之间的竞争,而在知识时代,城市的密度、高效连接以及其提供的优质生活环境,就是城市能给产业与人才的最大的红利。


TOP读者群成立啦
欢迎扫码加入


更多相关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创新区研究,就在TOP研究院。

TOP Lab (TOP创新区研究院) 隶属于FTA建筑设计事务所,作为一个非盈利的研究平台,其使命是打造创新区领域的智库.TOP研究院专注于全球创新区的一体化研究,从Talent(个人), Organization(组织), Place(区域)三大维度出发,通过对全球创新区案例、创新区产品大数据整理、以及产业创新及工作方式创新的研究,探索中国创新区的实践路径。
FTA是领先的办公及产业(科技)地产一体化设计专家,拥有900+个科技园区与办公总部的设计实践经验,其中包括3个国家级综合性科学中心的重点项目、多个世界500强总部或区域总部等。FTA提供从研发策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一体化的专业设计服务,服务的客户包括:市北高新、张江高科、天安骏业、上海地产、小米科技、罗氏制药、阿里巴巴、迪斯尼、西门子、凤凰卫视、上海港城集团、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等知名品牌。未来是创新的时代,在“为创新设计场景”的使命下,FTA一直践行“与客户一起创新”的价值观。
欢迎联系我们:咨询项目 - 王先生:17792253557人才招聘 - 柯女士:1381793388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