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医院的检查能不能少一些

王祥 重庆瞭望 2024-03-12

近年来,许多患者被医院的重复检查所困扰,就医体验感越来越差,“检查能不能少一些”的呼声越来越高。


比如治同一种病,只是因为换了一家医院,就需要把之前的检查重新做一遍;又比如同是三甲医院,今天做的CT,明天换一家医院就不认了……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重复检查,其症结往往就在于检查结果互不相认。


如何通过检查结果互认减轻患者负担,已成为必须解决的民生难题。对此,1月29日对外发布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建立“一人一码一档”全生命周期电子健康档案,推动跨机构检查检验结果数字化互认。


其实早在2006年,原国家卫生部就印发通知,明确医疗机构之间检查互认。18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不少政策,但为何医疗过程中依然存在大量的互不相认?推动检查互认需要迈过哪些关卡?医院的检查到底能不能少一些?


▲不合理医疗检查。朱慧卿 作/新华社
众所周知,重复检查弊端不少,比如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做一次两个部位的增强CT,费用就在七八百元左右;增加患者时间成本——做检查要排队,出结果要等待,患者往往在检查上就要花上一整天时间。同时,极短时间内的频繁检查,也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对于上述弊端,相关部门、医院、医生都非常清楚,但为何18年来,检查结果互认一直无法落到实处?这其中,就涉及到利益考量、责任归属、水平提升等深层次问题。


从利益考量方面来看,一直以来,利益都是横亘在医改面前的一道鸿沟。2017年,我国取消了实行60多年的药品加成政策,患者就医负担减轻。但按下葫芦浮起瓢,近年来,一些医院又通过“以检养医”取代“以药养医”,各项检查成为医院的重要收入来源。


我们看到,一些医院乃至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纷纷添置高端设备,开设检查检验业务。它们各有各的团队,彼此之间却缺乏数据共享的内在动力,导致结果互认往往被利益“卡住了脖子”。更有甚者,一些医院为了创收,把检查检验科室外包,进而出现了“过度检查”“小病大检”等现象,让患者产生“不检查出不了院”的就医体验。


其实,要推动结果互认,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就是一个有效应对方法,而且一些省份已经做出了积极探索。比如,浙江通过建设医学检查检验互认共享平台,使全省436项检查检验项目实现了互认。福建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已接入243家二级以上的公立医院,累计互认2.85亿项(次),覆盖1.44亿就诊人次。


但在一些地方,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也总是因为利益问题而停滞不前,一涉及到谁出钱建设、谁从平台受益,大家就打起了“退堂鼓”。特别是在“以检养医”背景下,病人数据成为各家医院的核心资产,医院是否上传数据、上传的是否是完整数据,都有待从制度上进行明确。


▲少做重复检查。商海春 作/新华社
如果说利益因素阻碍了医院推动结果互认,那么制度的不“撑腰”、法规间的“打架”,则束缚了医生迈出互认的步伐,让他们不敢轻易做出互认的决定。


比如2022年,国家四部门印发的《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对于因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而产生纠纷的,各责任主体依法依规承担相应责任。


这一红线的划定,让许多医生望而却步。不少医生对@重庆瞭望 表示,上述条款的表述模糊不清,未明确具体责任归属,一旦自己在互认的基础上做出错误判断,并引发医疗事故,很大可能自己将担责。所以,没有制度撑腰的情况下,大多数医生只能倾向于多次检查,以降低误判率。


除了没有制度撑腰,法律法规之间的“打架”,也让许多临床医生不知所措,即便内心想推动互认,想为患者减轻负担,但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均明确规定,医生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须亲自诊查和调查。这就从法律法规层面,明确了医生诊断时“亲自诊查和调查”的义务。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结果互认。


可以看出,要推动检查结果互认,弥合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相关部门要主动完善法律法规,明确首诊医师与后续医师的权责区分,厘清诊疗行为的自由裁量权空间,让掌握主动权的医生敢认、能认,而不是被高悬的“责任之剑”所束缚。


当然从现实来看,推动检查结果互认也不能搞“一刀切”,像检查检验结果模糊不清、部分病程进展较快的疾病等,都需要重新检查,才能防止因误诊、漏诊而耽误救治。


▲冤枉钱。朱慧卿 作/新华社

除了打破利益藩篱、完善政策体系,要从根本上实现检查结果互认,还得解决参差不齐的医疗水平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技术水平和医疗设备差异较大。以重庆为例,三甲医院多集中在主城和经济水平较好的区县,而像渝东北的城口、巫山、巫溪,渝东南的彭水、酉阳、秀山、石柱、武隆等地,至今没有一家三甲医院。


这一现实情况,往往就导致许多患者转院时,很容易面临检查结果被上级医院否定,需要“重头再来”的情况。


在检查一线工作多年的重庆市老年病医院超声诊断科副主任医师袁光星表示,检查结果的确与医疗水平存在一定关联,即便是做同一项检查,使用的仪器不同、操作的医生水平不等,都会让结果产生一定波动。


以彩超为例,即便是面对同一个病人,不同的医生其手法和经验不同,最终结果就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再加上各个医生诊断书的语言风格、用词习惯各异,往往导致临床医生不敢轻易认可先前的检查结果,只能再开单子做检查。


对此,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主任李春莉建议,可以考虑设立区域检查检验中心,通过中心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实施统一的检验过程质量控制,构建统一的质量评价体系,从而达到检查检验水平在区域内的同质化。


袁光星则建议,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应加大检查检验人员的培训力度,尽早实现区域内的全覆盖。同时,完善激励机制,敦促各级医院打破利益壁垒,三级带二级、城市带乡村,把检查检验这个就医第一道关口的短板补齐,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在利益的羁绊下,推动检查结果互认不会一蹴而就,也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即使再难,相关部门也要站稳人民立场,也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完善体制机制、打破利益藩篱,推动检查结果互认,让患者经历的重复检查少一点、再少一点,以释放医改红利,让健康中国战略惠及更多群众。




责编丨冉苗俊
责校丨杜铠兵 伏一晨
主播丨伏一晨
审核丨饶思锐

长期征稿,每篇稿费2000~10000元
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
往期精彩内容


● 新质生产力,重庆向哪发力?

● 网络空间绝非“秀下限”的“公共厕所”

 网红重庆如何不止于网红?



扫二维码添加重庆瞭望小编微信
邀请加入读者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医院的检查能不能少一些

王祥 重庆瞭望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