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董必武:典当皮袍换了20元办学校

柴斌 东方红啦 2022-07-03
董必武(1866-1975)原名董贤琮,湖北黄安(今红安)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卓越的革命家和法学家,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奠基者

1886年,董必武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这里是他早期开展革命活动的起点。青年时期,董必武看到国势的危机、民族的苦难,便与其他爱国人士一样,开始积极寻求变革中国社会现状的道路。

1911年,满怀斗志的董必武参加了辛亥革命,先后加入中国同盟会和中华革命党,还在反对袁世凯的多次斗争中被捕入狱。护法运动中,他斡旋于鄂西靖国军与四川军阀之间,为促成革命力量不遗余力,而军阀内斗的恶果使他失望至极,让他尝到了中国旧民主革命失败的滋味,但他没有消沉意志反而开始反思,寻求新的变革之路。

1919年5月4日,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这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成为阻止北洋政府向巴黎和会妥协的巨大力量。

当时的武汉《汉口新闻报》高呼“此青年界之生气,国家前途之好现象也。”学生反帝爱国运动浪潮极大鼓舞了探索中国未来的革命志士,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首的革命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群众力量。

1918年3月至1919年8月,董必武在上海居住了一年多的时间,参加了五四运动。在这期间,他认识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学者李汉俊,李汉俊给董必武推荐了许多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书籍、报刊。通过阅读,这些内容在董必武的心中生根发芽,让他开始自觉地从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

董必武深思“中国还是要革命,要打倒列强,要铲除军阀、要建立民主制度……要唤醒民众。国民党一套旧的搞军事政变的革命方法,行不通了,应改为一种能唤醒群众、接近群众的方法。”在这样的想法下,董必武决定回武汉创办学校,以教育的方式为救国救民走出一条新的革命道路。

1919年8月,董必武由上海返回武汉。之后,他开始广泛联络同学好友着手创办一所中学,即私立武汉中学,也是今天的武汉中学。在这所学校里,许多师生受到了进步思想的熏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董必武也在这里开始了他第二个起点:从事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是创办一家学校并不是简单的事情,校舍选址、开办费用和教职员等问题都需要他来解决。

陈潭秋

董必武和好友张国恩,找到了与他们同住省教育会的湖北普通中学堂毕业的江文波、国立武昌高等师范毕业的倪季端、同赴日本留学的刘鼎三、李缄三、刘质如等人来做教员。同时,董必武想到了生于湖北黄冈书香之家的陈潭秋,在五四运动中,陈潭秋是武汉学生的领军人物,大学毕业后担任了湖北人民通讯社的记者,董必武聘请他到私立武汉中学兼任英语教员。

教职员的问题解决了,学校的开办经费还需要创办人募集。恰巧当时,董必武有一位名叫雷大同的同学,刚从广东回到湖北老家,路过武昌时听说董必武等人要开办一所私立中学,立刻表示赞成,并愿意成为创办人之一,还介绍他的同乡刘觉民一同成为创办人。就这样,雷大同出资120银元当做开办费,其他创办人董必武、张国恩、刘觉民等八人各认捐20银元。当时的董必武并没有多余资金,为了交足开办费,他把身上的皮袍送去典当铺,才凑足了这笔钱,但当时的天气很寒冷,董必武只能依靠同事的棉衣御寒。

经过董必武、张国恩的一番努力,他们在湖北省教育会的西北角找到了一个院落,这里曾经办过学校,院内有三间教室,一件大办公室和一个小操场,还有可供学生住宿用的几间房子,环境虽然简陋但也算解决了校舍问题。

1920年私立武汉中学校建校时的大门

1920年春,私立武汉中学正式开学,迎来了第一批学生。这时的学生只有两个班,董必武就负责这两个班的国文教学。他曾自编一套白话文教材,教材内容既有古代的花木兰替父从军,也有现代的秋瑾为了民主与革命而慷慨就义,不仅加强学生对当前的形势认识,还激发他们的革命思想和爱国情怀,这种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

1921年考入武汉中学二年级、后来担任中国驻蒙古大使的谢甫生回忆:“董老讲授国文的方法是采用启发式,除文字艰涩、含义深奥的篇章如《易经》、《离骚》等篇外,一般不逐句讲解,而是先让同学们自己仔细阅读,深入钻研,然后他提出问题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他在综合解答问题时,能旁征博引,诱导学生进一步深思。”

董必武希望通过办学的方式,为中国的革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他经常对学生们说:我们会力所能及的照顾你们,但你们必须严守校规、勤奋学习、培养良好情操,我们也会严格督促你们,不放松要求,否则就是对你们的不负责任,是误人子弟。我们办这所学校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只有严格的教育才能出人才,之后你们从这里毕业,将会是国家和社会的栋梁。

他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并邀请了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来校任教和讲学,恽代英、李大钊也被邀请来校作过讲演。

1925年定制的私立武汉中学校学则

除此之外,董必武的办学方式也与旧式教育有很多不同。学校规定的学费很低,多招收贫寒子弟特别是农村青少年入学。允许男生和女生同班上课,提倡学生自治,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董必武经常将自己的办学设想和方法与陈潭秋交流,他建议在班里设立班主任,负责指导学生阅读课外报纸书刊,了解国内外大事,启发学生的革命思想,陈潭秋也深有同感,应邀担任这些分外的工作。他们给学生列出进步读物的书单,从利群书社以及其他渠道引进《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 ABC》等马列著作,供学校师生阅读。之后,在董必武的直接筹办下,私立武汉中学学生有了自己的刊物《武汉中学周刊》,并根据董必武的建议,周刊设立了一个《政治问答》栏目,公开宣传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

此时,国内形势风起云涌。1920年8月,上海成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不久,董必武与陈谭秋、张国恩等人也在武汉成立了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武汉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走向了新的阶段。

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之初有七名成员参与,其中三人(董必武、陈谭秋、张国恩)都是私立武汉中学的教师。私立武汉中学便成为了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之后活动的重要据点。1920年11月,董必武、陈潭秋在私立武汉中学建立起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

在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上,董必武以五四运动为例,鼓励大家不要抱着妄自菲薄的悲观心态,而是以勇敢的态度积极参与到改造社会的运动中去,同现存旧社会各种不合理现象作斗争。在此后的日子里,董必武开始以私立武汉中学为中心,开展组织学生工作,领导学生接近工农群众。

董必武 

1921年7月,董必武与陈谭秋代表湖北省共产主义研究小组,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此后,董必武仍在主持私立武汉中学的工作,以教书作职业掩护,利用私立武汉中学阵地从事党的各项活动。私立武汉中学成为了董必武革命活动的新起点。

1924年,湖北省议会反对私立武汉中学男女学生兼收,并为此专门召开会议,提出要省教育厅检查私立武汉中学。董必武领导私立武汉中学师生,坚决顶住种种压力,继续办学。直到1928年,因遭国民党的强令封闭,这所学校才被迫停办。在私立武汉中学开办期间,董必武等人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他们中的许多人跟随着董必武的脚步,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为国家解放和民族复兴而战斗的伟大事业中。

参考文献:

[1]董必武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03.

[2]《董必武年谱》编辑组编.董必武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1.05.

[3]王谦.董必武与武汉党组织的建立[J].百年潮,2001.

[4]雷俊芳.董必武创办私立武汉中学的研究[J].亚太教育,2016.

[5]熊邦国.董必武革命的起点:红安与武汉中学[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文史博览”“学习大国”、长江日报


作者:柴斌,南开大学

责编:宋莹

网编:侯洁英

监制:方丹敏

东方红啦

推荐阅读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新媒体矩阵




东方红啦


前线客户端



中国大学生网


前线理论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