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未来在中东
©
ECHO
设计之旅
2022卡塔尔世界杯期间,受人关注的除了赛事、球星,还有承载着愿景与野心的卢塞尔新城。近几年,中东地区关于城市与建筑的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头顶一块布,天下我最富”与“土地贫瘠、人口稀疏、战乱纷争”都是它的典型特点,这种强烈的矛盾与冲突,就很“赛博朋克”。
有人说,中东地区是最接近神明的地方,所以神的居所也不似真实世界。没有人比中东人更懂得造梦,行为上的约束与禁锢,转而促生了思想的无限自由,当我们惊叹于东欧建筑的想象力时,同样怀揣着兴奋,期待未来已来。
地域、城市、民族、信仰、建筑、人……这之间的关系总是以某种微妙的方式连接着,从而构筑出联通过去与未来的精神世界。中东建筑并非无缘由的创新,而是将创新思维应用在对本质的探讨上,从虚构中构造出非虚构,让建筑成为人类想象力的活跃实体。
本期「回响·设计之旅」,让我们一起走进中东,开启一段充满新奇与欲望的未来探索。
全世界最高建筑:828米高的迪拜哈利法塔 © SOM
卢塞尔体育场由著名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及其团队设计完成,为2022卡塔尔世界杯打造的核心场馆。建筑总面积约为19.5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约9万人同时观看比赛,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双层索网屋面单体结构,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系统最为复杂、技术最为先进的世界杯主场馆。
设计 © Foster+Partners
摄影 © Nigel Young/Foster +Partners
设计通过对卡塔尔文化的深入研究,从天空俯瞰,体育场屋顶呈双曲抛物面造型,整体形态酷似中东地区使用的器皿。并以阿拉伯传统灯笼(FanarLantern)的光影交错的图案作为灵感,形成了外立面上纵横交错的形态。
在参数化设计方面,建筑通过BIM技术助力,结构的外部压缩环通过复杂的索网系统,连接到中央张力环,通过整个系统的设计,无需支撑柱体即可形成宽阔的屋顶,为球迷提供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视线。在巨大的骨架打造上,中国建筑工程师也参与了设计与建设。
设计 © Foster+Partners
摄影 © Nigel Young/Foster +Partners
最值得一提的是设计在节能方面的考虑,室外冷却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舒适度;建筑立面上的诸多三角形穿孔结构,为内部大厅提供了阴凉和过滤后的斑驳光线;先进的灯光照明系统将会最大限度的发挥灯光和立面开口的相互作用,形成独特的灯光氛围……因此该项目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评估系统中获得了五星等级。
设计 © Foster+Partners
摄影 © Nigel Young/Foster +Partners
2008年正式开馆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占地4.5万平方米,矗立在一座人工岛屿上,是贝聿铭博物馆设计的封山之作。他致力于将这里打造成所有伊斯兰艺术品的收藏和展览中心,在形式、材料与建筑语言上与卡塔尔文化本源呼应。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灵感来自伊本·图伦清真寺洗礼喷泉。在贝聿铭看来“必须在阳光下,以一种纯粹的形式,将几何形式发挥到极致,创造出最有趣的切面式建筑。”
设计 © 贝聿铭
摄影 © 李樾祺
贝聿铭将其擅长的形体解构运用其中,博物馆由正方形、八角形、十字形、圆形组合而成。考虑到卡塔尔的高温与海水的侵蚀,立面材料选择一种乳白色的法国石灰岩,厚重巨大的博物馆变得轻盈,在阳光与灯光的映照下,产生了万千种变化。
沙漠之光将建筑变幻成了光影的游戏,通过光线和几何立方体的巧妙运用,这里仿佛拥有了独特灵韵,使得建筑本身也成为了一件让人流连忘返的艺术品。
设计 © 贝聿铭
摄影 © 李樾祺
漫步博物馆内部,楼梯、门洞、吊灯、天花镶板甚至玻璃扶手接缝,呈现出对称美学,但在屋顶下方,作为支撑结构的三角形墙体与柱子在不同高度上相接,又轻松地打破绝对对称,激活了空间。
大厅处巨大的伊斯兰图案吊灯、不锈钢穹顶、高148英尺(45米)的大窗,呈现出恢弘之势,折射出伊斯兰建筑的精神。从窗边望去,波斯湾尽收眼底,内外之间,人与建筑、环境融为一体。信仰在光的照耀下,更加熠熠生辉。
设计 © 贝聿铭
摄影 © 李樾祺
让·努维尔说:“建筑首先体现的是一种文明的永久性,它象征了位置、历史和国家的现代性。”卡塔尔国家博物馆正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位于首都多哈的滨海路畔,占地4万平方米,造型灵感来自于波斯地区“沙漠玫瑰”这一神奇的自然现象,由许多圆盘穿插、堆砌而成,如同被风吹落一地的花瓣。
设计 © Jean Nouvel (Ateliers Jean Nouvel)
摄影 © Iwan Baan
这虽然是一座现代建筑,但传统文化的元素在其中的应用成为了重点。卡塔尔阿勒萨尼宫殿作为重要的国家象征和地标,2014年被修复后成为博物馆的核心部分。
外观上,博物馆粗粝的混泥土结构与沙漠环境相得益彰,建筑仿佛破土而出,内部环环相扣的圆盘结构,形成不规则曲面的墙面。为建造“沙漠玫瑰”中巨型曲面圆盘、交错和悬臂结构,采用了大量超前的技术和环保元素,从而创造了一种意识形态。
设计 © Jean Nouvel (Ateliers Jean Nouvel)
摄影 © Iwan Baan
从白色建筑进入馆内,扑面而来的是充满科技感与未来感的体验。11个陈列展馆,从建筑空间、音乐、诗歌、口述史学、气味、考古文物、画作、纪念艺术电影等,生动演绎着属于卡塔尔的故事。以时间为连接点的博物馆,通过文化的交流,创造出一个独特且包罗万象的对话平台。
设计 © Jean Nouvel (Ateliers Jean Nouvel)
摄影 © Iwan Baan
电影《沙丘》讲述了一段神秘感人的英雄之旅,唯有对生命充满敬畏、且不畏惧恐惧的人,才能生存下来。在中东地区,大面积的沙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设置了重重障碍,但在沙漠之中孕育的勇气和想象力,也在源源不断地升起。
设计 © Zaha Hadid
摄影 © Hufton+crow
BEEAH集团新总部大楼位于阿联酋沙迦,作为一家通过科技来扩大可持续性影响力的企业,它的设计以一系列相互连接的“沙丘”来回应当地环境,从而展开对沙漠建筑的无限探索。该基地项目通过太阳板供能,运营上采用满足LEED白金标准的最新技术,实现了零碳排放,这也为不同环境中的建筑生存状态提供了参考方向。
设计 © Zaha Hadid
摄影 © Hufton+crow
为了减少玻璃外观在烈日下的暴晒,同时保障室内空间充足的光照,设计将公共和行政管理部门分别设在了总部的两个主要“沙丘”中,通过中部的庭院相连,建成一片“人工绿洲”,为办公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和视野。
从外至内的白色,将充满想象力的未来感延伸。员工体验同样十分炫酷,室内设有无需接触的通道、虚拟门房、智能会议室以及可以将每日工作自动化的辅助应用程序等,可以满足远程办公、混合办公等不同工作场景。
设计 © Zaha Hadid
摄影 © Hufton+crow
迪拜世博会“Terra可持续展馆”于2021年正式向公众开放,设计灵感源于光合作用下的植物生长过程,通过如蘑菇般的灵动形式来回应生活:从阳光中获取能量,从潮湿的空气中汲取淡水。尤其是对于处在极端的沙漠环境中如何实现可持续,具有借鉴意义。
在Terra可持续展馆中,建筑与地域、环境、气候、文化等因素和谐互动,向人们展示了建筑的独创性和无限可能,智慧生活由此展开。
设计 © GRIMSHAW
摄影 © Phil Handforth、Dubai Expo 2020
“自然的关照”是设计的重点。主展厅与花园、小路等形成精致的景观关系,共同创造出一个充满魔力的光环。人们身置其中,通过视觉、嗅觉和触觉与环境的亲密互动,深刻体会自然的流动。花园兼具功能与审美诉求,作为主展馆的入口,引导展览内容从自然中发生,同时为人群的汇聚和疏散提供了舒适安全的空间。
屋顶和花园里的植物来自沙漠,其中包括一些从未被人类栽培过的品种,这些具有本土特征的景观构成了一个基本的生态系统,在此之上结合水循环和再利用技术,让游客充分了解当地自然特点,具有实验性与创意性的尝试,让视野从都市回归自然。
设计 © GRIMSHAW
摄影 © Desert Ink
展馆的顶棚嵌入超高效率单晶硅光伏电池,和玻璃外壳的结合使建筑得以在利用太阳能的同时,为游客提供遮挡和采光。除此之外,Terra可持续展馆还容纳了60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在世博会结束后作为科学博物馆继续发挥作用,从而进一步扩展其“探索可持续发展实践,呵护脆弱星球”的光荣使命。
设计 © GRIMSHAW
摄影 © Phil Handforth
迪拜ME酒店坐落在哈利法塔区的Opus综合体内,毗邻市中心和迪拜运河沿岸的商业湾。设计方案由出生于中东伊拉克的扎哈·哈迪德提出,致力于探索虚与实、透明与不透明以及内外空间的平衡关系,同时也是唯一一家由扎哈同时担任建筑与室内设计的酒店。
设计 © Zaha Hadid
摄影 © Laurian Ghinitoiu
Opus占地84300平方米,由两个独立的塔楼融合而成,立方体中央的“镂空”呈现出自由流动的形态,这是设计中最为别致的部分,镂空部分以外的区域由4300个独立的玻璃单元构成,其中包括平面玻璃、单曲面玻璃和双曲面玻璃。
远观整个建筑体,如同一个至于宇宙尽头的神秘黑洞,仿若下一秒就能开启一段星际迷航。“Opus简洁而精确的玻璃立方体形式与其中央的8层楼高的空隙的流动性形成了鲜明对比。”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项目总监Christos Passas解释道。
设计 © Zaha Hadid
摄影 © Laurian Ghinitoiu
设置在楼内各处的传感器能够根据使用的情况自动调节通风和照明,以节约能源。与此同时,由Zaha Hadid Design设计的家具被布置在酒店各处,这些家具均由耐用的材料预制而成,其部件可以回收利用。科幻、智能、炫酷、舒适、环保的理念在这里融为一体,未来照进现实,让城市旅居生活破除了地域时间的限制,为人类无限的想象力预留出足够空间。
设计 © Zaha Hadid
摄影 © Laurian Ghinitoiu
麦地那是伊斯兰最重要的圣城之一,Al-Masjid an-Nabawi清真寺坐落于此,其中设有先知穆罕默德的墓地。每年,上百万朝圣者会来这里进行朝圣之旅,由于朝圣者数量连年增加,清真寺向外扩展了一处广场。
SL Rasch延续此前为清真寺设计的遮阳伞,将其应用于广场,250把遮阳伞,为15万平米区域提供荫蔽,抵御沙特的高温。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可变遮阳屋,为祷告、集会和交流活动创造更舒适的空间。这些遮阳伞,也因此成为信仰的庇护所。
设计&摄影 © SL Rasch
遮阳伞的控制系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改变结构的开合,满足个人或团体的需求。它们由轻质结构由钢框架和高品质膜结构组成,足以抵御恶劣天气和紫外线辐射,特别开发的聚四氟乙烯纤维防尘、抗磨损,可以承受高拉伸荷载。此外,柱子上安装了喷雾风扇和灯光,提供降温和光照,让朝拜的此刻,身心全情投入。
设计&摄影 © SL Rasch
遮阳伞创造的光影在清真寺前院形成了独特氛围。可变结构打开时,彩色的饰带和接缝使它们看上去如同盛放的花朵,也如同蝴蝶的羽翼。遮阳伞无论闭合还是打开都能融入当地环境,与历史、文化、建筑和谐共处。
置于伞下,光透过缝隙,投射出影翳,这一刻,仿若神之降临,信仰在发光,照抚着每一个虔诚祈祷的信徒。设计力的精神体现,从由心而发的尊重、敬畏中演绎,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设计&摄影 © SL Rasch
在一个常年处于战乱斗争的国家里,每个建筑项目都承担着独特的使命:建筑如何为社区生活提出建设性的方案?如何服务社会?如何作为一种平和的力量起到抚慰人心的作用?带着这些思考,位于伊朗南部波斯湾的霍尔木兹半岛的Presence in Hormuz社区项目正式开启。
该项目由当地公共机构发起,邀请ZAV Architects担任设计方,旨在赋予社区更多权益,在构建功能的同时,为居民提供更多工作机会,通过文化与经济的共建,搭建起当地生活与外界之间的紧密联系。
设计 © ZAV Architects
摄影 © Tahmineh Monzavi
无数彩色的土壤、砂砾和石子堆积形成了霍尔木兹岛的彩色地貌,形成一个梦幻的童话王国。其灵感来源于构成岛屿生态环境的微小粒子,穹顶由填满霍尔木兹岸口的疏浚沙的沙袋制成,仿佛从地面鼓起的沙丘城堡。
设计 © ZAV Architects
摄影 © Payman Barkhordari
在制裁产生的经济困境下,该项目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可持续生活的变革:首先将大部分预算用于人工费,而非昂贵的进口材料,从而为当地居民创收,增强其自主权;其次构建具有在地属性的建筑形态结构,以适应性强且永不过时的空间,有益于当地居民和岛屿发展;另外使用当地材料和人力,减少施工和运输成本,通过旅游增加GDP,使整个国家受益。
Presence in Hormuz项目不在于建造建筑,而在于与当地居民建立信任,从而鼓励他们参与建设,并将利益纳入岛屿的发展中,最终构建一个充满爱、和平的社区。
设计 © ZAV Architects
摄影 © Tahmineh Monzavi
©
栏目策划 | 回响之外
平面设计 | 王津 排版 | 侯雨
图片来源 | gooood、网络
监制 | JAY
新媒体运营 | Jean
品牌运营 | 子溪、侯雨
往期精彩回顾
石家庄的尴尬与忧伤
年轻人的理想“边城”:孤独的尽头是自由
“断气”后的续命
©
扫码添加回响之外编辑部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