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大摩宏观策略谈:2025中美变局展望
2024年心理咨询师报名通道开启!可考心理证书,无需辞职,名额有限,11月30日截止报名!!!
穿了跟没穿一样,胸型赞到爆!天然乳胶,性感到让男人腿软!
高三女生醉酒后被强奸致死?检方回应
高三女生醉酒后被强奸致死?检方回应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经典翻拍如何“翻”入人心
Original
廖韩轻 冉苗俊
重庆瞭望
2024-09-08
经典翻拍,又一次“翻车”了。
最近,胡玫导演的新片《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因口碑分化,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文学界“顶流”《红楼梦》迎来它的第N次翻拍,对此,不少人期待能经典重现,没想到却成为“事故现场”。从演员造型到剧情设计,从场景布置到角色表现,《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备受争议。一“黛”不如一“黛”,更是成为牢牢贴在这部影片上的最大标签。
经典翻拍如何“翻”入人心?这对于编剧、导演、演员等参与创作的人来说,都是一道难解的课题。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剧照。/北京青年报
《西游记》《红楼梦》《射雕英雄传》《人世间》《繁花》……很长一段时间,翻拍经典作品,成为影视界追求流量和“留量”的重要手段。比如,作为金庸人气最高的作品之一,《天龙八部》自1977年开始已被翻拍达7次之多。
在经典翻拍中,有些创造了收视神话,有些则惨淡收场,甚至“十拍九翻车”。即便如此,依旧有人愿意在这条赛道上不断尝试。这不禁让人好奇:经典翻拍,为啥这么火?
自带流量,受众基础广。
当书里的江湖、笔下的人物、经典的桥段被搬上荧幕,总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有的观众担心改编得荒腔走板,有的则期待俊男靓女的全新演绎。争议与期待并存,经典翻拍总是自带话题流量。
更重要的是,经典文学作品经过时间的检验,有着数量庞大的粉丝基础,这也让不少经典翻拍“未拍先火”。而每一次经典翻拍,总会掀起一股“考古潮”“怀旧潮”,观众们也会乐此不疲地拿着“放大镜”,对比分析各个翻拍版本的异同。从剧情安排、角色塑造、场景布置到细节处理,无一不成为他们热烈讨论的话题。
素材丰富,创作空间大。
经典文学作品在时间上横跨古今,内容上涵盖广泛,还能深入挖掘到现实的矛盾与冲突、个体的生存与发展,以及人性与死亡等深刻而复杂的主题。这些都为影视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素材和广阔的创作空间。
以《梦华录》为例,电视剧改编自关汉卿的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原著篇幅短小,仅有四折。编剧在此基础上“脑洞大开”,融入了当代女性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实现了口碑与收益的双赢。可以说,经典文学IP成为影视剧改编和创作的一座“富矿”。
回报丰厚,商业价值高。
一方面,经典文学作品成熟的故事框架、深刻的思想内涵、饱满的人物形象,无形中降低了创作难度和成本。另一方面,广告植入、版权售卖、票房收入、跨界联名等形式,都可以为改编带来丰厚回报。不少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常常是资本的“押宝”对象,常常吸引大量投资。
比方说,根据作家梁晓声荣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人世间》,仅开拍一个月就被迪士尼预购了海外独家的发行版权。
▲电影
《大话西游》
剧照。/重庆瞭望截图
热潮之下,机遇与挑战并存。经典翻拍过程中,有人潜心创作,力求锦上添花;同样有人“浑水摸鱼”,只想蹭一下热度,分一块蛋糕。
盲目逐利,内容粗制滥造。
通过改编翻拍经典获得经济效益无可非议,但创作者不能只讲效益、不讲效果,“一味向钱看”。
比如,为了快速圈钱盈利,个别团队不惜压缩拍摄时间和制作周期,削减特效经费,甚至在某些方面妥协以求速成。有的演员同时接了多部作品,“轧戏”行为频现,根本无心钻研角色。
一部经典作品凝聚了作者多年的心血,而有些翻拍仅用一两个月就糊弄完事,纯属“割韭菜”。从剧情设计到服化道、后期剪辑都充满一股“廉价感”,完全丢掉了经典的质感。
流量为王,预设观众喜好。
在经典改编过程中,个别编剧、导演“擅长”预设观众喜好,或者将狗血、虐恋、暴力等元素杂糅到翻拍的影视剧中,认为“观众就喜欢看这样的”;或者将原著核心情节删改得支离破碎,向不重要的支线剧情疯狂“注水”,拉低了原著档次,增加了观众的“槽点”。
比如,2019版《封神演义》魔改原著,刻意增加了爱情戏份等“工业糖精”,杨戬跟妲己都有了感情线,网友调侃“这是玛丽苏版杨戬传”。
“放飞自我”,违背原作内涵。
经典翻拍当然不能只是对文本简单地复制粘贴,而应是在新时代下的重新演绎。1995年上映的《大话西游》与原著的故事截然不同,但创造性地拓展了原著的内容,表现了对权威、封建的蔑视,契合了年轻人的心理诉求,是立足于继承的创新。
然而,部分翻拍打着“艺术主体性”旗号,肆意恶搞原著、过度解读,这种“放飞自我”的行为严重偏离了原著的精神内核,背离了翻拍的初衷。例如在2013版《笑傲江湖》中,东方不败直接变成了“东方姑娘”,让观众们哭笑不得。
▲86版《西游记》
剧照。/CCTV4中国文艺
经典翻拍若要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与市场检验,显然不能只是依靠简单的“翻”,而是要
在翻拍中不断创新,从翻拍中寻求突破,于翻拍中实现超越,方能焕发经典新生,铸就时代精品。
“吃透”内核,在故事表达上下功夫。
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经典翻拍,要在把握原作精神内涵、思想价值的基础上,进行故事表达和艺术创作。改编者只有深挖出藏在原著字里行间的情感温度、思想厚度,将文本内容“解码”成适合视听艺术的呈现模式,才能引发观众的精神共鸣。
86版《西游记》之所以能够成为跨越几代人心目中的经典,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导演杨洁所秉持的“忠于原著,慎于翻新”的改编原则。她精心选取了《西游记》原文中的精华部分,删繁就简,巧妙地将每一个故事独立成章地呈现给观众,创造了89.4%的收视率神话。
锤炼演技,在人物刻画上下功夫。
成功的经典翻拍,离不开饱满立体的人物塑造。演员作为连接剧本与观众的桥梁,其表演的尺度和深度影响着改编作品的成败。为了塑造出令人信服的角色,演员需要深入理解剧本,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创造,为角色注入新的生命力。
87版《红楼梦》因被认为气质最像原著,至今仍被奉为经典。在争取出演林黛玉的机会时,演员陈晓旭附上了自己对黛玉的深刻理解,三年拍摄期间,她认真钻研传统乐器、古典诗词,力求呈现出大家闺秀的温婉与才情。当电视剧播出时,她的一颦一笑、姿容神情,都让观众相信她就是从书里走出来的林妹妹。
发挥优势,在创新诠释上下功夫。
影视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突出优势在于能够将扁平的文字描述具象化。因此,在进行经典翻拍时,应当充分利用好影像技术的优势,不仅在视觉效果上追求逼真与震撼,更要在故事的讲述方式、角色的塑造以及情感的传达等方面进行创新,力求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观影体验。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是一次将散文影视化的大胆尝试,改编者巧妙地融入了更多戏剧化的叙事风格,成功地将各个部分紧密串联起来。例如,剧集开篇便生动展现了主人公文秀在乌鲁木齐打工时所遭遇的种种困境,这一设计立刻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为后续的情节铺垫了坚实的基础。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片羽毛都闪着自由的光辉”。对于经典翻拍而言,同样需要秉持这样的精神:就像那些永远关不住的鸟儿,经典作品的每一次翻拍都应该是对自由创作的追求和对艺术真谛的探索。
只有这样,翻拍作品才能超越原作,成为新的经典,在时间长河里历久弥新,触动着每一代观众的心灵。
责编丨王祥
责校丨伏一晨 程正龙
审核丨王方杰
长期征稿,每篇稿费2000~10000元
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
往期精彩内容
● 为基层减负,必须动真碰硬
● 警惕微短剧“围猎”中老年
● 邓小平:做改革的“实事求是派”
扫二维码添加重庆瞭望小编微信
邀请加入读者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重庆瞭望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