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陆根书 |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如何体现“中国特色”?(附视频)

陆根书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08-28


编者按


(会议详情点击图片查看)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百年梦想。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再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时代命题,并且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明了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前进方向,揭示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丰富内涵,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确立了新的起点和坐标。为此,苏州大学于4月30日举办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路”学术研讨会,特邀九位著名学者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交流研讨。“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公众号将依次推出专家会议发言,整组笔会全文将于《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刊登,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路提供参考。


视频 | 陆根书教授会议报告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如何体现

“中国特色”?

陆根书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主任)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需要。据教育部统计,2021年,我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规模已经达到4430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57.8%。我国已经迈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高等教育大国,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还不是高等教育强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我国明确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强国。建设教育强国,必然需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整体发展水平,以高等教育强国支撑教育强国建设。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则是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措施之一。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虽然有许多组织有助于促进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但高等学校作为知识生产、再生产和传播的专业机构,作为社会核心的“知识机构”,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等学校的发展水平与质量,将直接影响或制约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质量。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心怀“国之大者”,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时代使命,主动融入社会主义强国建设,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高等教育一方面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也是促进国际学术与文化交流,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民相互了解、民心相通的重要媒介与桥梁,可以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随着我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把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增进全人类福祉作为重要的使命与追求,要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世界一流大学都是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的。国内外有许多学者研究过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并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过总结、概括。例如,世界一流大学都拥有一支大师汇聚、素质很高的教师队伍;有一流的学生,学生国际化程度很高;经费投入巨大,办学设施优良;有门类较为齐全、水平很高的学科和学科群;能够产出国际领先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学校管理科学规范;等等。与此同时,每一所世界一流大学又都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都会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与个性。这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时强调“中国特色”提供了重要依据。


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是在借鉴世界先进经验的同时走特色发展之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在发轫之初,虽然强调学习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但也一直致力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与办学模式,着力塑造中国高等教育自身独立的品格。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学习苏联模式。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高等教育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同时,强调走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之路。为了应对21世纪面临的挑战,我国在进入21世纪之际开启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进程。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仅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且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高等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界的地位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也走过一些弯路,出现过一些波折。例如,在五四运动过程中,在倡导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等精神的同时,也有一些人提倡消除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更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等口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在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简单接受西方模式、依附这些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表现出了一定的缺乏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认同感,受学术殖民主义侵蚀或学术自我殖民的倾向。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在新时代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强调中国特色是非常必要、非常及时的。


以上我们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意义,世界一流大学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简要说明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强调“中国特色”的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那么,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时,应该如何理解以及在建设中体现“中国特色”呢?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的基础上,我认为在新时代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时强调中国特色,其内涵至少体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更是加快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取得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必须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高校要“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在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是高校完全自发的行为,而是体现国家意志的国家行为。服务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发展需求,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对接国家战略,解决中国问题,在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文化创新和解决科学技术“卡脖子”问题等重大战略问题上有所突破。


必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高等教育必须要回答的根本问题。在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心怀“国之大者”,坚定人才培养自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主动对接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创新和优化一流人才培养体系,五育并举,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人才。


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批“大先生”。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殷切期望和要求,如教师要做“四有好教师”,要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要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为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一流师资队伍指明了方向。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有培养大师的自信,努力开创一流师资队伍建设新局面,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大先生”,并在他们带领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安全,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创造一流创新成果,缔造一流大学文化。


必须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度是决定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方向和道路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前提。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擦亮社会主义制度的底色,围绕“四个服务”的根本要求,着力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必须进一步加强文化传承创新。大学不仅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职能,还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职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防止落入依附发展的陷阱,警惕学术殖民主义或学术自我殖民倾向,在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校经验时,要防止在行动上唯西方学术标准马首是瞻;其次,要涵养学术文化,形成敬畏学术、崇尚自由、创新、包容的学术文化生态;再次,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在吸收、传承、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立中国的学术文化、学术标准;最后,要从世界一流大学的组织特征出发,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文化,使之在最基本的行为、价值与态度层面影响大学的教职员工,成为促进大学发展的内生动力。


本文为2021年度陕西本科和高等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攻关项目“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业研究”(项目编号:21ZG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为方便阅读,全文注释已省略。该文将刊于《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年第2期,最终版本以刊出为准。如有媒体或其他机构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回顾

刘海峰 | “双一流”建设:在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之间

别敦荣 | 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必须走进世界

张应强 |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路

下期预告

胡娟 | 紧紧围绕创新,走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路



苏州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号矩阵 

苏州大学学报

哲社版

苏州大学学报

教科版

苏州大学学报

法学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