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白酒喝得其实不算多,早先是疫情影响,比较克制,之后天气渐热,每天都是以啤酒为主,但即便如此也前前后后喝了很多款。
翻看了一下手机,留下的照片并不多,一时半会儿也想不起来到底喝了多少,大厂嫡系和小众品牌都有尝试。品鉴是不懂品鉴的,只能粗略喝出个品质高低来,简单聊聊喝后感。
就以几次留有照片的为例吧。
有天晚上闲着无聊,抬头看了眼酒柜,心血来潮开两瓶茅台对比,一瓶是500ml背标“贵州茅台”的新酒,一瓶是放了几年的375ml背标“国酒茅台”的七两五。先喝了七两五,茅香突出,闻着特别舒服,入口很顺,没有支离破碎的刺激感,尾段糊味焦苦味淡,较为内敛舒适,易饮性高,很适合独酌。再喝一斤装,与七两五相比,新酒确实欠点火候,如果平时单喝,痛痛快快喝七八两毫无压力,但我喝完375没漱口,直接喝一斤装竟觉得嘴唇发麻,新酒的“生味”尚在,回味甚至还略带焦苦的糊味,当然也有人管这个叫“香”。寥寥数口就改喝早出生几年的七两五,正装盖起来放回了酒柜,后来分两次就着卤牛肉和花生米喝完了。从茅台酒厂的品控来说,两者灌装时的品质肯定没区别,能过了国评那一关,肯定不是我这常年吃辛辣刺激食物而退化的味觉能品出明显区别的,但仅以感受而言,新酒有辛辣感,放了几年的茅台确实更适合饮用。考虑到当年七两五的价格未曾飞天,现在喝起来是真从内到外都十分愉悦。
另,据以往经验,除非瓶陈年限足够久,不然大瓶、大坛的所谓瓶陈效果也并不明显。前些日子一个汾酒的小伙子狂奔一千多公里到上海来找我喝酒,虽然加我的酒友很多,不少也聊得热火朝天,但这还是头一次有异地酒友线下面基对线。一起喝酒的还有这个已婚小伙子的童年女神,上海某外资银行的女生,倒是劳累了她帮忙斟酒。由于汾酒中国装与汾酒青花40档次差不多,这次喝了四款,分别是青花20、青花30、中国装和汾酒50,没有拉上银基买断的青花40。这几款酒横跨了汾酒主力产品青花系列的各个档次,盲品很容易分辨出来。各款汾酒喝的次数不算少,包括此次缺席的汾酒青花40我也在不同时候单独喝过,但把这四款放一起喝还是头一次,也算是亲兄弟明算账了。
青花20是典型的汾酒地缸发酵一清到底,清香宜人,毫无杂质感,“纯度”很高,酒体非常干净,因而也不会有什么“回味悠长”之类的特点。青花30酒体厚度提升很大,有甜感,酒质较醇,与青花20差异明显,喝下去会有不同的滋味浮现,我捕捉不到精准的比较对象和描述方式,尾段收口很干净,并且有较长的回味。中国装虽然是55度的酒,和青花40度数一样,但入口毫无刺激性,黏稠感比较明显,酒体的干净程度要高于青花30,闻香反而更为内敛,整体风格更像是青花20和青花30综合体的升级版。有人调侃说酱香尽头是清香,其实优秀的清香型白酒又何尝没有点儿酱味?往开了说,任何一款优秀白酒走到极致都会聚到同一条巷子,不过是门头号牌不同罢了。青花50算是汾酒的顶尖产品了,65度却毫不辣口,对口腔的刺激一点也不明显,起码我这种皮糙肉厚的人喝起来觉得极其舒服,但怎么说呢,绝对不能谈性价比。
从青花20、青花30、中国装一直喝到青花50,尽管都是清香型汾酒,但能明显感觉到香味渐浓、后味持久的变化。即便打乱顺序随机喝,也能清晰感知优劣。品酒如看人,都经不起对比,若是平时喝汾酒,大多数人觉得青花30就挺好的,基本上汾酒青花40和中国装就到顶了,可要是和青花50同场竞技,真是被压得死死的。但汾酒的好处在于,即便高低档放同场喝,你喝完了尖货也照样喝得下去档次低一些的。有一天夜深人静不知道干点啥好,从储藏室翻出了些中低端浓香酒,想着开瓶对比一下试试看,原本还想多拿几款来着,但想想一个人喝闷酒别再把自己整醉了,遂作罢。如果喝惯了高端酱香,再闻浓香酒会觉得不够醇厚绵长,哪怕是号称浓香巅峰的国学也有同样的问题,所以虽然浓香香气更盛,但闻香持续性却一般。珍藏剑,入口干净、香辣,入喉略有轻微苦味,也许这种味道别人的形容不是“苦”,但同时带来不俗的回甘。这酒喝过很多次,每次体验都因环境、氛围不同而稍有不同。这也是我不喜欢单独品鉴一款酒就直接下结论的原因,场景不同、状态不同都会影响判断。鸭溪窖八十年代复古版,是某酒行定制款,有着较为典型的鸭溪窖风格,闻香较为优雅,入口较冲,这也是为什么鸭溪窖被许多白酒老饕偏爱的原因之一。鸭溪窖典藏,放了十来年的酒,闻香舒适,有种深邃如青苔的感觉,陈味十足,入口的味道很怪异,很多人把这种味道形容为“鸭屎味”,让人欲罢不能。虽然这酒我试过很多回,但每回都觉得很有意思,是我喝过的所有白酒里独树一帜的风格,别无分店。水晶剑,甜,风格主体和珍藏剑相似,但厚度被珍藏剑老哥压制,如果不是我想试试这几款浓香对比,肯定不会把水晶剑和珍藏剑放一起PK,有点难为水晶剑了。甲子窖,是鸭溪窖新出的高端酒,外观很帅,瓶子手感特别好,定位高于典藏,据说所用基酒甚佳,但酒体风格却完全不同,有点偏川派浓香,同时又带点苏派浓香的柔。酒体饱满细腻,回味中依然带有鸭溪窖的酱尾典型特点,甚至细嗅之下还有点不易察觉的狡黠“鸭屎味”。仅从这几款来说,风格特征最突出的是鸭溪窖典藏,这调性世所罕见,没喝过的老酒鬼可以试试这酒。如果硬要来个排名,纯个人喜好,甲子窖≈珍藏剑>典藏≈水晶剑>>八十年代复古。那天品完不过瘾,又把国窖1573、五粮液交杯拿出来一起比试了下,可能是舌头麻了,觉得也不过如此……有点索然无味。当时和人聊起,有酒友调侃说得到喝酒精髓了,喝之前先来20块钱的武汉超辣鸭脖,把嘴吃麻了喝老习酒怕是也不输习酒30年了……九九重阳青花郎,陈年红花郎15,水井坊典藏,习酒15年,武陵上酱30。我在排新版天梯图前,再次着重比对了习酒15年和武陵上酱30,在老版天梯图它们是列在了同一档,虽然现在后者已经停产了,但原来两条腿走路、品质相当的武陵上酱依然在。红花郎15是2008年的,也是想看看到底有没有所谓的瓶陈效果,青花郎20是最好的参照。原本想多拿几款酒,但人少喝不完,容易造成浪费。整体感受如下:典藏大师是唯一的浓香,也是为了调节口味涮一涮。52度典藏不如早先的61度是公认的,但这两年的52度典藏大师品质似乎略有提升,延续了老典藏的基础风格,不能因为水井坊擅长做瓶子就忽略人家做酒的实力。价格合适入手很值,颜值高,酒质挺好。九九重阳青花郎和普青花郎、经典咏流传并无太大区别,基本可以视为同一款酒,同样的酒,同样的瓶子,多印几个不一样的字。在习15和武陵30面前黯然失色,都没怎么喝。再喝2008年红花郎15,瓶陈12年,颜色暴力黄,入口陈味极重,醒酒20分钟后再饮,陈味好了许多,但整体水平依旧离青花郎相去甚远,再次证明时间并不能让白酒基因突变。瓶陈十年红15赛青花郎就是个笑话,王子与飞天也是如此。我以前写过自己的体验与判断,依我的感受而言,以近些年的新酒为例,郎酒整体来说瓶陈5年左右状态就很好了,更长时间的存放未必能带来更好的体验。而且大多数“陈年老酒”的品质兴许略有变化,但大幅提升是谬论,这种情况不适用于拿八九十年代的郎酒来“佐证”所谓的瓶陈效果,因为那时候的工艺、品质和如今云泥之别,好喝不好喝并非是瓶陈所致。习酒15年的特点依旧不变,酒体协调,属于一款没缺点的酒,但硬要说有多大的优点倒也说不上来,香气不如茅,厚重不如习30,可就是喝起来很舒服。这酒经常喝,反而觉得没什么好说的。另外多嘴一句,我反复对比过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习酒15年,我觉得2018年的习酒优于2020年,这种优秀绝对不是瓶陈两年带来的变化,大概率是酒质变了……甚至我觉得有可能是部分用于习15的基酒让给了目前尚还扶不上墙的太子“新君品”了。当然,这些也只是我的感官推测,酒厂肯定会有不同的解释。之所以没拿2017年的进行对比,是因为我暂时也没有这个日期的习15,倒是有2017年的习30,但我还没有纵向对比习酒30年的不同年份差异,估摸着以我这点水平怕是喝不出来其间微妙的差异。武陵上酱30极好,前中段表现与习15不相上下,后段比习15更强,入口略爆,多喝几口习惯后香气饱满丰富。这五款酒最受欢迎的是上酱30和习15,大家钟情于这两款,喝得最快,但也稍微有点不同意见,总共六个人喝,有五个人,包括我在内,都认为武陵上酱30优于习15,唯有一人更喜欢习15,整体意见就少数服从多数了……要是论起性价比,按正常成交价来看,习15远高于武陵上酱,性价比差几乎是所有地方品牌或沦为地方品牌酒的通病。虽然我一直提倡大厂嫡系,但内心深处却又极其期待能有风格、水平突出的小众酒拔尖冒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酒虫之福,万一要是哪一天某一款白酒一统天下,多么无趣。
很多酒友后台留言或微信问我汾酒的渠道,我通常都建议大家撸电商自营或官方旗舰店,在此推荐一下上面提到的汾酒小伙子,我叫他晓原,90后,杏花村人,他大学毕业去当兵,干到了连长,后来遭遇了强直性脊柱炎,遂复员,领着份国家津贴。
因为家里经营了多年的酒水生意,他顺道做汾酒。人很耿直,酒的渠道没问题,具体价格应该也随行就市,相对来说比较有竞争力,最主要是汾酒假酒太多,多个靠谱的渠道也是好事,有需要的可以问问他,微信:18543916422
之前我也推荐过小林先生,有需要的朋友也可以加一下他,酒水价格不错,渠道稳:xiaolinxiansheng6666
由于微信自身风控原因,加他们微信时可能会遇到无法添加的现象,可以晚一点时候再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