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战考研人大诉讼法状元:根本赢不了,我听不懂丨状元有话说

知行法学 知行法学
2024-09-06
前言

在刚刚结束的2023年人大法学考研中,知行军团在十二个专业中包揽法律史、X法与行政法、民商法、刑法、知识产权法、诉讼法、经济法、国际法、环境法、比较法十个专业的状元。在总共招录的75名法学硕士中,67人为知行法学学员(不含复试加入的同学)。


本文作者既是今年的诉讼法状元392分,也是少干计划中的状元,他的经历中有一句话让人感受很深:“不到最后一刻,哪怕胜券在握,也要保持无懈可击的状态直到确定胜利”,作者本人去年几度心里波折,跟班主任大师兄也表达过放弃的想法,现在来看还好没放弃!




一、序

师兄叫我写经验贴。猛然间,我还真不知道要写些什么。闭上眼,回首过去大半年,那么多迷茫纠结,那么多坎坷曲折,那么多崩溃至暗,再到现在的尘埃落定。一切都是那么梦幻而不真实,就好像是做了一场梦。当记忆的闸门“吱”地一声打开,一些点滴碎片渐渐浮现……作为过来人,我想着不如把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尽量有逻辑地写下来,以启后人。



二、前言

(一)本人介绍


笔者本科就读于帝都某五院四系。大一适应太慢,绩点年级下游,大二大三找到方法后将成绩卷到了中游。虽然有跨专业保本校的可能性,但还是选择了考研这条道路。但其实,笔者一开始准备的是本校专硕。但因为学费太贵且不分宿舍,笔者最终在7月份决定放弃备考专硕,转向学硕。关于人大的学硕,还是本校的学硕,笔者内心也纠结了一段时间,中间还曾叛逃师门。最终大概在7月中下旬重回知行,坚定选择了备考人大。虽然备考时间紧张,但还是克服了期末季提前,考前感染新冠等千难万险,以初试第一(392分),复试第二,综合成绩第一的成绩备考5个月一战上岸人大,同时以203分的成绩通过了法考客观题(当年主观题延期未考试)。

 

图1:初试成绩


 

图2:法考客观题


(二)本文介绍


内容上,每年知行都会有大量的师兄师姐传授备考经验。因此,笔者想剑走偏锋,着重介绍一下备考时的心路历程。一来,事后推断笔者各科基础较好,很多东西可能在备考之前就已经决定了。因此,备考经验可供借鉴的估计有限;二来,笔者在过去的大半年时间心态上存在着巨大起伏,遇到过很多心态上的问题,介绍心路历程可能价值更大;三来,在笔者眼中,心态有时会比知识更为重要。知识主要决定着你考高还是考低,心态不仅能影响着你考高还是考低,甚至有时还决定着你考还是不考。笔者在当时就经历过很多类似考还是不考的纠结和心态波动,还好在知行法学的师姐师兄的鼓励和支持下,突破内心梦魇,选择放手一搏,最终才得以圆梦明德楼。


结构上,本文借鉴潘德克顿体系,采取总分套娃结构。后续内容,笔者会分为备考经验——硬实力、心路历程——软实力、总结三个部分展开。各科与法考的协调会穿插在第二部分。一些多年应试的经验和感悟也会间杂全文。篇幅较长,各位读者按需自取。



三、备考经验篇(硬实力)

笔者认为应试方面的成功主要由硬实力和软实力决定。硬实力主要指知识掌握能力,包括但不限于记忆储备、深刻理解、灵活调度等能力。毋庸置疑,硬实力是考生竞争的主战场。但笔者备考时间较短,且因为调整较慢,人大的知识体系并未完全形成。答题并非完全依靠知行所授知识,很多底子都是本科、备战法考,甚至高中时就打好的。因此,可供借鉴的经验可能有限,姑且一谈。


图3:时间规划(仅供参考,笔者有时也没严格执行)


(一) 公共课


我公共课的底子比较好。英语方面,我高考140+;裸考过4级;考前突击一周,五百多过6级。我记得当决定要不要考研时,我限时模拟了22年英语真题,60分的客观题只扣了6分;政治方面,我是高中三年的政治课代表,关注时事已成习惯。而且自幼酷爱历史,理解也一直有意识地运用马哲指导着生活,本科学的就是法学,高考文综250+。至于考研只有71分,笔者其实也比较纳闷。下面是公共课具体的备考方法和反思感悟。


1. 英语


记单词方面,我当时是6点起床,6点半洗漱结束到7点之间我会快速地有计划过一遍考纲单词。记忆的本质是重复。单个单词不用花太多时间,关键在遍数。但由于后期时间非常紧张,后期我停止了记单词。实践证明这个做法是错误的。考场上,我大作文很多高级词汇想到却不会写,有些简单的词我也怀疑自己写错。这是相当危险的。一场考试,累积的不确定性越多,信心越弱;而相反,如果每一道做的题,你都肯定你是对的,那么,你就会有一种虐题的快感,越做越自信。


听课方面,现在回想,特别幼稚的一点就是7月前,我跟着英语词汇课记单词。大概花了30%的时间精力。投入很大,产出几乎为零。中后期我基本只听了唐迟老师对于真题的解读课和王江涛老师的作文课。关于作文,不需要像王江涛老师说的一样整篇背诵,主要学他的谋篇布局,有意识地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听课是一种比较舒服的学习方式,很多时候也很高效。但是,千万不要沉迷。听完课后,最好是习惯地反思一下,有什么收获。如果没有,立刻停止。最可怕的不是摆烂,而是假装努力。因为摆烂不仅是一种休息,而且会激发你的内疚和斗志,但假装努力不仅损耗动力,而且会让人自我感动。


做题方面,阅读真题一定要反复刷。因为正确率较高,我只刷了两遍。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多刷几遍。关于真题,有时候翻车在所难免,也不用过于惊慌。我平时阅读训练时,基本10分钟全对,偶尔也会错一个。但有一次做一篇阅读真题,文章觉得很简单,做下来却错了4/5,心态瞬间爆炸。现在想来,不过就是一些潜藏已久的问题集中显露出来。这其实是好事,觉察是改正的前提。发现问题才可能解决问题。只要认真总结好,收获反而会更大。到后期,真题被刷到条件反射就能知道答案时,建议大家做张剑的黄皮书60篇。比真题要难,但可以保持手感,而且再做真题,会有一种降维打击的感觉。此外,大家不要嫌写作文麻烦,大小作文一定要在考前滚动练习,反复运用之前积累的语料。笔者就是因为很少训练,导致在考场上小作文花的时间过多,大作文时间紧张,硬是把衡水体写成了波浪体。


真题模拟方面,建议放在十一月份。笔者当时是在11月的两个周日的下午拿出21、20两套真题,每套花整个3小时全真模拟,甚至为此还专门买了英语考研的答题纸。但是正确率波动很大。笔者开始期望值很高,自认裸考都可以拿到54/60的分数,认真准备了几个月,21、20年应该可以考的更好。但20年真题,扣了8分,21年真题,甚至扣了10分。当时已经11月下旬了,整个人瞬间就慌了。但现在回想,倒也不必。反正大家考题都一样,如果我都要扣10分,那别人扣的可能更多。


图4:21英语真题模拟后的崩溃


2. 政治


资料方面,笔者当时买了肖老师的精讲精练、1000题、腿姐小册子、肖八肖四。实践证明,精讲精练没什么用,笔者基本没翻。建议只买1000题、腿姐小册子。吃透1000题,把一些错题涉及的知识点,补充在腿姐的小册子上。肖四、肖八、以及各种老师的押题卷,直接用盗版,只做选择题。(肖四主观题直接背B站整理版)


时间安排方面,笔者9月初才正式准备政治。每天只拨一个课时(50min)给政治,而且是午休过后,大脑混沌,效率最低的一节课。11月之前,先听徐涛老师的强化课。只听马哲、中特部分即可,再听腿姐的技巧课。为后期刷题打好知识基础。这个时间段其实是当时备考最轻松的,因为老师说的我基本都会,跟着学一遍基本不损耗精力,反而唤醒精神,提振信心。相比于专业课,那可真是太友好了。


客观题方面,笔者每天午休后会花15分钟左右的时间做各个老师出的模拟卷中的选择题,同时把错误的知识点集中整理到错题本上。但认为政治真题实时性太强,参考价值不大。因此,对真题的重视不够,笔者当时只做了22年真题。但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在考场上,我发现真题的风格和老师们出的模拟题风格差异挺大,当时做的挺不顺手。因此,建议还是重视真题,非时政部分都要认真刷过至少一遍。模拟题中质量最高的莫过于肖八肖四了,应当将优先级给这两份资料。建议肖八出来后,先做肖八选择题,肖四出来后,先做肖四选择题。做完之后,才考虑其他模拟卷的选择题(比如徐6、腿4之类的)。


 图5:各老师出的政治模拟卷


主观题方面,笔者当时考前两周开始背诵肖4主观题。一开始是抱着主观题答案硬啃,结果早上两小时就背了一道题,很有挫败感,心态崩溃了。差不多半天才调整回来。实践证明,跟着B站很多UP主的带背是最高效的。不要用行动上的勤奋掩盖思维上的懒惰。备考时间有限,那么就应该讲求高效。一味把自己折腾得很累,没有实际收获是很愚蠢的。不要假装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二) 应用法


笔者虽然应用法拿了128分。但因为平时缺少实战练习,时间过于紧张,这两场考试,我的字迹相当潦草,而且民刑两道问答题的第二问我都只回答了一点,没来及补充。发挥得并不充分。因此,首先,提一点建议就是一定要重视考前的限时训练。别让考场成为你第一次演习。其次,关于7选3,笔者选的是民刑诉。民法、刑法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最早出现,发展的历史也最为悠久,学科的精细和复杂性不言而喻。如果对民刑有畏惧感,可以选择其他科目,不必死磕。对笔者来说,因为前期备考专硕,已经对民刑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而且这两科实用性相对更强。笔者没有过多纠结,就选了民刑。诉讼法是兴趣所在,也是想要报考的方向。因此,笔者很自然地就选择了民刑诉三科。建议各位客观地正视已有的知识储备,同时兼顾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做出选择。下面是民、刑、双诉具体的备考方法和反思感悟。


1. 民法


笔者现在还清楚地记得,暑假看到两本厚厚的民法讲义,当时内心多么恐惧。那么多知识需要理解记忆。而且很多内容人大和本校之间是有观点冲突的,我必须尝试着用一套新的系统重学。


参考书目和复习资料方面,笔者用的是知行法学的初试讲义和钟秀勇的民法精讲(电子盗版)。前者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是主要的复习资料。而后者深入浅出,全面深刻。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可以用听法考课的方式来高效解决。更为重要的是,钟神本身就毕业于人大,其知识体系正好契合于人大考研。这也是为什么要一年两考,法考和考研同时进行,互为补充,以实现1+1>2的效果。


理解和背诵方面,因为理论法需要记忆的知识很多,笔者大部分时间精力,包括早上的黄金背诵时间都拨给了理论法。因此,在民法记忆上投入的时间很少。记得当时11月份之前没有开始民法的背诵,知行法学精心打造的必背题还没看。11月份,笔者突击了一遍必背题,必背没背,只是勾勾画画地看了一遍,把相关法条和一些体悟记在旁边。好在,笔者将基本的原理应该是理解透了,一遍过下来没遇到太多阻力。但真正起到背诵作用的应该是下面的两个方法。


特色方法方面,第一,采取专题整理+大纲默写的方式进行“背诵”。整理的范围包括知行讲义、本科的相关知识、法考的相关知识、也包括自己的理解。并且在要点整理过程中,笔者会形成一套自己的答题模板。专题整理完成之后,凭借着刚才的梳理,把一些关键要点有逻辑地通过思维导图默写出来。当完成整理和重构后,其实相当于记忆了两遍。而且这是自己思维的活动成果,往往记得更牢固,还有满满的成就感。第二,重视套话整理。比如民法的原则和底层逻辑这种适用面特别广的词句,积累的套话越多,运用的越熟练,越不用担心考场上没话说。


图6:整理后的民法典第404条的正常经营活动买受人规则。


 图7:总结出的答题模板(这个模板只是“一审普通程序”,考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即可。)

 

图8:要点默写思维导图


 图9:套话积累


2. 刑法


刑法理解难度不亚于民法,更为特殊的是,刑法会有很多的观点展示。同样很多内容人大和本校之间是有观点冲突的。需要我重新适应调整。


参考书目和复习资料方面,笔者用的是知行法学的初试讲义、柏浪涛的刑法精讲(电子盗版)、柏浪涛主客一体的紫皮书(当当二手)。知行的刑法课程很实在,师姐不仅讲得通俗易懂还补充了很多理论的前沿知识。而柏神讲课思路清晰,其知识体系适合打基础。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都会附上大量的案例辅助理解。


理解和背诵方面,笔者在刑法方面花的比民法还少。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听过柏神的课后仍有不理解的,也会听凤科大帝的课,以为补充。同样是11月份之前没有开始刑法的背诵,知行法学精心打造的必背题还没看。11月份,突击了一遍必背题,快速过了一遍,把刑法原则记了一遍。大概11月下旬,在民法整理重构开始之后,理论法一轮结束时,才从理论法背诵上抽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刑法的整理和背诵上。


特色方法方面,总则采用与民法相类似的方法,采取专题整理+大纲默写的方式进行“背诵”。并且也会准备一些适用范围广的论述素材如罪刑法定原则、法益保护原则、责任主义原则等等,搭配记忆一些黄金法条,如第5条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考场上要是能用到并完整复述这个法条,应该是比较加分的。一些法谚也有必要进行记忆,比如笔者本科时期老师要求读的《刑法格言的展开》中“法律不强人所难”“不作为也是作为”等等……原则、法谚和法条巧妙融合,精心配比,搭配着写在答案中,在笔者眼中就是“王炸”。


3. 诉讼法


诉讼理解难度小于民刑,而且宏观原则和程序细节互相印证。民诉中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当事人诉权与法院审判权之间的冲突与调和。掌握这一实质,配合辩论原则、诚信原则、处分原则三大主要原则,程序细节基本上都能理解。刑诉的底层逻辑是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的矛盾统一。各种程序细节都脱离不了这一主线。但特别的是,很多问题尤其是饱受学者批判的问题都源于公检法三机关流水作业的纵向构造。


参考书目和复习资料方面,笔者用的是知行法学的初试讲义、韩心怡的民诉法精讲(电子盗版)、左宁的刑诉法精讲(电子盗版)。知行的刑法课程比较凝练,很多内容需要回到教材或者讲义自行阅读。法考课能快速让你熟悉细节知识,以为论述原则之储备。尤其是韩心怡老师的民诉课,对原理的剖析很到位。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直接去B站上看她的免费公开课,搭配盗版讲义,高效而廉价地解决问题。但需要指出,在诉讼法上,考研和法考各有侧重,考研重视原则等比较宏观知识的考察,法考则侧重于细节知识点的考察。但笔者认为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细节可以成为论述原则的论据,原则可以成为论述细节的升华。


理解和背诵方面,跟完法考课后基本上就理解了。至于背诵,笔者安排在11月中旬。很多内容背了又忘,但后期可能太疲惫了,心态上是麻木躺平的——我只负责背,忘不忘的不是我的事。而且就笔者亲身体验而言,应用法不太要求考生完整复述教材,只要理解原理,用自己的话相对专业地表达出来,得分也不会太差。


特色方法方面,背诵方法上,笔者每次开始背诵时会先梳理宏观框架,再深入微观,背诵某一个知识点。背诵知识点时,先理解,然后把大纲写在旁边,先背大纲,再背内容。内容抓住每一句话关键词即可,不必面面俱到,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建议大家积累语料,笔者最喜欢用的就是“清末沈家本有云,‘刑律不善,不足以害良民;刑事诉讼律不备,良民亦罹其害’”和“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要保证庭审在保护诉权、认定证据、查明事实、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实现证据质证在法庭,案件事实查明在法庭,诉辩意见发表在法庭,裁判理由形成在法庭。倒逼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成为程序上的被裁判者”。笔者清晰地记得应用法最后3分钟时,我还没写刑诉论述题的收尾。从容地把这些话写在了最后,写完后刚好收卷。


 图10:民诉法宏观架构

图11:具体知识细节背诵前的大纲整理


(三) 理论法


这方面,笔者建议参考别的建议。因为知行法学的理论法课程体系和方法论已经相当完善,笔者也在理、宪、史方面投入了不少于60%的精力,最后试题全做完了却只有113分。但既然写到这儿,为了体系上的完整性,还是继续写下去。虽然没有成功的经验,但也可以提供失败的教训。


1. 法理学


笔者认为法理学是一门极具迷惑性的科目。学的时候觉得理解起来不难,考出来才发现自己没理解。此外,法理学知识点庞杂,虽然知行师兄的梳理十分清晰,但每每看着自己尽力精简却依然复杂的思维导图,我都会感到害怕。大概10月份背法实证论内容时差点被劝退,这点软实力部分细说。


参考书目和复习资料方面,笔者用的是知行法学的初试讲义、人大蓝皮教材。知行的课程梳理很清晰,师兄经常会带我们串联法哲学、法社会学、法实证论者三大板块,传授很多方法论。


理解和背诵方面,笔者在理论法上花的时间很多,尤以法理为最。当时早上黄金四课时有一半都拨给了法理学,而且还是第一节,第二节课,精力最充沛,记忆力最好的时间。但是基本上背了又忘,体系的搭建也很不到位。框架回忆连章标题都模糊。具体内容的背诵上,我把一些重点内容整理进了思维导图,后期背诵基本只用图。即便如此也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2. 宪法


宪法要记的东西也不少。好在很多东西和法硕差不太多。因此,在备考时,我不仅残留了马峰老师的框架、口诀,比如宪法修正案,还在后期国家机构一快大量借鉴了法硕内容。背不下去了,听法硕课,既能提供情绪价值也能提供实际价值。轻松有趣,调节心情地同时学习。


参考书目和复习资料方面,笔者用的是知行法学的初试讲义、人大蓝皮教材、众合法硕一本通。知行的课程很新颖,师兄经常会带我们串联法理学和宪法总论的梦幻联动,讲的很清晰。只是笔者法理较差,因此理解起来比较费劲。只觉梦幻,难以联动。


理解方面,或许可以尝试与法硕宪法“梦幻联动”,以为补充,马峰老师的课无疑有助于很多宪法知识点的理解。知行讲义上有的知识点内容比较少,比如当年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除了可以用人大教材进行补充也可以参考法硕教材。


背诵方面,笔者在宪法上采取的策略是第一遍追求全面,第二遍重点出击。第一遍从10月开始,11月中旬才结束。结束后基本没什么印象。当时还挺慌的。因此,果断决定采取放弃可考性比较弱的知识点,重点反复背。虽然考试出的通信自由就在我划的重点范围内,当时写的时候也遗漏了很多要点,很多定义概念也比较模糊。国家机构一章,对于国家机关的职权也可以采取思维导图,分组记忆的方法。


图12:国务院职权整理


3. 法律史


法律史算是理论法中比较让笔者省心的一科。知行法学的答题三部曲十分实用,全面。完全不用担心没话说。儒家法律化的主线缠绕于专制强化趋势的本根而贯穿其中,逻辑上比较清晰。笔者小时候没有电视等娱乐,最大的爱好就是去书城看历史书,各种历史细节基本过目不忘。初高中6年学历史。因此,对各个朝代的背景还算是比较了解。法律是社会的一种规范手段,在古代中国社会尤其如此。因此,任何法律制度的背后都会有深层次的社会根源。


参考书目和复习资料方面,笔者用的是知行法学的初试讲义、人大蓝皮教材。知行大师兄的历史功底相当深厚。课程梳理很清晰,师兄经常会在具体知识的传授中讲授很多方法论和历史的宏观思维。


理解和背诵方面,如上所述,笔者在理解方面基本没有障碍,只是需要背的知识点比较多。笔者背诵从10月份开始,但每天拨的时间只有1个课时,因此直到11月下旬才背到明朝。当时决定提早一个小时,6点起床,每天多一个课时专门背法律史。最后快到12月份才背完一轮。


特色方法方面,当时每学一个制度就会有意识地运用三部曲进行解构,重述。这样不仅可以更加熟练这套思维工具,而且还能起到更好的背诵效果。此外,笔者也按照时间轴编撰了思维导图,并将关联制度相连,辅助记忆。


 图13:法律史时间轴整理


 图14:法律史关联制度的串联


(四) 其他


笔者其实没有怎么看人大蓝皮教材,即使是师姐标出的重点内容,我也只看过一遍。这一点不足为取。笔者当时确实是时间紧张,同时本科阶段教材都有完完整整地认真预习和复习过,所以没怎么上心。这也许就是理论法分数较低的原因。建议重视教材,有时间一定要通读,尤其是民刑理宪。



四、心路历程篇(软实力)

如果说,牌桌上取胜,是因为客观上底牌就很硬,而不能说明牌技多么一流。那么当自己几乎没有自信,面临各种心态上的挑战和波动,多次险些放弃,一路跌跌撞撞,最后成功上岸。笔者的心理素质很多是可供借鉴,同时也有很多问题是值得注意避免的。


笔者从小是一个自信勇敢但张狂固执,坚韧不拔但优柔寡断的人。但本科三年,勇气信心基本被磨平。整个人有时会很自卑,有时也会显露出尚未完全消磨掉的自信和笃定。这些性格特征都在备考期间的心路历程中有所体现。这段备考路上,我和恋人、室友、家人关系都有巨大的变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心情和状态的事。而且考试前夕,疫情放开,身体的健康状态也对心态产生了巨大影响。以下我会分为初试前、初试中、复试前、复试中四个阶段具体展开分享。


(一) 初试前


笔者报了少干计划,因此最为重要的便是初试。初试前便是决定初试分数高低的硬实力的积累阶段。此外,这一阶段最为漫长,也是最为迷茫的时期。笔者经历了太多太大的心态波动。


1. 关于恋爱关系


建议考研期间原则上不要谈恋爱。笔者并非简单偏激地认为“女人只会影响拔刀的速度”。毕竟,很多女生甚至更优秀,会教你“武功”。而且很多竞争中“拔刀”慢点,甚至不需要“拔刀”也能赢。但考研绝对不是,考研的残酷性不言而喻。很多时候成功与否甚至取决于竞争对手是否强大。但你的竞争对手隐藏在迷雾之中,实力如何,往往难以准确评估。因此,最优解就是“以最快速度拔刀”,全力以赴,不遗余力地壮大自己。恋爱虽然也会给你精神上的支持,但需要付出大量时间精力去经营。笔者是一个风险规避者。但凡决定要做成的事,就会把能控制的风险控制到最低,争取做到无懈可击。


笔者当时因为没时间陪伴,感情濒于枯萎,每天分心。很多时候看着讲义,魂都散了,往往一节课什么都没学到。到八月彻底分手后,第一夜完全没睡,第二天基本没学。后一个星期,基本就是晚上只能睡3、4个小时。白天学着学着就忍不住地流泪。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状态。这样的状态花了差不多半个月才恢复。而当时时间已经相当被动了。


2. 关于宿舍关系


宿舍是自己的根据地,尽量把它营造成第二个家。这样每次会寝室都是在充电。笔者自认和其他室友关系都不错,但当时宿舍有一个整天游手好闲的体育生,混文凭等毕业。而且就在宿舍抽烟,每次回宿舍,都是乌烟瘴气。晚上有时会连麦打游戏,凌晨喝醉酒后回宿舍。全然不顾身边同学的感受。当时笔者还和他吵了一架,特别影响心情。第二天,笔者就买了回家的火车票。


我们在往前走的时候,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人给你正能量,有人消耗你的能量,千万不要与之缠斗。社会总在筛选,只要你保持精进,朋友圈自然会越来越优质,身边“烂人”就会越来越少。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被调动情绪,保持理性,做出当前情形下的“最优解”。可以假想这就是人大面试组老师给我的现场考验,这就是考验心理素质的时候。考研的筛选和竞争早在考试前就开始了,就在你做出每一个决策的时候。成败取决于过往决策的堆砌。正确决策越多,越可能成功;错误决策越多,越可能失败。回想争执当时,笔者被质问“那你怎么不回去?”。当时特别愤怒的,第一反应是我就不回去。但马上我决定回去了。生气当时,我离开宿舍去自习室,心态冷静下来后,列明回家复习和继续留校的优劣,认为回家,对自己睡眠的质量和时间会更有掌控感。自己足够自律,回家后也能坚持学习。此外,笔者意识到要想快速走出失恋状态,也需要亲情的温暖。于是笔者当时不顾暑期留校的主流观点,毅然决定回家。


实践证明,这个决策是相当正确的。暑期回家后,我不需要往返图书馆,将节省的时间改为广播体操。虽然7点起床,但元气满满。此外,每天我都会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陪家人散步。不仅很放松,而且快速走出了失恋阴影。一个月居家复习,不仅效率超高而且返校时有一种满电的感觉。


3. 关于家庭关系


当我应对失恋和宿舍矛盾的双重打击时,家里给了笔者很多温暖和支持。但到后期,家里对笔者的压力越来越感到不能理解。9月开学之后,自己的压力就越来越大。书背了又忘,特别是法理学。背得特别绝望。大概10月份,笔者一如既往坐在朗读亭中,准备背诵法实证论,只是因为不小心把所有知识点一次性都展开了,瞬间内心就特别恐慌。一想到这么多东西还没背,还有很多科没开始背,背过的也基本没什么印象。笔者愣了半天。心头不断闪过一个念头“要不算了,不考了,我真太累了”。但心中特别纠结,考或者不考一念之间的时候,是知行师姐发微信跟我说“请继续战斗下去”。当时心中的韧性仿佛一下就醒了过来。差点失足落崖,惊醒一身冷汗。


 

图15:多次考或不考纠结的其中一次


但当笔者承受重压,向家里诉苦时,得到的反馈都是相当平淡,似乎他们都考过研而且轻而易举地成功过。尤其是父亲反而会责备笔者没有一丝荣誉感和血性。然后笔者写了一封信,详细解释了考研为什么比高考要难,细数了从小到大这些年承受的各种压力,并指出一味施压是一种低劣的教育方式。结果换来的是持续性的争吵。关系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恢复。


没有人能真正理解全部的你,哪怕是父母挚友都不可能完全理解你。考研时真的很难,但即便是研友也不可能经历你所经历的一切,更不用向父母诉苦太多,他们更不懂。因此,直面这个现实,并接受它吧。特别难的路往往就是一个人孤独的走。


4. 关于压力、孤独与健康


笔者比较恐孤。但是笔者最好的朋友在疫情放开之后,马上就回家躲避疫情了。所以在备考后期,尤其是压力快“溢出来”的时候。很多时候笔者只能给母亲打电话。好在后期也基本麻木。压力太大,刚开始是比较恐慌。后期心态基本算是躺平。笔者当时不在追求一个特定的结果,就把考研当做一场修行。背了又忘,我就继续背。做一个没有感情的“西西弗斯”。但笔者必须指出,这种精神上的麻木是有风险的。如果方法错误,极度低效且不及时调整,很可能陷入自我感动的窠臼。只是笔者当时心力基本耗尽,只能勉强维持这种形式上的努力。有时甚至形式上的努力也无法维持,在最为艰难的12月中旬,笔者有时在早上学完两个课时后就疲累不堪,甚至会在电脑上玩会儿游戏。不过现在回想还是建议实在学不进去了就睡觉或者出去散步更好。


就在离初试只有十几天的时候,笔者感染上了新冠。当时一度陷入绝望,本来时间就不够,身体又在发烧。但笔者马上冷静了下来,在围绕图书馆跑步的同时,不停地追问自己“面对此种情况,我可以做些什么”。人只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在苍茫宇宙之中,卑微如尘埃,或许不具有改变大势,力挽狂澜的能力;但也正因为是个人,具备万物生灵所不具备的主观能动性。我一定要把想到的能做的做尽做好做到极致。于是,在物流不通,学校物资紧缺的情况下,笔者迅速制定了战胜疫情的计划(如下图),决定改善饮食,锻炼身体,靠自己的免疫系统尽快战胜新冠。计划执行第一天,洗完澡后躺在船上,只觉身体发热,汗流浃背,整张被子估计都湿透了。当晚睡得很好,结果第二天退烧,整个人状态恢复了正常。笔者从来不认为分数只是一个的单一化指标,它反映的绝不只是一个人的知识,还能体现能力等综合素质。如果当时我不冷静,放任绝望蔓延,我可能不会去考;如果我不懂调整,仅凭意志力“扼住命运咽喉”,估计病情会持续更久,分数会更低。


 16:《速亡新冠纲要》


(二) 初试中


尽管这部分很可能被误解为“凡尔赛”,但笔者秉持着诚实信用原则还是要说,以避免很多师弟师妹处于类似情况,以为身陷“绝境”而选择放弃。笔者每场考试都觉得很难,但还是精神麻木地坚持考完了。当时在进入考场时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因为打心里对自己的备考状态极不满意。这种不满意积累到后期已经变成了麻木和无所谓。当时就一个想法——交了报名费,还是要考的,至少这是一次百分百的全真模拟机会。不能成功的话,也为二战提前熟悉了考试流程。不二战的话,也是独特的人生体验。至少可以跟别人说,坐在考研考场上是一种什么感觉。


1. 政治


政治考试是第一门,整体感觉是自信。刚进考场,看着大概30%左右的弃考率,还挺开心的。战斗还没开始就有人缴械投降了。看着选择题,感觉和平时练的差异挺大。很多选择题都是连蒙带猜。尽管如此,在当时笔者仍有信心将政治考上80分。因为笔者选择题正确率很高,肖八选择题最低38分,平均是42分,肖四选择题最低41分,平均45分,最高的一次甚至拿过满分。至于主观题,笔者没有觉得肖四多神。很多题目都与肖四出的不一样,但也没关系,储备的语料可以灵活组合,还可以截取改编材料。当时考场上牢记师兄在考前一天晚上的叮嘱,收卷之前不停笔。虽然因为太久没练,字迹潦草,但还是写得满满当当的。


2. 英语


英语是第二门,整体感觉是慌乱。阅读理解从第二篇开始就没完全看懂,到第三篇,第四篇基本确定做对的只有一半。我从来没有做的如此吃力过。但是笔者一边尽力平复心情,一边继续往前做。小作文,笔者计划20分钟解决战斗,却为了追求字迹上的美观花了30多分钟。以至于后面连同审题在内我一共只有30分钟写大作文。写大作文的时候是心态维稳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一方面时间紧张,另一方面疯狂自我安抚。此外,由于桌子不稳,笔者还得用一只脚踩住桌脚。更有意思的时,笔者的位置离后门最近,当时监考老师居然守在我旁边动都不动,感觉在一直盯着我,我就更紧张了。尽管笔者自认应试经验丰富,连高考这样的大场面都经历了两次。但在当时,心态调控还是略微有些失败。我几乎是以波浪体的格式完成了大作文的写作。写完那一刻,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声音——“完了”。走出考场,万念俱灰。英语本是笔者寄予厚望的绝对强项,实在没想到居然考成这样。


3. 理论法


理论法是第三门,整体感觉是无所谓。因为知道自己的背诵情况,所以没有太高的期望值。进考场前灵机一动,想到既然监考老师喜欢站我旁边,那就把他当成观众,表现出专业应试十多年的过硬素养,让他知道什么是专家范式。化不利为有利,化紧张为自信。进考场时,笔者发现考场上只剩一半的人了,想着虽然此刻我已经不可能在进行硬实力上的积累,但我一定不作“逃兵”。于是,监考老师按照预想的那样,静静地一直站在我旁边。整个理论法考试在我眼中已经有了一种明星表演赛的感觉。尽管题目六分懂,我基本上是想到什么,粗略组织语言后就得快速写出来,写得比较流畅,做完有一种莫名的快感。


4. 应用法


应用法是第四门,整体感觉是麻木。第一道题是刑法,审完题也不知道考点是什么。最先浮现出脑海的居然是半年前法硕中学到的“内幕交易罪、操纵证券市场罪”。时间紧张,笔者首先进行了一些盗窃、诈骗罪等常规重点罪名的分析,然后将法硕联想到的罪名写在最后。看着第二问,我写了一句话,大概两行。感觉无话可说,继续往前做。民法虽然简单,但有一问,笔者也只写完一个观点,大概三行。感觉无话可说,继续往前做。民诉一道大题有7、8个小问,考场上乍一看到还挺慌的。然后笔者就将其自行拆解为几个小问,分别作答。先写上关联度最高的具体知识,实在没话说了,就回归诉权与审判权的矛盾、私益当事人主义和公益职权主义的主线上去论述。间杂一些基本原则,如处分原则。最后写刑诉论述题时只剩25分钟。笔者当时的心态和“慌不择路”颇为相似。来不及细想,只列了一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大纲,然后现编现写。写到最后评价部分,我看了看表,还有5分钟左右。紧张之余甚至有些伤感,最后一场考试的最后一道题了。于是我把有把握的之前储备好的套话写上去,前面的题目就不补充了。


(三) 复试前


初试成绩出来前,笔者没有准备复试,也没觉得这样能进复试。寒假写毕论的同时,收集本校学硕的相关信息,准备二战。而在得知初试第一392分时,笔者也不想准备复试。如上所述,笔者生性张狂,并且清楚地知道少干计划、初试第一两张王牌。任何一张在手都是稳过复试。更何况,两张王牌集于一身。手握“王炸”,已经飘飘然。复试准备期间每天只是例行公事般的练习自我介绍,小组英语练习回应淡漠,以致后面就没有练过。师兄要求看的教材也就看了一下重点。笔者最好的朋友曾直接了当地批评过笔者,笔者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也分享给各位。——“不到最后一刻,哪怕胜券在握,也要保持无懈可击的状态直到确定胜利”。


(四) 复试中


所有复试前的放纵都在复试的拉垮中体现了出来。专业课笔试考前须知看都没看,先入为主地认为不就是和大学专业课的期末考试差不多嘛。结果忽视了答案只写正面的提醒,民诉论述题25%的答案写在了背面。信心满满地拿到了倒数第一。专综面试时,说话吞吞吐吐。第一道民诉我基本没复习到,总共回答包括追问不超过10句话。外语面试更是拉垮,6人小组中别人都是发言超时被打断,笔者是时间没到就词穷。如果外语面试成绩评定较为严格,笔者大概率会不及格。



五、总结

“再回首,恍然如梦。”一路走来,最深刻的感悟就是考研是筛选性极强的考试。总会有人上岸,你只需要相对胜出即可。“相对”就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也许你现在学得不好,但你能通过主观努力学得更好,超过别人;也许比你学得好的人很胆小,中途就放弃了,剩下的竞争对手客观上学得更差。因此,这是一个运动变化的过程。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也不会知道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如果笔者能够穿越到过去,与备考时的自己交谈,笔者最想说的,也是最想对各位即将出发的攀登者说的就是——别管那么多有的没的,你只负责穷尽智力与毅力把能做的做尽做好。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不用考虑成败,只勇敢地说一句,“根本赢不了,我听不懂!”


 17:当时对自己说的话,也送给各位师弟师妹!



2023年状元备考经验

本科人大,二战考研人大民商法状元: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丨状元有话说




购买说明

全程班课程和全程资料体系均可单售,具体价目如下:


购买方式

直接扫描下方微店二维码购买,同时添加客服微信(微信号:ruclaw59)并将截图发送过去,登记报名后进入相应的微信群。报名事宜请咨询官方微博:知行法学,微信不接受报名咨询。



长按识别微店二维码,关注新品上线

更多详情请关注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学术型辅导团队,日常发布人大法学考研最新消息,提供法学考研一站式解决方案,有专业、有方法、有温度、有态度。

关于我们

知行法学

微博/知乎:知行法学

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

知行法学,法律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END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知行法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