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法学丨经验分享:取精而用弘,博观而约取——写在法律史的门前
温
馨
提
示
作者在今年的复试中以310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法律史专业成功录取,充分展现了其学术潜力和志趣。选择法律史的人,大都有一颗对学术的向往之心。胡适先生曾经这样勉励学林中的后辈,“凡一流的学者,都是极渊博的人,取精而用弘,由博而反约,故能大有成功。”,今天同样把这句话送给师弟。在学派林立的今天,能够深入挖掘中国法制本土资源和历史痕迹的学者是可敬的,也是法律史这门学科的魅力和价值。传承中华传统,对当下的法治发展起到批判性的反思,这是一门关乎技术与思想甚至是良心的学问,不仅有历史的客观性,而且有法学的规范性。希望师弟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中能够乘风破浪,厚积薄发。
01
个人情况简介
考研经验不总是具有普适性,因此讲述者的个人情况应该纳入考虑范围,读者结合自身状况评估是否可行,以避免盲目决策。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本科就读于五院四系之一,成绩中等,英语尚可,高中文科,今年是二战。第一次考研没有达到复试线,但相差不远,想了想可能学习方法上没有太大问题,于是决定再来一次。今年报考法律史专业,同时通过了法考和考研,成绩都不算很高,当然要归结于偷懒的缘故,但毕竟从结果上看还可以,应该有一定借鉴意义。
02
报考前需要了解的几件事
一
学硕、法硕与报考方向
人大的学硕与法硕(法学)学制都是两年,基本上不用考虑对职业的影响。仅就考试而言,两者最大的区别在考试形式不同,学硕的题型是材料/案例题和论述题,出题角度比较灵活,偏向考察综合运用;法硕是全国联考统一命题,考察题型比较常规,背诵任务较重。在搜集资料上,法硕的考试信息公开透明,培训机构成熟,而人大官方不公布学硕真题,不指定参考教材,搜集资料可能存在一定困难。另外,不建议以报录比来选择学硕或法硕,因为人大这种层次的学校无论学硕还是法硕报录比都非常高,初试失败的总是大多数,报录比无法为之提供正确决策,复试录取比更有参考意义。
接下来是专业的选择。由于各专业初试科目完全相同,复试分数线也一样,所以首先应该考虑复试难度:民商、知识产权竞争非常大,刑法今年一跃成为热门专业,这些专业即使进入了复试也有很大几率被刷掉,应慎重考虑。其次,选择专业需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如果选择了一个不喜欢的专业,那么研究生生涯会很难。这两方面需要自己权衡。
二
法考与考研
法考和考研并不矛盾,尤其在人大考试题型改革后,案例题的形式与法考一致,而且两者的知识要求也有大部分重合之处。具体而言,我选择同时准备法考和考研有以下几点理由:
1. 法考是当下最成熟的标准化法律考试,也是一次系统学习全部核心课程的机会。法考的培训市场非常成熟,借助法考备考,考生能够对各门课程有一个整体认识,而且在主讲老师带领下能够快速加深理解、抓住重点,尤其对考研的应用法学各科有所助益。
2. 法考改革后头三年有较大可能放水,考试通过难度不会很高。从我本人备考经历和室友的考试结果看,近两年法考的确很容易通过。而且法律职业资格是学习能力的证明,在考研复试和调剂,以及考研失败选择工作时都会有帮助。
3. 法考在考研之前,而且分为两次考试,使整个备考过程有阶段感,避免漫无目的。由于法考注重应试,需要大量刷题,因而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较为及时的反馈,这显然是学硕备考所缺乏的。当然,有人担心能否胜任如此巨大的学习量,我认为,如果只准备考研,前期会有时间很充裕的感觉,难免懈怠;相反,设置短期目标的激励,学习效率会更高。
4.真正决定我参加法考的原因还是需要给自己留一个退路。在准备法考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民法、刑法等科目的学习完全可以应付考研的需要,而且比起自己啃书,看法考视频无疑更有趣味,也更容易把握重点。不过今年情况特殊,法考延期带来了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时间安排上需要调整;即使选择不参加法考,也仍应学习法考的民法、刑法、知识产权或诉讼法。
03
法考
关于时间安排的经验贴很多,今年变数又大,就不单独列时间规划了,仅以我个人经历作一说明。毕业季学校的事情很多,完成论文后又有集体活动、手续交接,所以我真正开始法考备考是六月底,在学校附近租了个房间做蹭校族。在此应该说明,对自制力不强、不在特定场所就无法学习的二战同学,如果学校条件允许,可以继续利用学校的环境。我也要感激本科学校,允许毕业生使用教室、图书馆,使我得以蹭吃蹭喝半年,免去了另寻学习场所的烦恼。
关于法考的资料,我没有太多了解,只是根据同学前一年考试的经验准备了瑞达全套资料,把刑法和商经替换成了柏浪涛和鄢梦萱。说起来,我的法考经历不是很有借鉴意义,由于时间过于紧迫,我是从精粹开始学习的,并配合相关的视频使用。老师讲课中提到的需要做笔记的地方直接写在讲义书上,到时候背诵起来也很方便。
需要注意的是,法考是过关性考试,不需要对每门课都投入大量精力。我在复习过程中放弃了部分商法(公司法很重要!)和全部经济法、大部分三国法(但是杨帆老师讲课真的很好!):经济法分值非常小,而三国既不是我选的考研科目,也不在法考主观题考察,如果时间确实不够可以战略性放弃。但是其他科目,尤其民法、刑法、行政法等一定要非常重视。
如果选择参加法考,那么暑假期间应当停止考研专业课学习,专攻法考科目。今年法考推迟两个月,冲刺阶段也可以相应推迟,但应注意处理好与政治复试的时间分配。主观题的部门法用法律出版社《案例分析指导用书》就够了,注意每个案例的说理部分,不要只看答案。法治理论我补充了一本杜洪波的理论法主观题冲刺,主要训练一下写作思路。
04
考研
一
几个指导原则
1. 选择比努力重要。学校、专业的选择一定要跟自己的目的和风险承受度相匹配。如果是一战,那么不妨选择冒险;反之,则应该相对保守。如果目的只是考上,对专业没有执念,要求就不能太高。拿我自己举例,我一战报考知识产权,二战结合上岸难度和自身兴趣报考了法律史,其实选择理论法的其他专业如法理、宪法也都可以。同时,一旦选择了考研,就不要把精力放在找工作、考公上面,即使这些花不了太多时间,也很影响复习的心境,拉低学习效率。
2.考研本质上还是应试过程。有些人会在准备初试时读很多专著,我不太建议这么做。虽然近年出题日渐灵活,但考生能抓住的只有基础,而且应当是比较全面的基础。在考场上,即使读过很多专著、又恰巧考到了熟知的领域,在有限的时间内也很难精准输出,让阅卷老师明白考生深邃的思想。所以初试备考应该多读教材,也可以用不同编者的教材比较阅读,这么做一方面能够弥补蓝皮教材在知识上的欠缺(没有一部教材会容纳本学科的所有基础知识),另一方面由于教材编写体例大同小异,看起来也比较省时间。另外,还应该适当关注热点,以备不时之需。师兄之前讲法律史课程的时候也会把赵晓耕老师在北大出版社出版的法律史教材拿出来做对比讲解,这些教材之间的对比补充比读专著更有意义。
3.理解与背诵的关系。公共课的背诵非常重要,尤其英语词汇、政治的毛中特都是背多分的版块。至于专业课,我觉得应该向体系化理解倾斜。由于人大初试不设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等题型,单纯的背诵已经意义不大。面对一道材料、论述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答题的整体框架,思路和说理(或者胡说)过程显然比准确的知识记诵更加重要。从阅卷的角度讲,如果答题条理清晰、完整,从段首能够看出主旨,即使一段话中间有知识性错误(即使是严重的知识性错误),阅卷老师也不太会在意。当然,重者恒重,有些材料题会把其中几个小问设计成名解、简答题,对重点知识的记诵也不能放松,不过至少背诵的任务大大减少。
二
考研政治
考研政治的复习一般从九月份开始。资料:肖秀荣全套,重点使用精讲精练、知识点提要、1000题、形势政策、肖八和肖四。马原应该看精讲精练,其他部分时间不够可以只看知识点提要。1000题的风格和真题不同,主要训练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反复刷题可以代替专门背诵(但每道错题和不确定的都要再记)。形势政策这本书主要针对选择题最后几道,如果时间不够放弃也可,但肖八肖四主观题里面的时事套话要背。肖八选择题必做。肖四选择题和材料题必背。
考研政治必须重视选择题的正答率,由于主观题一般情况下拉不开分差,所以选择题是决定政治总分的关键部分,除了马原重理解,其他内容都需要反复刷题。
至于主观题的作答,要学会从肖八、肖四中寻找材料,形成自己的思路和套路。江湖上传言肖秀荣押题很准,据我两年考试观察,准不准得分年份,但不是说没押中题当年的考分就低,因为主观题的给分标准是可以调整的,如果当年押中很多,那么给分尺度肯定要严一点。所以不要过分依赖肖八肖四的现成答案,拿起来就背,这是不可取的,要加工成自己的一套语言。编者按:师弟的备考中一直“很有思路和方法”,尤其是对政治主观题的理解也比较深刻。其他内容可见链接:
三
考研英语一
最重要的是词汇和阅读。背单词的重要性无须过多强调,背诵的时候要放在例句里面进行理解背诵。其实背单词最好的办法是根据英文释义来记,出于应试需要和条件所限,可以用中文释义背,但仅仅背中文意思是很容易忘记的,结合语境感受用法会记得久一点。背单词的工作开始越早越好,在决定考研的时候就应该着手了,每天背一百个两百个三百个都可以,中间不要中断,一直到初试前一天。我用的是墨墨背单词软件,导入了恋恋有词的词汇表,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作调整。
单词背过一轮后就可以开始做阅读。近十年的英语一阅读是最有参考意义的,十年以前的也要做,练习一下顺便积累词汇量,近三年(或五年)的试题暂时留着以备模拟。在初试备考过程中我没有摸索出太好的做题方法,但是后来准备复试又大量做了英语一的阅读,发现阅读设题是非常有规律的,基本上一道题对应文章的一段,没有太多考察文章整体立意的题目。鉴于此,这里提供一个做题的方法,仅供参考:首先读文章的第一段,如果读懂了,大概知道文章要讲的话题,就做第一道题,如果答案不在第一段中,继续看第二段,一般会找到答案。接下来仍然是先看一道题,然后看一段文章。依此方法可以较快定位答案所在,节省时间。全部做完之后,再回顾前面几道题,看看有没有需要调整的答案。当然,如果看完一段或者两段仍然不能理解文章话题,那就要继续看下去直到看懂为止,这也说明词汇、语法上面存在欠缺,还需加强。
我没有准备完型、翻译、新题型及长难句,作文也只背了王江涛的几篇范文,初试英语是81分(去年是77),这其实说明考研英语有很强应试性。因此,在学习英语之前要评估自己的英语基础、应试能力,衡量投入产出的比例,因为英语从七十提高到八十较容易,但从八十提升到九十是基本不可能的,即使可以,也要花费巨大的精力,而这些精力投入到其他科目上显然成效更大。根据我自己的情况判断,如果英语六级成绩达到550左右,阅读理解没有太大障碍,那么不用花太多时间在英语上。
四
考研专业课
专业课学习第一步是抄目录(也就是建立形式体系)。这是个形象的说法,抄目录的具体要求:能够说出这门课程包含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之间的关联是什么,以及做题时准确识别知识点并呈现在试卷上。这是综合运用方面的能力,也是与学硕考察题型相匹配的要求。在做论述题时(尤其理论法学的论述题),首先要能读懂题目在说什么(如19年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法理学中对应什么?),其次要快速定位相关章节(如19年的“礼法之争”应该放在整个变法的大背景和《大清新刑律》制定的过程中看),如果定位确有困难,还需要考虑如何用基本理论综合回答(如20年生态文明建设的宪法意义)。在面对比较宏大甚至常常跨章节的论述题时,每一个小点的准确背诵显然无济于事,这就需要我们熟练把握整本书的框架。第一遍阅读后可以按照课本的目录来整理,后期还应该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习惯进行专题式整理。在读课本的时候最好边读边想,读完一章尝试理一下课后问答题的思路,渐渐习惯用输出倒逼输入。
接下来简单说说每一科要注意的内容。
科目三理论法学是必选的法理学、中国法律史、中国宪法。法理学我没有太好的建议,主要还是啃蓝皮教材,大家可以看法理学小伙伴的经验贴:知行法学丨经验分享: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中国法律史的教材今年做了较大修订,扩张了法律思想的内容,西周、秦、魏晋、隋唐等章节相当于重写,或可重点关注。另外,礼刑关系、儒法关系一直是中国法律史研究的重点,也是理解整个中华法系的线索,在此推荐一本瞿同祖的《中国法律和中国社会》,前面略读,对“礼”的内容有一感受即可,但第六章的儒法思想及附录中国法律儒家化应该详细学习。宪法科必看韩大元《中国宪法》,蓝皮的排版和体例较好,但内容比较简单。注意在阅读两本书的过程中要进行体系化整合,不能仅仅关注其中的一本书。
科目四理论法学是七选三。一般推荐选民刑知,复习过法考的可以选择诉讼法。正如师兄师姐在经验贴中所讲,民法还是教材+课程+法考课程。刑法除此之外,可以补充一本李立众老师的《刑法一本通》,供刑法分论的法条和案例学习使用,每天饭后睡前翻一翻,想必乐趣无穷。知识产权可以参考王迁的《知识产权法教程》,王迁这本教材胜在案例翔实,对一些前沿问题有所涉及,只是在知识产权基本原理方面论述较少,而且没有竞争法部分。人大教材也要读,总论写得很有哲理,但久未修订,其间知识产权法律多有更新,应该另外补充。适当关注反不正当竞争内容,近几年都有考到。李琛老师那本《知识产权法关键词》内容清晰全面,适合打基础,随时查找相关概念,但对近年越来越偏前沿的考试显然不够。
05
复试
今年的复试过程绝对是我终身难忘的经历。从出分延期到复试延期,再到网络复试,复试准备期拉长了数月时间,但并没有使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反而由于疫情影响焦虑无比。好在有师兄监督打卡,小伙伴们互相学习,远程复试也减少了很多奔波,最终一切正常。
复试的科目是英语笔试和面试、专业课笔试和面试。对英语笔试,最开始仍然按照往年惯例练习英语阅读,公布考试时长后我们仍然猜测会考阅读,没想到最后只有一篇大作文。话题比较常规,最后瞎写写就过去了。英语笔试考主观题的好处是这一科目一般不会挂人,但今年情况特殊,考试形式仅供参考。
英语面试的口语仍然要多加练习,说得不地道不要紧,但是时长要说够,这样可以避免老师最后问问题自己又听不懂的尴尬。我和知行其它的小伙伴三人组轮流找话题练了一个多月,现在看来这种准备是恰当和充分的,只要敢开口就赢了一半。好在最后只是把三人组换成了单人面试,仍然由外院老师主考,抽题作答模式,不用自我介绍,也没有专门的法律英语考察。
专业课的准备要向外国法制史倾斜。今年笔试开卷考察外国法制史,面试抽两道题,一道中法史一道外法史,所以外国法制史在复试的比重不容小觑。复试的考察要求相比初试有进一步提升,既要重视一定的深度,掌握制度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原理,也要重视细节(老师可能会追问)。所以专业课的准备要重新、仔细阅读教材,同时适当阅读相关的专著和老师发表过的论文(高层次刊物和最近发表的),在阅读过程中对重要或出彩的部分做好笔记,按需背诵——如果不能恰当地把自己的努力展示给老师看,那么在备考层面讲是失败的。最后,鉴于专业课面试和综合素质面试分值占比极大,也要进行口头表达的练习,毕竟笔头输出和口头输出的感觉还是不一样的,可以自己录音录像来查漏补缺。
今年打开电脑就把试给考了,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很神奇。在进入聊天室后,考务人员让我读一下考场规则,我便开始念——然而我会错了意,念了一句之后才告诉我是默读。在场老师笑得很开心,可能因为这个插曲,老师们大发慈悲给了一个较高的分数。其实我临场表现并不好,两道题只有一分钟的准备时间,几乎脑子转了一圈就要开始作答了。第二道题不在我押的重点之内(慎重押题!),只能硬着头皮瞎扯,高老师又一直追着我问(当时没认出他来,啊!),我内心是崩溃的。当然,除非老师真的不想让你下台,一般不会问得太过分,回答差不多就会放过了。这也表明文科考试自己的感觉往往是不准的,我们所能把握的只是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比如临场态度谦和、文明礼貌,至少印象分会好。
06
结语
想了一下,把废话放到了最后。如果能坚持读到这里,那么一定也将经历我所经历过的所有困惑。以前看各式各样的经验贴,总会有“他们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的感觉,考试之前就坚信自己能考上,其笃定着实令人羡慕。但请不要忘记,这是一种“回溯性幻想”,人们在追述成功经历、试图还原真实的时候,同时也在建构历史。他们摘出一个个成功因素的过程,也是剔除自己所认为不属于成功因素的过程。比如我在前面没有提过,我几乎每一天学习都不会超过十个小时(学习时长过长效率会很低),以及考试前一天押中了一道论述题。这种怪力乱神不符合科学规律和一般人印象,讲出来也显得不够体面,故而我们所看到的成功者无不标榜自己勤勉好思,以使成功看起来合理和必然。但是毕竟,成功是成功者有利和不利素质的总和,只能代表当时当地这个人所能取得的成就,或许早一天晚一天,这个人就不是他了。个体的胜利带有一定偶然性,大家都是普通人,所以既不要指望投机,也不要总认为自己不够努力,接受这一切就好了。
尽管运气是不可捉摸的,但我们能做的事情也不少,比如,把考研当一项事业来做。这意味着,一旦选择了考研,就不要让其他事情进入计划中,不要找工作,也不要准备出国。那么,接下来就只有熬时间了,既然除了考试之外无事可做,还有什么理由不学习呢?当然,这个过程即使不是体力上的考验,也是精神上的折磨,或许还伴随着不可止息的孤独,这些困难,归根结底需要独自消化。无人有义务去感知你的痛苦,如果有这样一个人,那么你必然是幸运的;如果没有,也要小心地使自己免于崩溃的危险。备考期间,平均每个月我都要看三场电影,洪山区淘票票会员排名前500就是在下了。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烂片,这些烂片构成了我快乐的源泉,借用柯南道尔一句话,“乃避世消愁的唯一途径”。当然,逃避之后还是要回到考研这项事业的主线上。如《诗经》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能坚持到初试那天考完四科,这本身需要极大的勇气。
最后,仍然要致谢。感谢我的母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她对毕业生的宽容难以言表。感谢我的父母,使我不至于过早暴露于就业压力中。感谢研友,每天监督约饭使我考研的主线未曾中断一天。感谢知行法学的师兄和各位小伙伴,在他们身上,我重新感知了对法学的热爱和未来的无限可能。也要感谢我们遍历的所有挫折,使我们不会过于骄傲。
购买说明
全程班课程和全程资料体系均可单售,具体价目如下:
购买方式
直接扫描下方微店二维码购买,同时添加客服微信(微信号:ruclaw59)并将截图发送过去,登记报名后进入相应的微信群。报名事宜请咨询官方微博:知行法学,微信不接受报名咨询。
长按识别微店二维码,关注新品上线
更多详情请关注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学术型辅导团队,日常发布人大法学考研最新消息,提供法学考研一站式解决方案,有专业、有方法、有温度、有态度。
关于我们
知行法学
微博/知乎:知行法学
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
知行法学,法律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