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你休够了吗?
年关将至,不少人的休假欲望又“蠢蠢欲动”。然而,欲休假而不得,是人在职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尴尬处境。
有人这样形容,职场中最大难题之一,就是内心想要休假的强烈意愿,与无法休假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此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近半数的人没有享受到带薪年休假。按照在职职工工龄计算,我国人均带薪年休假约为10天,而实际上人均享受带薪年休假天数仅为6.29天,民营企业职工甚至不足4天。
工作之余,许多人都迫不及待想要奔赴“下一个山海”,但现实中,部分劳动者却被困在小小的“格子间”。“假,你休够了吗?”这不仅是职场之问,更是社会之问、民生之问。
▲一些企业为职工休假“施压添堵”。李泽轩 作/重庆瞭望
带薪年休假是职工的基本权利,1995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对此就有明确规定。此后,国家多次下发通知,要求全面落实该制度。
202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指出要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
不过,理想向左,现实向右。实际上,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和落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全国总工会第八次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32.8%的职工既没有享受带薪年休假,也没有得到补偿。根据调查,能够享受带薪年休假的人数比例仅为60%左右。
有网友直呼“休假之难,难于上青天”。问题来了,劳动者休假难,究竟难在哪里?
管理成本的考量。站在企业角度,职工休假意味着人手紧缺、工作空转,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人手较少,一旦人员休假,工作难以妥善安排,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人力和管理成本。
出于用工成本和企业效益的考量,企业方要不就拖延甚至拒绝员工的休假申请,要不就干脆在管理制度上对带薪休假等职工权益模糊处理,甚至不予体现。在程序设计上,也屡屡增加“关卡”,为职工休假“施压添堵”。
职场前途的权衡。对职场前途的担忧,让不少人对合法休假望而却步。鉴于职工和管理者职场地位的不平等,处于弱势一方的劳动者往往委曲求全、忍气吞声;同时,也有人害怕一旦休假,就会影响个人发展,失去晋升和提拔机会。因此,许多人抱着“成全别人、恶心自己”的心态,对休假绝口不提。当然,也有部分劳动者为了获得额外津贴,自发选择不休假以增加收入。
休假文化的缺失。当下,整个社会尚未形成“鼓励休假”的理念和共识。休假多是为了旅游和放松,不免被人们视作偷懒、不上进。加班文化盛行的当下,“996”“007”等畸形企业文化屡见不鲜。此前,“休息羞耻”一词登上微博热搜,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的,就是当前社会休假文化的缺失。
“8小时工作,8小时休息,另外的8小时留给我们自己”对不少上班族来说,成了“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法律制度存在漏洞。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政律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带薪休假在现实中很难执行,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现行劳动法虽然对于带薪休假有规定,但具体细则、实践方式缺少明确条款规定,制度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空白与漏洞。
▲“有钱有闲”,人们才能消费,放松自己。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当前,国家正多举措推进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以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可以说,促进消费成为当下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内生动力。
而挖掘消费潜力,需要让作为消费主力的广大群众“有钱有闲”。特别是像文旅、文娱、体育、会展等线下服务型消费,消费者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方能真正参与到消费行动中。
因此,站在更高维度,职工的休假问题,显然不只是一个职场话题、法律问题。保证每一位劳动者“有闲”,就要确保职工休假的权利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免除他们休假的后顾之忧。
给用人单位“兜好底”。相关部门要多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引导职工灵活安排全年休假。对落实休假制度成效明显的单位,还可给予一定的人才、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给用人单位“兜好底”,让休假制度得以落实。
给畸形职场文化“去去根”。不少职场人对所谓“狼性”职场文化深恶痛绝,却又无可奈何,因此,以“一心为公不休假”为榜样的畸形职场文化亟须改变。用人单位不能营造“不休假者受表彰,休假者受排挤冷落”的氛围,要让正常休假成为职工手中“稳稳的幸福”。
给维权者“撑好腰”。监管部门要真正关注休假难背后的民生痛点,要将带薪休假落实情况纳入到对各地政府和职能部门的考核范围;并且,积极畅通劳动者申诉仲裁机制,对于涉嫌违法的企业,应严格落实相应处罚,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形成“多位一体”的带薪休假制度保障体系。
休假,一头连着民众幸福,一头连着国计民生。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群众呼声,不能仅仅让职工单方面争取,更要从企业管理、职场文化、部门监管、法律保障等多方面发力。只有这样,休假难、休假焦虑等问题才有可能“破其根本”,人们才能有充足的时间踏踏实实“出去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