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苏州园林现场,用诗为空间做设计
©
ECHO
园林居所
一次次在园林里流连,长久与它对话,一切看似很平静,但一切又都在流动中,仿佛在生长,又似乎凝固住。
苔藓侵入墙面,墙垣剥落变绿,潮湿古旧,落在墙上的光斑又让一切回归光明;光斜射时,池水一半在明里,一半在暗里,鱼儿在光影的世界里来回穿梭;被框住的树干的一截,形态曲折,树皮上满是时间的褶皱,还在继续堆叠……
作为设计师,张海华一遍一遍去看,在那里,植物、山石、小池、建筑、动物、光、风雨都是中国人建构理想生活留下的记忆,通过拿捏动线、构图、线条、留白、光影,张海华用设计延续着美学的生命,这一切在他的新作“枫落吴江”中都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出来。
“枫落吴江”取自唐人崔信明的断句“枫落吴江冷”,后来宋代张炎又写作:“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正船舣、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张海华以此求反意:“枫落吴江暖。”
吴江得名自吴淞江,位于苏州以南,东接上海,南连浙江嘉兴与桐乡,西临太湖。船桨声里的古镇,吴侬软语下的水乡,小巷青瓦间的朦胧,承袭自江南的诗意气息,张海华希望为这个三代同堂之家打造一处宅中有园,园中有宅的未来生活居所,同时,他有着更为宏大的设计理想。
江南园林的绝妙之处,在于它是文人、画家与匠人的合作,亭台楼阁与山水树木融为一体,不讲究对称,师法自然,以东方哲思创造出令人神往的隐居之地。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成为张海华可以吸纳的养分。
从入户开始,在围墙内一方天地造园,屋宇前为池,池前为山,恰合“園”的布局。亭台水榭,虚实相生,从一方小院可观自然。花园点缀以矮松、山茶、芦苇、竹,少不了一株枫树。来自江河湖泊中的石头因波涛激荡,浸濯而为光莹,在风月间栖息,历沧海之变,经世间之声,而提醒观者时间无声的能量。
数尾锦鲤,鱼翔浅底,有风生水起,如鱼得水的美好意寓。在有限的天地间,精心设计,移步易景,而产生无限的审美享受,这是“造园者”张海华为主人归家极尽巧思之处。
拾级而上,钟鸣鼎食之家,空间在眼前延伸,不禁让人想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挑高出一个广袤深邃的入户廊道,演绎苏州园林的走马楼、明瓦窗和过街楼。通顶花格窗呈两侧对称排列,当光照射在窗格上时古朴的气息将人带回到苏州园林现场,历史在这里交汇,牵引着人回归内心的精神世界。尽头设龛与中堂画,画中红与枫树红叶呼应。
可豁然开朗入正厅,也可随着迂回曲折的廊道入一处副厅。精心设置的路径,引导着“游园者”。远近衬托,将景深藏,空间感也因此更加深远,回环渗透,景致在眼前渐次展开,连续不断,如一幅中国画长卷徐徐向前。
正厅外池水倒影,树影摇曳,落地窗框出四季风景,有了时间、有了节奏,有了快和慢,松和驰。“建筑空间和内在心境的互动”是整个造园的核心,从对上一个空间的回味到对下一个的期待,一切的景致从眼到心,在视觉序列中协调建构,又介入心理,让人文情境不断浸染,内化为一个家的涵养。
“我的设计手法是西方的热烈的,但表达的画面是安静的,有宋代绘画里天荒地老的美学。中国当代的室内设计是否也可以往这个方向走,这是我在探索的。我想在空间里表达东方生活状态和西方生活态度的和谐,传统中国精神美学和当代国际上视觉的和谐。”
张海华不断强调他希望作品拥有东方的气质,但又是当代的话语,对他来说这是一种探索,而这种探索直指西方顶级大师们的设计实践活动,他希望能与之媲美。
19世纪法国高背扶手椅的风韵,现代工业设计中的深座椅和包裹式靠背,雕塑感的轮廓线条,自由组合的模块沙发,大比例及优美的曲线,西方审美中的和谐、理性实现了当代生活的功能性和舒适性需求。与诗意空间,宋代美学韵味相融合。
从客厅往里,经过副厅、BAR,来到正餐区,空间层次转换,时而敞开,时而幽深,前后掩映、隐现无穷。视线所经之处,室内景致与室外水景相呼应,张海华用“画家”的眼睛将自然本质和大千世界凝练在画面里。
文学艺术在「枫落吴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然环境也是,还有东方传统的建造工艺。
廊侧的蜂巢状花格,古意幽幽、含蓄隐约,光线穿过花格进入,带着朦胧迷离的美。六角对称的构造,则演绎着平衡与韵律之美。
流光溢彩的明瓦窗 ©Wallpaper
嵌于六角窗格的明瓦,是没有玻璃的年代,富人家安装在窗户上经打磨后的贝壳、羊角、天然透明云母片,兼具采光和遮风挡雨的作用。想象着雨水裹挟着春花飘落时,透过这半透明的明瓦,那天青色、粉色,流光溢彩。
李渔在《园冶》中曾写过,“开窗莫妙于借景”,餐厅区域,张海华以敞开的、或半遮挡的窗框将建筑外的风景变成一幅幅动态画作,“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现代主义大师贝聿铭对张海华影响很深,贝聿铭以属于亚洲的现代建筑语言,挖掘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共通之处,从文化源流和本质中,找寻本土的表达方式来体现文化的精髓,最重要的是,使它现代化。
在用东方的语汇与现代主义的结合上,张海华追随贝聿铭的路,赋予东方人诗意居住理想以具体形态。现代主义的外壳,东方精神的内核,呈现出当代的诗意生活。
“与世界审美对话”是张海华的理想。他把园林搬进空间,以园林的情趣,对自然的描摹,呈现文人的诗意生活方式,这曾是智慧的古人与自然融合后的哲学体现,但是如今却逐渐被丢弃或忘却。
贝聿铭的老师,现代主义建筑奠基人格罗皮乌斯曾说:“对传统特有的尊重中找寻到更为真诚的共鸣”,从包豪斯年代穿越而来的这句话,在如今依然值得深思。
张海华将东方的生活美学以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在当代人的居住空间里,这种生活表象之下的精神是当代的,可被感知的,民主性的,跨越地域和国别界限的。
在他的空间里,光也是属于东方的,无形的光借助于各种物体显现。稀释、柔和渐进式感知,从而获得深、幽、淡、空、古、远的意境之美。照在墙上、落在地上,成浅影、疏影、碎影,各种色阶的白、灰和光晕构成了层次丰富的序列。
借用天光开出一道迷人的窗,抬头仰望就像是穿梭于园林的假山之中,那一线天仿佛置身于深谷中。在窗前观看水波的摇曳、扭曲、散乱的光影,倒映着天空和池边的景物,鱼犹如游动于天上,虚实相生,一种广阔性投射于心。
张海华喜欢“钢琴诗人”肖邦,肖邦的传记长久置于桌前,而且特别喜欢傅聪先生演奏的肖邦,傅先生的演绎中有东方唐宋诗词的意境。“空间诗人”也是他做设计时不自觉代入的状态,从现象学和象征意义的角度,对空间展开独到的思考和想象。
“我们诗意地建构家屋,家屋也灵性地建构我们。”以空间作诗,以空间作画,把文人、匠人、画家集于一身,再透过空间传递出来,设计审美化的过程便是生活艺术化的过程。
好的设计就是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过程,空间在这里结束了,但是艺术在这里开始了。
——
项目地点 | 苏州 吴江
项目面积 | 1000㎡
完工时间 | 2021年10月
设计团队 | 仁海设计
设计总监 | 张海华
项目摄影 | 蔡云普
The Designer
设计师张海华
Haihua Zhang
● Z+H interior design 仁海设计主理人
● 擅于高级酒店、私人住宅及艺术空间的设计与策划。从业20余年,在客观思辨西方设计与文化,深入钻研中国古典建筑及美学精髓的前提下,探索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空间里的诗意转化与表达。
● 曾获德国Berlin Design Awards 、意大利A’Design设计奖、《AD》“TOP100最具影响力建筑师、设计师”等。
©
撰文 | Echo
平面设计 | 王津 排版 | 子溪
监制 | JAY
图片来源 | 仁海设计
新媒体运营 | JEAN
品牌运营 | 子溪、侯雨
往期精彩回顾
被“困”于学校
深度直播 | 世界等待重启,第60届米兰国际家具展盛大回归!
回响文字坊 | 文字建筑心灵
©
扫码添加回响之外编辑部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