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柏林|场刊第二,好评如潮,这次他又双叒要拿奖了?

Vex 陀螺电影 2023-03-16




第7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已经来到尾声,陀螺电影前方记者为大家带来主竞赛单元德国名导佩措尔德新片《红色天空》的报道。此前佩措尔德曾凭《芭芭拉》获得柏林最佳导演银熊奖,葆拉·贝尔凭借在佩措尔德《温蒂妮》中的出色表演获得柏林最佳女演员银熊奖。目前《红色天空》银幕场刊评分为3.4(满分4分制),排名第二。


附上目前柏林主竞赛银幕场刊评分:



🇺🇸《过往人生》3.6

🇩🇪《红色天空》3.4
🇲🇽《图腾》2.9
🇦🇺《善良的生存》2.6
🇨🇳《白塔之光》2.6
🇪🇸《两万种蜜蜂》2.6
🇺🇸《男气管制》2.4
🇫🇷《迪斯科男孩》2.4
🇩🇪《有一天我们会告诉彼此一切》2.3
🇨🇦《黑莓》2.3
🇩🇪《音乐》2.3
🇩🇪《巴赫曼:沙漠之旅》2.1
🇫🇷《大篷车》2.0
🇵🇹《勉强度日》2.0




在本条推送下评论,点击“赞”和“在看”,并将推送转发至朋友圈(截图发至公众号后台)后,我们会根据评论质量抽出一位读者朋友,送出柏林电影节周边帆布袋一个。




柏林系列抽奖将会在评论区开奖,开奖时间为每篇推送发出后的5日后。









红色天空

 Roter Himmel


导演: 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
编剧: 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
主演: 葆拉·贝尔 / 马蒂亚斯·勃兰特 / 托马斯·舒伯特 / 恩诺·特雷布斯 / 兰斯顿·伊贝尔
类型: 剧情 / 爱情 / 同性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语言: 德语
片长: 103分钟



一种莫名的焦虑,是蔓延在佩措尔德新作《红色天空》中从始至终的底色。


几乎从甫一开头,导演便在极力试图书写一种烦躁的焦虑情绪——二人相约前往度假小屋,行至半途车坏了,主角与朋友只能步行穿过森林前往目的地,在路途中还差一点迷路,等到了度假小屋,又得到了小屋已有人居住的坏消息,这个先一步住进来的女人不收拾房间,并在晚上和情人做爱的时候发出噪音影响主角二人休息……


焦躁感从一件件小事中被逐步植入,在正式搭建起叙事框架之前,观众就已被先行给予了情绪的铺垫。


这种情绪是一直贯穿在整部电影之中的。


《红色天空》剧照



从主角的视角出发,就会发现,主角一直在抗拒来自于外部的各种事件,试图游离在所有人和事之外,成为一个“独立”的观察者。不论是总是邀请主角去游泳的好友,还是同住女主角以及新认识的海滩救助员,他一律拒绝所有人的任何邀请,使得情绪张力总是保持在主角这一侧。


而其他三位角色从这一角度来说,则更像是主角焦虑情绪的外在具象化表现,不断用外部变化冲击内向固有存在的体验,也进一步将主角从整体情景中剥离,变得更像一个游离在外且格格不入的外来者。


《红色天空》剧照



这种焦虑感的源头是一种在过往的佩措尔德电影中非常难得一见的主题:创作者是如何进行创作的过程。


创作过程中的这种无因的焦虑,在不少导演的电影中都是经常出现的主题,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近年来的洪常秀电影。然而在《红色天空》中,与洪尚秀的《小说家的电影》或者《塔楼上》那样的客观剖析所不同的是,佩措尔德所采用的是一种“第一人称”的表达形式,通过创作者本人的视角描绘这种不知来由(在这里,来由也并不重要)的烦闷情绪——主角几乎每一次拒绝朋友的邀请,给出的理由都是“我还有工作要做”,然而实际上,他的工作进度并不如他所说的那般顺利,他经常会被困住,然后便一筹莫展,嘴上说着死线将之却仍然花费大量时间在无意义的刻板举动上,甚至还会经常不由自主地睡着,并在醒来之后加倍地感受到焦虑。


这种做法,或许比不上洪尚秀那般自然流畅且举重若轻,但情绪的传达是颇有效的,诚然也就是坚实的。


洪常秀《塔楼上》剧照



而整部电影,甚至也可以看作是作者试图阐释创作过程的叙述。这与导演的前作《温蒂妮》是截然不同的。如果说《温蒂妮》是试图通过构筑一个完整的、清晰的故事情节,将神话故事与现代寓言结合的尝试,而《红色天空》所书写的故事本身就是故事如何被写就的过程。


在故事中,主角总是极力避开一切可能使自己成为“故事的一部分“的事情,他拒绝所有人的好意,对朋友恶语相向且态度极差,几乎不参与任何”故事中的“集体活动(在本片中,游泳、大海、水作为重要的物象多次出现,想必是佩措尔德为了他的元素三部曲做的小设计),只想专注于自己的写作,无形之间与别的人物角色形成了较深的隔阂,这种人物关系上的割裂感,似乎也正是在暗示着主角”创作者“,和其他角色”创作者的作品“之间的关系。


《红色天空》拍摄现场



而故事的结尾则进一步赋予了这种“创作过程的书写“多义性和文学性。


这种多义性的发散从主角作家的出版商来到林间小屋的时候便已开始,从此处起,创作的内容和创作外真实发生的事件开始有了交叠,直到结尾作家写出新作交给出版商,多义性的构筑也就正式完成了——这一切究竟只是作家小说中的故事,还是曾经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这时候再回首看去,会恍然发现,其实早在先前叙事中,导演便已植入了不少异质感的瞬间,或许也正暗示了这一点吧:对待男主角一向温柔友善的女主角,在看完男主角的文稿后突然以非常严厉的语气批判了它;明明出版商和男主角都认识女主角,而出版商在将女主角的文稿交给男主角的时候,却只提到是一位新人作家而非直呼其名……这些细微之处的反常处理是十分直觉性的,指向创作中多义性的构筑过程。


《红色天空》剧照



这种可以被解读成嵌套互文的模糊处理方式,总让我想到同样擅长用影像的复杂性书写类文学的电影作品的戴普勒尚,尤其是《欺骗》。


戴普勒尚《欺骗》



然而在《红色天空》中,佩措尔德展现出来的文本组织能力,文本密度以及对于段落组织的灵巧性,都是不及戴普勒尚的,这也是《红色天空》的一个问题所在:对于创作的无因焦虑的描述也好,试图展现创作的过程也罢,最终都是缺乏深入发掘的,只有横向的堆积,无法做到如同《欺骗》一般的厚度和复杂度——终究是体量较轻的小品。


但即便如此,《红色天空》也已经是和佩措尔德前作大相径庭的作品了。


或许我们可以再耐心等待下一部更加完善的新电影,来证实我们的猜测:佩措尔德在试图做出一些改变。


但现在,我们可以先不用着急催促。毕竟,创作者的焦虑是一种旁人看来莫名其妙并且创作者自身也难以控制的东西——正如佩措尔德在《红色天空》中尝试传达的那样。








/the end/








点击查看

往期回顾

柏林|从戛纳走到柏林,这部华语片雕塑了“时空”与“家庭”


柏林|让记者和观众都纷纷落泪的爆款新片,真有那么好吗?


柏林|绿夜中的范冰冰和李珠英,一个像冰山,一个像火焰


柏林|遗憾还是满意?郑保瑞新片和《智齿》问题都出在这里


小K和杜琪峰会把柏林金熊奖给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