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打赢这场“保卫战”
7月13日下午,重庆市气象局、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重庆市水利局等部门接连发布暴雨黄色预警、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和河流涨水风险提示。
▲7月11日,重庆市梁平区仁贤街道宏山村,救灾人员在转移被困群众。刘辉 摄/视觉重庆
防汛救灾是一场不能输、也输不起的大战大考。
当前,降雨尚未完全停歇,险情还未排除,过境洪水仍要防范……我们仍需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风险的不确定性,用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安全指数”,坚决打赢防汛救灾“保卫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思想上决不能松懈。重庆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不少人对大风大雨见惯不惊,往往容易放松警惕,觉得河流涨水就是“小意思”,雨过之后就“万事大吉”,对旱涝并发、急转现象“不设防”,尤其是“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还没到,更大的考验可能还在后面。
因此,相关部门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态度责任,树牢“宁可十防九空、不可万一失防”理念,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坚决克服“不可能”思维惯性,杜绝“没想到”错误倾向。
行动上决不能松劲。应急处置,贵在争分夺秒。应对暴雨的全过程、各环节都要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赶到灾情一线,第一时间调度指挥,排险解难、疏堵保畅,及时化危为安。
比如,要转移疏散安置群众,组织受威胁群众避险,加强对老人、孩子、病残等人员的照顾,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应转快转。
又如,要全力做好强降雨后续应对工作,及时做好排涝、清淤、消杀防疫,加强低洼易涝区域排查,防范次生灾害,确保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责任上决不能松动。责任模糊,就容易敷衍塞责;职责不清,往往会推诿扯皮。在防汛救灾的关键时刻,责任决不能“掉链子”。
▲市专业应急救援总队深夜转移被困儿童。/重庆市应急管理局供图
实践表明,在防汛救灾的关键时期,只有各方都参与进来,各展所长、发挥专业优势,才能有效应对灾害带来的考验,将汛情与灾情对群众的影响降至最低。
那么,接下来,重庆各地要如何因地制宜科学应对,一鼓作气打赢这场“保卫战”呢?
守牢监测预警第一道防线。虽然说天气瞬息万变,突发洪水难以预料,但我们不能被动等待,而要全面加强雨情、水情、险情的精准监测、精准预报、精准预警,坚决守牢监测预警第一道防线。
比如,云阳县气象局加强人员24小时值守力度,通过智能预警发布系统、电话“叫应”、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多渠道,增加雨情通报频次,为加强灾害防范,启动应急响应赢得先机,筑起防汛“安全堤”。
强化防汛救灾一线科学决策、果断处置。基层干部要在一线、在状态,“分级”压实责任,“分类”完善场景、健全任务清单,并根据风险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制定响应等级,确保发现灾情能及时调度、有效应对、精准除险。
比如,7月11日6时左右,巫溪县田坝镇田坝社区党支部书记谢续学在巡查时发现,流经社区的湾滩河水位快速上涨。他立即向乡镇报告,并迅速和镇应急办工作人员挨家挨户通知处于风险区的住户,组织大家紧急转移,使得本轮汛情没有出现人员伤亡。
确保防汛救灾有序、有力。汛期往往是各类谣言滋生蔓延的高发期。对于与雨情、水情、险情等相关的谣言,相关部门要及时辟谣,以正视听,最大限度挤压谣言生存空间,防止其扰乱防汛救灾秩序。
比如,7月11日,某网民发布信息称“重庆市忠县新立、三汇洪水泛滥成灾,多人失联、损失惨重”。相关部门快速介入,经核实,网传信息系谣言,此次降雨未造成新立镇、三汇镇人员死亡和失联。
责编丨周宝琴
责校丨杜铠兵 郑钰潇 实习生 付涵 周欣潼
审核丨刘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