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只是在玩游戏,我知道那是塑料爱

阿卉 陀螺电影 2021-02-19




City Pop与电影邂逅,


再造一场浪漫美梦


 

如今当我们点开手机里某个音乐app,挑选歌单或专辑时,看到棕榈树、海滩、泳池、霓虹灯、漫画、怀旧影视等元素,十有八九会是City Pop音乐。



这种场景中,视觉风格的标志性也凸显了出来。


/ City Pop复古风插图


的确,City Pop音乐与一种强烈的视觉风格相伴而生,形成一套糅合了社会思潮和时代美学的流行文化。视与听的高度统一,再加上杂志、随身听等媒介传播,孕育出独特的City Pop视觉美学。


而这种视觉美学,也曾跨越大洋翻山越岭,蔓延到华语电影的光影世界里来。


/ City Pop复古风插图


今天聊一聊华语电影与City Pop。


City Pop大家不陌生,眼下各大音乐平台上刮起一阵City Pop风潮。



国内以台湾乐队为主要势力,越来越多的独立或主流音乐人,在自己的音乐中注入City Pop基因。



简单来说,City Pop是上世纪70至80年代日本战后泡沫经济时期的音乐产物,沉浸于西方资本主义消费狂欢,透过虚假繁荣享受乐观至上的生活。


歌词大多描写悠闲富丽的生活和脆弱易碎的爱情,在电子合成器中融入Jazz Fusion、Bossa Nova、Funk、Disco、R&B等西洋音乐元素,听觉上给人以舒适沉醉、清新明亮之感,宛如陷入沙发、坠入泳池,跟随简单悦耳的律动,下沉至纸醉金迷的泡沫中。


/ 专辑:A Long vacation


如今的City Pop正以其时代特质和音乐魅力,搭载全球复古大浪潮,与当下青年文化和城市思潮产生共振,重返大众视野。


与此同时,在不同国家地域和年代里,在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热爱中,City Pop持续产生着新的变体。


而当我们在电影中看到那些经典的视觉元素时,依旧会被瞬间唤醒——


看,“黄金年代”,从未离开。




1

度假海滩

#波浪向赤足涌来 我想抓住永远的爱


最早City Pop其实就是西方音乐在日本的本土化。


战后开放的日本积极向美国学习,随着资本主义经济一同渗透的,还有可乐热狗、度假游泳这样的生活方式,再加上早期City Pop由美国西海岸的冲浪摇滚演化而来,于是就有了沙滩这一标志性的视觉元素。


/《城市猎人》(1987)


如今我们会在很多City Pop的专辑封面或是歌单看到海浪、沙滩、椰树、沙滩椅、泳池等元素,这是因为早在八十年代共同成长起来的,还有永井博、铃木英人这样的插画师,


他们通过为专辑绘制封面达到视听统一,奠定City Pop的视觉美学,丰富该曲风的文化形式,共同缔造了City Pop的黄金年代。


/ 铃木英人为著名City Pop音乐人

山下达郎制作的专辑封面


当然,这些色彩艳丽、明亮清新的专辑封面摆在唱片店,自然也成为吸引顾客的一大法宝。画面传递的空间感和代入感极强,某种程度上,和电影的“造梦”属性是一致的。



最符合City Pop沙滩视觉风格的电影,要属2000年郑秀文和任贤齐主演的《夏日么么茶》。


这部电影在马来西亚的岛屿拍摄,原著正是一部叫《沙滩小子》的日剧,摄影师出身的导演马楚成把这座小岛拍得极尽梦幻,甚至在上映后引发一阵旅游热。


/《夏日么么茶》(2000)


都市上班女郎郑秀文因为公事来到小岛,遇见任贤齐饰演的沙滩男孩么么茶,在这碧海蓝天、沙滩椰树和色彩炫丽的旅馆中,产生奇妙的男女化学反应。


(版权库里没有落日飞车版,放上另一首city pop版《我是一只鱼》)


剧情设定就是城市白领在度假岛屿的一段悠闲旅程,和City Pop里的都市、沙滩、爱情元素高度吻合(另外,作为当下最火的有着浓郁City Pop风格的落日飞车乐队也翻唱过任贤齐的《我是一只鱼》),并且片中郑秀文因工作失意而来到岛屿,


/《夏日么么茶》(2000)


简直是借公事之便享受了度假般的完美生活,不仅收割了十分抢手的男人,还一同盘下了一座岛屿,爱情事业双丰收,不愧是City Pop的粉红美梦。


另外,片中郑秀文使用的初代电子产品如笔记本电脑、诺基亚手机,也都是现在City Pop音乐会常用到的体现年代感的视觉元素。


/《夏日么么茶》(2000)


比如前阵子流行的诺基亚短信图片生成器,也是City Pop的一种回潮。

/ 诺基亚短信图片生成器




2

都市霓虹

#商业区的窗灯 高跟鞋的声音也隐藏起来


同样经历过City Pop浪潮的香港都市触觉代言人,林忆莲的歌中有唱:“霓虹里人影如鬼魅,这城市隐约有种堕落的美。”


霓虹灯出现在电影中,是暧昧和危险的温床,或酝酿一段快节奏的爱恋绝唱,或在帮派械斗与犯罪追逐中掠过摩登都市的B面世界。


/《美雪美雪》(1983)


如果说沙滩是City Pop的白天,那夜晚则是都市霓虹的世界。灵感来源于美国海岸城市,宛如从好莱坞比弗利山庄向下眺望,城市繁华尽收眼底。


这种夜晚景观在八九十年代的日本和香港焕发新的生机:闪亮的霓虹灯,五彩缤纷的广告牌,来往车灯和车窗反射出来红男绿女的脸庞……城市商业经济发展塑造当代都市面貌,时代男女街头漫游,孕育新的都市爱情故事。



 / 永井博绘制的专辑封面


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重庆森林》的升格镜头,但更加地道的City Pop视觉要属王家卫与师父谭家明合作的这部《最后胜利》,影片大部分段落就在日本当地拍摄,并且拍摄期间正值City Pop的黄金年代。



曾志伟饰演的黑帮小弟被迫去到日本,不幸卷入当地高利贷团伙纷争,在日本街头巨大的广告牌下和李丽珍上演午夜狂奔。


/《最后胜利》(1987)


在那个霓虹闪烁,和便利商店不打烊的夜晚,永远是大哥身边小弟的曾志伟,和永远是大哥身后女人的李丽珍,体会到了末日狂欢般爱情的乐与痛。


/《最后胜利》(1987)


台湾电影里的City Pop代表,非杨德昌莫属。


无论是《麻将》结尾跟随一对男女掠过亮眼如白昼的台北街头,或是《独立时代》里两位职场女郎在黎明时分的醒悟与缱绻,都算得上片中的华彩段落,主角们的故事落下帷幕,延伸铺开这个城市和时代的全景。


/《独立时代》(1994)


《麻将》中四位少年同样秉持享乐主义,但比起纯正的日本City Pop,杨德昌镜头下的台湾,更像是后经济腾飞时代的人文反思,


在台北街头浑浊模糊的霓虹之下,折射这个时代的信仰缺失和道德困惑,呈现的是一个更加锋利赤裸、矛盾丛生的Sin City。


/《麻将》(1996)


由此可见,都市霓虹这个视觉符号也在跟着时代、地域以及创作者的观察发生着改变。


我们再把视线转移到内地电影,近年的《过春天》也以别样视角闪现了当下深圳与香港的都市夜景。


/《过春天》(2018)


少女佩佩走私水货穿梭于双城之间,带领观众窥见当今日常之下的都市霓虹,以青少年/普通人视角再看这城市的绚丽与迷幻。



商品化都市景观在这一批千禧年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眼中已不足为奇观,万家灯火背景下身份迷失和贫富差距成了他们的新烦恼。


/《过春天》(2018)


对于佩佩来说,香港和深圳都不算有归属感,还憧憬着和好友攒钱去日本赏雪,置身于都市中背景却已是模糊;


而对于阿豪来说,城市繁华更是一个心理上的彼岸。在《过春天》中,都市的繁华俨然成为青少年小人物的背景。


/《过春天》(2018)


如果用日本City Pop黄金年代思潮来比较这一代的年轻人们会发现,他们的成长环境已经与泡沫经济和中产生活美梦无关,而是从小就开始自食其力接近梦想,都市霓虹也逐渐沦为一种模糊的背景板。




3

漫画感

#暗送秋波的每个夜晚 玻璃杯中的激情节拍


City Pop还有一个视觉分支,取材于同样风靡80年代的日本漫画。


鴨沢祐仁、渡瀬政造、江口寿史等漫画家也都曾为City Pop歌手们绘制过专辑封面,这种视觉风格有着年代的复古颗粒质感,也隐含了对未来生活方式的瑰丽想象。


/ 鴨沢祐仁、渡瀬政造、江口寿史绘制的专辑封面


当时日本动漫和City Pop音乐处于相同的泡沫经济时代背景,共同编织着绮丽美梦,再加上当时很多著名的City Pop歌手为动漫献唱,两个文化现象的结合诞生了更大的潮流风向和经典作品。


其中代表作要属北条司的《猫眼三姐妹》和《城市猎人》,可以说北条司开创了侠盗题材俊男美女的漫画风格,成功跻身City Pop视觉美学重要一环。



如今大家比较熟悉的《猫眼三姐妹》,更是成了网络上表情包“渣女语录”的素材库。


/ “渣女语录”素材库表情包


1993年王晶索性挪用《城市猎人》的背景设定,立足于成龙功夫喜剧进行改编,让日本动漫和香港电影成功融合。


成龙在片中跑车香槟围绕,身边美女如走马灯,出入高档派对,服装也漫画感十足,片中还玩了一把街霸真人cos的电玩场景。


/《城市猎人》(1993)


成龙的这版《城市猎人》之所以深入人心,除了成功的本土化,还在于北条司漫画中的都市男女们被搬上银幕,


由邱淑贞饰演的性感女警察、王祖贤饰演的邻家妹妹、后藤久美子饰演的大亨千金,美艳和夸张程度不输原作,也极大保留了漫画的幽默感和快节奏,尽管过于接地气和无厘头,但也让人一饱眼福。



City Pop是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美梦制造者中的“功臣”,如果说度假海滩和都市霓虹为城市男女们提供了场景依托,那漫画则让每一个人款款步入这场巨大的、绮丽的美梦。


半个世纪过去,City Pop音乐攻占主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City Pop文化。


有人说,怀旧是二十一世纪的主题,或许这也可看作是时代间遥远的共振:


曾经,日本在泡沫经济时代后经历了“失去的十年”;


如今,我们也似乎处在一个放慢和反思的节点——浮华美梦近在咫尺,也远在彼岸。


City Pop回潮犹如历史幽魂的回音:


做梦是人类的天性,但泡沫会破灭,美梦也会醒来。


既然如此,多梦一时是一时 🍻







/THE END







✍️



陀螺电影ToroScope · 生活方式

撰文|阿卉

责编|常温狗

排版|小浣熊



©️ 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chillybuster











在绝美之城中心,自由呼吸


胶片出柜记:黑夜之后,他们死里复活


请 以 你 的 爱 找 寻 我


「《曼克》是《社交网络》后大卫·芬奇最好的电影」


爱与背叛的游魂,佩措尔德的节奏


那天,我掉进了韦斯·安德森的兔子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