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智能硬件「战役」开启,内容、服务成核心
距离「双减」政策的正式实施已一年有余,曾经的教育公司或转型,或加码新业务。无论是曾经的在线教育巨头还是各家大厂,在教育智能硬件领域都做了诸多布局。教培背景的公司正在占据新的位置,推动赛道形成新版图。火热的教育智能硬件赛道,又将呈现出怎样的景象?密集的广告、新产品推出与发力,可见教育智能硬件赛道的一场「新战役」正在缓缓拉开。
教育转型的终局,是做同质化的教育智能硬件?教育智能硬件,是不是一个好的转型方向?转型中的教培公司,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产品与进展?布局教育智能硬件要聚焦哪些核心竞争力?
8 月 8 日,多鲸举办「三人行」直播,读书郎执行董事兼营销副总裁邓登辉、优必选科技教育产品负责人王轶丹、多鲸资本创始合伙人姚玉飞齐聚云端,共论教育智能硬件「新战役」背后的核心竞争力。
「每家公司都要有自己的聚焦」,优必选科技教育产品负责人王轶丹指出,早期,优必选科技在教育智能硬件上的布局经历了很大的调整。优必选科技从 2016 年开始做教育,也曾走过弯路,用硬件产品倒推教育需求,把开发几款智能硬件产品当做教育,2018 年逐渐意识到教育要回归内容属性,智能硬件需要匹配课程去开发,而课程要匹配育人目标,于是推出了整体的教育解决方案,以软硬件教具、课程、师资培训、活动竞赛、空间建设等为方案核心内容,面向 K12 公立校提供灵活的、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优必选科技在教育领域先聚焦 G 端、B 端,通过 AI 教育解决方案的普及,最终引入到家庭 C 端。
在教育业务的生态打法上,优必选科技采用「1+X+Y+P」策略,1 指的是 AI 教育云平台,包含优必选科技开发的软件工具和内容,入校辅助老师教学;X 是优必选科技自研的人工智能硬件产品,具有高科技及教育属性;Y 指生态型硬件的引入,搭建更完备的硬件生态;P 即合作伙伴,合作伙伴的存在可以帮助优必选科技在 B 端交付上赢得较好口碑,目前,优必选科技已与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馆、世界机器人大赛、中央电化教育馆等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
与读书郎这类传统学科教育企业不同,相较于解决家长的痛点,优必选科技更偏向于在细分市场上解决痒点、爽点。
从教育的本质出发,王轶丹认为,硬件产品的技术不是关键,关键是要通过硬件为学生提供好的服务或内容资源。智能教育硬件市场上有的产品虽然融入了教学内容,但缺少专业的 AI 知识,不能形成完善的 AI 教育体系。也有的功能仅限于拼接搭建,已经脱离了 AI 教育的本质。任何一个与教育有关联的产品发展的第一要义就是基于教育本质。「我们公司本身就是一家集机器人研发、制造和销售为一体的企业,我们有为 AI 教育开发丰富而具有教育属性的机器人硬件的基础。」
打开优必选科技的官网,可以看到其在 C 端的布局,「悟空智能教育机器人,AI 学习更好玩」一行字赫然在列,除了悟空机器人,优必选科技还布局了消费级人形机器人 Alpha 系列、STEM 教育智能编程机器人 Jimu Robot、与迪士尼合作的娱乐 IP 机器人系列,旨在实现寓教于乐。B 端的硬件产品则包括编程机器人 uKit、开源人形机器人 Yanshee、人工智能计算机 AIBOX、自动驾驶小车 RoboGo 等。王轶丹强调,「教育智能硬件只是我们方案中的一环,我们认为智能机器人是学习 AI 教育的最佳载体,用机器人来实践人工智能学习,得到的反馈远比课本、电脑或其他硬件更真实,学生能够直观、迅速地得到学习的反馈。」
与此同时,优必选科技「以赛带学」的理念也让 AI 教育「亲民」了不少,通过举办机器人系列竞赛,让孩子在竞赛平台上互相交流,增加学习乐趣,让孩子学以致用。
从家长角度思考,要购买一款素质类产品,要考虑三个方面,第一能够解放家长的时间,第二能帮助孩子解决诸如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提升等问题;第三要足够安全。王轶丹始终强调,机器人光有类人的「形」远远不够,更加重要的是「神」,所谓的「神」则需要内容和服务来支撑,「内容承载上有语音技术、视觉技术、步态算法,这些技术都应用到人形产品的开发上面,形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许短期我们看到的是硬件,但长期应该是内容和服务。」
除了在 AI 教育布局,优必选科技的业务版图已经横纵发达,教育业务是优必选科技产品线中的一条,除此之外,还包括物流业务、康养业务、行业应用业务,同时随着业务的发展,部分产品线也在慢慢演变成子公司,为优必选科技带来新的可能。
与此同时,拓展海外市场对于优必选科技来说并不陌生。早在 2016 年起,优必选科技便与 Walmart、Amazon、Best Buy 等国际公司进行合作,2017 年,苹果陆续在 19 个国家的旗舰店用 优必选科技旗下的编程机器人 Jimu Robot 开设 Today at Apple 编程课。在 B 端公立校的合作上,优必选科技专业的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已经落地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如今随着疫情的恢复,海外市场也在慢慢复苏,「AI 教育对东南亚等地政府的影响广泛,他们认为中国 AI 教育做得非常好,而随着经济复苏,我们能看到更大的市场、更浩瀚的宇宙」,王轶丹展望道。
不同于定位于 AI 科技及智能机器人的优必选科技公司,成立于 1999 年的读书郎于今年 7 月在港股上市。自成立以来,读书郎深耕学科类教育,定位于辅助孩子学习,产品开发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孩子实现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在教育智能硬件的布局上更具深厚。
读书郎执行董事兼营销副总裁邓登辉认为,在教育信息化不可逆的潮流下,教育智能硬件扮演着重要角色。读书郎布局教育智能硬件分两条线,一条是 C 端,另一条是 B 端与 G 端线。在 C 端业务线上,读书郎采用「3+N」的模式。3 即平板+电话手表+词典笔,N 是围绕学习智能产品开发所有智能硬件,最终打造综合智慧学习的体验店。在邓登辉的设想里,家长带着孩子可以在体验店里买到多种辅助学习的智能产品——相当于学习方面的一站式购物。
而 To B 与 To G 业务线,涵盖如智慧课堂、智慧阅卷等产品。其中智慧课堂定位于学校教育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解决方案,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数字教材、教学资源、学科工具进行高度整合,搭建的一套贯穿教、学、考、管、评全过程的智慧教学平台;而智慧阅卷系统则已在广东中山市五十多万中小学校进行使用。
由智能硬件起家,却不止于此。邓登辉认为,做硬件只是行业的一项基本功,核心竞争力在于树立「产品+内容+渠道+运营」的能力。无论是 To C、To B 还是 To G,读书郎都致力于为用户减负,如学生层面,首先让技术辅助孩子学习,最终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通过技术因材施教,帮助孩子精准学习,降低学习困难成本。
在技术辅助孩子学习层面,读书郎通过「AI 成长规划师」,设置小学学习规划师模式、初中学习规划师模式、自定义模式、中考 100 天陪伴计划四大进阶模式,学生只需要输入目前考试成绩,读书郎即会自动匹配相对应的课程预习、复习计划,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路径做科学合理的安排,课程学习结束后,读书郎就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考试以及测评,让学生们易学易用,以达到减负目的。
谈及未来规划,读书郎有两个规划方向,第一继续加大投入研发力度,同时继续孵化内部产品项目如智能穿戴、智慧桌椅等,以保持自身竞争力;第二通过上下游渠道互补,考虑并购合适供应商,鉴于读书郎产品集中于小学、初中,而在幼儿园、高中的内容研发及产品线略显单薄,之后公司会考虑通过并购打通业务、相互赋能。
据多鲸教育研究院测算,预计到 2024 年,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超千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26%。教育智能硬件包括传统品类如学生平板、点读笔、早教机等;新兴品类如扫描笔、书写笔等,随着各大互联网教育公司、教育硬件厂商等不断加码,目前市场上教育智能硬件已出现趋同趋势。
不过,在邓登辉看来,教育智能硬件一定是趋同的。「以手机行业为例,诸如浴霸式摄像头、折叠屏等虽然都是一家之成,但已逐渐普及,智能教育硬件也是同样的趋势」,但是内容和服务能做到差异化,「首先,内容的差异化就是靠积累内容的投入,通过时间的积累,做成『护城河』。其次服务的差异化可以靠线下补齐,纯线上的服务局限性大、可复制性强,而线下门店可组织学习交流会,参会者可就智能硬件设备使用进行经验交流,定期学习新功能。」
谈及未来市场中,硬件、内容、服务三者孰轻孰重,占比如何时,邓登辉认为三者都重要,但实现方式不一致。比如读书郎的硬件和内容靠自研,而服务则通过全国四千多家门店的售前、售后来实现,最终分工协作完成三个方向的叠加。「硬件和内容的不断创新,以及服务的不断优化最终都是为了口碑,为了复购率。」据他透露,读书郎门店对复购率的要求是最低 30%。
王轶丹同样强调内容和服务的重要性,一方面,教育产品具有特殊性,受众群体在不断成长,对知识的需求也在不断更新,因此短时期内不会消费同类产品,此时内容和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机构需要随着用户需求的更新而不断更迭自身的课程服务,进而刺激用户复购。另一方面,硬件属于流量型产品。即便技术发展很快,企业的护城河仍然需要内容和服务来建构,这关系着企业未来在市场上的扩张与增值。
回望「双减」政策已经落地 1 年有余,一系列诸如校内课后服务、校外实践等细则全面铺开,而这也成为教育智能硬件机构入局的重要场景。在此背景下,优必选科技和读书郎也有相应的解决方案。优必选科技早在 2018 年便有类似「课后 330」的社团课,「双减」政策后,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课程体系,依托现有的常规教室、电脑室、创客教室等硬件环境,利用课后延时课堂时间灵活授课。同时,优必选科技还通过模拟全硬件体系,帮助学校低成本普及 AI 教育学习。对于尚无条件安装硬件的偏远地区,优必选科技通过开发公益课程提供解决方案;读书郎虽然没有与「课后 330」直接相关的产品服务,但是通过提供诸如智慧课堂等,让师生完成课后预习、复习工作,达到「双减负」作用。
疫情反复、「双减」落地让教育行业显得格外不平静,在技术更新加速、硬件产品逐渐趋同的环境下,教育智能硬件厂商需要不断延展自身内容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瞄准机会,在这场「新战役」中占据一席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