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钩沉:神秘的哈工大五系楼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工大五系人 Author 老锋
全文约4600字
五系楼矗立了56年,老五系从设立到南迁只有短短的12年,但在哈工大的百年历史记忆里,却是一段令人难忘的传奇岁月。
(五系楼旧照)
五系楼落成的时代背景
1958年9月15日,邓小平同志视察哈工大,指出“大厂大校要关心国家命运,高等学校要成为突破科学技术的基点之一”。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和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哈工大对专业设置进行了重大调整,先后调出了一批民用专业,又陆续创建了一批尖端专业。
1959年,哈工大开始筹建工程力学系(亦称火箭工程系,老五系)。
1960年,工程力学系正式成立并独立招生,高年级同学均从其他系调剂而来。老五系初期只有火箭总体设计(51)、火箭发动机(52)和火箭发射装置及地面机械设备(53)三个专业,其中51和52专业分别各有2个子专业,1962年增加了飞行器强度计算(54)和飞行力学(55)两个专业。1964年,航空工程系被撤销,所属专业并入老五系,老五系从此又增加了飞机设计和制造(31)和航空发动机设计和制造(32)两大专业。
老五系组建期间,李昌校长极为重视,在人力物力上均给予了大力支持,从全校各系抽调来了精兵强将,如哈工大自己培养的高材生、当时的教研室主任张逸民,留苏副博士庄逢辰,精通三门外语的吴国钟等。
五系楼的火红岁月
老五系属于保密专业,有封闭管理的特殊要求,五系楼作为老五系的专有教学和办公场所,选址于校园街西侧(现哈工大体育馆斜对面),在老五系成立后不久就开始破土动工了。
1961年,五系楼正式建成,楼体坐落在校园街西侧一个南低北高的斜坡上,从南面看是五层,从北面看却只能看到四层,一层伊然成了地下室。五系楼虽然只有五层,但是离电机楼、机械楼、土木楼都比较远,周围没有高楼,在周围一大片平房和空地的衬托下,从一舍和喇叭厂的位置看过去,却显得鹤立鸡群,非常高大有气势。
(五系楼旧照)
五系楼的对面(现体育馆及南侧的位置)是一片广场空地,有单杠和双杠这样简单的运动器械,经常有同学在那里锻炼身体。夏天的广场上长满了绿草,非常适合同学们跑步和踢足球。1965年,学校在广场上靠近现体育馆的位置修建游泳池,很多老五系的同学都参加了建校劳动。
(原五系楼前的广场空地,现哈工大体育馆)
老五系是哈工大第一个与航天工程有关的系科,因为极高的保密要求,招生的条件也极为严格,都是政审过关、品学兼优的学生。如果学生已经入学,政审又出现了问题,那就只能调整专业,转去其他系的专业继续学习。
老五系在1961年招生时都是以航空工程系的名义进行,学生在报到前根本不知道自己被工程力学系录取,直到报到的第二天在电机楼大教室举行的迎新大会上,系主任赵清惠老师才告诉新生们,他们将要投身祖国的火箭设计事业,并再三强调保密守则: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不能告诉家里人实情,父母是共产党员革命干部也不例外,平常写信也要符合保密要求,地址不允许写“哈尔滨市西大直街92号”,只能写“哈尔滨第67信箱”。
521实验室和51大厅
沿着五系楼往北走上了坡(现幼儿园的位置),路东是一幢800多平米的黄墙红顶平房,屋内举架很高,走廊很宽,墙壁很厚,是一幢标准的俄式建筑。这幢房子建成于日俄战争时期,当年住过俄国军官。老五系成立后,这幢房子先是作为老五系学生的临时食堂,因为基础条件好,后被改造用作火箭发动机专业的专用实验室,又叫521实验室。521实验室建设期间施行“三单元”工作制,即上午、下午和晚上各为一个工作单元,工作安排非常饱满。
(521实验室原址,现哈工大幼儿园)
老五系当年好多的发动机试车试验都是在521实验室完成的。短短几秒钟的“热试车”试验看着令人激动兴奋,却也十分危险,准备工作要求十分细致,不能有半点马虎和纰漏。实验室建立初期,在一次热试车试验中,因为燃烧室没有夹牢固定好,点火后,燃烧室腾空而起,瞬间冲破了屋顶,最后落在了实验室后院的草地上,所幸没有人员受伤。老师们想想都后怕,一再告诫后来的学生们,科学实验务必严谨严谨再严谨!
1963年秋,李昌校长陪同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张爱萍上将视察参观了521实验室,张爱萍上将对521实验室取得的成绩十分满意。
五系楼的一侧是五系大院,院内有一栋两层的小白楼,叫51大厅。五系大院里长年停放着几架旧飞机,经常吸引好奇的大人和孩子围着大院围栏向里张望。其中一架飞机是二战时期的战斗机,十年运动期间,有人曾经爬到机舱去玩,在里边还发现了一支信号枪。
五系楼里的学习生活
因为保密的关系,五系楼是一个相对封闭的集教学、生活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楼,学生们除了做实验、去广场锻炼、食堂吃饭和买东西,日常起居和上课基本不用出楼,非常方便。
五系楼俯瞰呈“L”型,分东北两侧,北侧是教学区,设有专用教室(当时其他系的学生都没有专教待遇,上自习只能去图书馆或电机楼和机械楼的公用教室)、资料室和娱乐室,资料室设在三楼,里面有最新的外文科技期刊,娱乐室可以下象棋和围棋,还可以打乒乓球。东侧属于生活区,是学生、警卫战士和单身教师们的宿舍,也有个别的新婚教师住在这里。
五系楼的作息时间十分规律,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自习上到晚9点,9点半全楼统一吹熄灯哨,熄灯后寝室内不许大声说话,走廊里还有人值班逐屋检查。那些学习刻苦熄灯后才从专用教室回宿舍的同学,走路全是小心翼翼轻手轻脚的,生怕打扰了别人的休息。
五系学生的专业课都在五系楼里上,基础课有的在五系楼里上,比如英语的小班课,有的在电机楼的大教室里上,比如高等数学、画法几何和普通化学等,但答疑在五系楼,政治课和体育课则和全校其他系同学一样。
因为师生共住在一幢楼里,同学们向专业课老师请教问题十分方便,偶尔还能到老师家里蹭饭,师生关系十分融洽。多年以后,很多老五系的同学返校参加校庆活动,说起来仍然十分怀念五系楼里的学习生活。
(老五系首届学生会全体委员合影,图片来自61511班校友胡安仁(后排左二)的回忆文章)
封闭式管理,只认证件不认人
1962年,一枚拆除了战斗部的“东风一号”运到了521实验室,专供老五系教学使用。从此,五系楼的教学区、五系楼大院、521实验室和51大厅都施行了封闭式管理,门口有身穿58式军服的解放军战士持枪站岗,人员出入必须出示特别的通行证件。老师和同学从五系楼出来,要检查随身携带的物品和书包,专业书籍和笔记本均不允许带出五系楼。
(东风一号)
五系楼常驻的警卫战士有一个班,连部就设在哈尔滨电台(从松花江街走过来大约要十几分钟)。站岗的警卫战士纪律严明,人员出入只认证不认人,据说,有一次李昌校长来五系楼检查工作,因为忘了带证件,警卫战士就是不让进,后来补办了证件才得以进入。
老五系的师生与警卫战士同住一幢楼,相处得非常融洽。65级新生一入学,就请战士们当教官搞军训。军训利用下午的课余时间,持续时间约一个月,训练的内容很丰富,不仅有队列练习,还有徒手格斗、掷手榴弹和拼刺刀等军事科目。老五系的新生们对军训的热情很高,训练过程中态度十分认真,一个月下来,徒手格斗和拼刺刀看起来都像模像样。
警卫战士们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晨准时起床操练。受战士们的影响,老五系的同学们也习惯于早起,要么去楼前的广场跑步和做操,要么在楼里和楼外的角落里背英语单词。
(1960年代身穿58式军服的解放军战士)
五系楼对面的张爱萍小道
1963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张爱萍上将、总后勤部政委李聚奎上将、总政治部副主任徐立清中将、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刘转连中将等来校视察工作,并决定于8月31日参加哈工大1963-1964学年开学典礼。
当时新主楼尚未建成,原教工礼堂又太小,学校决定在五系楼前的广场空地上露天举行开学典礼,主席台搭建完成后,又从五系楼门口用红砖铺就了一条一米多宽到主席台的甬道。
8月31日,张爱萍将军在开学典礼现场向哈工大一万余师生发表了讲话。他在讲话中说:“哈工大现在是一所国防大学。哈工大在外边的名声很大,因为哈工大历来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十几年来哈工大在党的领导下办得很好,所以我们把她划归为国防工业大学。你们学校有好几方面专业,如机械、电机、仪器等,都是很有基础的,而且培养出很多优秀干部。这是一所好的学校,同学们能够考上这所学校,应该说是幸福的,应该感到高兴和自豪。”张爱萍将军鼓励全校教职工把学校办好,把书教好。他说:“全校的一切工作都应该从搞好教学这个前提出发,从教材到总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张爱萍将军)
开学典礼过后,临时搭建的主席台拆除了,但修建的甬道却保留了下来。张爱萍将军的这次视察和讲话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人突发奇想,称这条甬道为“张爱萍小道”,没想到大家一致认可并很快传遍了全校。这条小道存在了20多年,直到1990年代初修建体育馆时才拆除。
(张爱萍小道旧址)
五系楼里的时代变迁
1965年,老五系招了最后一期学生。由于十年运动的原因,此后停止了招生。
1967年,学校停课搞运动,专业停办,警卫战士完成了历史使命,也撤走了。
1969年,珍宝岛事件爆发,中苏关系变得紧张,哈尔滨不再是战略后方。
1970年,老五系和陀螺专业南迁长沙,与哈军工主体合并组建成立长沙工学院,521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也全部被装箱运走。
1972年,老五系留下来的教师分别被调到了北航、南航和西工大,其余教师陆续去了其他各系。老五系解散了,五系楼从此变成了纯粹的家属住宅楼与教工宿舍。
(五系楼正门,老锋摄于2015年)
1980年代初,521实验室被拆除,在原址处新建了哈工大幼儿园。
1990年代,每到校庆日,校园里总能看到杨士勤校长陪着老五系的校友故地重游。老五系的校友穿军装的居多,辨识度很高。
1990年代后,五系楼的功能进一步演化,楼内的空置房间经常对外出租床位,一楼也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底商。
(拆除前的五系楼,老锋摄于2015年)
2016年,五系楼作为危房被拆除,后改建为停车场,一代传奇终于落幕。
(五系楼的拆除公告)
五系楼走出的将军们
老五系为中国航天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从1960年到1972年,在短短的12年里,老五系培养了9届毕业生,先后有数百人在五系楼里学习和工作过。他们毕业后大部分去了部队和军工单位,成长为栋梁和骨干,为祖国的国防建设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老五系的校友里,火箭发动机专业6152班一个班出了两位将军,一位是原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将军,一位是原第二炮兵某基地司令、副总参谋长戚庆伦将军。
(老五系6152班部分同学合影,后排左一为李继耐将军,后排左二为戚庆伦将军)
(哈工大“试验卫星一号”发射现场,左三为李继耐将军,左二为老四系校友胡世祥将军)
五系楼矗立了56年,老五系从设立到南迁只有短短的12年,但在哈工大的百年历史记忆里,却是一段令人难忘的传奇岁月。
参考资料: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史(1920-1985)》,哈工大校史编写室编,哈工大出版社,1985年5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史(1920-2000)》,马洪舒主编,哈工大出版社,2000年5月
《永远的校长——哈工大人怀念李昌校长文集》,吴建琪主编,哈工大出版社,2011年9月
《漫游中国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崔国兰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
《走进哈工大》,刘贵贤著,昆仑出版社,2000年5月
《1961年,从向明中学到哈工大,就读神秘尖端专业》,胡安仁
《1962,在哈工大度过三年困难时期的最后岁月》,胡安仁
编者按:
本文根据哈工大校史资料和校友回忆文章整理而成,文中难免有错误疏漏之处,欢迎读者留言,予以批评指正。
2024.02.22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