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父母如何正确与孩子交流需要从科学理解孩子的认知发育开始。

老贾 EliteMind 2022-12-07

往期关于孩子成长, 亲子关系, 教育的相关话题

孩子出生到青春期之前父母应该知道的孩子心理发展阶段。

你了解青春期的孩子吗? 青春期的身份认同。

为什么很多高中大学生的父母来为他们寻求心理帮助?

新时代中美关系中, 华人一代和二代的身份认同。

为什么其他父母的成功经验在你孩子身上不管用?

四种类型的养娃方式与亚裔的"虎妈"教育


养过孩子的父母大概都会经历的无奈和挑战都包括孩子在青少年成长阶段不同形式的”不听话, 不懂事”, 孩子甚至对父母苦口婆心讲解的”人生道理”如若耳旁风, 我行我素。到底是孩子不听话, 是不理解父母的”大道理”, 还是太叛逆?  很多父母可能没有仔细考虑或了解的是, 孩子成长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探索并与周围的世界互动, 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对自我和世界掌控”的感受, 最终成为在身心层面独立于父母之外的独立个体。而这种对掌控力追求的动力来源于孩子们在不同成长阶段的认知能力。本篇短文适合各个阶段孩子的父母, 对孩子心智发展有合理的预期, 懂得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和孩子交流的前提是必须了解孩子认知功能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当父母知道特定年龄的孩子是如何用与年龄相符的思维方式认识自己, 周围的环境和世界时, 才能用与孩子认知发育阶段相符合的方式与他们交流,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说到孩子认知的发展, 就不得不先介绍以下三个基本概念: 知识, 智慧和洞察力。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 他们所掌握的知识量已经远远高于他们的父母一代同一年龄段所获取的知识。如果父母仅仅用大道理来”教育“孩子, 会发现孩子可以用更多的你不知道的”知识”来跟你争论, 在青春期尤其明显。父母往往感到挣扎, 无力, 甚至愤怒, 进而有时甚至严重影响亲子关系。很多父母并没有理解, 孩子们说的常常是”知识”, 而父母说的却是”智慧”, 其根本原因在于, 还未经世事的孩子们真正缺乏的是对人和社会的”洞察力”。


知识(Knowledge)是通过学习, 研究, 调查, 观察或经验获得的事实和想法, 是了解或经历的事实和数据的积累。掌握了知识仅仅说明你拥有一定的信息量, 而并不代表你知道如何使用合理的方式去应用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智慧(Wisdom)是辨别和判断知识的哪些方面是准确, 正确, 持久且适用现实生活的能力, 就是如何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智慧相比于知识来讲更深刻, 并需要理解知识代表的含义或原因, 以及知识为什么存在和对你的生活和理解社会意味着什么。


洞察力(Insight)是对自我, 社会, 知识, 智慧, 以及文化, 道德伦理, 人性和政治等各个方面最深和最清晰的理解。是否有洞察力对一个人意义重大, 它可以让我们掌握知识和智慧的深层次本质, 以及对社会的真实了解,和认清事物之间是如何交织的大局观。


当父母以清华, 北大和藤校为教育的狭义目标时, 教育孩子的本质成了"获取知识", 往往可能忽略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洞察力, 并在真实生活中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人生智慧”。这样的教育培养的”优等生”往往在从学校步入社会的过程中感到不适, 甚至迷茫。引用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


科学理解孩子的认知发育。

让,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年), 是世界著名的瑞士儿童发育心理学家, 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出生于瑞士纳沙泰尔(Neuchatel), 并在那所大学学习。他因对心理学产生兴趣, 后来在包括巴黎索邦大学(Sorbonne)在内的多个研究中心进行了关于孩子认知发育的研究。他的工作与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都对后来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与弗洛伊德不同, 皮亚杰对认知发展的研究是关于孩子如何思考, 获取知识并认识这个世界的。他的认知发育理论对早期育儿, 儿童青少年教育和临床干预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他将孩子的认知发展划分为以下四个主要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 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 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 和正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他认为人类认知的发展与人类在自然界适应(Adaption)环境的过程相似, 主要有两个方面: 同化(Assimillation)和适应(Accommodation)。同化是当孩子用他们已经拥有的思维模式去接受和强化外部新鲜事物; 而适应则是认知会被不断经历的新鲜事物逐渐改变而形成更高阶段和社会层次的新认知。这些与孩子不同年龄相对应的各个认知发展阶段, 是以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发展, 每一个阶段都是下一个阶段的先决条件, 但是不同的孩子经历不同阶段的速度因他们的天赋和成长环境条件而异。 


皮亚杰对孩子们思想中隐藏一面的研究证明, 儿童的认知发展实际上是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社会中心的一个逐渐转变过程。这基于他研究中注意到孩子的认知发展是从以直觉(Intuitive)), 到以科学(Scientific)为基础, 再到以社会(Socially)上可以接受的反应行为为基础的一个逐步发展成熟的过程, 归因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接触的社交环境对他们从前相对幼小阶段认知的挑战。这里的科学相对于上面提到的知识, 而社会行为则对应于基于实际生活中智慧的体现。


感觉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 出生至2岁)

皮亚杰把孩子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称为“感觉运动”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要以自我为中心的感觉和运动与周围环境世界互动。婴儿通过观察和行为开始学习, 认知周围的环境, 并通过探索和操纵周围环境来控制其行为。在此期间, 婴儿的空间感, 视觉和触觉世界不断扩大。这个阶段有两个基本认知任务。


第一是原始的对因果关系的认知。例如, 婴儿学会了使用拨浪鼓后, 就会摇晃其它新玩具, 好像他们已经学会了使用拨浪鼓一样, 皮亚杰把这个现象称为"让有意思的视觉持续"(Making interesting sights last)。


第二个认知任务是”征服对象”(Conquest of objects)。他们开始认知物体的永恒性(Object permancenc/constancy), 也就是说他们对外部的人和事会在头脑中产生一个内部的形象(Internal mental representation), 因此外部的事物在他们认知中的存在开始不需要依赖视野可见的外部存在。比如在这个年龄阶段父母常跟孩子玩的游戏Peekaboo: 逗孩子的妈妈突然挡住自己的脸, 小孩会笑着去找妈妈。而孩子在大约一岁以前, 父母挡住他们的脸, 孩子是不会去找的, 因为看不见的人和物对于他们来讲就是不存的。另外一个例子, 当玩具掉落在婴儿边上看不见的地方时, 他们会转头或爬过去寻找玩具。这种里程碑式的行为意味着孩子在初始认知水平上已经可以把自己和自身之外的世界分辨开了。


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 2至7岁)。

与感觉运动阶段相比, 儿童开始更多地使用符号和语言, 在认知水平上开始从感觉(Sensation)和行动(Action)向思考(Thought)转变。此阶段的典型特点是孩子非常好奇, 总是想知道所有事情的答案, 父母常会被问的哑口无言, 但又对孩子展现出的好奇心感到兴奋。比如, 一个看到冬天雪花飞扬的小朋友会问妈妈, ”雪是用来做什么的?(What is snow for?)。


这个阶段分为两个亚阶段: 第一, 象征性功能(Symbolic fuction)。比如孩子可以用两个线的交叉来代表飞机的形状,  他们开始明白名字可以代表人和物体, 或者布娃娃可以代表一个小婴儿, 并可以开始利用想象画出眼前不存在的事物, 他们认识物体, 但确不能分辨出具体的类别。第二, 他们的思考更多的是基于直觉性的思维(Intuitive thought)或者想象(Imagination), 而不是成人多数情况下依据的知识和社会经验的推理(Reasoning)。这个阶段的孩子能够开始与周围人交流他们奇妙和非逻辑的想法, 他们语言飞速进步, 对很多概念的理解是原始的, 因此无法应用逻辑或演绎(Deductive)去思考, 也就是无法运用理解一个普遍适用的规律和真理是该如何运用在具体的玩耍生活中。这个阶段孩子的思想更像是处在完全成熟的成人社交思维和完全自闭的所谓弗洛伊德的潜意识之间的一个阶段。


  • 他们无法将发生在自身的和周围的事情关联起来。比如, 孩子不小心摔碎里了一个杯子, 因为他们没有因果感, 所以他们可能认为玻璃已经准备好破裂,而不是他们摔碎了玻璃。如果父母因此呵斥和责备孩子, 孩子可能会把摔碎杯子与父母的责骂潜意识的关联起来, 而在成长过程中对“做错事(当慢慢长大后理解打碎杯子是错事)”产生负罪感。

  • 不能够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和感受, 没有同理心/同情能力。例如, 当父母告诉弟弟妹妹说哥哥姐姐因为学习, 需要他们安静时, 他们可能并不会安静下来还会继续吵闹, 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始认知妨碍了他们能够站在哥哥姐姐和爸爸妈妈的角度去考虑和理解。如果父母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 就不会因此而发火, 多些包容和耐心, 选择更加合理的处理方法来解决问题, 比如让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分开到不同的房间。 

  • 无法在不同情况下把握物体的同一性。比如会把放在不同地方的的同一个玩偶被视为不同的物体。

  • 将事物以其功能表示。例如,一个孩子将一辆自行车定义为“骑”,将一个洞定义为“挖”。

  • 语言表达往往会出现与其年龄相关和相符的语法错误。一般情况下, 并不会影响他们的交流。 

  • 此阶段的孩子尽管对善恶有一种直觉的感受, 但却无法在道德层面理解所谓的好与坏。例如, 当玩警察和小偷游戏时, 这个阶段的小朋友并不介意, 有时甚至是很高兴的去假扮成小偷, 因为他们还不能将警察的正义形象和小偷的负面形象进行道德意义上的对比。当被问及“是故意打碎一个盘子的人坏, 还是不小心打碎十个盘子的人坏?”很多小孩子通常会认为后者更坏, 因为后者打碎了更多的盘子。他们还有一种内在的正义感, 认为对不良行为的惩罚是不可避免的。

  • “现象因果关系”的思维。同时发生的事件被认为是彼此引起的。例如, 雷声引起闪电,坏想法导致事故等等。 

  • 万物有灵(Animism)的思维。赋予没有生命的事件和物体以栩栩如生的心理属性(如感觉, 思维和意图)。

  • 人为主义(Artificialism)。觉得所有的事情都是人造的或者为人造的。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慢慢的掌握一门新的技能-符号表示功能(Semiotic Function)。比如他们常常可以通过一种指示符(signifier)来替代另外一种功能。比如他们可以用语言, 头脑中的想象, 手势等来表达对事物, 事件等的感受和理解。常见的就是孩子们常常通过玩耍式的画画来表达他们在真实世界中的经历和感受。



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s, 大约7至11岁)。

在此期间,孩子们慢慢开始在具体而真实的现实世界中探索。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和非逻辑思维会被现实中可以操作和实现的有限的思维所取代, 并可以根据共同特征对事物进行序列化, 排序和分组。这个阶段也是具备一定认知能力并开始真正学习的初始阶段(在美国,不适合中国), 学业开始变难。三段论推理(Syllogistic reasoning)在这个阶段开始慢慢形成, 也就是孩子可以根据两个相关联的前提得出一个逻辑结论。例如, 所有的马都是哺乳动物(前提); 而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温血的(前提); 因此, 所有马匹都是温血的(结论)。 


他们开始形成一种在前一阶段没有的保全(Conservation)识别能力: 尽管物体的形状可能会更改, 但是它们仍然保持或保留其基本特征, 从而被识别为同一事物, 或量。例如, 当把一个矮胖玻璃杯中的水倒入细高的玻璃杯中时,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知道水的总量是一样多和不变的的。而在前一个阶段的孩子会认为细高玻璃杯中的水比矮胖玻璃杯中的水多, 因为他们当时只能理解事物的一个维度, 不能从多维度思考。另外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可以理解事物的可逆性-”一件事情可以被完成, 也可以被取消”, 例如冰和水之间的相互转换。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能够理解数量的概念包括长度, 数量, 和面积的度量等。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能够理解道德和价值观念, 并能够推理和遵守规章制度。同时他们也开始明白他们不再是世界的中心, 并从别人的角度理解和看待问题而理解同理心。父母能够明显的感觉到他们不再象小孩子那样幼稚, 在语言交流和行为中开始展现出一些”小大人”的特征。如果孩子对道德, 价值或者特定规则展现出过度死板的遵循, 可能会出现类似强迫症行为, 过于固执引起跟父母, 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争执。如果抵制特定的价值观, 文化, 孩子可能会对事物过度反应而显得非常任性。因此这个阶段最重要和健康的心智发展是孩子既能对规则有合理的尊重, 同时也能理解和从容的接受规则以外的合理的例外, 从而培养一种认知上的灵活性。


正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从12岁到青春期结束)。

在皮亚杰的某些测试中, 大概有70%的成人虽然会有这个阶段的思维, 但并没有在认知水平上达到这个阶段。这是不是意味着有很多成年人也没有在认知层面达到一个"成熟"的高度呢? 之所以命名为正式运算阶段, 是因为他们的思维以非常正式, 高度逻辑, 系统和象征性的方式进行。此阶段的一个重要认知能力是他们开始能够认知自我(Megacognition)和反思他们自己的思维(Self awareness)。比如, “开始考虑自己的前途, 然后开始思考为什么我要考虑自己的前途“。他们可以推理并用与事实结论相反的方式思考一个问题, 并运用科学思维(Scientific thinking), 命题性思维(Propositional thinking), 或假设, 演绎性思维(Hypothetical-deductive thinking)。他们可以理解”如果你住在一个雪是黑色的地方, 那么煤炭是什么颜色的”的这类问题。他们开始可以掌握概率的概念。青少年在此阶段开始尝试处理所有可能之间的关系和假设来尽量合理的解释数据和事件, 使用更加复杂并语法正确的语言, 并遵循逻辑和规则。


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理解事件的多重性, 而不是单纯的线性, 因果关系。活跃的思维让他们在对待许多事件上不仅仅考虑现实中真实的结果和可能, 同时会思考不同的假设和可能性。因此,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对各种问题, 包括哲学, 宗教, 道德和政治的思考都带有强烈的抽象和假设性思维, 追求理想化的解决方案, 语言的隐喻, 甚至带有理想主义的乌托邦主题和思想。他们带有理想主义的强烈追求往往会成为推陈出新, 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但因为他们还是身处象牙塔, 没有经历真实的社会, 其抽象思维的特征让他们对很多社会问题的思考显得相对理想化, 在政治观点, 道德观, 价值观, 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以及他们对自身和社会的认识等各个方面难免会跟父母产生分歧。 这些认知会影响埃里克森理论中这个阶段的核心任务-身份认同。


这个阶段的自我为中心主义(Egocentrism), 不同于孩童时期的相对幼稚的以自我为中心。会”认为”他们就是所有其他人注意力和兴趣的焦点, 而且时时刻刻受到别人关注, 同龄朋友的喜欢和不喜欢是他们最关心的。他们在这种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所引导的行为变化会让父母强烈感受到他们的”叛逆”, 因此感到沮丧, 力不从心甚至愤怒, 甚至导致两代人在认知和情感层面的分歧和不和而让亲子关系彻底破裂。


科学理解孩子的认知发育, 父母才能用与认知阶段相符合的合适语言和方式与孩子交流, 在什么阶段孩子适合接受什么样的信息和知识?  因为孩子必须在认知层面“准备就绪(Readiness)”, 才有能力正确理解和掌握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知识和道理。当家长在拼命给孩子”灌输”一些与他们大脑发育和认知水平不符的”知识, 道德观, 世界观”的时候, 是否想到过”学的早, 学的多”并不代表孩子就可以真正理解”填塞式教育”中所学的内容, 甚至形成过于死板甚至曲解的认知。生活中常见的”小大人”常会展现出与年龄不符的”过度和不合适的成熟”。 


认知的发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每个孩子心智发育成熟的过程和速度也不会完全相同, 有些孩子早熟, 有些孩子晚熟。但总体来说皮亚杰的理论具有普遍性, 而且各个阶段的先后发展顺序不变, 阶段之间有很多重合, 不同孩子表现的认知水平不但有量的不同, 更会有质的不同。大脑负责认知功能的前额叶的生理解剖发育一般是在大约25岁才完全成熟, 另外, 因为负责情绪管理的大脑部分先于前额叶成熟, 所以孩子情绪发展的早晚也会对认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一个孩子没有稳定的家庭支持和父母的爱, 甚至遭受过情感创伤, 会造成情感发育的不稳定, 并影响他们对家庭, 亲子关系, 社会的认知。虽然普遍的认知发育是有规律可循的, 但个体认知的发育和形成是一个复杂的个性化过程。每个父母只有掌握原则性的”知识”, 才能用带有”洞察力”的眼光去看待分析自己的孩子, 最终用”智慧”的方式去理解, 包容, 爱护和引导孩子, 学会如何与孩子交流, 最终在形成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上, 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教育, 最重要的教会他们"如何思考", 而不仅仅是教会"什么"。 

父母只有知道孩子的认知水平处于哪一个阶段, 才会理解用什么样的方式与孩子"有效交流"。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Synopsis of Psychiatry. 

Cognitive Development. Gordon K Farley.


请长按并扫描下面二维码, 及时跟踪,了解美国医生分享和科普大众精神心理学知识, 了解自己, 活出幸福; 如何建立亲子关系; 了解青春期问题; 以及如何帮助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最新理念。

欢迎转发文章, 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


留言请进入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