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9:弃子争先,战事升级!
在《T17:俄军一溃千里!》中阐述了俄军战术上的失误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从地形的角度来说,三面被河流包围,一面靠近自己的前进基地,这样的地形被兵家称为绝地。而且,进攻的乌军还没有此地驻守的俄军多,俄军主动丢弃的重装备比进攻的乌军所拥有的都多。俄军战场指挥官没有组织任何形式的阻击,所有能用来扎紧口袋的关键要地都是不战而弃。虽然不可思议,但已成事实。美国刚刚公开宣称,他们与乌军在这次大反攻中进行了紧密的情报合作。不知道是指技术手段的卫星侦察还是策反了伊久姆地区的俄军指挥系统,或者二者兼有。反正,俄军刚刚替换了战场指挥官,原来的那位中将不管是被策反还是无能,都会上军事法庭。专门替鹰酱干脏活的黑水公司参与了伊久姆的行动,黑水与瓦格纳分别是美俄双方由退役特种兵组成的雇佣兵集团,这已经是美俄的直接交手了。
在《T18:俄军还会继续崩溃么?!》中阐述了接下来战场会如何演变,假如你是战场指挥官,将会如何收拾残局。在《T18:俄军还会继续崩溃么》中做出了这样的判断:俄军不会也不值得纠集力量去夺回哈尔科夫州丢失的地区,那个所谓的诱敌深入的说辞是宣传口径,不具备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接下来需要做的是稳定战线,守住“齐布鲁”和“红利曼”一线,依托奥斯基尔河和北顿涅茨河形成的天然屏障重新布置防线,在自然分界的基础上形成对峙局面。放弃整个哈尔科夫,甚至可以暂时把赫尔松在第涅伯河北岸的军民撤到南岸,将目前围绕茵古列茨河形成的对峙,变成第涅伯河两岸的对峙。毕竟茵古列茨河宽30米,很容易假设浮桥,而第涅伯河宽870-1100米,铁路和公路桥都被乌军炸断,俄军过不去,乌军也过不来。俄军把所有的舟桥部队都掉过来了,后勤依然吃紧,乌军要到南岸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而且乌军没有这样规模的舟桥部队。虽然面子上不好看,但里子上更务实也更有利。弃子争先,集中兵力和物资以攻为守,控制战场节奏,掌握主动权,把战场拉到己方补给线最短的乌冬地区,先解决顿巴斯剩余地区。
假设你是战场上的指挥官,你无需关心是非,只需关心胜负。从胜负的角度来看,你会发现俄军存在一个致命问题:战场目标不清晰!战场目标不清晰就容易无的放矢,添油战术,徒增消耗。要在生死存亡的竞技中取得胜利就必须目标明确,尤其是在兵力不足,补给能力有限,指挥链效率低下,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不管是个体在生活中的奋斗,还是战场上的克敌制胜,既不能有过多的废操作,也不能同时追求过多且相互矛盾的目标。聚焦于关键点,然后不惜代价去掌握主动并控制节奏,以己之长克敌之短,调动对方而不是被对方调动,陷入被动应付的处境!
不管是人与人之间,还是国家之间,在生存竞争的过程中,都会有各自的叙事框架和叙事方式。因为彼此的叙事框架缺乏共识,而且都自我闭环,所以,总是会试图将对方装进自己的筐里。如果对方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叙事框架就会很愤怒。所以,在缺乏原点共识作为前提的是非之争中,每一个人都是对的,每一个人又都是错的。唯一能最终决定对错的就是通过生与死的对决来决出胜负——成王败寇描述的不仅是胜负的结果,还决定着最终的是非对错!
所以,作为解决现实问题的人,务必立足于现有条件去取得胜利。在战场上这恰恰是指挥官的价值所在,而在经济活动中,这也正是企业家的价值所在!对于战场指挥官来说,战术的实施就是在各种现实条件构建起来的框架内,用自己的判断、指挥、勇气和组织协调能力去取得战场上的胜利。在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手段不重要,结果才重要!
如果要达到以己之长克敌之短的目的,俄军应该把战场选在乌东的顿巴斯地区,等顿巴斯地区大局已定之后才聚焦赫尔松地区,先主后次。因此,所有非顿巴斯地区,都应该重新依托天然屏障构建防线。一旦把目标聚焦于东部,第聂伯河上的所有大桥就必须全部摧毁,切断乌东地区的后勤补给线。没有了铁路,在缺乏燃料的情况下,乌军的千里补给线就会变得缓慢且脆弱。而且第聂伯河以西的物资兵员特别是重装备,即便走公路,渡过第聂伯河也是大问题。俄军乌东的铁路线不止一条,即便库皮杨斯克到红利曼这条铁路暴露在乌军远程火力之内,也可以在东边重置主要补给线。
既然不打算再西进,就应该彻底摧毁乌军所有补给线上的桥梁。通过远程打击和破坏小组渗透的方式,破坏掉所有的铁路、公路、变电站、车间、电厂、通讯站、机场、仓库。污染水源,焚烧麦田,摧毁所有军用和民用设施,竭泽而渔,让对方控制的区域变得不适合生存,最大限度的摧毁对方的战争潜力。
收拾民心的正确的做法是把己方控制区建设好,保障民众的生活稳定,同时把对方控区的生活秩序和基础设施彻底摧毁,让人无法生存,持续增加对方控制区域保障民众生活的成本——现在基辅的年轻人半夜还可以在灯红酒绿的场所蹦迪,这根本就不是交战状态!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如果自己生活的处境非常艰难,而另一个地方则能过的很好,这种强烈的对比比任何民族情感更能吸引人。只要开通绿色通道,在地狱中挣扎的普通人就会涌入能够稳定生活的区域。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那么多的道义,如果存在一条能让自己摆脱现实困境并过上更好生活的捷径,绝大多数的人都能迅速找到说服自己的理由:海藻知道宋思明有家室,但她依然能说服自己放下深爱着自己的小贝去选择做宋世明的小三,而且她还能让自己坚信:这就是爱情。人性就是如此,在取得战场胜利的过程中,顺应人性的手段往往更有效。欧洲的民众正在街上闹事,要求本国政府解除对俄制裁。几个月前同样是这群人强烈要求本国政府把俄罗斯这样的魔鬼锁在笼子里并摧毁它。今天,他们又反过来强烈要求本国政府与虎谋皮。前后的诉求南辕北辙,但每一次都是那样的理直气壮。他们的是非观和正义感呢?为爱情而死的人凤毛麟角,而为面包而活的人成千上万,人性就是如此!普通人就是为五斗米折腰的蝼蚁,所有的虚张声势或者理直气壮都是为了满足自身当下的诉求。
战争是生存竞争的最激烈形式,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抉择。不管以什么方式卷入了战争,置身其中的彼此都只能一条道走到黑:赢得战争!这一点基辅比莫斯科做的更好。乌军一开始就放下了所有心理负担和思想包袱,用尽一切手段去赢得胜利。俄军则当方面自我感动,行动上作茧自缚,战场上束手束脚。在伊久姆丢盔弃甲自取其辱之后,最后还不是要破罐子破摔,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又当又立的结果就是被现实嘲讽,彼此都已经图穷匕见进入战争模式了,还装什么好人?!一旦战场目标不聚焦,同时追求两个兔子,流血的人就需要顾及太多的非战场诉求,恰是这些一厢情愿的考量让战场目标飘忽不定,让有限的力量无的放矢,徒增消耗并影响成败!
从开战以来,俄军阵亡人数已经接近5万人,这一点真不是基辅造假,你按照俄官方近期公开的支出明细和之前俄方对阵亡家庭补偿730万卢布(折合75万人民币)的承诺,就可以计算出他们补偿了48713户阵亡家庭。还有一个间接证明阵亡数字的证据,早几天经济论坛上有家俄方的汽车公司骄傲的宣称在过去的三个月中销售额增量了几十个百分点。这源于三个月的一个政策:阵亡家属购买汽车有大额补贴!综上所述,如果俄军的战场目标依然不聚焦,人力资源部署像撒胡椒面一样,还不抓重点,打的畏手畏脚,阵亡只会越来越多。虽然乌军的阵亡数量更多,但乌军一开始就全国动员,不管那些人是被情绪裹挟着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员体系裹挟着被动投入,总之,乌军的兵员补充一开始就是战时体制。就算是抓壮丁,也能源源不断的投入更多的炮灰去与俄军耗。
经常有这样的宣传镜头:一个乌军对镜头说,我们打出200发炮弹,对方回敬6000发炮弹,炮击整天都不停歇。表面上看起来这是在描述俄乌双方火力的巨大落差。但前苏联的炮管寿命只有1000发,打完就报废。这样的炮击量不仅大量消耗库存炮弹,也需要不断运送库存火炮到前线,从而给后勤造成巨大的压力。但这种漫无目的炮击对阵地里的步兵来杀伤效果非常有限。或许轰击一整天浪费上万枚炮弹,报废好几门炮,也就炸死几十个临时抓来的壮丁。壮丁不需要有战斗力,都不需要经过训练,直接给把枪派到战壕里去消耗对方的弹药和后勤物资就行了:既能拖时间,又能拖进度。
在围棋中有一招叫丢子争先,用来换取控制棋局节奏的主动权。对于战场指挥官来说,战局就如同棋局,也需要将战场节奏控制在己方手中,将对决之处引入对己方有利的战场。彼此已置身于修罗场,还装什么圣人:俄乌双方都一样,一旦无法赢得胜利,必然被千夫所指。基辅非常清楚这一点,从开战第一天起就不惜代价也不折手段,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胜利。但莫斯科似乎总是心存幻想,走一步看一步。斯大林有句话是对的,而且被历史反复验证过:没人会去指责胜利者,更没人会去深究胜利者在赢得胜利的过程中做过哪些出格的事——在生死存亡之际,一切都会被理解。千百年来,民众只为胜利者欢呼,并对其顶礼膜拜。成王败寇之际,心存幻想,断不可取!
读过《X14:龙王卖伞,雨不能停!》的人应该明白当下是什么光景:战争持续下去对各方都有好处,除了欧洲和大毛之外。大毛如果需要装备,可以从第三方购买外贸款,量大从优,而鹰酱的参与度越高越好。如果你有个朋友平时很高傲,当他深陷困境的时候,往往就不会高傲了。如果你有一个死对头,平时动不动就要威胁你,当他陷入纠纷之中抽不出身,也就不会威胁你了!
研习《结构学》,加入觉悟社:所有付费、被封和不公开内容都在,每天25块,还能挣回来,下注标的获取需满足条件及时查看更新。公众号发消息:觉悟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