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秦宣、 邹广文等10位专家解读:精神生活富裕

思享前沿 2022-09-09

本期导读

2021年8月17日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提出

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今天,小编带您学习


秦   宣   金太军   邹广文

申国华   董   茜   袁校斌

张海燕   黄    河、邹   慧

杨    海


等10位专家学者


如何解读

精神生活富裕


秦宣: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光明日报》

( 2021年11月10日 06版)


1.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

3.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金太军: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审计大学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研究院院长

论精神共同富裕的意义及实现途径

——兼论物质共同富裕与精神共同富裕的辩证关系


金太军  张桂岳  焦忠祝

唯实 1998,(03)


邓小平同志提出并大力倡导的作为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目标的共同富裕,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生活上的全面富裕,这种全面富裕内在地包含着物质和精神这样两个方面的含义。它既表现为社会成员对生活资料占有数量上的极大丰富,更集中地表现为社会成员生活质量上的极大提高。决定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关键是其精神生活的充实和富裕程度,也就是说,共同富裕必然地包含着精神生活上的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富裕。社会主义只有实现了全体社会成员在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的共同富裕,才称得上真正实现了共同富裕。本文在阐述物质共同富裕与精神共同富裕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着重从精神共同富裕的角度,探讨精神共同富裕对实现全面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并就如何实现精神共同富裕谈几点粗浅认识。 


【点击此处,下载全文】

邹广文: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努力促进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一、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诉求

二、能否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关涉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三、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具体举措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申国华

精神生活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


《学习时报》

( 2021年10月4日A1版)


共同富裕不只是物质生活的富足,而且是人民生活各方面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需要大力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董茜、袁校斌: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合肥工业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努力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光明日报》

( 2021年11月9日13版)


实现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必须着力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实现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必须着力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

实现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必须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还要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激发全社会奋斗意志、必胜信心,使之转化为干事创业、促进共同富裕的实际行动。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黄河、邹慧: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四川外国语大学分中心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重庆日报》

2021年9月7日 7版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杨海: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可或缺


光明日报客户端


1.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

2.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契合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

3.努力实现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平衡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张海燕: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讲师

以历史唯物主义建构美好精神生活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1年3月4日第1版


有必要深刻揭示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建构美好精神生活的独特意蕴。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有机体的整体性视角去看待精神生活。

其次,与唯心主义的精神生活观不同,历史唯物主义致力于找到个体精神生活的现实存在根基,揭露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精神生活异化的社会根源。

再次,精神生活不是少数人的奢侈品,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必需品。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新时代美好精神生活的建构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重视人民精神生活需要,保障精神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

第二,防范资本逻辑对精神生活的物化,提升精神生活公共服务水平。

第三,增强精神层面的共同体意识,共建美好精神家园。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汇编 | 《思享前沿》总编组

来源 | 光明日报、中国知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与马有缘

学习时报、重庆日报、唯实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官网及微信公众号等


汇编仅用于学习研究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

收藏学习:60位知名专家学者解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沈壮海、张云飞、田鹏颖等10位专家解读:人类文明新形态


合集!39位知名专家学者解读:三个为什么


党的建设:欧阳淞 丁俊萍 齐卫平等10位专家谈学科建设


陈占安、佘双好、王韶兴等12位专家谈 马院建设


15位知名专家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12位知名专家解读: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曲青山、沈壮海、王炳林、艾四林、颜晓峰、齐卫平等26位专家谈:建党精神


10位知名专家解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收藏学习:10位知名专家解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盘点 | 全国100位党史党建研究专家(含代表作)


盘点 | 全国72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名专家学者(含代表作)


韩庆祥、吴潜涛、刘建军、王树荫、徐斌解读:理想信念


曲青山、石仲泉、李捷等10位专家解读两个《历史决议》


喜欢《思享前沿》微信公众号内容的师友可以扫码实名添加 本号常务副主编个人微信以便于邀请您进入《思享前沿》微信交流群。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