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孩子 | 笃志05
1
这一阵子接触到的孩子,常会发生一些状况。
后来经过旁边宿舍,防盗门上的三个坑总清晰可见。
那是一个学生,在第一周的时候,喝得烂醉如泥回来,从自己宿舍出来拉隔壁的门。
我过去时就看到走廊尽头,他躺在地上,隔壁的女员工正叉着腰对他说,别以为喝醉了就什么都可以做。我跑过去跟她赔礼,她气着跟我说好好管管你们学生,说完把门关上了。
这孩子就在地上歪着头看着,看到我道完歉无奈地看向自己,还冲着我笑了笑,喊了声小树老师。
至于那三个坑,是发生在几秒之后,刚把他扶起来,就大吼着骂着,用全身力气踹门。这是一个快比我高的孩子。
那位女员工没再开门,楼道里没人出来。
常形容爱发火的人是个火药桶,一点就着。
这比喻就很贴切,愤怒常常使人很有威力。一爆发出来,如火山喷涌海奔雷鸣,一时血气上涌,想冲撞些什么。
我扶着拦着他,没觉得害怕,也没为这觉得不像话而生气。
刚刚他躺在地上歪着头看我,笑着喊了声小树老师时——这个画面我可能很难忘记,就只觉得有点心疼,地上多凉啊。
终于扶着他趔趔趄趄到沙发上,他就开始趴着哭,鼻涕眼泪糊得满脸满胳膊,嘟嘟囔囔只有一句话,我想我爸爸妈妈了。
那时突然就理解了他这一周里的一些状态,他常常展示出的愤怒。
第一天,看到自己电脑被洒了水,马上找到舍友厉声质问,你干嘛碰我电脑!
他并不知道是谁洒的,是不是不小心。
没两天,群里女生说了句所有人不要怎样,他马上出来开骂,各种污言秽语。
后来两方都说,他没做过那女生说的事。
让我听了哭笑不得,那当时干嘛吵呢?
2
我想到我自己,在他这么大时,有很多很多愤怒。
我把电动车骑得飞快,在街上咒骂。摔门,摔枕头、书和屋里不值钱的一切。和我爸对吵,用我能想到最难听的话骂他,直到嗓子嘶哑。
那时我的生活多数时候是混乱无序的,我不知道下一次争吵何时爆发,会怎样激烈,不知道我父亲在想什么,不知道我母亲什么时候回来。大概是愤怒让我感到力量,让我觉得至少有些事情我是可以控制的。
可以控制那些物品,控制自己的肢体,控制事情的发展——是我在主导战争,在激怒和反击。
这一周里,他来到一个新环境,离家很远,身边一切都不熟悉,交了几个新朋友,却每天都在出着各自的状况。
他也曾看到过,经历过,很多力量上的不对等,被恶意地控制。现在每天要吃抗抑郁的药。
有这些愤怒在,他大概也可以从不可控中创造可控,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也会让自己获得一些安全感。
他趴着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我轻轻拍着他的背,说知道这两天你过得不顺,有什么事得说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说了,又觉得这话没用。
如果跟那时的我说,你怎么不求助呢?怎么不跟大人说呢?
可那时我哪知道问题究竟是什么?
所有人都把矛头指向他,我也是,觉得错都是他的,解决问题就是解决他的问题。我知道我要他的是什么,但我不知道我要我的是什么。
教育说要以学生为中心,教育者要给啥不能凭自己想象,得问孩子需要啥吧。但未必孩子说得出来,即便求助,也未必会给出像“你帮帮我吧”那么明显的信号。这就得教育者去看去猜,孩子究竟需要的是什么。
如果有这个洞察力,恐怕是很宝贵的财富。
他哭了很久,我就轻轻拍着他的背等他哭完。那天晚上吐得满地都是,包括我的裤子。但有意思的是,后来一段时间,他没再主动和他人起过冲突,跟人说话多了一些和善与笑容。一次出门遇见我,我还没看到他时,就竟然主动叫了声“小树老师好”。(是的,这点变化就够我心情好一天了✌)
那两天,他曾经的一个朋友当众凶了他,他出大门去路边独自坐着,我在旁边守了一会儿。回来的路上,也没说什么,我说试着做个深呼吸,他深吸了一口气,长长地叹了出来。
后来,他的舍友被激怒时,他在宿舍大喊,兄弟,先做个深呼吸啊!3、2、1!
3
他这位被激怒的舍友,很壮,学过武术。那天晚上从宿舍推开他们企图拉住自己的手,吼着“滚!”用力摔上了门,紧握着双拳,喘着粗气,一步步走向楼道里几个与他起冲突的学生。我让那几个学生先走,站在他面前挡住,他冲我喊“我怎么冷静啊!”
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别着急,先停一下。
我轻轻拍拍他的胳膊,示意他转身,他靠在墙边,仍攥着拳大口喘着气,但呼吸变深,慢慢平缓下来。
曾遇到过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很高很壮,力气能抬起半辆汽车。一天他对一位营员发了怒,抓起了剪刀。
当时周围有好多人。海豚把剪刀从他手里拿了过来。他冲着那个营员大吼:我弄死你祖宗!
后来海豚说,去从那个孩子手中拿走剪刀前,就得相信他会给,否则就会去掰他的手了,那反而可能更触发他,最后真的会伤人。之后那孩子把骂人的话吼出来,她就放了心,因为知道他把当时的火发出来了。
他靠在墙边,呼吸慢慢平缓下来。
我们去外面坐会儿?
他点点头,跟着我走到院子里。我们在长椅上坐下,沉默了很久。
看到群里有说报警,当时就想到海豚说的那些话。
我相信这个孩子会平静下来,我站过去他不会伤害我。我知道他当时是因为感觉委屈,急,憋屈着没出口。
之前我跟他聊过几次,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谈不上有多深的了解,但也足够我选择相信。
坐在长椅上等了很久之后,他叹了口气,说“又是这样”。
那晚我知道了有些事情他真的不懂,一点点跟他讲,什么样的话语会让人感觉受到冒犯。
我问他之前发生这样的事情时,有人帮你理解吗?
没有。
那现在这件事能理解一点了吗?
能理解一点了。
这里的老师们会努力帮你去理解的。
当时没想到那是我最后一次在学校与他聊天,没多久他就从这里退学了。我最后那句实话一下成了空话,难有落地的机会了。
4
写作,文字停在某处显示情节在好转或急转直下,但事实是还有别的信息与状况在发生,只是太复杂无法记在这个线索里。如果你在阅读中感到欣慰或遗憾,我会觉得像在误导你的感受。毕竟在这里你所看到的孩子,只是片段。
但话说回来,我即便与他们朝夕相处,也仍然只是看到片段。ta的愤怒、沮丧、百无聊赖,展现在我面前的一切,都是ta的片段。我们没有参与过ta之前的生活,不能完全掌握一个孩子的真相,所以所有评判其实都是冒昧进行,要小心翼翼。我们讲努力去理解,这个理解永远没有尽头。
其实谁也没有十足的证据去证明一个人是否可信。数学可以计算,科学可以实验,但站在你面前这个活蹦乱跳的生命,如何量化推演?所有的相信,不是因他真的可信,只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你说一个人会不会伤害另一个人?我觉得永远说不准。人是会变的,也会遇到很多不知该怎么处理的新情景。
你说一个人会不会进步,变得比原先好?也说不准啊,哪怕是好多人在对ta悉心教育。即便最具普适性的方法理念,也还是会有足够独特的个体不适用。
我不知道有没有谁都搞不定的孩子,不确定相信是否有用,但要做教育,就得选择相信。那些满是行为问题的孩子,学不会、考不好的孩子,你得相信ta有向好的可能性,那一次次看不到效果的尝试之后,你才有力量再去一次次地尝试。
你看到状况之后,担忧、揪心、恼火、恨铁不成钢之后,得再想想对这个人,你要选择什么,相信什么。
你的所作所为不是因为孩子有怎样的表现,孩子怎样,是孩子的事情。
相信与否,是自己的选择。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