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庆的"人才方法论”

冉苗俊 重庆瞭望 2023-11-09


前不久,市委书记袁家军赴高校调研并主持召开全市高校人才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在超常规引育人才上下功夫,以更大力度、更大诚意、更实举措引进培养“高精尖缺”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此时,重庆提“超常规引育人才”,向外界释放出哪些信号?


有专家分析道,“在超常规引育人才上下功夫”,彰显出重庆“海纳百川、广纳英才”的胸襟;同时,这是对重庆引育人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更是给重庆下一步引进、培养、挖掘、重用人才指明了新方向。


那么,下一步引才育才,重庆该如何“超常规”?


▲重庆英才大会现场。记者 龙帆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当下,人才对区域经济的驱动作用日益增强,以大城市为中心的人才竞争愈发激烈。包括南京、苏州、成都、杭州、武汉等在内的多个城市,为吸引优秀人才,相继加重政策“砝码”,“人才争夺战”战况激烈。


前段时间,杭州引才再出新招,落户政策进一步放宽;成都金牛区出台“人才创新创业就业9条”;武汉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更是喊出“让人才在武汉像英雄一样得到尊崇”的口号……


今日之重庆,正值“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际,多重国家战略机遇叠加,“乘数效应”不断释放,巴渝大地正成为人才荟萃之地、创新创业热土。


近年来,重庆把人才强市作为首位战略来抓,拿出“来了就是重庆人”的满满诚意,发布招贤令、广撒“英雄帖”:2021年以来,接连开展“百万英才兴重庆”活动,在全国重点高校巡回引才;优化重庆英才计划,加快引育“满天星”行动计划人才;在全国率先推出区县、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国有企业“5大人才发展指数”……各项激励优惠政策能给尽给、应给尽给,“近悦远来”人才生态不断优化。


这里有一组数据:自2022年7月实施“满天星”行动计划以来,重庆就新增软件从业者7万人,累计达到31万人,按照“满天星”行动计划,到2025年,重庆将新增从业人员20万人。


不沿海又不沿边的重庆,究竟靠什么,让如此多的高端人才竞相奔赴?


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重庆大学教授姚树洁认为,相比沿海发达地区,重庆在吸引人才方面也有一定优势:与部分一线城市相比,重庆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生活幸福指数较高;重庆高等教育的科研产业链条相对齐全,有扎实的教学科研基础。

同时,重庆地处长江上游经济带核心地区,区位优势显著,再加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下一步,重庆会与成都等周边城市发展形成规模效应,进而成为“招才引凤”的“强磁场”。重庆近年来在交通、产业、教育、医疗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使其人才“虹吸效应”不断放大。

▲西部(重庆)科学城一角。雷键 摄/视觉重庆


推动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尤其需要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和管好人才。


重庆的人才工作,必须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大场景,要紧扣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目标任务。当前,重庆处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人才”这块短板,必须尽快补上,这也是重庆提出“在超常规引育人才上下功夫”的背景和原因之一。


当前,创新人才缺乏是重庆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然而,重庆人才工作面临的问题还不止于此。


缺口仍需填补。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叠加,当下,又在积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西部金融中心。此时的重庆,正需要大量人才,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添砖加瓦。


在诸多关键领域,重庆仍面临较大的人才缺口。比如,当前重庆正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重庆”建设。而《2022中国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数字经济人才缺口约1800万人,预计到2025年,人才缺口将超过2500万人。


从全国数字经济人才的具体城市分布来看,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人才储量丰富,人才占比达三成,其次是京津冀和粤港澳城市群,三大城市群的人才总量占比近70%。成渝城市群虽为全国数字经济人才发展第四极,人才优势相比其他三大城市群,差距依然不小。


短板依然存在。明面上看,重庆高校资源丰富、人才比较优势显著,但实际上,短板依然明显。比如,在重庆重要“家底”——制造业方面,存在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重庆高校科研水平偏低,本地生源比重过高;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偏弱,对“高精尖缺”人才的吸引力仍有提升空间。


姚树洁认为,重庆当下的科研教育实力、经济发达程度、信息化水平等,与国内其他发达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相比,仍有不少距离。还有一点,就是对“重庆有哪些长板”认知不清晰,“自我认知”尚不准确,容易导致对人才现状和下一步发展重点的分析研判产生偏差。

▲“百万人才兴重庆”博士渝行周活动。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如何超常规?关键是要打破常规、不断创新。


具体到引才育才工作,超常规就不能老是抱着“老思路”、使用“老招式”,不能光靠给钱给房给户口的“三板斧”吃遍天,必须敢于打破常规思路,以“不破不立”的超常规举措,实现“人才资源源源不断汇聚山城”的局面。


首先,思维要超常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超常规引育人才上下功夫,就必须破除旧有思维定式,不断解放思想,在引才育才方面勇于早走一步、敢于超前一步。


比如,在引育人才相关政策的制定上,不可“闭门造车”,要“睁眼向外看”,看看其他城市好的经验做法,学习借鉴、转化吸收、为我所用,总结出更多能向全国推广复制的经验。


再如,在人才的“引育留用”问题上,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直接“拿来主义”,要清晰认识到,重庆的市情是什么,人才需求缺口在哪里,大家最关心的痛点又有哪些,精准施策、有的放矢。


其次,举措要超常规。如今,给户口给补贴,早已不是新鲜招数。要让重庆在一众城市中脱颖而出,各类人才“倾心归附”,必须拿出超常规的举措,在“引育留用”工作中形成完美闭环。这就要求,不仅政策、待遇、福利等方面要有竞争力,在服务提升、环境优化、氛围营造等方面也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比如,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金凤实验室,在引育人才工作上,一直被大家津津乐道,虽然成立时间不长,却已经有25个科研团队、各类科研人员220余人相继入驻,其推出的一系列超常规举措——一事一议、揭榜挂帅、打破人事关系壁垒等等,将不少处于“摇摆观望状态”的人才给拉了回来。


还有,制度要超常规。人才发展,制度是关键。超常规引育人才,不能只停在嘴上、泛泛而谈,关键要靠制度保障落实。要从顶层设计一套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体制机制,靠制度提升效率,靠制度吸引人才,靠制度为人才保驾护航。


姚树洁表示:“此次重庆再提‘在超常规引育人才上下功夫’,另一层意思,也是向全市吹响了人才工作再发力的‘冲锋号’,我们要以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持续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其中,体制机制的超常规至关重要,如果重庆敢于做别人以前没做过的事,能有‘人家办三天,我们一天就办成’的魄力和效率,又何愁‘凤凰不至’?” 


超常规引育人才,是重庆对未来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又一次“动员令”。接下来,重庆要正视差距和不足,树立超常规的创新思维,实施超常规的“硬核”举措,落实超常规的高效制度,拿出“赛马比拼”的干劲,交出重庆人才工作的又一份“高分报表”。



责编丨周宝琴
责校丨杜铠兵 郑钰潇
主播丨伏一晨
审核丨王方杰

长期征稿,每篇稿费2000~10000元
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
往期精彩内容

● 从我到我们

● 高校“宝贝”为何出圈?

● 重庆旧城改造新意何在?

欢迎扫码加入重庆瞭望读者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