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尧伊创作的油画《而今迈步从头越》,1976年,中国美术馆藏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在长征诗词中,毛泽东很看重这首仅有46个字的《忆秦娥·娄山关》,有人说,这是“他自认为诗歌创作中颇为得意的一首”。这首词首发在《诗刊》1957年1月号上,发表时未标写作时间。196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诗词》,在这首词上增补了“1935年2月”的时间。这个时间,对于长征乃至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来说,都太重要了;对于后人理解这首词也是极为重要的。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文物出版社刻印的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书眉上对这首词批注道:“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岸花明又一村了。以下诸篇,反映了这一心情。”毛泽东写这个批注距他作这首词已有23年之久,可见他对当年的情景是多么难以释怀。
1934年10月18日傍晚,已被排挤出中央决策层很久且正患病的毛泽东在担架上随中央红军过了于都河。一个月后,惨烈的湘江之战使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危急关头,毛泽东建议放弃北上计划,立即转向西,到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去开辟根据地。1934年12月12日,中央负责同志在湖南通道召开紧急会议讨论,但李德等人拒不接受毛泽东的建议。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召开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毛泽东的正确建议终于被采纳。会后,红军经贵州腹地向黔北挺进,连克七座县城,12月31日,中央政治局在乌江南岸的猴场召开会议,提出了首先在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为确保在遵义建立根据地,中央决定攻克距遵义城约60公里娄山关,建起黔北防御。娄山关是贵州北部大娄山山脉的最高峰,也是贵州北进四川的重要隘口。1935年1月8日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我第二师先头团明日(9日)应向娄山关侦察前进,驱逐和消灭该地敌人,并相应占领桐梓……” “第二师先头团”即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团长耿飙,政委杨成武。
这是红军第一次攻打娄山关,由总参谋长刘伯承和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部署,耿飚和杨成武率部作战。部队一路正面强攻,一路迂回抄袭,两三个小时就把敌人打得溃不成军。狼狈逃窜的敌人丢了武器和大量物资,“连那些军官和他们的太太坐的破轿子,也都丢在路旁了。”红军顺利拿下娄山关,黔北便有了安全,尤其是保证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
但是,根据词作时间和毛泽东本人回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并非作于这次战斗。虽然仗打得很漂亮,但此时中央领导层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红军向何处去还在迷茫中,毛泽东与多数红军指战员一样“心情是沉郁的”,所以此时不会吟出“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样豪迈的佳句。
《忆秦娥·娄山关》一词作于1935年2月,是在遵义会议实现了历史重大转折,红军又取得第二次娄山关战役胜利的特定时刻。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召开。会议解决了党内最迫切的组织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重新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会议根据新的情况,改变了之前确定的先以黔北为中心,再去川南创建根据地的任务,决定渡长江,进四川,开辟川滇黔根据地。此时,蒋介石调集了数十万兵力,企图在遵义地区围歼红军。1月19日,中央红军撤出遵义北进,预定夺取川黔边境的土城、赤水县城,从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蒋介石调重兵布防。1月28日,土城战斗打响。然而,译电错报了敌人兵力,使红军打得异常艰 难。毛泽东发现情报有误后紧急调整部署,扭转了被动局面。当晚,毛泽东提议召集中央政治局几位领导人开会,经分析判明原定渡江计划已不能实现,决定迅速撤出战斗,西渡赤水,向川南地区转移。1月29日凌晨,红军一渡赤水河。为了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又在2月18日至21日二渡赤水河,重入贵州。
回师黔北,再遇娄山关。毛泽东曾对部队指挥员说:要夺取遵义城,娄山关一仗是关键,一定要打好。毛泽东也深记土城战斗的教训,要求摸清敌情,丢掉重装备等包袱灵活作战。2月25日清晨,毛泽东和朱德下达命令,命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指挥一、三军团及干部团进攻娄山关。
此时,国民党黔军王家烈的队伍和从中央军、川军、滇军调来的大批兵力都汇集在了从桐梓到娄山关的狭长地带。彭德怀回忆说:“我们即刻跑步前进”,“我先头部队到达娄山关分水线(制高点点金山)时,王家烈部队只隔两三百米”。红三军团十三团在团长彭雪枫、政委苏振华率领下首先夺取了点金山高地。之后,敌军疯狂反扑,红军战士顽强血拼,打退敌人多次进攻。25日晚,谢嵩、钟赤兵、张宗逊、黄克诚、邓国清、张爱萍等将领率各部队从不同方向挺进娄山关,正面出击或迂回包抄。
26日,鏖战从清晨到下午,红军攻占了十多座山头,歼敌四个团。随后乘胜追击,再压遵义城。到28日,共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3000余人,大获全胜。一些红军将士为胜利献出了生命。红三军团十二团政委钟赤兵右腿负伤,没有麻药忍着剧痛截肢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次战役中。
第二次娄山关战役是红军长征以来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1964年1月27日,毛泽东在答《毛泽东诗词》英译作者问时回忆道:“遵义会议后,红军北上,准备过长江,但是遇到强大阻力。为了甩开敌军,出敌不意,结果第二次打下了娄山关,重占遵义。过娄山关时,太阳还没有落山。”那天傍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相继策马登上娄山关。当时,横尸遍野的战场还未清理,夕阳映红了山峦和天空。毛泽东触景生情,便有诗句涌现在脑海中。
有些文章描写:“……毛泽东突然想起一个月前经过娄山关时哼过的几句新词。他再次跨上马背,续完了《忆秦娥·娄山关》。”这可能是想象出的浪漫。1962年5月9日,毛泽东在为郭沫若《喜读毛主席〈词六首〉》清样改写的文字中说明:“词是后来追写的,那天走了一百多华里,指挥作战,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哼词呢?”
其实,这首词无论是在马背上哼出的,还是后来追写的,其遣词造句,其意境气势,在古今词坛中都可堪称无与伦比。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这首词的上半阕犹如一幅红军将士出征图:西风、长空、雁叫、晨霜、冷月,马蹄声细碎,喇叭声低回,笔调深沉、悲壮。据研究者介绍,毛泽东这首词的手迹,目前有七件,其中“长空雁叫霜晨月”句,有两件为“梧桐叶下黄花节”,一件为“梧桐叶下黄花发”。比较而言,“长空雁叫霜晨月”更符合出征时那种冷峻和凝重的感觉。有人疑惑:西风、雁叫、冷月、晨霜,好似晚秋,怎么会是隆冬时节呢?毛泽东解释说:“南方有好多个省,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长空有雁,晓月不甚寒,正像北方的深秋,云贵川诸省,就是这样。”
下半阕笔锋一转,沉郁突变激昂,像国画写意的泼墨,大气磅礴,浓烈地展示出红军的英勇善战和胜利,以及对未来征程的信念。“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铁的关隘已被攻破,还有什么艰难险阻能阻挡红军前进的步伐呢?遵义会议结束了错误路线,红军又打了大胜仗,毛泽东感到“豁然开朗”,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如海的苍山,殷红的夕阳,是大自然呈现出的壮丽景观,更是革命转折和胜利在人们心中升腾的希望。毛泽东说:这“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作者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 今日娄山关新貌
总之,《忆秦娥·娄山关》一词是在转折关头毛泽东有感而发的作品。有人评价说:这首词“在古今战争诗中都是少见的杰作。”今日重读这首伟大的长征词,我们可以理解为,它是80多年前毛泽东对革命大转折的寄语,也是对未来必将建立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的寄语!
【1】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诗人毛泽东》,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7月版,第82、83页【2】胡为雄著《毛泽东诗传》,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年9月版,第115页【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第487、488、492、493页【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158页【5】刘汉民著《毛泽东诗词佳话》,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版,第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