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威尼斯日记 | Day 1&2:我在威尼斯看了今年最动人的爱情电影

爱情陀 陀螺电影 2019-09-08




陀螺 X 威尼斯

Day 1 & 2


VLOG Day 1 & 2


第一天因为累趴了,回到住处本来想躺在沙发上休息一下,结果就这么睡着了,所以公众号和Vlog都没更新,累积到今天一起更新。


之前说了每天都有粉丝福利。今天的粉丝福利是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官方黑色布袋一个。分享到朋友圈再发送截图到后台就可以抽奖



然后我们来聊聊电影。


首先是本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开幕片,是枝裕和的《真相》。


  主竞赛   《真相》 ★★★


之前的种种迹象,以及根据以往亚洲导演们的首部非母语电影评价来看,是枝裕和的首部非日语电影《真相》都让人非常担心。但看完后发现其实还好,至少比法哈蒂的戛纳开幕片《人尽皆知》要好很多。但与此同时放在是枝裕和作品里面来看仍然算比较弱的。



电影讲的是凯瑟琳·德纳芙饰演的女星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她的女儿带着老公孩子从纽约回到巴黎来为她庆祝,然而母女之间的重逢却变成了对抗,两人之间的真相、爱恨情仇都循序而来。


整部电影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日本导演拍法国片应该有的样子,在一些情感笔触和人物刻画的细节上会有是枝裕和的影子,但整个故事又特别法国。但在这两者的融合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违和的情况,比如有些情景或者对话,是不太会发生在法国人和法国家庭的生活中的,当然这其实并不是大问题。我个人看完后觉得这片还是太平,似乎类似的电影已经看过了很多,而《真相》尽管尝试了“日式法国片”,但最终出来的效果也并没有特别亮眼的独特之处。



之前我们提过,很多亚洲导演第一次拍非母语片,都扑得一塌糊涂。可能是因此降低了期待,也可能是是枝裕和够稳,《真相》虽然在是枝裕和作品中算不上佳作,但我觉得没大扑特扑已经是万幸。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凯瑟琳·德纳芙这些年在很多法国片里面都演得特别“轻松”,似乎这些角色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成,或者说像是在“玩”,但是,在《真相》里面,我看到了一个非常努力用心表演的凯瑟琳·德纳芙,所以她在片中的表演是很值得一看的。


  地平线  《鹈鹕之血》 ★★★ 


地平线单元的这部开幕片最吸引我的其实是女主演尼娜·霍斯,她之前是我很喜欢的德国导演佩措尔德的御用女主演,她在《耶拉》《芭芭拉》《不死鸟》这些片的表演都太动人了。



《鹈鹕之血》的德国导演凯特琳·葛蓓之前凭借处女作《托赫的舞蹈》入选过戛纳电影节的一种关注单元,我看过这片但完全没有印象了,翻了翻豆瓣发现我当时给的是两颗星。


《鹈鹕之血》讲的是一个专门给骑警训练马的单身母亲跑到保加利亚领养了一个女孩儿,但这个女孩儿逐渐表现出暴力、冷漠甚至诡异的一面,母亲想尽一些办法都无法“驯化”这个女孩儿,坚信自己的母爱能改变小女孩儿的母亲最终不择手段选择了常人无法理解的方式。



这个片没太大意思,但有趣的一点是,本来是个现实题材,通过领养这间事讲一些社会问题,导演也通过一些配角和情节设置来强调这一点,但与此同时,影片又时不时会“滑向”惊悚甚至恐怖的奇幻类型。于是在看《鹈鹕之血》时,时而感觉在看达内式的电影,时而又觉得是在看《招魂》,影片在这之间的转换很自然流畅,而且也因此全程吸引着我,让我想知道悬念的谜底究竟是会滑向现实还是会滑向灵异。



我觉得凯特琳·葛蓓可以去好莱坞拍恐怖片,温子仁来监制,效果一定不错。《鹈鹕之血》里面的惊悚戏氛围都很不错,放在恐怖片里面来看完全不掉价不违和。


  主竞赛   《完美候选人》 ★★☆        


  主竞赛   《阿德里尤尼萨尼塔市长》 ★☆ 


这两部片放在一起简单说一下。我在今天的Vlog里面也有提到,2015年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看得我特别痛苦,虽然有《聂隐娘》《卡罗尔》《索尔之子》但更多的是《猛于炮火》《爱之谷》《慢性》这些在我这里绝对称不上烂片但就是平庸到无话可说的电影,每天拖着疲乏但又兴奋的身躯走进主竞赛放映,结果看到的全是这样的电影,那种感受就会让人怀疑人生。


本届威尼斯主竞赛目前这两部片都是这种感觉,如果平时看到可能会打三颗星,就是还能看,但是在戛纳威尼斯这样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看到时,就真的觉得:我为什么要在电影节上看这样的电影?



  主竞赛   《星际探索》 ★★★☆      


从个人期待方面来看,詹姆斯·格雷导演的《星际探索》有点像是枝裕和的《真相》,但比之更甚,就是更期待,但同时也更忐忑。《星际探索》之前经历了补拍、重剪以及更换档期,各种不利好的消息让我这个格雷粉都没办法提前吹这个片了。



《星际探索》讲的是未来人类已经开始移居其它星球,某日外太空突然出现了一种神秘的电子冲击波,造成的各种事故导致数万人死亡,而布拉德·皮特饰演的航天工程师被告知冲击波的来源跟他失踪的父亲有关,因此他从地球到月球到火星最后前往海王星,踏上了追寻真相寻找父亲的冒险旅途。


这片可以很明显的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布拉德皮特从地球到月球到火星的冒险,有枪战戏,动作戏,冒险戏,也有世界观的展现,以及故事和人物背景的交代。整个前半部分给我的感觉是事件为主,速度特别快,一个个事件接踵而至,而人物刻画、发展和动机则完全依托于布拉德皮特的旁白。



我是个很讨厌多余旁白的影迷,尤其是本来可以用影像去解释清楚的东西,但非得偷懒用旁白来解释,生怕观众看不懂。影迷群里有朋友早在去年就看了《星际探索》的试映版,据他所说,当时的版本是没有那么多旁白的。根据后来的补拍来看,很显然二十世纪福斯对试映版没有信心,其中可能包括担心观众看不懂,因此才添加了那么多解释性旁白。



所以影片前半段大量的旁白在我这里特别减分,赶速度似的剪辑也显得有些凌乱。但除此之外,那些本来让我很担心的动作戏竟然毫无问题,反而非常吸引人,尤其是在预告片和电影海报上都有展示的月球飙车枪战戏,之前一直担心会很雷人,但实际上格雷给我们展示了在失重情况下的飞车戏有多么酷炫。


影片后半段就是布拉德皮特独自从火星出发前往海王星的独角戏。整个后半段被不少威尼斯观众诟病,“冗长”“无聊”“沉闷”,但对于我这样的格雷粉来说,这才是格雷的拿手好戏啊!后半段布拉德皮特独自探寻真相同时怀疑人生的内心戏,拍得满是绝望和悲伤,拍出了浩瀚却又可怖的外太空中人类的渺小和孤独。



但回过头来看整部片,我是特别想要吹爆,但总有觉得缺了什么东西让我没法猛吹,感觉《星际探索》有很多让我觉得惊艳甚至想要立马重看的段落和镜头,但是整体内核又缺少了该有的凝聚力,无论是风格、情绪还是形式上的。这一点来说,克莱尔·德尼的《太空生活》就做得好很多。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二十世纪福斯过多的创作干预导致的整部片有点参差不齐的感觉。


  主竞赛   《婚姻生活》 ★★★★      


鲍姆巴赫的这部电影注定会是一部爆款,在今天的全球首映之前,影片已经入选了威尼斯主竞赛+多伦多+特柳赖德+纽约电影节四满贯,去年达成这样四满贯的是阿方索·卡隆的《罗马》。


影片故事讲的是斯嘉丽约翰逊饰演的“妮可”和亚当司机饰演的“查理”两人离婚的全过程。其实是个很简单的故事,妮可和查理有一个儿子,妮可想带儿子回洛杉矶生活,但是查理想留在纽约,离婚过程因此变得特别艰难。


电影一开始就是两人描述对方的优点,或者更准确的说,最喜欢对方身上的什么性格特质,两人的画外音都特别甜蜜动情。但是当镜头一切,两人坐在离婚心理辅导师面前,满脸的冷漠。


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走到这个地步?鲍姆巴赫并没有急着跟观众解释,而是顺着故事的发展,让观众自己去看到两人的矛盾是怎么爆发的。



鲍姆巴赫一向很擅长写人物和台词,《婚姻故事》可以说是把他的强项做了一次放大展现,影片前半段的主要视角是女主妮可,后半段的主要视角是查理,鲍姆巴赫成功通过这段再普通不过的离婚故事,提炼出了悲伤但又甜蜜的复杂情感。


两个曾经如此相爱的人,曾经看着对方自己的眼睛都在放光,今时今日因为婚姻因为矛盾就算没法再在一起,但曾经那份爱恋,是真实存在过,且值得被双方一辈子铭记的。



失去的美好,仍然是美好的,但终究还是失去了。整部片都弥漫着这种又伤又甜的情绪,但又从未强行煽情。


比如片中有一段两人最激烈的撕逼争吵戏,往常在那种冲奥电影或者奥斯卡定制电影中,这种戏我们看到的都是“飙演技”。但对我来说我最受不了这种镜头一推上去,“看他/她演得多牛逼”,这会立马让我出戏。但是在《婚姻故事》这段争吵戏中,尽管两个主演都在这里演技大爆发,但却仍然是服务于整部片的情绪,两人吵得越激烈,观众感受到的痛楚就越明显。换句话说,在这场近乎于舞台式的争吵戏中,我们看到的不是演员的撕逼表演,而是角色撕裂的情感。



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婚姻故事》可能是今年最好最动人的爱情电影,尽管它讲了很多比如法律、两性等婚姻相关的议题,但最核心的还是爱情,而它又把这个核心讲得如此感性,复杂的情绪深入到每个经历过爱情的观众内心,让他们在影片结束后像坐在火炉前的Elio,对着银幕流泪微笑,脑中往事一幕幕。


#明日看点

      主竞赛     

波兰斯基新作《控诉》是否真如传闻而言,是其《钢琴家》以来的巅峰之作?


拉雷恩神秘歌舞片《厄玛》会不会成为黑马爆款?

地平线     

万玛才旦的《气球》是否会延续《撞死一只羊》的风格?

      非竞赛展映     

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在新作《茜宝》再度挑战演技


·往期回顾·


·感谢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