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处|惜福——读弘一法师《给青年佛教徒的四点建议》(一)

云林志工 2020-09-09

弘一法师(1880-1942)是现代著名律宗高僧,俗名李叔同,字息霜,别号“晚晴老人”、“二一老人”。他是现代著名诗人、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弘一法师早年留学日本,进入东京美术学校研习绘画、音乐。学成后回国,主笔上海《太平洋报》,以文字宣传革命,为南社巨子之一。1913年受聘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美术教师。在浙江一师任教期间,受好友夏丏尊的影响,先于1916年寒假期间到杭州虎跑寺断食三周,并皈依了悟和尚为在家弟子,取法名演音,号弘一。


1918年农历七月十三日,正式于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出家之后,弘一法师专门精修南山律学,著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华严经疏论纂要》、《南山道祖略谱》等十余种佛学经典,成为明清以来对戒律最有研究的一代高僧。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安详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


弘一法师是现代最有影响的律宗高僧。他惜福节俭,持戒精严,自尊自爱,是当代学佛者效法的典范。他作有《给青年佛教徒的四点建议》一文,分别从惜福、习劳、持戒、自尊等四个方面论述了青年佛教徒如何提升德行修养,严格持戒修行。

1

  惜  福  


惜福是弘一法师终生奉行准则。在本文中,弘一法师现身说法,讲述了青年佛教信徒应当养成惜福的良好习惯。弘一法师说:“‘惜’是爱惜,‘福’是福气。就是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诸位要晓得: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气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


弘一法师还讲述了自己从小因受家庭影响而惜福的故事。他说,还是小孩子时,父亲请人写了一副对联,是清代刘文定的联语,其中上联是:“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这副对联高高地挂在大厅的抱柱上。弘一法师的哥哥经常教他念这副对联。不久,就倒背如流。因为对联的内容劝人要珍惜衣食,所以弘一法师遇到穿衣、吃饭等事时,都小心谨慎,即使是一粒米饭也不敢随意糟蹋。不仅如此,法师的母亲也经常教育他珍惜自己所穿的衣服,不可损坏或污染。弘一法师说,哥哥和母亲之所以要经常叮嘱他珍惜衣食,是怕他浪费衣食,损失福报导致短命而死。


弘一法师还说,由于父亲过世过早,母亲就承担了教育他的责任。在他七岁时练习写毛笔字,起初拿着整张纸瞎写,不知爱惜。他母亲看到后,就严厉地斥责说:“孩子!你要知道呀!你父亲在世时,莫说这样大的整张纸不肯糟蹋,就连寸把长的纸条,也不肯随便丢掉!”弘一法师听了母亲的话,深感惭愧,从此再不敢浪费纸张。由于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弘一法师从小就养成珍惜衣食的良好习惯。


弘一法师告诉学佛者:“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享受;诸位或者能发大心,愿以我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俗语说“修福莫如惜福”,当一个人知道惜福,他才不会浪费衣食等物质。要知道,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所需的物资,都是他人付出辛勤劳动才成就的。若随意浪费衣食等物,就会折损自己的福报。一旦福报享受完毕,苦报就会来临。


古往今来的高僧大德是惜福的典范。“于惜福一事最为注意,衣食住等,皆极为简单粗劣,力斥精美”。弘一法师每天晨食粥一碗,无菜。食粥之后,再用开水注入碗中,荡涤余汁,然后一起咽下,唯恐浪费残余的饭粒。


弘一法师的惜福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1937年,弘一法师应湛山寺住持倓虚法师邀请到湛山寺讲律,去时只带一破麻袋包,上面用麻绳扎着口,里面一件破海青、破裤褂、两双鞋。一双是半旧不堪的软帮黄鞋,一双是补了又补的草鞋。一把破雨伞,上面缠好些铁条,已用很多年了。弘一法师的衣被等生活用具用烂了,就请人用针线缝缝,当新的一样使用。除了所穿的小衫裤和罗汉草鞋一类东西,须五六年一换之外,他的一切衣物,大都是在家时候或是初出家时候制的。


弘一法师弟子众多,经常有弟子给他送好的衣服或珍贵物品,他大半都转送给别人。他说:“因为我知道我的福薄,好的东西是没有胆量受用的。又比如吃东西,只生病时候吃一些好的,除此以外,从不随便乱买好的东西吃。”【待续】


转载自《普陀山佛教》第128期

禅悦著 

往期回顾

皈依回堂

法讯|2019年第三期灵隐寺皈依弟子回堂修学活动通启

水陆法会

法讯| 2019年灵隐寺水陆法会通启

放生祈福

法讯|2019年11月11日灵隐寺放生祈福法会预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