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戛纳日记 | Day7:排队4个多小时,终于看到这部戛纳爆款!
陀螺戛纳日记
Day7
拖欠了三天的观影日记,尽量长话短说吧哈哈哈。
首先是周六的主竞赛电影,除了《南方车站的聚会》,还看了波蓝波宇的《戈梅拉岛》。
主竞赛
《戈梅拉岛》★★★
影片讲的是一个谍战警匪故事,感觉跟波蓝波宇之前的电影挺不一样的,冷幽默减少了许多,且类型化做得更彻底,遍布各种迷影梗甚至还致敬了约翰·福特以及希区柯克。
整部片看下来肯定是流畅好看的,但是比起他之前的作品,显得过于轻盈,个人不是特别喜欢。
昨天养精蓄锐看了马力克重归戛纳主竞赛的新作《隐秘的生活》。
主竞赛
《隐秘的生活》★★★★
影片讲的是一个叫Franz的男人因为纳粹的所作所为违背其信仰,决定坚决不说“希特勒万岁”,从而遭受牢狱之灾,而他的妻子也因此在家里被村民排挤。
这次的马力克试图在他以前更为倚重叙事的电影,和《生命之树》后更为散文式的电影之间,找到一个中间点。所以《隐秘的生活》有条很清晰的叙事线,不会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而在段落中则仍然延续了散文电影的形式,喃喃自语的旁白配以绝美的摄影。
可能是有了叙事或者是精神信仰对抗纳粹这样的题材作为支撑,让马力克近几年的风格成了他哲思和情感的绝佳传递方式,整部电影三个小时的观赏性极强。
我看的时候中途差点睡着,但因为实在好看,我离开座位跑到最后排站着看完了后半段一个半小时。
然后就是今天早上重刷了一遍的《燃烧女子的肖像》。
主竞赛
《燃烧女子的肖像》★★★☆
虽然我昨天说这片像是女同版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其实也只是一些元素或者某几个段落比较像,核心上还是完全不一样的。
影片讲的是一个专门给人画肖像的女人去给一个将要嫁人的女人画肖像,两人在这个过程中陷入了爱河。
这个电影最厉害的是导演席安玛,剧本就非常好,席安玛的执导能力也突飞猛进,大量室内戏的调度以及跳剪的运用,细腻且精准。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看哭了的这部片,我反而全程冷漠脸,只是心中默默称赞导演真厉害,除此之外就觉得还好。
本来以为《燃烧女子的肖像》会在法媒那边大爆,结果法媒这边的评价竟然不太好,反而是英美媒体集体陷入高潮,大呼金棕榈。影片也成为继阿莫多瓦《痛苦与荣耀》后,第二部在银幕场刊上3分的影片。
今天还看了达内兄弟的主竞赛影片《年轻的阿迈德》。
主竞赛
《年轻的阿迈德》★★☆
讲的是被极端主义洗脑的少年阿迈德想要刺杀自己老师的故事。
其实我很喜欢看达内兄弟的电影,短小精干很吸引人,但是上一部《无名女孩》让我特别失望,所以这次对《年轻的阿迈德》也没有抱太高的期望。
结果影片的确要比《无名女孩》好一点,但也就是好那么一点点,不说远了,比起《单车少年》时候的他们,差距简直太大了。
达内兄弟以前的电影除了有一个能让人看得停不下来的悬念外,其90分钟内用手持镜头绘制的戏剧张力,那些人物与社会的矛盾,自己内心的挣扎,以及善恶边缘的道德困境,这些才是最让我最喜欢达内兄弟电影的地方。
但无论是上一部《无名女孩》还是这一部《年轻的阿迈德》,达内兄弟似乎更在意的是自己观点或者价值观的表达,在剧作上反而显得偷懒了。
《年轻的阿迈德》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整个84分钟的影片,完完全全依托于唯一一个简单的悬念,这个少年是否会被改变?
然而这个少年是谁,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他内心的挣扎,我们完全看不到。
所以尽管到最后这个简单的故事讲完了,影片的核心意图也表达出来了,但是无论是剧作还是导演的技术,感觉都有点不上心,就像是为了讲这个故事,或者为了表现这个内核,随便糊弄了部“达内作品”出来。
中国影评人场刊评分如下:
国际场刊评分如下:
除了这几部主竞赛电影之外,看了一种关注单元的几部片:
杜蒙的《贞德》挺好看
LGBT电影《中转站》很一般;
很不喜欢奥诺雷的新作《212房间》;
但又惊喜于塞拉的《自由》,觉得塞拉在影像的创造力上太牛逼了;
最后要重点说一下,排队排了四个小时的导演双周影片,《灯塔》。
导演双周《灯塔》
排了四个小时,当然要多说几句,不然感觉很不划算哈哈哈。
美国导演艾格斯的新作《灯塔》非常神秘,A24完全是在做饥饿营销,到现在这部片都只有一张剧照,以及铺天盖地的好评。
影片讲的是1890年代,罗伯特·帕汀森饰演的男主,我们暂称为“五方”,来到一个孤岛上担任威廉·达福饰演的灯塔看守员的助理。
不久后五方就发现前任助理是因为疯了,才找他来顶替,而且这个老看守员很可怕,脾气暴躁,如暴君版致使他干活,而且不准他上灯塔,似乎灯塔顶上有超自然秘密。
整部影片都是35mm黑白胶片拍的,画幅采用的是1.19:1,这么有噱头是有目的的。
1.19:1的画幅主要用于默片到有声电影的过渡期,也就是1926年到1932年之间,这也符合35mm胶片呈现出的质感。
《灯塔》中有非常浓厚的复古气息,感觉就像是几十年前的电影,或者我们正通过一扇窗户在看发生在上上个世纪的一个恶梦。
片中也经常有致敬默片时期恐怖片的设计,巧的是,艾格斯之前刚好就有个翻拍《诺斯费拉图》的项目,不知道进展如何了。
除了默片之外,《灯塔》另一个最明显的恐怖片致敬就是《闪灵》了。
两部片都讲的是一个男人受困于一个封闭空间中,然后逐渐开始质疑现实,最终走向疯狂的过程。
片中甚至有句台词是,“无聊让人变成坏人”,这与《闪灵》中杰克不断在打字机上不断重复的“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几乎如出一辙。
影片在某个时候让我以为会发展成又一个克苏鲁故事,因为设定和发展都特别像法国导演泽维尔·吉恩斯在前年拍的奇幻惊悚片《冰肤传说》。
但同样类似于《闪灵》,《灯塔》并没有尝试去为观众揭晓答案,而是把重点放在人物的心理和命运身上,至于到底是主角的想象还是真的有超自然的存在,大量的细节和暗示足够让考据狂影迷们慢慢解读分析了。
当然《灯塔》不仅止步于此。
艾格斯风格化的执导方式让整部片显得特别高级,首先我想到的词就是“黑暗”和“癫狂”,这种黑暗和癫狂渗透到了场面调度、剪辑、摄影以及配乐等个个角落,使得整部电影弥漫着这种绝望且失去理智的神秘气息。
甚至两个演员的表演也是,威廉·达福对这种角色驾轻就熟,而罗伯特·帕汀森才真的是在这片里面大放异彩,可以说是其表演生涯的巅峰之作了。
《灯塔》是我在今年戛纳电影节看过的最好也是最喜欢的电影之一,我是张着嘴看完的。
虽然接下来还有很多片还没看,但我感觉很难再有一部这样的电影了,不是说有多牛逼多好,大家也不要期待太高,而是足够特别,足够惊艳。
明日预告
明天将迎来两部导演亲自让戛纳电影节的人们千万不要剧透的片。
昆汀的《好莱坞往事》以及奉俊昊的《寄生虫》。都是年度重头大戏啊!
- END -
·往期回顾·
陀螺戛纳日记:
Day6 :中国场刊惊现两个最高分!
陀螺戛纳日记:
Day5:《南方车站的聚会》场刊2.8高分领跑!
陀螺戛纳日记:
Day4:求求你们了快把金棕榈给他吧!
陀螺戛纳日记:
Day3:为了这部电影众叛亲离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