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地摊中重拾消失的“附近”

ECHO 回响之外 2022-11-16



 ©


ECHO

附近 X 市集文化



前段时间,上海发布了最新的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明确不再全面禁止路边摊。消息一出,立刻冲上了热搜榜,网友们纷纷激动起来,大喊着“已经馋了”、“怀念路边的烤冷面烤肠煎饼果子”……


犹记得2020年“地摊经济”霸榜数月,后来因为疫情反复和城市管理的加强,地摊被迫夭折,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如今再度归来,依然能掀起如此强烈的反响,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看起来毫不高大上的路边摊,会如此受欢迎?根植其中的市集文化,究竟有何魅力?曾经消失的“附近”,将如何连接人与城市的多元生活?



北京王府井小吃街





中国市集的历史,已经延续了三千多年。早在商周时期,因为货币和城市的出现,一些集中进行交易的区域即被称作“市”。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大幅提升,不仅出现了茶馆、饭店、布庄等固定经营的商铺,挑着担子在街市上摆摊,以及走街串巷的“个体户”也不断增多。



汉代画像砖上的市集场景



唐宋夜市的出现和繁荣,彻底改变了古人一贯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和生活模式,市集的发展也随之到达了顶峰。


北宋文学家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说:“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彼时的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俨然成为了世界上最古老的不夜城。



图1-2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市集场景

图3 南宋刘松年《斗茶图卷》。斗茶又名“斗茗”“茗战”,最早出现于唐代,宋朝最盛。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品评分高下,可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



宋朝夜市的小吃应有尽有,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夜市》有记:“又有夜市物件,中瓦前车子卖香茶异汤,狮子巷口,熝耍鱼……又有沿街头盘叫卖姜豉、膘皮子、炙椒、酸儿、羊脂韭饼、糟羊蹄、糟蟹……”


不止吃喝,娱乐文化方面同样精彩。吹拉弹奏、说学逗唱、歌舞小戏、卖艺杂耍、说书卖文、填词作画、品酒斗茶,可谓雅俗共赏。在这里“听不到官吏的呵斥,看不见怒马甲胄的将军,寻不着拖朱曳紫的宰相枢密……”,那些灯火通明、人潮如织的夜晚,是真正属于百姓的夜晚。



清丁观鹏《太平春市图》中货郎形象截取。从左至右分别为猴戏、九连环、傀儡戏、爆竹。



到了现当代,城市商业逐步拓展出百货店、超级市场、便利店、购物中心等多种业态,但人们对最日常的地摊却并未减少分毫喜爱。这种骨子里的偏爱,大概是因为千年的市井气息已浸染了每一代人的记忆,构成了对烟火气的原始向往。



热闹的县城市集。每逢节日,“赶大集”成为中国人共同的时代记忆。© 里予





地摊源于民,粗粝坚实,却也能与时俱进,惠泽于民。面对疫情中发展滞缓的城市商业现状,一些注重场景塑造的城市摊位,开始有序聚集起来,形成有规模、有组织、有文化属性的新型特色市集。从城市中心、潮流街区到公园景点,它们以迭代更新的进阶之姿,疏通着城市生活的“毛细血管”,成为城市居民生活日常中的“诗和远方”。



夜晚摆摊人 © 视觉中国



后备箱市集


夜幕降临,走上华灯街道,就会看到新的夜市C位——后备箱市集。与普通地摊相比,它更加罗曼蒂克和赛博朋克。闪亮的彩灯装饰,创意十足的店名和广告语,让原本很常见的小商品,多了一层潮趣滤镜,引得许多人的拍照打卡。


“摆的不是摊,就是玩”,对于很多摊主来说,赚钱并不一定是他们的首要目的。摆摊只是第二职业,夜晚成为他们的精神标地,这些年轻一族通过市集来展现自己的喜好和生活态度,从而认识更多有趣的灵魂。一个微缩的后备箱,其实装载的是年轻人对城市深层互动的渴望。



图1:福州后备箱集市 © 菈菈Lrene

图2-3:济南逸家广场后备箱集市 © 无敌小怪兽



露营市集


“小隐于野,大隐于市”,久远的隐逸哲学也流转至新型市集中。因疫情而搁置受限的长途旅行,让都市人的生活压力无从释放。于是,人们将目光转向郊野,并和市集相结合,打造出“露营市集”的新城市休闲方式。


支起帐篷,青年们享受着清风般纯粹的安宁;走出帐篷,又能在咖啡、飞盘和派对中,尽情欢娱,久浸于城市的疲惫劳碌慢慢被治愈。露营市集在日常的普通一隅中,保持着让人舒适的社交距离,构建着俗常与诗境并行的乌托邦。



图1-2 color camp 春日限定营 © ampm全日营营地

图3 HILL POP 理想森活节 © 灰灰姐姐



复古市集


近几年处处都能感受到复古风的回潮,类似于“港风穿搭”“中古家具”“摇摆舞”,任意一个词条都能引得不少的点击率。以此为主题的复古市集,也出现在各大城市,汇成一股浓厚的情怀。


年轻人爱上“旧”东西,其实是快节奏生活下对逝去的经典的追忆。在倍受追捧的快消品里,似乎对日常越来越脱敏,那些潜藏在生活中的美感也渐渐消失。反而是一些充满历史气息的物件儿,能让人回溯时光深处的灿烂,并建构出更恒久的新时尚。



银盐复古市集 © Cicadahood、银盐





站立于后疫情时代,地摊又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期待。我们怀念原先热闹的城市生活,是因为承认城市是一种异质汇合的场所。它丰富、健康、多元,能包容社会百态,允许各阶层实现自身价值,当人们走出家门,走进城市的大街小巷,可以感受到真切而有温度的城市面孔。



2020年8月,五条人乐队官宣“五条人士多”音像店开业,“士多”音译自“store”,是80年代香港街坊小店的叫法。尽管已经成名,但这些从市井地摊中走来的小镇青年们,仍怀揣着“宁愿土到掉渣,也不俗不可耐”的理想,在城市中肆意生长。© 五条人士多店



作为一种古老又新兴的经济形式,地摊的复苏重新唤醒城市活力,它给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提供了更多选择,不论是生活所需还是精神所向。


在成都春熙路上,短短2个月时间内,就增加了10万个与地摊有关的岗位,大批低收入或无业群体也获得了一个优化生存环境的避风港。尤其是陷入“职场困境”的年轻一代,眼前的小小一摊,成为他们反抗“996”和“内卷”的方式之一,逃离了钢筋水泥的禁锢,生活更近了一点,社恐也变少了一点。



成都春熙路夜市,最高峰时摊位达600多个,从业人员有3000多人,是当地人流量大,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夜市之一。© 文叔Vencent、Renee_Cc



上海安义夜巷,琳琅满目的商品、小吃、露天电影应有尽有,忙碌了一天的上班族来喝一杯啤酒,小朋友们开心地玩着泡泡机,三五好友相约在草地上随意一坐……在这个热闹与浪漫的夜晚里,在现代集市更合理规范安全的管理中,人们对城市的信任感和归属感都在增强,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生活。



上海安义夜巷 © 阿猫戏阿狗



苏州本色东西桥市集,有“国内最美市集”之称。以细腻、婉约的在地文化为主,将吴风雅韵诠释至尽,挖掘与城市、人居、历史更契合的文化价值。集市里穿着国风的人们,放佛一秒穿越到宋代,茶器、手工艺品、特色小吃、水上昆曲、评弹应有尽有。夜晚畅游于古韵江南,沉浸的此刻与不远处的现代化都市相望……


城市的多样是流动的,它讲述着尘封的历史,也拥抱着多元的现代,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让每一个生活在此的居民,都能感受到温润流淌的脉络。



苏州本色东西桥市集 © 菲凡_天衣无缝、豆小八



在人类学家项飙“附近的消失”理论中,曾提出“公共领域其实在塌陷”的观点。高效的物流和信息网,让人几乎可以闭门不出,就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人与人的关系,依附在一系列经过精准计算的软件推送上。


虚拟悬浮的世界,让亲密感和归属感轻易便消散,作为人的意义与尊严亦无从获得,孤绝如原子。地摊通过场所的短暂凝固“从散到集”,为城市居民间的生活方式与观念提供了更多交流的可能,在一方浓缩的摊位面前,“附近”回归,重建人与城市的连接。



图1-2 讽刺人过度使用电子产品,而被机器奴役的异化现象 © 插画家Elia Colombo、Pawel Kuczynski



能与日常相融得多和谐,就意味着我们的城市文明能走得多远。在稀松平常处,在烟火纷繁巷间,一个城市的活力与生命力,自下而上蔓延。然后,沉淀出面对一切未知的从容。



城市生活日常




 ©



撰文 | 武陵人

平面设计 | 王津   排版 | 武陵人

图片来源 | 网络

监制 | JAY

新媒体运营 | JEAN

品牌运营 | 子溪、侯雨




 往期精彩回顾 


在自然中居住、观看、思考,回归极简生活


中国废墟美学:文明就是一场大梦


回响书单001|万物有灵且美



 ©


扫码添加回响之外编辑部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发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